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方法研究页岩有机孔三维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羽 汪丽华 +3 位作者 王建强 姜政 金婵 王彦飞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43,共9页
页岩中纳米级有机孔的大小直接影响页岩气含气量,其连通性亦对气体运移和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漆辽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在纳米尺度上(10 nm)进行有机孔结构的三维重构。研究结果表明:(1)FIB-SE... 页岩中纳米级有机孔的大小直接影响页岩气含气量,其连通性亦对气体运移和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漆辽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在纳米尺度上(10 nm)进行有机孔结构的三维重构。研究结果表明:(1)FIB-SEM方法适用于微米级页岩的纳米(>3 nm)孔隙结构特征研究。(2)蜂窝状有机孔发育均匀,孔径集中于10~200 nm,连通性较差;界面有机孔孔径集中于200~300 nm,局部连通性较好。(3)页岩总孔隙度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研究认为,对于以有机孔为重要储集空间的页岩,有机质分布越集中,连续性越好,研究孔隙度的表征单元体尺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三维空间结构 有机孔 纳米孔隙结构 龙马溪组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磷镍矿的高压状态方程与相变研究
2
作者 郭家增 巫翔 +3 位作者 朱峰 杨科 李延春 秦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4-1049,共6页
硅磷镍矿(Ni,Fe)8(Si,P)3是一种4元陨石矿物,对探寻地核中轻元素的存在形式具有一定指示意义。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并结合金刚石压腔技术,笔者开展了硅磷镍矿的等温状态方程及其相变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在0.0001-41.9 GPa内... 硅磷镍矿(Ni,Fe)8(Si,P)3是一种4元陨石矿物,对探寻地核中轻元素的存在形式具有一定指示意义。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并结合金刚石压腔技术,笔者开展了硅磷镍矿的等温状态方程及其相变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在0.0001-41.9 GPa内硅磷镍矿没有发生结构相变,但在34 GPa时其晶胞参数呈现不连续变化。这一异常变化可能与硅磷镍矿的磁性转变有关。对34 GPa前后的p-V实验数据分别进行拟合,得到了硅磷镍矿的状态方程参数V0=1.446(3)nm3、K0=231(8)GPa(p〈33 GPa)和V0=1.414(6)nm3、K0=343(18)GPa(p〉35 GPa)。而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硅磷镍矿会发生结构相变或者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磷镍矿 高压 状态方程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R4/F127混合水溶液的凝胶结构 被引量:6
3
作者 谢宇 吕中元 +3 位作者 孙昭艳 安立佳 李秀宏 吴忠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1-1526,共6页
结合流变学频率扫描和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了17R4(PO14-EO24-PO14)含量和温度对17R4/F127(EO99-PO65-EO99)混合水溶液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软凝胶和硬凝胶分别对应无序结构、无序与立方相共存结构以及立方相结构... 结合流变学频率扫描和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了17R4(PO14-EO24-PO14)含量和温度对17R4/F127(EO99-PO65-EO99)混合水溶液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软凝胶和硬凝胶分别对应无序结构、无序与立方相共存结构以及立方相结构.对于F127水溶液体系,可以将F127形成的胶束看作硬球,随着温度的升高,胶束的硬球半径和胶束中F127链的聚集数随之减小,这是因为17R4在较低温度下很难形成胶束,当温度升高时,17R4链参与胶束的形成,从而使胶束数目增加,因此每个胶束中的F127链数也随之减小.当17R4含量较高时,胶束外壳中F127部分的PEO链段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胶束外壳变得更软,因此,当17R4/F127摩尔比为2∶1时,混合溶液在高温下呈现面心立方(fcc)到体心立方(bcc)的结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结构 小角X射线散射 流变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位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制备、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相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景坤 杨轲 +2 位作者 文闻 陆美凤 马紫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9-17,共9页
尖晶石LiNi_(0.5)Mn_(1.5)O_4因其可在4.7 V高电位下工作并有良好的循环特性,已成为最具潜力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首先采用喷雾干燥辅助烧结法制备了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考察了热处理条件对材料结构与性能... 尖晶石LiNi_(0.5)Mn_(1.5)O_4因其可在4.7 V高电位下工作并有良好的循环特性,已成为最具潜力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首先采用喷雾干燥辅助烧结法制备了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考察了热处理条件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XRD、SEM和FT-IR等技术对所制备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原位XRD技术研究了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iNi_(0.5)Mn_(1.5)O_4材料均具有Fd-3m空间群的立方相尖晶石型结构,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0.1 C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32 mA·h/g,首轮库仑效率93.48%,高倍率下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越。原位XRD测量结果分析表明,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材料在充电过程中存在4个显著的相变过程,在嵌脱锂过程中,从四面体相向立方相结构相变过程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结构相变 原位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朊蛋白C端铜结合位点三维精细结构以及与兔朊蛋白的对比(英文)
5
作者 崔培昕 练富林 +4 位作者 王宇 文祎 储旺盛 林东海 吴自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4-478,共5页
朊蛋白是铜结合蛋白,而铜离子介导了朊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使其聚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导致传染性海绵状脑病.重组人朊蛋白91-231截去了八肽重复区域,利用X射线吸收谱近边结构解析出了C端高亲和性的铜结合位点的三维精细结构.结果显示与... 朊蛋白是铜结合蛋白,而铜离子介导了朊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使其聚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导致传染性海绵状脑病.重组人朊蛋白91-231截去了八肽重复区域,利用X射线吸收谱近边结构解析出了C端高亲和性的铜结合位点的三维精细结构.结果显示与兔朊蛋白相比人朊蛋白中氨基酸与铜结合更紧密.本研究可能揭示了不同物种对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具有不同抗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朊蛋白 X射线吸收谱 MXAN 兔朊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