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空间驱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法伟 李红琴 +5 位作者 仪律北 罗方林 张光茹 王春雨 杨永胜 李英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86-5592,共7页
草地退化显著削弱了三江源高寒草甸的土壤肥力及生态承载功能,但空间尺度上的驱动强度和环境调控尚不清晰。在2020年7—8月,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草甸典型分布区原生植被和退化植被的60个配对采样,研究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SOC)... 草地退化显著削弱了三江源高寒草甸的土壤肥力及生态承载功能,但空间尺度上的驱动强度和环境调控尚不清晰。在2020年7—8月,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草甸典型分布区原生植被和退化植被的60个配对采样,研究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对草地退化的空间响应特征。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草甸原生植被SOC和TN含量分别为(2.45±2.05)%(平均值±标准差,下同)和(0.25±0.20)%,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草地退化导致SOC和TN分别极显著(P<0.001)下降了44.0%和35.6%。TP对草地退化无显著响应(P=0.22)。原生植被的土壤C∶N∶P平均为59.6∶6.2∶1.0,草地退化导致化学计量值平均下降28.3%。一般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草地退化对SOC和TN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降低强度主要取决于纬度和海拔(P<0.01),与经度和土壤深度关系较弱(P>0.30),即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寒草甸响应相对强烈。草地退化导致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草甸土壤碳氮损失严重,降低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研究结果可为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土壤营养功能的治理和恢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全氮含量 全磷含量 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特征评估和等级区划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法伟 李红琴 +7 位作者 李文清 王军邦 仪律北 罗方林 张光茹 王春雨 杨永胜 李英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93-5602,共10页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核心单元,准确评估其土壤碳氮特征是区域生态功能认知和分区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54个样点调查数据,结合高程、坡度、坡向及2000—2018年的年均气温、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等生态因子,采用增强回归...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核心单元,准确评估其土壤碳氮特征是区域生态功能认知和分区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54个样点调查数据,结合高程、坡度、坡向及2000—2018年的年均气温、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等生态因子,采用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密度的空间格局和等级区划及储量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SOC密度和TN密度分别为(5.41±3.12)kg/m^(2)(平均值±标准差,下同)和(0.57±0.27)kg/m^(2),其空间变异均主要受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影响。澜沧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SOC和TN密度分别为(9.39±0.89)kg/m^(2)和(0.92±0.09)kg/m^(2)、(8.26±2.33)kg/m^(2)和(0.80±0.20)kg/m^(2),约为长江源园区的2倍。SOC和TN密度等级在澜沧江源园区呈现出中心高周围低的特征,在黄河源园区和长江源园区分别表现出从北到南和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的格局。三江源国家公园SOC储量和TN储量分别为0.60 Pg和0.06 Pg,其中澜沧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的储量占比分别约为20%、20%和60%。三江源国家公园SOC储量和TN储量均主要集中在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二者累计占比约为90%,是区域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和管理规划的重点对象。研究结果可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功能评估和分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有机碳 表层土壤全氮 归一化植被指数 等级区划 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科技支撑共性与特性需求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娟 焦秀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7期71-73,77,共4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作为首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科技支撑共性与特性需求,...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作为首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科技支撑共性与特性需求,以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高原特点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思路,为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三江源 科技支撑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三江源及其周边区域植被地上生物量、养分及土壤理化性质数据集
4
作者 陈懂懂 李奇 +1 位作者 贺福全 赵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76-286,共11页
作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主体,天然草地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则是生态系统中植物生存的基质。草地在季节和空间上的差异对牧草产量及其养分含量影响较大,牧草相关因子的差异又影响着土壤中来自植被部分有机质的输入以及来自... 作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主体,天然草地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则是生态系统中植物生存的基质。草地在季节和空间上的差异对牧草产量及其养分含量影响较大,牧草相关因子的差异又影响着土壤中来自植被部分有机质的输入以及来自食草动物排泄物的养分输入。基于此,本数据集公开发表2017年三江源及其周边区域(32.29°N-35.25°N,92.44°E-102.27°E)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及其养分数据,以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实地调查分析数据。本数据集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返青期、盛草期和枯黄期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其概略养分相关数据集,一部分为盛草期表层(0-10 cm、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数据集。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均参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长期监测规范。同时,通过使用标准品,以及对样品重复测定和样品抽查检测等方法确保数据准确性。本数据集的发布可支持科研工作者了解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功能变化,为遥感反演、模型验证等提供地面观测数据,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该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功能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江源 牧草养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草地植物功能性状与蒸散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霍莉莉 陈懂懂 +4 位作者 李奇 张莉 贺福全 舒敏 赵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82-2190,共9页
蒸散发作为调控区域水分收支的重要支出项,受植物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5月—2021年9月对三江源及其周边共5个区域(海晏(HY)、同德(TD)、玛多(MD)、曲麻莱(QML)、可可西里(KKXL))的实际蒸散发及植被数据进行收集,通过相关性分析解... 蒸散发作为调控区域水分收支的重要支出项,受植物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5月—2021年9月对三江源及其周边共5个区域(海晏(HY)、同德(TD)、玛多(MD)、曲麻莱(QML)、可可西里(KKXL))的实际蒸散发及植被数据进行收集,通过相关性分析解释植被变化过程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植物多以丛生或密丛生为主,其中比叶面积与株高、叶片干物质含量、生长型和种子类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长季实际蒸散发日、月动态在5个区域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生长季累积量为HY(309.97 mm)>TD(279.58 mm)>QML(247.90 mm)>MD(239.42 mm)>KKXL(230.35 mm)。分析植物功能性状与实际蒸散发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株高、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生长型和种子类型均与实际蒸散发呈现一定相关性,其中生长型相关性最大(R 2=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蒸散发 草地类型 三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高寒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水源涵养功能对禁牧封育的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莉 郭龙欣 +3 位作者 张铭洋 李小娟 赵亮 杨永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8-1498,共11页
【目的】探讨禁牧封育对青海湖植被群落结构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对准确评估禁牧封育在青海湖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设置自由放牧及不同封育年限样地,分析封育措施对植物物种数、生物量... 【目的】探讨禁牧封育对青海湖植被群落结构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对准确评估禁牧封育在青海湖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设置自由放牧及不同封育年限样地,分析封育措施对植物物种数、生物量、功能群、土壤容重、持水量及孔隙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随封育年限延长,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物种数呈降低趋势,植被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占比逐渐增加。(2)禁牧封育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20 cm。随禁牧封育年限延长,0—20 cm土壤容重逐步降低,0—10 cm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总孔隙度均呈先增加后稳定趋势。(3)土壤容重是影响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的最主要土壤水分特征因子。【结论】从植被群落结构的角度考虑,青海湖高寒草原禁牧封育年限不应超过7年,超过7年应进行适度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高寒草原 禁牧封育 持水量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高寒草地牧草营养时空分布 被引量:30
7
作者 贺福全 陈懂懂 +4 位作者 李奇 陈昕 霍莉莉 赵亮 赵新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304-6313,共10页
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影响着草地载畜量和草食动物的营养状况、生命活动及生产性能。以三江源及其周边地区的天然草地不同生长期(返青期、盛草期、枯黄期)牧草为对象,分析草地产草量及牧草品质的时空格局。结果显示:从整个区域看,草... 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影响着草地载畜量和草食动物的营养状况、生命活动及生产性能。以三江源及其周边地区的天然草地不同生长期(返青期、盛草期、枯黄期)牧草为对象,分析草地产草量及牧草品质的时空格局。结果显示:从整个区域看,草地生产力、可食牧草产量以及粗蛋白产量(Crude Protein, CP)分布均具有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三者的高值区大多分布在三江源东部及南部的高寒草甸区,三者的低值区主要在三江源中部和西部的草甸及高寒草原区;大部分地区总生产力和可食牧草产量盛草期显著高于枯黄期,枯黄期显著高于返青期。粗蛋白产量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出盛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黄期,返青期和枯黄期差异不明显,少数地区返青期显著高于盛草期和枯黄期,盛草期显著高于枯黄期(如:可可西里);CP含量及产量在三江源区空间上的分布,均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东部农牧交错区高于西部无人区;所有区域CP含量的返青期为最高,枯黄期为最低,而其他养分含量在不同区域的季节波动并不一致;盛草期牧草CP含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粗灰分随着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结论:三江源及周边地区牧草生产力、可食牧草产量以及CP产量较高,可食性较好;三江源多数地区高寒草地牧草营养质量相对较好,牧草在返青期营养价值最高(蛋白高,纤维低),到盛草期,牧草产量及营养物质输出量达到最高峰,进入枯黄期的牧草营养质量低劣,此时应进行补饲,以提高家畜生产性能。三江源区可利用草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该区牧草品质较高、利用潜力(粗蛋白产量)较大,可适度利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天然草地 生产力 营养成分 季节动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舒敏 陈懂懂 +5 位作者 李奇 张莉 贺福全 张煜坤 潘思辰 赵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48-2758,共11页
探究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0~10 cm)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对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8—9月对三江源区13个县/镇的植被、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 探究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0~10 cm)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对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8—9月对三江源区13个县/镇的植被、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土壤表层碳、氮、磷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拔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无机碳密度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据空间聚类分析的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密度空间稳定性在三江源区内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无机碳与之相反,全磷则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三江源区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大小的排序为全磷>全氮>有机碳>无机碳,这主要与海拔、植被多样性、地下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等因子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全氮密度 空间稳定性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和黄河源区草地牧草养分、理论承载力及饲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懂懂 李奇 +6 位作者 霍莉莉 陈昕 贺福全 张莉 舒敏 张煜坤 赵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86-2193,共8页
本研究通过对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天然草地的实地调查取样及对牧草概略养分的测定,估算了区域内草地产草量、理论载畜量、能值及牧草饲用价值。结果显示:草地可食牧草比例在73%~85%之间,表明研究区高寒草地牧草可食性较好;牧草粗蛋白平... 本研究通过对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天然草地的实地调查取样及对牧草概略养分的测定,估算了区域内草地产草量、理论载畜量、能值及牧草饲用价值。结果显示:草地可食牧草比例在73%~85%之间,表明研究区高寒草地牧草可食性较好;牧草粗蛋白平均含量在10%~13%之间,粗脂肪含量处于1.5%~2%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30%,牧草饲喂价值均在120以上,表明研究区天然牧草的营养质量及饲喂价值均较好;基于草地产草量,以及对草地的合理利用,建议两源区高寒草甸放牧强度为1.27羊单位·ha^(-1),高寒草原为0.54羊单位·ha^(-1)。综合而言,黄河源区牧草产量高于长江源区,而长江源区牧草营养及饲喂价值高于黄河源区。就草地类型而言,高寒草甸在草产量、品质及其饲喂价值上均优于高寒草原。建议在牧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分草地类型合理安排放牧强度,以保证天然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草地载畜量 牧草养分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4类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延锋 仪律北 +6 位作者 张法伟 马文婧 李红琴 王春雨 罗方林 杨永胜 李英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以祁连山东段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灌丛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沼泽草甸(帕米尔苔草沼泽草甸)和草甸草原(西北针茅草甸草原)4类重要草地为对象,基于2011年植被生长季(6~9月)涡度相关观测系统连续监测的CO_(2)通量和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 以祁连山东段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灌丛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沼泽草甸(帕米尔苔草沼泽草甸)和草甸草原(西北针茅草甸草原)4类重要草地为对象,基于2011年植被生长季(6~9月)涡度相关观测系统连续监测的CO_(2)通量和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LAI),比较研究CO_(2)通量及群落光合特征参数与LAI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中嵩草草甸的LAI和碳汇强度分别为2.76m^(2)/m^(2)和694.13gCO_(2)/m^(2),显著高于其他3类草地类型。灌丛草甸碳汇强度居中(662.98gCO_(2)/m^(2)),但LAI最小(1.66m^(2)/m^(2)),草甸草原碳汇强度次之(524.40gCO_(2)/m^(2)),沼泽草甸碳汇强度最小(460.77gCO_(2)/m^(2))。4类草地的逐日生态系统CO_(2)净交换(Net ecosystem CO_(2)exchange,NEE)均主要受控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逐日NEE、GPP、生态系统总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S)均与LAI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沼泽草甸和灌丛草甸的逐日GPP及NEE对LAI的敏感度极显著高于嵩草草甸和草甸草原(P<0.001),但不同草地类型间逐日RES对LAI的敏感度无显著差异。嵩草草甸的饱和光合速率和生态系统暗呼吸速率相对最大,平均分别为0.89和0.22mgCO_(2)/(m^(2)·s),但与其他3类草地无显著差异。草地类型间群落光合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异主要受控于LAI(P<0.01),与草地类型和生长阶段关系较小。因此,LAI和草地类型通过影响总初级生产力、呼吸强度和群落光合特征,共同调控着高寒草地的碳收支。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东部区域碳汇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CO_(2)通量 叶面积指数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总呼吸 光合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红琴 王卓权 +7 位作者 张法伟 仪律北 郭小伟 李以康 林丽 曹广民 李英年 周华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41,146,共8页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草甸是主要植被类型但其水源涵养功能有待准确量化。以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4—2018年的植被生长季(6—9月)土壤体积含水量的长期观测数据,探讨了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草甸是主要植被类型但其水源涵养功能有待准确量化。以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4—2018年的植被生长季(6—9月)土壤体积含水量的长期观测数据,探讨了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土壤现实持水量与最小持水量之差)和水文调节功能(有效水源涵养量的时间变化速率)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0—100 cm年均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为(44.3±8.7)mm(平均值±标准差,下同),呈现出双峰型的季节趋势,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别为6月下旬的(57.8±14.4)mm和9月中旬的(59.2±15.7)mm。浅层(0—20 cm)、中层(20—60 cm)和深层(60—100 c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占比分别为53.1%,34.9%和12.0%,土壤有效含水源涵养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对数衰减(R^(2)=0.82,p<0.001)。增强回归树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尤其是5 cm土壤温度,二者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不同深度的年均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和土壤黏粒比例显著负相关(R^(2)=0.99,p=0.004)。根系区(0—40 cm)年均土壤吸湿速率和脱湿速率分别为(0.21±0.02)mm/h和(0.22±0.02)mm/h,t检验的结果表明除了0—5 cm之外,根系区土壤脱湿速率显著大于吸湿速率。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土壤吸湿和脱湿速率的显著环境驱动因子。因此,土壤温度是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和水文调节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维持土壤的低温是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保育和提升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矮嵩草草甸 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 土壤吸湿速率 土壤脱湿速率 增强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对早期断奶“茶卡羊”羔羊生长性能、养殖收益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宏金 许显莉 +8 位作者 韩学平 张骞 郭同庆 王循刚 罗崇亮 胡林勇 赵娜 才让周在 徐世晓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8-655,共8页
【目的】探究早期断奶后不同饲喂方式对舍饲羔羊生长性能、养殖收益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5.94±0.34)kg、日龄(20±1)相近的健康茶卡羊公羔40只,用耳标标记,随机分为早期断奶组(A、B、C组)和随母哺乳组(D组... 【目的】探究早期断奶后不同饲喂方式对舍饲羔羊生长性能、养殖收益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5.94±0.34)kg、日龄(20±1)相近的健康茶卡羊公羔40只,用耳标标记,随机分为早期断奶组(A、B、C组)和随母哺乳组(D组,对照),每组10只。早期断奶组羔羊于21日龄开始断奶并用代乳粉替代饲喂至60日龄后进行不同日粮组合饲喂,即A组:开食料+燕麦青干草+玉米青贮;B组:开食料+燕麦青干草;C组:开食料+玉米青贮,饲喂时间为65 d。D组羔羊随母哺乳至试验结束。【结果】生长性能方面,A组羔羊增质量(16.43 kg)、平均日增重(156.48 g/d)、增重比例(362.32%)及饲料转化效率(4.28)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下同),B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养殖收益方面,随母哺乳组羔羊收益最低(171.16元/只),断奶后A组饲喂方式显著提高羔羊养殖收益,为217.35元/只。不同饲喂方式显著影响羔羊血清部分激素、氮代谢及免疫功能;激素方面,生长激素(GH)、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胃泌素含量A组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氮代谢方面,A组显著提升羔羊氮代谢能力,主要表现为较低的尿素氮(7.12 mmol/L)和尿酸含量(122.25μmol/L);免疫功能方面,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在A组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免疫球蛋白M(IgM)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茶卡羊羔羊早期断奶后采用开食料、玉米青贮和燕麦青干草混合饲喂方式有利于其生长性能、养殖收益及机体各功能的发挥。农牧民应树立羔羊早期断奶观念,在早期断奶后通过科学的饲喂管理提升羔羊养殖水平,以期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断奶 羔羊 饲喂方式 生长性能 养殖收益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6年三江源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13
作者 贺福全 李奇 +1 位作者 陈懂懂 赵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3年第4期65-74,共10页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已成为该地区退化草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措施。三江源区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水热交换的时空格局是探究该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三江源站)自...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已成为该地区退化草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措施。三江源区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水热交换的时空格局是探究该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三江源站)自2009年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碳水热交换的科学观测,2012–2016年间积累了5年高质量连续通量观测数据。为了推动三江源乃至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水热格局等相关研究的发展,三江源站公开发表2012–2016年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相关常规气象数据及碳水热通量数据。本数据集包含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的常规气象数据子集和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通量、生态系统CO_(2)呼吸通量、总生态系统CO_(2)交换通量、潜热通量、显热通量的碳水热通量数据子集。数据集采用China FLUX推荐的通量数据处理方法,形成了30分钟、日、月和年尺度数据产品,可为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碳水热时空动态的科学认知、遥感反演、模型验证提供地面观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人工草地 涡度相关法 碳水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划破草皮技术对退化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及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博 林丽 +4 位作者 郭小伟 钱大文 兰玉婷 司梦可 李本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5,共12页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草皮划破技术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恢复的影响。【方法】以退化小嵩草草甸的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40 cm)土壤养分、水分、紧实度等特征及植物群落生长繁殖特性为评判...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草皮划破技术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恢复的影响。【方法】以退化小嵩草草甸的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40 cm)土壤养分、水分、紧实度等特征及植物群落生长繁殖特性为评判指标,分析划破草皮(C_(1))、划破草皮+补播(C_(2))、划破草皮+施肥(C_(3))、划破草皮+补播+施肥(C_(4))4种草皮划破技术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恢复的影响。【结果】4种草皮划破技术处理下土壤湿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09%、4.80%、3.58%和4.05%,对土壤碳、氮、磷和钾含量亦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效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方式、土壤深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处理方式对植物群落及实生苗数量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效应(P<0.01),其中,C_(2)处理植物群落密度比对照增加了68.77株/m^(2)(P<0.05);双子叶植物数量与土壤无机碳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37。基于不同处理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紧实度)、全量养分(全氮、全碳)和速效养分(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含量的标准化多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单一划破草皮处理(C_(1))在短期内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综合改善能力较弱,而在划破草皮之上辅以补播或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和限制性养分的活化效果更优。【结论】采用划破草皮配合外源种库和外源养分添加的生态恢复措施可以在短期内提高退化小嵩草草甸生产能力和土壤限制性养分含量,在生态恢复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划破草皮 高寒小嵩草草甸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草地水热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空间变异的贡献——基于增强回归树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懂懂 霍莉莉 +6 位作者 赵亮 陈昕 舒敏 贺福全 张煜坤 张莉 李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7-1217,共11页
由于环境因子之间的互相干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结论,亟需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加强研究。为探究青海高寒草地生长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以及水热因子对其空间变化的相对贡献,在青海三江源... 由于环境因子之间的互相干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结论,亟需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加强研究。为探究青海高寒草地生长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以及水热因子对其空间变化的相对贡献,在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置的监测样地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位于青海省中西部的高寒草原,尤其是可可西里地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低,而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则相对较高;(2)不同区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存在不同的季节动态,青海省中西部与东部区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3)利用增强回归树模型定量评估水(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实际蒸散发)、热(土壤温度、气温、净辐射)因子对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相对贡献,发现:与其他水热因子相比,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影响最大的为土壤含水量(P=0.000)和土壤温度(P=0.000),且均为正相关。在土壤垂直梯度上,水分因子(63.58%-76.62%)对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影响均大于热量因子(23.38%-36.42%),且其贡献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从不同研究区看,东中部区域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异贡献较大的是热量因子(52.11%-81.84%),而到西部区域,则为水分因子(66.33%-95.19%)控制着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论:青海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明显高于高寒草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是控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异的主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异的影响,在区域上从东到西呈现从热量因子向水分因子的过度。该研究为探究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青海高寒草地土壤碳氮循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江源 高寒草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系绵羊牧草表观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物候期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宏金 胡林勇 +3 位作者 徐世晓 韩学平 罗崇亮 张骞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8,共8页
为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全年放牧藏系绵羊牧草表观物质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在不同牧草物候期下的变化特征,试验分别在牧草返青期(5月2日)、青草期(7月12日)和枯草期(12月7日)对藏系绵羊(n=10)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 为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全年放牧藏系绵羊牧草表观物质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在不同牧草物候期下的变化特征,试验分别在牧草返青期(5月2日)、青草期(7月12日)和枯草期(12月7日)对藏系绵羊(n=10)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率进行测定,然后通过对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探究藏系绵羊血清中心肌酶、能量及脂代谢、部分激素、钙磷代谢、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物候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草期藏系绵羊牧草DM、CP和A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心肌酶活性方面,藏系绵羊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CK)在枯草期显著低于其他两个物候期(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LDH)随物候期推移表现出青草期>返青期>枯草期(P<0.05);能量及脂代谢方面,葡萄糖(GLU)含量随物候期推移表现出青草期>返青期>枯草期(P<0.05),胆固醇(TC)含量在青草期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激素方面,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IGF-2和胃泌素的含量在青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钙磷代谢方面,除血清中Ca的含量在返青期显著低于其他物候期外(P<0.05),P和Ca/P值在各物候期间无显著差异。肾功能方面,血清中BUN和UA在返青期显著高于青草期和枯草期,Gr在枯草期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免疫功能方面,IgA和IgM含量在青草期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研究结果表明,全年放牧不利于藏系绵羊对牧草营养物质消化及机体各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在返青期和枯草期应当进行适当的补饲提高家畜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 藏系绵羊 全年放牧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演替状态下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根系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0
17
作者 樊博 林丽 +8 位作者 曹广民 柯浔 李以康 杜岩功 郭小伟 李茜 钱大文 兰玉婷 周春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00-2309,共10页
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以高寒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状态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机械阻力、温度、湿度)为变量,探讨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同植物根系生长特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寒嵩草草甸根系分布具有明显的"V"型... 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以高寒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状态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机械阻力、温度、湿度)为变量,探讨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同植物根系生长特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寒嵩草草甸根系分布具有明显的"V"型垂直构型特征;高寒嵩草草甸根系以细根为主,直径<0.5 mm的根系占全剖面根系总长的90.8%-93.6%。土壤紧实度和土壤湿度与植物根系直径细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温度与根系细化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且其对高寒嵩草草甸根系生长特性形成的贡献率最高,说明高寒嵩草草甸植物根系生长构型特征的主控因子为温度。高寒嵩草草甸根系细化及表聚现象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互馈效应。低温、高紧实度和较高的土壤湿度有助于形成高密度和细根构型的草毡表层,这种土壤根系构型也是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适应放牧干扰及恶劣环境的应激性改变。该发现对明晰草地退化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构件对外界干扰改变的响应和适应过程及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退化高寒草甸恢复措施提了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根系生长 退化演替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材诃子中3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家麟 陈涛 +2 位作者 谭亮 王环 李玉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57-1362,1356,共7页
通过超滤-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诃子提取物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富集和分离制备,1H NMR和13C NMR鉴定其化学结构,最后采用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 通过超滤-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诃子提取物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富集和分离制备,1H NMR和13C NMR鉴定其化学结构,最后采用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活性。结果显示:诃子提取物中含有的3个主要成分具有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经筛选,AB-8大孔树脂对目标化合物富集效果最好,富集后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比分别达到29.6%、40.3%和21.9%;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目标化合物进一步纯化后,得到纯度分别为96.6%、98.1%和96.4%的化合物1(27 mg)、2(35 mg)和3(22 mg);经1H NMR和13C NMR鉴定得出3个化合物分别为诃黎勒酸、诃子酸、鞣花酸;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其中诃黎勒酸(IC50=39.2±0.7 mg/L)和诃子酸(IC50=35.8±0.4 mg/L)抑制活性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41.2±0.6 mg/L)。本试验为开发诃子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超滤-高效液相色谱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青藏扁蓿豆EST-SSR标记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英芳 张业猛 +2 位作者 刘德梅 沈迎芳 王海庆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18-727,共10页
青藏扁蓿豆(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对高海拔极端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本研究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对青藏扁蓿豆的EST-SSR标记进行了开发。结果发现,随机选取的477对引物中,350对可在青藏... 青藏扁蓿豆(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对高海拔极端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本研究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对青藏扁蓿豆的EST-SSR标记进行了开发。结果发现,随机选取的477对引物中,350对可在青藏扁蓿豆中有效扩增,其中346对引物在扁蓿豆(M.ruthenica)中可实现跨物种扩增。利用其中64对独立遗传且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的标记引物对青藏扁蓿豆和扁蓿豆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两个物种存在明显的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分化,且提示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隔离或环境选择有关。本研究所开发的EST-SSR标记为今后进一步评价青藏扁蓿豆和扁蓿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解释其适应极端环境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扁蓿豆 转录组测序 EST-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大气CO_(2)浓度时间变化特征
20
作者 李红琴 刘晗 张法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5期137-138,共2页
大气CO_(2)浓度的持续升高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危机,准确获取CO_(2)浓度的时空格局是科学评估气候演变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连续高频(10 Hz)地观测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矮嵩草草甸的大气CO_(2)浓... 大气CO_(2)浓度的持续升高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危机,准确获取CO_(2)浓度的时空格局是科学评估气候演变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连续高频(10 Hz)地观测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矮嵩草草甸的大气CO_(2)浓度,以期获取其变化特征。2019年—2020年的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的平均日变化在生长季为U型,在非生长季表现为夜间较高白天较低的特征。大气CO_(2)浓度年均值为(395.4±37.3)×10^(-6),在1月相对最高(418.8±9.1)×10^(-6),在6月相对最低(378.0±44.9)×10^(-6),由于冻土消融导致4月出现一个小高峰(407.6±12.9)×10^(-6)。因此,高寒草甸CO_(2)浓度变化是群落光合、系统呼吸及土壤冻融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 高寒矮嵩草草甸 涡度相关系统 青藏高原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