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水土流失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陈云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1-173,共3页
 为了客观评价人工油松林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功能,利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的水土流失量。结果表明,与原状油松林相比,林地去掉枯枝落叶层、采伐上层林木保存草灌和枯枝落叶层、采伐林木开垦为农地的地表径流量分...  为了客观评价人工油松林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功能,利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的水土流失量。结果表明,与原状油松林相比,林地去掉枯枝落叶层、采伐上层林木保存草灌和枯枝落叶层、采伐林木开垦为农地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增加了3.6,2.7和5.5倍;土壤侵蚀量分别增加了15.4,8.4和949.9倍。降水特征值与径流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处理 人工油松林地 水土流失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土流失过程及其定量描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勤科 李锐 +2 位作者 徐涛 姚志红 催琰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6年第2期20-23,31,共5页
水土流失是一个多时空尺度,空间尺度包括坡面、小流域和区域等层次。不同尺度具有不同的主导性过程。区域尺度水土流失过程包括了产流产沙过程,水沙物质汇集和传输过程,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三个子过程,基于已有坡面、小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一个多时空尺度,空间尺度包括坡面、小流域和区域等层次。不同尺度具有不同的主导性过程。区域尺度水土流失过程包括了产流产沙过程,水沙物质汇集和传输过程,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三个子过程,基于已有坡面、小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模型研究和区域水土流失因子试验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对区域水土流失过程的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定量评价 侵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典范相关分析研究宁南宽谷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5
3
作者 安韶山 黄懿梅 +1 位作者 李壁成 刘梦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4-709,共6页
关键词 典范相关分析 土壤酶活性 土地利用方式 肥力因子 丘陵区 植物营养元素 宽谷 宁南 生物化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参与的退耕还林(草)动态研究——以安塞县大南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温仲明 杨勤科 +1 位作者 焦峰 张晓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4,共5页
采用参与性理论与方法对大南沟流域的退耕还林 (草 )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不同退耕方案对农户经济、水土流失等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南沟流域退耕还林 (草 )的基本动态过程。认为参与性理论与方法能将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农户经验很... 采用参与性理论与方法对大南沟流域的退耕还林 (草 )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不同退耕方案对农户经济、水土流失等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南沟流域退耕还林 (草 )的基本动态过程。认为参与性理论与方法能将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农户经验很好地结合 ,在我国目前退耕还林 (草 )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性 农村评估 退耕还林 农户 陕西 安塞县 动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梦云 安韶山 +1 位作者 常庆瑞 杜崇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上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解N表现为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果园;全N表现为...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上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解N表现为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果园;全N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果园;速效P为果园>农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速效K为天然草地>果园≈农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有机质表现为天然草地=农地>灌木林地>人工草地>果园;阳离子交换量(CEC)为灌木林地>人工草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不同利用方式间pH差异不大。2不同种植年限的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上土样间变异性较大,农地次之,而果园各土样间变异性不大。3在垂直剖面上,灌木林地的碱解N、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均为表层高于下层,而速效P、全N及CEC为表层低于下层;天然草地的所有养分含量除速效氮及全氮外,其他均为表层高于下层,但上下变化不剧烈;农地和人工草地主要养分含量及CEC表层高于下层;果园的CEC为表层低于下层,其他指标则为表层高于下层。4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为同类地区最佳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固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剖面特征 最佳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的本质及其形成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安韶山 常庆瑞 +1 位作者 刘京 李壁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通过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类型沙化土地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元素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分析 ,研究了土地沙化的本质。结果表明 :受风沙作用影响 ,土壤中细粒物质逐渐减少 ,颗粒组成变粗 ;表层消失 ,最终被流沙所取代 ,原土壤剖面被覆盖在沙... 通过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类型沙化土地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元素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分析 ,研究了土地沙化的本质。结果表明 :受风沙作用影响 ,土壤中细粒物质逐渐减少 ,颗粒组成变粗 ;表层消失 ,最终被流沙所取代 ,原土壤剖面被覆盖在沙层之下 ;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 ,保水保肥性能降低 ,生产力不断下降 ;现代土壤形成过程以侵蚀和风沙沉积为主 ,物质淋溶和化学风化微弱。研究区土地沙化可划分为 :风沙侵蚀为主、风沙蚀积平衡、风沙沉积为主和土壤形成发育 4个阶段 ;沙化土地的类型有 :肥力衰退质地粗化、表层剥蚀、片沙覆盖、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等 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沙化 形成研究 沙化土地 土壤性质 发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调亏灌溉节水调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密侠 康绍忠 +1 位作者 蔡焕杰 马祥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7-90,共4页
 20012003年对玉米进行了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重度、中重度、中度及轻度水分调亏灌溉可使玉米株高分别降低35.7%,29.9%,22.7%和14.2%;叶面积分别降低43.4%,34.7%,31.4%和26.3%;根数分别减少40.0%,31.2%,18.7%和12.5%;根系...  20012003年对玉米进行了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重度、中重度、中度及轻度水分调亏灌溉可使玉米株高分别降低35.7%,29.9%,22.7%和14.2%;叶面积分别降低43.4%,34.7%,31.4%和26.3%;根数分别减少40.0%,31.2%,18.7%和12.5%;根系长度分别降低11.0%,10.0%,2.0%和1.0%;根系重量分别降低32.0%,19.0%,5.0%和-1.4%;根冠比分别增加29.3%,39.9%,33.6和36.5%;根系长/株高分别增加38.4%,28.4%,26.8%和15.4%。苗期经受不同水分调亏处理的植株,拔节期恢复正常供水后其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重量的相对增长率较苗期提高6.8%19.8%,5.5%18.5%,25.8%2.5%;随调亏程度加大其补偿作用越明显。对玉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适宜的水分调亏可增加玉米抵御干旱的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改善作物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调亏灌溉 节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成向荣 黄明斌 +1 位作者 邵明安 樊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人工草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天然草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为对象,采用根钻法调查两个草种的根系垂直分布以及刈割后苜蓿根系变化特征,并通过定位观测研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紫花...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人工草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天然草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为对象,采用根钻法调查两个草种的根系垂直分布以及刈割后苜蓿根系变化特征,并通过定位观测研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而且均以直径小于等于1 mm的须根为主;0~50 cm土层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量分别占0~100 cm剖面总量的67%和84%。紫花苜蓿和短花针茅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消耗特征吻合。生长旺盛期苜蓿大量消耗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5-9月平均有效土壤储水不足10 mm;生长季末深层(140~280 cm)土壤储水也逐渐降低,约为裸地储水量的50%。短花针茅0~280cm剖面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苜蓿地,比苜蓿地多储水100 mm左右;主要消耗浅层(0~50 cm)土壤水分,深层水分利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短花针茅 根系分布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沙棘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1 位作者 雍绍萍 王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52-1356,共5页
采用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定位研究了沙棘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水平阶、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不同立体配置模式土壤水分大幅度提高,0~2.0m沙棘与豆科牧草立体配置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沙棘与禾本科牧草的立体配置;2.0... 采用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定位研究了沙棘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水平阶、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不同立体配置模式土壤水分大幅度提高,0~2.0m沙棘与豆科牧草立体配置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沙棘与禾本科牧草的立体配置;2.0~5.0m沙棘与禾本科牧草立体配置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沙棘与豆科牧草的立体配置。其提高幅度为3%~5%。未采用工程整地措施的沙棘林地,在沙棘生长的第3年,土壤干层的分布深度不甚明显;从第5年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加深到1.8m;第7年土壤干层厚度为2.6m;第9年土壤干层厚度为3.1m;第11年土壤干层厚度为2.6m;第13年土壤干层厚度为2.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沙棘 整地与配置 土壤水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整地与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韩蕊莲 景维杰 +2 位作者 侯庆春 樊鸿章 齐文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31-1335,共5页
系统地讨论了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的一些技术措施: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有效控制地上苗体散失水分,通过整地和吸水剂使用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以保证苗木水分平衡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系列造林技术.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造林成活率 抗旱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单长卷 梁宗锁 郝文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从林地土壤水分、刺槐生长、土壤水分与刺槐生长关系、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的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近十几年来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刺槐 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安韶山 刘梦云 +1 位作者 李壁成 焦菊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429-1432,共4页
通过野外考察与室内分析,研究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养分效应,结果表明:在宁南山区恢复植被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保肥性能;随林龄增加,土壤养分状况明显改善。植被对土壤的... 通过野外考察与室内分析,研究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养分效应,结果表明:在宁南山区恢复植被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保肥性能;随林龄增加,土壤养分状况明显改善。植被对土壤的培肥改良是一种正向持续反馈机制,植被恢复时间越长,效益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改良土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6
13
作者 安韶山 黄懿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18年生与8年生柠条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结构性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柠条)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pH和密度;快速显著地增加土体中>5mm水稳性团聚...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18年生与8年生柠条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结构性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柠条)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pH和密度;快速显著地增加土体中>5mm水稳性团聚体和>0·01mm微团粒的数量,使土壤的营养状况及结构得到很大改善,协调供应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能促进粘粒形成聚积,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林 黄土丘陵区 土壤结构性能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狼牙刺水势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卜崇峰 刘国彬 许明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93-1397,共5页
采用压力室水势仪,测定了陕北黄土区狼牙刺2~3年生小枝的水势。以柠条作对照,作了植物水势日变化、月变化动态研究。并分析了水势同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从CID-301PS光合测定仪获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狼牙刺... 采用压力室水势仪,测定了陕北黄土区狼牙刺2~3年生小枝的水势。以柠条作对照,作了植物水势日变化、月变化动态研究。并分析了水势同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从CID-301PS光合测定仪获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狼牙刺水势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12:00前后;一年中,从植物生长初期至盛期,水势绝对值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狼牙刺水势同光照、气温有显著负相关性,与空气相对湿度有显著正相关性,而与植物年龄无密切关系。水势对比研究表明,狼牙刺较柠条耐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狼牙刺 柠条 水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翟胜 梁银丽 王巨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0-204,共5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来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自从该模型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足迹模型是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来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自从该模型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评价了模型应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动态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研究进展 研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6
作者 王宗明 梁银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其优劣 ,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建立植被叶面积指数与生物生产力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 ,研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尤为重要 ;对于作物生长模型应组建模型运行所需的各类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作物生长模拟 模型 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伤作物根系对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文兆 李秧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20-1324,共5页
就断伤作物根系对作物生长、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问题.断根对作物地上、地下部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与断根时间、程度直接相关.现有的能够与作物断根效果相联系的田间... 就断伤作物根系对作物生长、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问题.断根对作物地上、地下部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与断根时间、程度直接相关.现有的能够与作物断根效果相联系的田间管理措施,以中耕为代表.但断根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的报道是不一致的,有表现出正向效应的结果,也有表现出负向效应的结果.需要深入探讨的是可能存在的对于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正向效应的断根程度与时间的优化组合,揭示其在不同作物上的表现,并探讨其作用方式与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根 土-根系统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节水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沟植被生态序列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贾燕锋 王宁 +1 位作者 韩鲁艳 焦菊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50-57,共8页
植被生态序列是小地形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的反映。采用样线法,对安塞纸坊沟支沟拐沟中南北向短坡面深沟谷和长坡面浅沟谷断面进行植被调查,分析其植被生态序列特征、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短坡面深沟谷序列主要以灌乔木等演... 植被生态序列是小地形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的反映。采用样线法,对安塞纸坊沟支沟拐沟中南北向短坡面深沟谷和长坡面浅沟谷断面进行植被调查,分析其植被生态序列特征、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短坡面深沟谷序列主要以灌乔木等演替后期物种为主,而长坡面浅沟谷序列则主要为草本物种;同一序列中,阴坡、沟谷地具有比阳坡、沟间地复杂的演替后期群落;序列中物种主要由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eae)和禾本科(Gramineae)构成,生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生态型以旱生、中旱生为主。α多样性指数在阴坡和短坡面深沟谷序列较高,β多样性指数在地形变化活跃的沟缘线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人工调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序列 植物群落 分布 生活型 生态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示踪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炜 刘普灵 郑良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利用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在国外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因其具有分析精度和量化程度高 ,能对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进行定量监测的优势而受到重视。分别介绍了单核素示踪 (1 37Cs) ,多核素复合示踪 (7Be,2 1 0 Pb,2 2 6 Ra,2 30 Th,.1 37Cs)在... 利用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在国外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因其具有分析精度和量化程度高 ,能对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进行定量监测的优势而受到重视。分别介绍了单核素示踪 (1 37Cs) ,多核素复合示踪 (7Be,2 1 0 Pb,2 2 6 Ra,2 30 Th,.1 37Cs)在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 ,并详细阐述利用稳定性稀土元素 (REE)示踪在研究泥沙来源 ,侵蚀产沙时空分布方面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素示踪 复合示踪 REE示踪 泥沙来源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安韶山 常庆瑞 +1 位作者 李壁成 文治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陕西北部神木、榆林、定边等县区 11个典型剖面的分析研究表明 ,本地区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表现为土壤机械组成粗化 ,有机质含量较低 ,氮磷营养成分贫乏 ,土壤交换性能较差等。在系统分类中共检索出 5个土纲 ,7个亚纲 ,11个... 对陕西北部神木、榆林、定边等县区 11个典型剖面的分析研究表明 ,本地区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表现为土壤机械组成粗化 ,有机质含量较低 ,氮磷营养成分贫乏 ,土壤交换性能较差等。在系统分类中共检索出 5个土纲 ,7个亚纲 ,11个土类。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结果之间既存在着差异 ,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发生特性 土壤系统分类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