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米苍山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鲍玉海 高镔 +5 位作者 李柏 陈尚书 张鹤 蔡青 秦伟 贺秀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6期11-13,共3页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主的镶嵌式布设封禁治理措施的总体水土保持布局模式。以茶叶全产业链为科普活动为主轴,在种茶、赏茶、品茶和售茶4个关键节点的主要游憩场所为科普对象选择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内容,并组织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围绕"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将生态茶园打造为以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体验、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宣传和生态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展示与交流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用田间实体展示、体验感知、标识牌、专题展板、移动多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公众诠释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普教育 生态茶园 示范园 广元黄茶种植园 米苍山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2
作者 秦世豪 付顺 罗辑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通过分析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过程中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可以为人工生态系统管理、重建、恢复等生态系统正向作用的政策与方针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设置6个样地(12,30,40,50,70和120年),根据《森林生态... 通过分析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过程中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可以为人工生态系统管理、重建、恢复等生态系统正向作用的政策与方针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设置6个样地(12,30,40,50,70和120年),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 721-2008),计算不同样地单位面积的营养元素积累、固碳释氧、土壤保持、涵养水源和物种多样性5个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样地5达到最大值23 721.95元·hm^(-2)·a^(-1),样地1为最小值7 326.49元·hm^(-2)·a^(-1),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增长速率总体呈现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过程;(2)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样地1到样地2增长幅度最大为每年+8.22%,在样地2到样地3增长幅度最小为每年-1.64%;(3)在不同样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以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主。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基本一致,并且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样地之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出现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原生演替 货币价值评估 海螺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及雨水资源高效调控技术路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鲍玉海 贺秀斌 +3 位作者 尹飞虎 伍巧 龚道枝 崔宁博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西南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工程性缺水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雨水资源高效调控是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抗旱防旱的关键举措,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在内的西... 西南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工程性缺水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雨水资源高效调控是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抗旱防旱的关键举措,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在内的西南地区水资源特征及农业干旱特点,总结了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西南地区雨水资源高效调控的基本特征、具体技术路径及主要措施。研究发现,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农业供水保证率亟待提高,自然水系、人工水网与坡面雨水资源集蓄利用工程的互联互通和协同互济能力不够,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弱。研究建议,加强大中型水库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研发分区分类的地表径流调控技术体系、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广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强化雨水资源集蓄利用模型开发、完善“建管运”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科技支撑,为缓解西南地区农业干旱、增加农业水资源供给、优化水资源调配和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 集雨利用 季节性干旱 旱地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工区农田土壤中丰富和稀有细菌群落构建过程及功能差异
4
作者 符卓良 程建华 唐翔宇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8,共8页
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磷化工区盛行风向下方不同距离农田表层土壤中细菌丰富和稀有亚群的群落结构、构建过程和功能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研究区表层土壤... 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磷化工区盛行风向下方不同距离农田表层土壤中细菌丰富和稀有亚群的群落结构、构建过程和功能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研究区表层土壤细菌丰富和稀有亚群中的优势菌门。靠近化工区的高镉含量土样中(D1)两种细菌亚群的多样性低于其他距离较远的低镉含量样品,且亚群群落组成不同,但功能组成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和镉含量是影响两种细菌亚群的主要因素,其中前者更为关键。稀有细菌亚群的群落和功能多样性均高于丰富细菌亚群。中性模型分析表明,丰富细菌亚群和稀有细菌亚群的群落构建过程分别由随机性和确定性过程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工区 农田土壤 细菌亚群 群落构建 功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退缩迹地植被原生演替初期关键种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萍 庄文化 +3 位作者 李明明 龙翼 史忠林 周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植被原生演替初期关键种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和马河山黄芪(Astragalus mahoschanicus)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进行研究,掌握两关键种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为预测未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 [目的]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植被原生演替初期关键种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和马河山黄芪(Astragalus mahoschanicus)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进行研究,掌握两关键种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为预测未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退缩区域环境变化及植被演替趋势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植被原生演替序列初期关键种柳叶菜和马河山黄芪根、茎、叶、果实的碳、氮和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柳叶菜根系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436~445 g/kg,较马河山黄芪根系有机碳含量高。不同器官的全磷含量均值柳叶菜为1.78 g/kg,马河山黄芪为1.30 g/kg。柳叶菜不同器官的有机碳含量变化依次为:根系>果实>叶片>茎,全氮含量变化依次为:叶片>根系>果实>茎,全磷含量表现依次为:果实>叶片>根系>茎。马河山黄芪不同器官的有机碳含量变化依次为:黄芪根系>果实>茎>叶片,全氮含量变化依次为:叶片>根系>果实>茎,全磷含量变化为:叶片>果实>根系>茎。柳叶菜不同器官的C/N高于马河山黄芪,柳叶菜和马河山黄芪不同器官的N/P变化范围为5.94~17.82。[结论]马河山黄芪高N/P,低C/P值反映了植物高生长率或繁殖输出,即生长竞争策略。与柳叶菜相比,马河山黄芪有快速生长的特性,以生长竞争优势即生长竞争策略战胜柳叶菜,推动了冰川退缩迹地植被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海螺沟 冰川退缩迹地 植被原生演替初期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光合生理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流姗 陆琦 +1 位作者 梁紫嫣 类延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56-2363,共8页
植物光合能力反映植物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光合生理特性有助于理解植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光合策略,阐明原生演替过程物种代替与群落演替的生理机制。以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早、中... 植物光合能力反映植物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光合生理特性有助于理解植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光合策略,阐明原生演替过程物种代替与群落演替的生理机制。以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早、中、后3个时期中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的光合参数等叶片功能性状,探索原生演替过程中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原生演替的进行,优势植物的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Nmass)、比叶面积(SLA)、叶片气孔导度(Gs)、光饱和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显著降低(P<0.01),但水分利用效率(WUE)无显著差异(P=0.274)。(2)演替早期和中期优势植物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无显著差异(P>0.05),演替后期优势植物的Vcmax和Jmax显著降低(P<0.01)。(3)演替早期到后期优势植物叶片的羧化组分氮分配比例(PC)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比例(PB)显著降低(P<0.01)。(4)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势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如Pmax与SLA、Nmass和G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NUE与SLA、Pmax、PC和PB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原生演替过程中植物通过调整叶片结构及光合特征等叶片功能性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变化和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联系可能代表了冰川退缩区植被原生演替进行的基本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 原生演替 光合参数 光合氮利用效率 氮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郎山西坡华山松林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家喜 李伟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5期10-11,共2页
二郎山西坡气候干旱、地质条件复杂,进行生态修复较为困难,人工林是在山区进行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二郎山西坡人工华山松林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及室内分析,得出:除土壤全氮含量为很低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为中等;除土壤全钾含量外... 二郎山西坡气候干旱、地质条件复杂,进行生态修复较为困难,人工林是在山区进行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二郎山西坡人工华山松林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及室内分析,得出:除土壤全氮含量为很低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为中等;除土壤全钾含量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异质性都较强,互相之间相关性也都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郎山 华山松林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郎山西坡工程创面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8
作者 张家喜 李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期79-80,84,共3页
工程创面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本文作者通过对二郎山西坡工程创面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其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偏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空间异质性较强,土壤碱解氮含量空间异质性极强。土壤各土壤养分指... 工程创面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本文作者通过对二郎山西坡工程创面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其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偏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空间异质性较强,土壤碱解氮含量空间异质性极强。土壤各土壤养分指标含量相互之间都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创面 有机质 速效养分 二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消落带不同海拔狗牙根草地土壤可蚀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玲 贺秀斌 +3 位作者 鲍玉海 郑晓岚 宋娇 李进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共6页
土壤可蚀性K值对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消落带土壤可蚀性研究较为缺乏。采集了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带不同海拔狗牙根草地0—20 cm表层土壤,并以180 m海拔未淹水的狗牙根草地为对照,采用EPIC模型计算了各海拔样地土壤可蚀性K值... 土壤可蚀性K值对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消落带土壤可蚀性研究较为缺乏。采集了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带不同海拔狗牙根草地0—20 cm表层土壤,并以180 m海拔未淹水的狗牙根草地为对照,采用EPIC模型计算了各海拔样地土壤可蚀性K值,分析了K值的空间分异规律,并探讨了土壤颗粒组成、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等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1)表层(0—20 cm)土壤黏粒含量、体积分形维数、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海拔升高而增加;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高于10—20 cm土层,而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含量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显著低于10—20 cm土层;(2)表层(0—20 cm)土壤可蚀性K值为0.049 6~0.061 2,均值为0.054 1,比未淹水对照高7.33%,属于高可蚀性土壤;K值随海拔升高而降低;0—10 cm土层的K值低于10—20 cm土层,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3)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黏粒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呈负相关,与土壤粉粒和砂粒含量呈正相关。综上,可通过消落带植被恢复防止波浪和降雨径流对表层土壤黏粒含量的冲刷,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有效降低土壤可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值 EPIC模型 草地 空间分异 水库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高程梯度分异及其对生境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饶洁 段丁琪 +3 位作者 唐强 马明国 韦杰 贺秀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649-6660,共12页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形成的极端生境胁迫深刻改变了消落带植被结构和功能。在消落带横向断面高程梯度上,植被生境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选取三峡水库典型自然恢复消落带,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揭示了消落带自然演替植被的群落构成、物...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形成的极端生境胁迫深刻改变了消落带植被结构和功能。在消落带横向断面高程梯度上,植被生境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选取三峡水库典型自然恢复消落带,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揭示了消落带自然演替植被的群落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随高程梯度的分异特征,系统分析了极端淹水、侵蚀—沉积、土壤环境等生境胁迫类型对消落带植被高程梯度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消落带适生植被以草本为主,共有15科25种23属,其中禾本科种类较多,但单属单种、单优群落现象明显;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分别占52%和48%,且一年生草本多在消落带上部定居,多年生草本主要在消落带下部聚集。②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高程呈正相关趋势,在145—150m范围内较低,在160—170m范围内较高。③植被生物量为199.68—1211.2g/m^(2),总体呈现随高程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受多种生境因子的复合胁迫影响,生物量随高程存在局部波动。④水库水位变动形成淹水时长、出露时令、淹水强度等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生物量高程梯度分异的主导因子;侵蚀/沉积过程改变土层厚度、根层土壤持水能力和肥力条件,对植被生长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氮是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因此,优势生境适宜性物种选育、土壤基质保育和植被格局功能优化是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重建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生境胁迫 水文节律 消落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作用下生物炭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翔邦 赵转军 +3 位作者 韩亮威 郑旭 孙国怀 岳皓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为了探讨腐植酸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通过土培试验,分析两种不同添加量(0.1%和1%,m/m)的腐植酸[胡敏酸(HA)、富里酸(FA)]与两种生物炭[玉米秸秆生物炭(CBC)、稻壳生物炭(RBC)]复配处理下污染土壤中Cd形态的变化,并探究不... 为了探讨腐植酸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通过土培试验,分析两种不同添加量(0.1%和1%,m/m)的腐植酸[胡敏酸(HA)、富里酸(FA)]与两种生物炭[玉米秸秆生物炭(CBC)、稻壳生物炭(RBC)]复配处理下污染土壤中Cd形态的变化,并探究不同腐植酸作用下生物炭稳定Cd的差异和机制。结果表明:腐植酸增强了生物炭对土壤中Cd的稳定化程度。与未处理组相比,1%HA和1%FA作用下的CBC使土壤中残渣态Cd占比升高了145.89%和117.96%,RBC使残渣态Cd占比升高了124.04%和159.58%。1%腐植酸添加量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有机质(SOM)和有效磷含量。生物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芳香碳,其可通过静电吸引、络合、表面沉淀和阳离子-π键相互作用等结合重金属离子。综合来看,1%FA和RBC复配添加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佳,其使污染土壤的CEC、SOM和有效磷含量上升了24.56%、27.14%和34.81%,并且使重金属Cd迁移指数下降了6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CD 生物炭 腐植酸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施用量对西南紫色土水分和养分特征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萍 方珂 +5 位作者 赵楠 鞠臻 庄文化 杨军伟 叶田会 张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3,共11页
[目的]揭示保水剂聚丙烯酸钾不同施用量对西南烟区紫色土水分、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养分特征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为缓解季节性干旱区植烟土壤水分缺乏及高产优质的烟草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量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 [目的]揭示保水剂聚丙烯酸钾不同施用量对西南烟区紫色土水分、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养分特征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为缓解季节性干旱区植烟土壤水分缺乏及高产优质的烟草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量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量条件下的紫色土水分、养分及烟叶品质特征。[结果]保水剂添加后,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7.4~7.7,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含水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规律,当保水剂施用量为150 kg/hm^(2)时,土壤容重达到最低值,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均达到最大值。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值)呈现出波动式变化。土壤有机碳、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容重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烟叶氯含量、总氮含量变化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随着保水剂施用浓度的增加,烟叶氯含量呈波动变化。中上部烟叶含钾量高于下部烟叶含钾量且随保水剂施用浓度的增加略有增加。烟碱含量变化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烟碱含量与保水剂施用浓度相关性较弱。烟叶还原糖和总糖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不同部位的烟叶钾氯比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最随着保水剂施用浓度的增加,烟叶钾氯比呈波动态变化。不同叶位烟碱/总氮比和糖碱比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随着保水剂浓度的增大,均表现为递增趋势。植烟土壤全氮含量与不同叶位的烟叶氯含量、上部叶含钾量、还原糖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叶位烟叶氯含量、还原糖含量、上部烟叶钾含量、下部烟叶烟碱含量均与土壤有机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保水剂为150 kg/hm^(2)对于西南紫色土的改良效果最佳,研究可为植烟土壤抗旱性能增强及烟叶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烟叶品质指标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格局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伍巧 贺秀斌 +3 位作者 鲍玉海 吕佼容 崔宁博 尹飞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四川省水资源极为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季节性与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突出,亟须评估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支撑。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四川省2012—2... 四川省水资源极为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季节性与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突出,亟须评估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支撑。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四川省2012—2021年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及关键驱动因子,并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2022—2026年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2012—2021年四川省水资源承载力波动上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东西部差异较大,西部高原地区的甘孜州、阿坝州水资源承载力最高,东北部和南部地区承载力波动变化,中部地区承载力整体上升。(2)森林覆盖率、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人口密度是全省尺度上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指标,而总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口密度是市州尺度上的主要影响因子。(3)2022—202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在全省尺度上逐年递增;在市州尺度上,除巴中、广元、南充、凉山州呈下降趋势之外,其余各市州均呈增加或平稳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灰色预测GM(1 1)模型 四川省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狗牙根根系对紫色土抗剪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晓岚 鲍玉海 +3 位作者 贺秀斌 谢航宇 禹妍彤 王英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0,共10页
植物根系对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起着最主要的作用。为探究根系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以典型草本植物狗牙根及其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原状土和重塑土、采用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2种方法,揭示根系形态特征、含根量以及布... 植物根系对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起着最主要的作用。为探究根系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以典型草本植物狗牙根及其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原状土和重塑土、采用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2种方法,揭示根系形态特征、含根量以及布根方式对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摩擦角、黏聚力与根系形态特征呈对数正相关;各形态指标对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根径。2)根系含量与土壤抗剪性能呈正相关。含根量分别为0.9、0.6和0.3 mg/cm^(3)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依次比素土提高14.54%~49.56%、9.09%~35.82%和3.80%~17.58%;内摩擦角依次提高13.95%、13.07%和1.98%;黏聚力依次提高29.37%、24.48%和15.34%。3)交叉布根下土壤抗剪性能最强,与垂直布根、水平布根相比,交叉布根的抗剪强度依次提高4.22%~16.95%和11.45%~32.61%;黏聚力依次提高15.61%和16.09%;最大应力值依次提高3.78%~34.18%和36.86%~41.44%。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固土护岸的物种筛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及水库岸线管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根土复合体 土壤抗剪性能 消落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旱作农田土壤中人类病原菌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明慧 程建华 唐翔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采集浙江省杭州、嘉兴、衢州、金华、龙游5个地区长期施用鸡粪、猪粪或化肥的农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及序列比对方法分析供试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菌(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HPB)群落组成,旨在进一步探究施用粪... 采集浙江省杭州、嘉兴、衢州、金华、龙游5个地区长期施用鸡粪、猪粪或化肥的农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及序列比对方法分析供试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菌(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HPB)群落组成,旨在进一步探究施用粪肥后土壤中HPB群落组成差异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60个供试土壤样品和2种粪肥样品中共比对到75种HPB,其中优势HPB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_megaterium_QM_B1551,24.2%)和拜氏梭菌(Clostridium_beijerinckii_NCIMB_8052,23.1%);施用猪粪处理的土壤中细菌和HPB的香农(Shannon)指数均有所降低,而施用鸡粪或化肥处理的土壤中细菌和HPB多样性无明显变化。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粪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未施肥对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尤其是施用猪粪处理差异最显著(P<0.001);土壤样品间共有HPB占所有HPB的22.7%;施用粪肥处理的土壤中大部分HPB的相对丰度高于未施肥对照,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及两者交互作用是土壤中HPB变异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施用粪肥处理的土壤中HPB的变化特征主要受肥料类型、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固有细菌群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病原菌 粪肥 细菌群落 土壤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降雨特征和林草覆被格局对坡面水沙产出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民欣 吕希恒 +3 位作者 韩陈 韦杰 唐强 贺秀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0,100,共10页
[目的]为探析三峡库区降雨特征和林草覆被格局对坡面水沙产出的影响,适应人地矛盾突出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林下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出的新需求。[方法]以三峡库区典型退耕林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林下全坡草本覆盖格局(QF)、上坡裸地+下坡... [目的]为探析三峡库区降雨特征和林草覆被格局对坡面水沙产出的影响,适应人地矛盾突出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林下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出的新需求。[方法]以三峡库区典型退耕林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林下全坡草本覆盖格局(QF)、上坡裸地+下坡草本覆盖格局(XF)、等高横坡草本条带覆盖格局(TF)、全坡无草本覆盖格局(WF)4种林草覆被的径流小区,开展24场侵蚀性降雨事件的坡面产流产沙野外观测,辨识降雨特征和林草覆被格局对坡面产水产沙的影响。[结果](1)24场侵蚀性降雨分为A雨型(雨量小、强度较大、历时短)、B雨型(雨量大、强度大、历时短)和C雨型(雨量小、强度小、历时长)3类。A雨型发生频率最高,为45.83%,B雨型累积降雨量最大,占总降雨量的63.44%。(2)4种林草覆被格局的累积径流深和累积侵蚀量总体呈现QF<XF<TF<WF;径流深和侵蚀量峰值均发生于B雨型,其产流量相比于A雨型增加337.74%~410.32%,产沙量增加283.47%~504.58%。(3)WF径流深和侵蚀量占比为75.75%和98.51%,XF、TF分别占12.20%和1.08%,7.28%和0.34%。与WF相比,XF和TF的径流减少84.18%和75.85%,产沙减少96.99%和93.30%。[结论]对比不同林草覆被格局的坡面水沙产出,上坡耕种+下坡草本覆盖、条带耕种+等高植物篱的林下适度利用可兼顾林地调水保土和林下生态种植的功能,为三峡库区生态修复与林下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侵蚀性降雨 林草覆被格局 生态修复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候时间效应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美宏 赵慧 +2 位作者 吴晓兰 陈兆杰 姜世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352-10366,共15页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生长状态,认识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忽略时间效应可能会导致植被动态归因的偏差。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查明额尔齐斯河流域2001—2020年间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生长状态,认识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忽略时间效应可能会导致植被动态归因的偏差。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查明额尔齐斯河流域2001—2020年间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植被状况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间效应,并进一步改进残差分析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额尔齐斯河流域NDVI整体以0.0017/a的速率呈增加趋势,草地、森林和湿地的增长率分别为0.0019/a、0.0014/a、0.0068/a;降水对植被的影响平均滞后1.92个月,平均累积1.90个月,气温对植被的影响平均滞后1.70个月,平均累积1.57个月;考虑时间效应后,气候变化对NDVI变化的平均解释力提高了7.84%,总体贡献率为29.27%;北部阿尔泰山脉降水增加、气温升高带来的冰川融化促进植被生长,南部荒漠区域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增加抑制植被生长。研究考虑时间效应探究了额尔齐斯河流域植被动态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关系,为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更科学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滞后效应 累积效应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20年西藏水源涵养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项巧 范继辉 杨紫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95-2507,共13页
西藏是“亚洲水塔”的一部分,探明全球变化背景下西藏水源涵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提供支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估算了西藏1991-2020年的水源涵养量,并探讨了关键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 西藏是“亚洲水塔”的一部分,探明全球变化背景下西藏水源涵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提供支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估算了西藏1991-2020年的水源涵养量,并探讨了关键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藏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84.32 mm,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1991-2020年,其距平值以0.72 mm·a^(-1)的速率显著(P<0.05)增加,全域有81.98%的区域呈上升趋势;(3)西藏全域除东部外,气候向暖湿化转变,降水增幅大于蒸散发需求,主导水源涵养呈正向变化;(4)草地的退化导致西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了21.14%,在缺水地区,草地土壤相较于林地具有更强的持水能力。为了保护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应考虑在怒江源等区域设立保护区,并实施保护草原、控制人工林在缺水地区种植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 水源涵养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同水位高程土壤团聚体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淑娟 贺秀斌 +1 位作者 鲍玉海 唐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周期性涨落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采集消落带不同水位高程150 m,155 m,160 m,165 m,170 m和175 m的表层土壤,以未淹水高程180 m的表层土壤为对照,采用干筛法与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进行了... 为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周期性涨落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采集消落带不同水位高程150 m,155 m,160 m,165 m,170 m和175 m的表层土壤,以未淹水高程180 m的表层土壤为对照,采用干筛法与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个水位高程土壤中>0.25 mm的非水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占95%以上和63.60%以上;>5 mm的非水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随水位高程降低显著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19.71%和85.20%;<0.25 mm的非水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随水位高程的降低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增幅分别为289.97%和402.97%。(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水位高程的降低显著降低,由180 m的92.75%逐渐降低到150 m的63.60%;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随着水位高程的降低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31%~66.43%和5.81%~81.35%;分形维数介于2.41~2.73,随着水位高程的降低而增加;与180 m土壤相比,消落带内土壤团聚体破碎率随着水位高程的降低而增加,增幅分别为4.73%,24.49%,54.22%,78.55%,169.26%和463.51%。(3)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和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与有机碳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形维数和团聚体破碎率与有机碳极显著负相关。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周期性涨落显著改变了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随水位高程的降低,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水位高程 消落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原典型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根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付莉娇 李雪琴 +2 位作者 范继辉 鲁旭阳 鄢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1140,共10页
根际土壤微生物作为根系生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能量循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选择3种藏北高寒草原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揭示了不同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并利用WinRHIZO根系图像分析系统... 根际土壤微生物作为根系生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能量循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选择3种藏北高寒草原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揭示了不同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并利用WinRHIZO根系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分析各植物的根系形态差异。结果表明: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为所有样本中的优势菌门,占所有门类的25%左右;根际细菌群落在组间的差异均大于组内差异,但不显著;在测定的6个土壤环境因子中,速效磷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与流水带组相比,对照组的根系平均直径减小,根尖数均显著增多(P<0.05),表明流水带内外3种植物间的总根系形态特征存在差异。由此可知,流水带内外的植物地下部分主要通过调整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调节根系形态来适应生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 根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根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