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天文台CHAMP掩星资料处理结果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郭鹏 严豪健 +1 位作者 黄珹 洪振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已经有可能使用GPS掩星技术反演精确的大气温度,压强和湿度剖面.在概要地描述上海天文台(SHAO)开发的GPS掩星数据资料反演地球大气流程模块以后,分析了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17日期间2700多次CHAMP掩星数... 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已经有可能使用GPS掩星技术反演精确的大气温度,压强和湿度剖面.在概要地描述上海天文台(SHAO)开发的GPS掩星数据资料反演地球大气流程模块以后,分析了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17日期间2700多次CHAMP掩星数据资料的结果,并且与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分析(ECMWF)资料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讨论了CHAMP掩星数据的质量,并分析了CHAMP掩星数据的观测误差和ECMWF的分析模型误差.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统计分析方法,它能更客观地反映GPS掩星技术的外部符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PS掩星数据将有可能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和长期监测地球气候的非常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无线电掩星 CHAMP 优化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台近年来氢脉泽的技术改进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为群 于双林 +4 位作者 林传富 张一平 王关忠 王庆华 张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32-736,共5页
氢脉泽具有优秀的中长期频率稳定度 ,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及谐振腔老化会引起谐振腔频率的变化 ,导致氢脉泽长期性能降低。通过采用自动调谐器可确保谐振腔的频率始终工作在所需的频率上 ,从而改善了氢脉泽的长期性能 ,日稳定度可达到 1.... 氢脉泽具有优秀的中长期频率稳定度 ,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及谐振腔老化会引起谐振腔频率的变化 ,导致氢脉泽长期性能降低。通过采用自动调谐器可确保谐振腔的频率始终工作在所需的频率上 ,从而改善了氢脉泽的长期性能 ,日稳定度可达到 1.0~ 10 - 1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脉泽 腔自动调谐 频率稳定度 天文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台对ETALON卫星的激光观测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德同 杨福民 +5 位作者 肖炽焜 陈婉珍 章建华 张忠平 胡振琪 陈菊平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6-25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上海天文台对苏联发射的两颗地球动力学卫星《Etalon》的观测概况.1990年4月至12月,共获得73圈激光测距资料,其中最多一圈的测距数为4256个,测量距离超过了两万公里.
关键词 卫星 激光测距 天文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台MK5A终端系统的安装与测试 被引量:2
4
作者 薛祝和 王玲玲 +1 位作者 王锦清 涂瑞铭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简要阐述了上海天文台VLBI终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性能;介绍了在没有MK4解码器、互联网又不能满足需要的特殊情况下,利用数据质量分析仪(DQA)完成MK5A终端系统安装与测试的过程和方法。目前,MK5A终端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天文台所有的... 简要阐述了上海天文台VLBI终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性能;介绍了在没有MK4解码器、互联网又不能满足需要的特殊情况下,利用数据质量分析仪(DQA)完成MK5A终端系统安装与测试的过程和方法。目前,MK5A终端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天文台所有的VLBI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终端系统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台活动星系核研究
5
作者 蒋栋荣 洪晓瑜 曹新伍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简要介绍了上海天文台活动星系核研究小组近几年来利用国际VLBI网进行活动星系核的VLBI观测情况以及在活动星系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星系 活动星系核 喷流 VLBI观测 上海天文台 致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台斑点相机及观测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媛媛 李可新 +1 位作者 慎露润 王超燕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7-494,共8页
斑点干涉成像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该技术在双星天文观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上海天文台研制的一台斑点相机安装在1.56 m望远镜上,主要用于双星、三星以及延展目标的斑点干涉成像观测.重点介绍斑点相机的设计... 斑点干涉成像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该技术在双星天文观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上海天文台研制的一台斑点相机安装在1.56 m望远镜上,主要用于双星、三星以及延展目标的斑点干涉成像观测.重点介绍斑点相机的设计、调试以及图像重建工作,并结合双星和三星目标的观测情况,给出高分辨率重建图像及角距离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56 m望远镜上开展斑点干涉观测实验,能够接近望远镜衍射极限分辨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高角分辨率 方法:观测 技术: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馆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主焦点的天体测量精度评估
7
作者 方文奉 姚嵩 +8 位作者 于涌 王磊 单星美 慎露润 王琦 陈振东 林清 杜芝茂 姚迦文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0,共9页
上海天文馆望舒天文台的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是目前国内建成的最大口径的科普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采用人工切换主焦点和耐式焦点的双焦点设计方案,耐式焦点主要应用于大众科普的目视观测,主焦点配备了大靶面科学级CMOS终端,视场达到... 上海天文馆望舒天文台的双焦点可切换一米望远镜是目前国内建成的最大口径的科普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采用人工切换主焦点和耐式焦点的双焦点设计方案,耐式焦点主要应用于大众科普的目视观测,主焦点配备了大靶面科学级CMOS终端,视场达到1.5°×1.1°。较大的观测视场除了适合开展重要的天象直播活动以外,还可以充分应用于新星和超新星巡天搜索、太阳系小天体和人造天体监测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基于实测资料,对该望远镜主焦点的天体测量精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大于5的星象,星象位置的重复测量精度优于0.1 pixel;当信噪比为30时,重复测量精度优于0.05 pixel。以高精度的Gaia DR3星表作为参考星表,分析得出该望远镜主焦点CMOS观测图像的非线性特征明显,归算时需要用到3阶(20参数)模型。对于测试观测资料,亮于15 mag的恒星观测精度约为0.05′′;观测精度随着星等变暗逐渐下降,17.5 mag的恒星观测精度约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底片参数模型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文台本地连接测量的GPS资料归算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阿丽 熊福文 朱文耀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2,共4页
利用2011年8月在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进行的GPS与VLBI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置站的本地连接测量数据,探讨本地连接测量中GPS控制网的布设与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及测量精度,测控网的GPS测量结果与光学测量结果之间的坐标转换等问题。
关键词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GPS VLBI 并置站 本地连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马65m射电望远镜归心测量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金岭 熊福文 +3 位作者 余成磊 张津维 郭丽 范庆元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58,共13页
对新近落成的上海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进行了归心测量,通过观测资料解析获得了天线参考点毫米级精度(形式误差)的地心三维坐标,并表明了轴线偏差在3 mm水平上不显著。具体地,参考点在ITRF2008系统中的坐标为:[X Y Z]=[-2 826 708.604 54 ... 对新近落成的上海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进行了归心测量,通过观测资料解析获得了天线参考点毫米级精度(形式误差)的地心三维坐标,并表明了轴线偏差在3 mm水平上不显著。具体地,参考点在ITRF2008系统中的坐标为:[X Y Z]=[-2 826 708.604 54 679 237.054 23 274 667.531 4]m±[420.450.43]mm,参考历元为2013年6月29日UTC0h。轴线偏差为ˉf=(2.95±3.26)mm。这为后续的天线指向模型建立、天线定向引导、VLBI互相关条纹搜寻和观测资料科学应用解析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监测天线地基沉降与水平位移、天线轨道和结构变形等提供了历元资料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BI GPS 参考点 轴线偏差 归心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马望远镜光程差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健 付丽 +3 位作者 蒋甬斌 刘庆会 苟伟 闫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27,共9页
基于上海天马望远镜(Shanghai Tian Ma Telescope,简称TM),提出一种赋形卡塞格伦天线光程差的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天线互易定理,建立天马望远镜光路的数学模型;其次,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拟合天马望远镜的主面和副面;最终,实现光程差的计... 基于上海天马望远镜(Shanghai Tian Ma Telescope,简称TM),提出一种赋形卡塞格伦天线光程差的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天线互易定理,建立天马望远镜光路的数学模型;其次,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拟合天马望远镜的主面和副面;最终,实现光程差的计算方法,并对鲁兹光程差公式在天马望远镜上的扩展应用进行研究.采用此方法可计算馈源、副面的轴向偏移和横向偏移以及副面旋转等非准直情况下的光程差,同时在非准直量较小时,可采用扩展鲁兹光程差公式快速计算光程差.为天马望远镜结构的实时测量和调整提供支持,同时相关研究也具有通用性,可为其他具有赋形面型的射电望远镜光程差的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其他诸多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天文大装置科学区域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11
作者 刘爽 沈志强 +5 位作者 安涛 王锋 郭铨 左琛 刘一良 赵静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76,共16页
随着天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天文大装置的建设与运行日益成为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国际天文大装置科学区域中心的建设现状与运行机制,探讨了其在数据管理、科研合作和用户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首先介绍了科学区域中心的定义... 随着天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天文大装置的建设与运行日益成为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国际天文大装置科学区域中心的建设现状与运行机制,探讨了其在数据管理、科研合作和用户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首先介绍了科学区域中心的定义及其在天文研究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多个典型区域中心的天文大装置,包括低频阵列望远镜(Low-Frequency Array,LOFAR)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等,强调了基础设施、技术投资和管理架构对其成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如资源分配、数据共享与合作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对未来天文大装置科学区域中心的建设和运维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天文 天文大装置 区域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文台南山1m宽视场光学望远镜测光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单星美 钟靖 +4 位作者 张余 牛虎彪 刘进忠 陈力 李静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测光系统的流量定标是一项重要和基础的工作,其中影响流量定标的主要因素有探测器响应(测光零点)、颜色改正项和大气质量等。利用新疆天文台南山1 m宽视场光学望远镜对Landolt标准天区J054610+45的测光标准星进行了大气质量不同条件下的... 测光系统的流量定标是一项重要和基础的工作,其中影响流量定标的主要因素有探测器响应(测光零点)、颜色改正项和大气质量等。利用新疆天文台南山1 m宽视场光学望远镜对Landolt标准天区J054610+45的测光标准星进行了大气质量不同条件下的U,B,V,R,I多波段观测,根据布格定律求得了大气消光系数;并利用2017年11月29日―2019年1月4日期间的标准天区观测数据求得了各波段的测光零点和颜色改正项,实现了从NOWT仪器星等到Landolt标准星等的转换,为今后使用该望远镜的用户开展流量定标工作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结果显示,不同天的流量定标转换系数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为了取得较好的流量定标结果,需要每天对标准星进行观测并求得当天的流量定标转换系数;另一方面,考虑到实际的观测条件有限,大气消光系数可以认为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使用一段时期内平均大气消光系数进行的流量定标仍然能够得到较好的定标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望远镜 标准星 测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自主研发红外探测器的天文应用测试与分析
13
作者 张晏铭 文新荣 +6 位作者 范文龙 林春 魏彦锋 陈永和 傅雨田 范伟军 许春 《天文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7,共18页
近两年,中国在红外探测器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针对天文观测需求,对该款红外探测器开展了天文探测所有关注指标的全面测试,获得了红外探测器的读出噪声、暗电流、满阱、动态范围、非线性、非均匀性、量子效率等重要指标,判断了... 近两年,中国在红外探测器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针对天文观测需求,对该款红外探测器开展了天文探测所有关注指标的全面测试,获得了红外探测器的读出噪声、暗电流、满阱、动态范围、非线性、非均匀性、量子效率等重要指标,判断了该探测器在红外天文方面的观测能力。还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1.56 m望远镜进行实际外场观测,验证了该探测器地面应用已经接近国外探测器同等水平,这标志着中国红外天文已进入了一个能够利用自主研发的红外探测器在近红外特定波段开展天文观测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天文 国产HgCdTe红外探测器 非破坏性读出模式 暗电流 读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对可降水汽量的实时监测及其改进数值预报初始场的试验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宋淑丽 朱文耀 +3 位作者 丁金才 廖新浩 程宗颐 叶其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1-638,共8页
分析了 2 0 0 2年夏季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简称SGCAN)的观测数据 ,实时处理中直接利用IGS(Interna tionalGPSService)超快速产品IGU(theUltrarapidorbitofIGS)轨道 ,在长基线辅助下考虑海潮的影响 ,得到了可靠的可降水汽量 (简称PWV)序... 分析了 2 0 0 2年夏季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简称SGCAN)的观测数据 ,实时处理中直接利用IGS(Interna tionalGPSService)超快速产品IGU(theUltrarapidorbitofIGS)轨道 ,在长基线辅助下考虑海潮的影响 ,得到了可靠的可降水汽量 (简称PWV)序列 ,监测结果与加密的Radiosonde观测比较 ,偏差为 2mm左右 .与MM5预报可降水量的比较说明GPS监测结果可以作为检验数值预报质量的工具之一 .2 0 0 2年夏季SGCAN监测的PWV时空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从西南到东北的详细入梅雨过程和特点 ,以及整个梅雨季节雨带在江淮地区来回摆动的情况 .一小时雨量与GPS PWV锋值的对应关系统计表明GPS PWV对雷暴雨具有一定的短期预报特性 .利用Cressman分析方法把GPS PWV插值到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的各个格点上 ,改进了数值预报初始湿度场的精度 ,提高了中尺度数值预报的准确性 ,反映了G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可降水汽量 梅雨季节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对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入梅过程的监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淑丽 朱文耀 +1 位作者 丁金才 程宗颐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上海GPS综合应用网(SCGAN)情况,分析了该网从2002年6月投入正常运行后,获取的2002年入梅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分辨率可降水量(PWV)资料,描述了PWV所反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入梅过程和特点,以及把GPS/PWV同化到中尺度数值预报... 简要介绍了上海GPS综合应用网(SCGAN)情况,分析了该网从2002年6月投入正常运行后,获取的2002年入梅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分辨率可降水量(PWV)资料,描述了PWV所反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入梅过程和特点,以及把GPS/PWV同化到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中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SCGAN 2002年 长江三角洲 梅雨季节 数据处理 可降水量 入梅过程 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地基GPS水汽三维层析技术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敏 郭鹏 +2 位作者 叶其欣 张洁 朱雪松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地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探测大气水汽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测天顶方向的大气水汽总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二是遥测倾斜的信号路径上的水汽总量(Slant-path Water vapor,SW);三是应用组网的GPS站倾斜路... 地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探测大气水汽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测天顶方向的大气水汽总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二是遥测倾斜的信号路径上的水汽总量(Slant-path Water vapor,SW);三是应用组网的GPS站倾斜路径观测反演局地上空的水汽三维信息,即水汽层析(watervapor tomography)技术.简单介绍了上海地区稠密的地基GPS网,并且在该网的基础上通过GAMIT软件计算出的整层水汽PW和各个方向上的梯度信息及观测残差,来获得GPS测定的SW,运用层析的技术可获得上海地区水汽的三维分布信息.以2008年8月25日上海罕见的大暴雨为例,分析了水汽三维结果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 大气效应 方法: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发展思路浅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米琳莹 崔辰州 +20 位作者 樊东卫 郝晋新 薛艳杰 李长华 李珊珊 何勃亮 陶一寒 韩军 许允飞 杨涵溪 杨丝丝 和兰 马捷 刘梁 陈肖 谌俊毅 张海龙 刘峰 肖健 于策 袁海波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过程变得更加便捷。文章介绍了天文学界在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管理、国际交换和开放共享方面的做法,概述了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介绍了为应对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型天文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学科方向。为加强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和管理分析,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根据领域特点建立了天文科学数据资源体系,规范了天文数据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汇交;对天文数据进行挖掘,形成可发现、可访问、可复用的科学数据产品,并将其应用在不同用户群;以开放为常态的原则提供检索、在线分析挖掘、应用接口等规范化服务,遵照天文领域国际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在线、离线及混合模式的开放共享服务;构建针对领域特色的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分布式资源平台,对软硬件资源合理布局;阐述了中心在国内外态势监测、国际合作交流和科学传播方面的做法。文章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将国家天文数据中心的发展思路与天文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特点相结合,展望中心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发展思路 天文信息学 虚拟天文台 科学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开放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热膨胀对中国西南三维地表周年形变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王鹏飞 王松筠 +1 位作者 李进 齐朝祥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34,共20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可以监测获取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其中的周年信号除包含负荷形变外,还有由于地表温度变化引起的基岩热膨胀效应。利用全球三维热弹性形变模型,对中国西南地区39个陆态网观测站...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可以监测获取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其中的周年信号除包含负荷形变外,还有由于地表温度变化引起的基岩热膨胀效应。利用全球三维热弹性形变模型,对中国西南地区39个陆态网观测站在U、E、N三个方向的热膨胀效应进行估计,分析GNSS时间序列在热膨胀效应改正前后,与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GRACE Follow-On(GRACE-FO)卫星重力观测所反映地表负荷形变的符合程度。结果表明,加以热膨胀效应改正后,GNSS垂直分量(U方向)与卫星重力结果的符合程度略微减弱;而在水平分量E方向的符合程度有一定改善,但N方向出现较显著的减弱。该文得到的西南地区研究结果与已有全球或者大尺度区域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表明利用全球热弹性形变模型估计不同区域热膨胀效应的精度需要进一步评估,并且其对地表三维形变的影响也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膨胀效应 地表负荷形变 GNSS GRACE GRACE-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月空间单程测量观测建模与算法实现
19
作者 曹建峰 满海钧 +3 位作者 黄勇 王文彬 刘山洪 周之金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针对地月空间星地、星间链路观测建模与应用算法开展研究。根据测量原理,在广义相对论参考框架下详细推导了单程测量的观测建模方法;通过求和组合与求差组合给出了钟差消去与钟差解算的方法;根据求和组合观测模型的特征,推导了原时与坐... 针对地月空间星地、星间链路观测建模与应用算法开展研究。根据测量原理,在广义相对论参考框架下详细推导了单程测量的观测建模方法;通过求和组合与求差组合给出了钟差消去与钟差解算的方法;根据求和组合观测模型的特征,推导了原时与坐标时差异变化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实现;结合典型轨道算例分析了相对论效应对单程测量建模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论效应引起的地月空间位置转换差异在10 m量级,原时与坐标时的差异每天变化数10μs,是高精度导航建模必须考虑的因素,提出的建模算法可服务地月空间高精度导航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月空间 星间链路 观测建模 精密定轨 原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 被引量:115
20
作者 李延兴 李智 +6 位作者 张静华 黄珹 朱文耀 王敏 郭良迁 张中伏 杨春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推导并建立了块体的两种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方程和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 .应用统计学原理 ,使用西域、青藏和华北块体上的GPS站速度数据 ,对这两种弹性运动方程与刚体运动方程模拟块体站速度的无偏性和有... 推导并建立了块体的两种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方程和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 .应用统计学原理 ,使用西域、青藏和华北块体上的GPS站速度数据 ,对这两种弹性运动方程与刚体运动方程模拟块体站速度的无偏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是描述块体运动的最优模型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 10个块体 ,应用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和块体上的GPS站速度估计了各个块体上的旋转与应变参数 ,按照 1°× 1°的间距计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上 10 0 5个点的应变参数 ,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应变场的基本特征 .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变方向与地质学方法和测震学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力轴方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华南块体除外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应变场 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 统计学 GPS站速度数据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