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INFO的企业级GIS的实现研究──以南京市房产测绘系统研究与实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朝 戴锦芳 +2 位作者 冯学智 刘正军 陈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2000年第10期22-24,共3页
企业级GIS是GIS技术和应用走入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介绍了一个基于ARC/INFO和ORACLE的南京市房产测绘系统设计与实现,深入探讨了其中若干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产测绘系统的一个企业级GIS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企业级GIS 房产测绘系统 ARC/IN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2
作者 姚士谋 陈维肖 +1 位作者 陈振光 彭丽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步惊人,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冒进、土地流失、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为此,"十八大"之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步惊人,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冒进、土地流失、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为此,"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在新常态化下健康稳定地发展新型城镇化。通过分析全球化的背景,提出了对中国城镇化4个特征的认识,并在中国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加强认识中国城市化规律性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重大策略的新思路,确定了中国应实施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和谐城市、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常态化下,应结合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合理规划,提升质量,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的健康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化 新型城镇化 创新效益型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熔体中SnO_2含量与结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福春 朱金初 +2 位作者 饶冰 金章东 张林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3-398,共6页
锡石在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 ,是阐明花岗岩全岩型锡矿成因的关键。文章设计了以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为参数的两组熔化_结晶实验 ,试图模拟锡石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在花岗岩_HF_H2 O体系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基础上 ,讨论... 锡石在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 ,是阐明花岗岩全岩型锡矿成因的关键。文章设计了以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为参数的两组熔化_结晶实验 ,试图模拟锡石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在花岗岩_HF_H2 O体系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基础上 ,讨论花岗质熔体中SnO2 含量与结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①在岩浆条件下可以形成锡石 ;②随着结晶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加长 ,熔体中SnO2 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表明其经历了由不饱和到过饱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温度 花岗质熔体 结晶-分异作用 高温高压实验 结晶时间 锡石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湖水体面积与水位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黄金龙 陶辉 +1 位作者 王艳君 白云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40-146,共7页
为了弥补新疆博斯腾湖区云天状况下光学遥感监测水体面积的不足、提高水体面积监测的效率,该文利用2001-2010年5-10月MODIS影像提取的水体信息和逐月水位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博斯腾湖面积-水位关系模型,并建立了2001-2010... 为了弥补新疆博斯腾湖区云天状况下光学遥感监测水体面积的不足、提高水体面积监测的效率,该文利用2001-2010年5-10月MODIS影像提取的水体信息和逐月水位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博斯腾湖面积-水位关系模型,并建立了2001-2010年5-10月面积-水位曲线。面积-水位曲线拟合和遥感提取的水体面积均方根误差较小(24.1km2)。结果表明:MODIS遥感数据能有效地监测水体面积变化,2001-2010年博斯腾湖水体面积、水位呈下降趋势。博斯腾湖(不含小湖群)的水体面积与水位相关性高,且在一定范围内有着较好的三次回归关系。该研究可为云雾天气下博斯腾湖(不含小湖群)水体面积遥感定量监测提供弥补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位 监测 水体面积 博斯腾湖 MODIS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燕 李恒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2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扩展。全流域城镇扩展导致年平均地表径流增加1.14×10~8m^3,约为总径流量的2.9%。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导致苏锡常区和浦东浦西区,分别增加了6.01%和3.91%。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沪—苏锡常城市带,1985—2000年间城镇面积增加635.2 km^2,相应径流量增长6.5%。基于单元格网城市化水文效应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评价区面积的37.5%,50%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效应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