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承与超越:从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3年第2期12-18,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传承与超越,是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与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传承与超越,是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与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承与超越,是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与幸福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制度设计的传承与超越,是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与幸福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传承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怀超 秦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8,共5页
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处于核心地位。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政治理论学科,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和历史科学。它不是研究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而是... 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处于核心地位。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政治理论学科,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和历史科学。它不是研究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系统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要运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全面深入地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政治理论学科 政治性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怀超 牛先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5,169,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发展,关于学科研究的方法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比较有影响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为考察对象,把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的新进展概括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当代与回溯历史相结合、观照当代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发展,关于学科研究的方法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比较有影响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为考察对象,把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的新进展概括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当代与回溯历史相结合、观照当代与展望未来相结合、提炼成功经验与总结失败教训相结合、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等五种研究方法。归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深化学术研究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联系实际方法 历史回溯方法 发展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研究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4
作者 江流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1期3-5,共3页
198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近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很迅速。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全世界对我国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都极为关注,可谓... 198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近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很迅速。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全世界对我国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都极为关注,可谓举世瞩目。 近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所以举世瞩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近十年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作了大胆地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在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上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深入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事业 资本主义国家 事业发展 理论概括 蓬勃发展 外国人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长江 郭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3,共9页
面对"共时性"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苏联探索形成了一套重工业优先的资源调配和社会发展体系,开辟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二战后逐渐陷入困境。新中国成... 面对"共时性"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苏联探索形成了一套重工业优先的资源调配和社会发展体系,开辟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二战后逐渐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模式,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陷入了相应的困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对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都进行了再认识,实现了二者关系的变革和协调,进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对现代化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突出了生产力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新的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直面"后初级阶段"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 苏联模式 中国道路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和本质特征
6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3年第7期5-8,共4页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价值和现实拓展,必须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内涵 历史地位 本质特征 时代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 被引量:23
7
作者 包心鉴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32,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精彩篇章,在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展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精彩篇章,在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展示了深刻的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人民性的鲜明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从本质上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准则方面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规范,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和价值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质规定和基本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时代趋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宋萌荣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0,共5页
正确认识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国的情势和走向,应将改革开放以来直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呈现的主流趋向和多元表象置于全球人类文明进程的视野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文明属性和发展前景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中国... 正确认识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国的情势和走向,应将改革开放以来直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呈现的主流趋向和多元表象置于全球人类文明进程的视野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文明属性和发展前景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正铸就着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时代征象,但也必须同时看到这种现实存在的不成熟性以及其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交织并存与竞争的复杂性,其成长定型仍面临特殊压力与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新:拯救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9
作者 赵绍敏 《理论视野》 CSSCI 2009年第5期25-27,共3页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实践证明,理论创新拯救了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理论创新使中国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形成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新认识,破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危局";理论创新是连接作为...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实践证明,理论创新拯救了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理论创新使中国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形成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新认识,破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危局";理论创新是连接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成就集中标志的"两个解放",即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的关键链环;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新,迫切要求回答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问题,并预示着"两个复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伟大复兴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拯救 发展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09年第11期9-13,共5页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起点 历史方位 基本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道路研究若干基本问题辨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0,16,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有些基本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和辨析。这些问题主要是:中国道路产生于何时,它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是什么?中国道路的内涵和要素究竟如何定位,什么是中国道路的本质与真谛?中国道路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有些基本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和辨析。这些问题主要是:中国道路产生于何时,它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是什么?中国道路的内涵和要素究竟如何定位,什么是中国道路的本质与真谛?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是否等同,如何科学冷静地看待所谓中国模式?只有深入地辨析和厘清这些基本问题,才能将中国道路的研究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起源与起点 本质与真谛 道路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困境和体制的创新 被引量:4
12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3期25-27,共3页
加强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愈益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成为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新春伊始,中央即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研究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对策,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 加强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愈益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成为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新春伊始,中央即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研究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对策,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表明我们党对社会管理及其改革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山东省新泰市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依托"平安协会"建设,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本刊特约几位专家学者,结合新泰市的实践,对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等问题作深入分析,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管理 创新之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体制 困境 胡锦涛总书记 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的政治学分析
13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2年第1期47-48,共2页
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社会领域。问题凸显和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政治关系发生扭曲,主体政治资源发生流失。这些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立足政治高度,重视政治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的导向和调解功能,重视政治资源的... 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社会领域。问题凸显和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政治关系发生扭曲,主体政治资源发生流失。这些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立足政治高度,重视政治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的导向和调解功能,重视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治信任的重新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政治调解 政治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明观:面对新全球化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8
14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4,共6页
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的内生力在于与时俱进、交流互鉴。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经济全球化,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经济全球化,是习近平新文明观的重要价值指向。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习... 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的内生力在于与时俱进、交流互鉴。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经济全球化,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经济全球化,是习近平新文明观的重要价值指向。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习近平新文明观的深刻运用和生动体现。站在人类现代文明的高度深入揭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当代价值、实现路径,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是习近平新文明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文明观 新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的政府与市场 被引量:5
15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09年第7期43-45,共3页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议问题。关于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之争,随着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成为争论焦点。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政府与市场相脱节,在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无度使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议问题。关于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之争,随着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成为争论焦点。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政府与市场相脱节,在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无度使用。无论是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已见成效的措施,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都表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决不可对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府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核心问题全面深化改革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3年第12期11-16,共6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渗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正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核心问题 全面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从“权力委任”到“权力民授” 被引量:2
17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2年第5期11-15,共5页
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个突出任务是要进一步解决好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来源、使用与监管问题。要切实处理好"党管干部"与"民管干部"的关系,进一... 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个突出任务是要进一步解决好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来源、使用与监管问题。要切实处理好"党管干部"与"民管干部"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过程中的民主化机制。要切实搞清权力监督的主体,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过程中的民主化权威。要切实防止"权力私有化"和"权力利益化",警惕既得利益集团对干部队伍的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制度改革 权力民授 权力民管 既得利益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制度改革为动力 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纪念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发表三十周年 被引量:2
18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8期18-21,共4页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发表已三十周年,这篇重要讲话堪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文章强调,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制度建设重在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以政治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积极推...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发表已三十周年,这篇重要讲话堪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文章强调,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制度建设重在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以政治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些精辟论述至今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论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8期14-16,共3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战略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指出:提出这个改革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战略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指出:提出这个改革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靠人民群众化解矛盾共建平安
20
作者 包心鉴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11期19-20,共2页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愈益凸显,有的甚至酿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安发展,是人民群众对党...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愈益凸显,有的甚至酿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安发展,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能否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安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新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平安 化解矛盾 群体性突发事件 社会矛盾 党和政府 深层次矛盾 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