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在鼓膜修补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侯晓燕 孙敬武 孙家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7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在鼓膜修补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86例行鼓膜修补术的慢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使用软骨膜-软骨岛移植物行鼓膜修补术;对照...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在鼓膜修补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86例行鼓膜修补术的慢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使用软骨膜-软骨岛移植物行鼓膜修补术;对照组43例,使用全厚软骨-软骨膜移植物行鼓膜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前穿孔部位、穿孔大小、手术后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对照组鼓膜愈合35例(81.4%),再穿孔8例(18.6%);观察组鼓膜愈合41例(95.3%),再穿孔2例(4.7%),两组鼓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5)。术后6个月纯音听阈检查,对照组平均气导听阈(33.54±4.81)dB HL,骨气导差(14.05±5.72)dB HL;观察组平均气导听阈(28.84±2.53)dB HL,骨气导差(9.40±2.77)dB HL,两组听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比较平均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47、4.516,P均<0.05)。结论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行鼓膜修补术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改善更显著,是一种有效的鼓膜修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鼓膜成形术 软骨膜-软骨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粉尘螨及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查结果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亓晓宇 汪银凤 +1 位作者 孙敬武 孙家强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2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粉尘螨及屋尘螨的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结果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屋尘螨及粉尘螨皮肤... 目的比较并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粉尘螨及屋尘螨的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结果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屋尘螨及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及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查,分析两种结果的差异性,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种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粉尘螨和屋尘螨的SPT阳性级别与sIgE阳性级别显著相关(r_(粉尘螨)=0.636,P_(粉尘螨)<0.000;r_(屋尘螨)=0.655,P_(屋尘螨)<0.000);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粉尘螨SPT和血清sIg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5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_(粉尘螨)=11.285,P粉尘螨<0.05);变应性鼻炎患者屋尘螨SPT和血清sIg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5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_(屋尘螨)=7.031,P_(屋尘螨)<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粉尘螨及屋尘螨的SPT及血清sIgE检查具有相关性,也具有差异性,不可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点刺试验 血清特异性IGE 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鼻孔息肉术后嗓音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婉 孙敬武 +1 位作者 万光伦 尹飞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后鼻孔息肉手术前、后进行嗓音主、客观评估,探讨后鼻孔息肉对儿童嗓音的影响以及鼻内镜手术对其嗓音的改善作用。方法评估10~14岁儿童后鼻孔息肉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35例,术前1周内及术后1个月均行嗓音的GRBAS主观检测... 目的通过对儿童后鼻孔息肉手术前、后进行嗓音主、客观评估,探讨后鼻孔息肉对儿童嗓音的影响以及鼻内镜手术对其嗓音的改善作用。方法评估10~14岁儿童后鼻孔息肉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35例,术前1周内及术后1个月均行嗓音的GRBAS主观检测及声学分析的客观检测。结果儿童后鼻孔息肉术后,主观嗓音指标G和R的术后评分较术前减小(P<0.05),B的评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客观嗓音指标jitter、shimmer和MPT的术后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而F0的评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G与R(r=0.388)、G与B(r=0.839)、F0与jitter(r=0.505)、F0与shimmer(r=0.370)、F0与MPT(r=0.442)以及jitter与MPT(r=0.413)分别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各指标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儿童后鼻孔息肉术后,嗓音的部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且部分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后鼻孔息肉儿童进行嗓音学评估,可以更好的指导其嗓音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科手术 嗓音评估 后鼻孔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减充血剂在全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周宜存 孙敬武 +1 位作者 叶晓磊 朱光亮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9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常用的减充血剂在全麻内镜鼻窦手术中使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43.1±15.4)岁,随机分为三组,在全身麻醉并控制性低压下行... 目的探讨三种常用的减充血剂在全麻内镜鼻窦手术中使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43.1±15.4)岁,随机分为三组,在全身麻醉并控制性低压下行内镜鼻窦手术,术中分别使用肾上腺素、羟甲唑啉和麻黄碱收缩鼻腔。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出血量、反跳性充血及术野质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上腺素组在使用肾上腺后收缩压由(91.23±6.07)mmHg升至(95.67±6.28)mmH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上腺组的平均出血量最少,为(49.40±17.28)ml,对比羟甲唑啉组的出血量(60.00±16.65)ml和麻黄碱组的(61.60±21.07)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和0.014),且肾上腺素组的平均术野质量最佳。结论全麻内镜鼻窦手术减充血剂推荐优先使用肾上腺素,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使用羟甲唑啉,不推荐使用麻黄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麻醉 全身 降压 控制性 肾上腺素 羟甲唑啉 麻黄碱 鼻腔减充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在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崔江萍 葛文杰 +1 位作者 刘曼曼 罗彬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在眩晕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方便抽样法选取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110例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在眩晕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方便抽样法选取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110例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医护合作共同指导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功能训练。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及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Tinetti POMA)的评分。结果两组的DHI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OMA和Barthel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眩晕患者实施改良Cawthorne-Cooksey前庭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加快肢体平衡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功能指数,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 眩晕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听神经病家系的AIFM1基因致病性新突变
6
作者 徐晨宇 高玲丽 +3 位作者 唐晓敏 孙宇轩 潘春晨 孙敬武 《安徽医学》 2023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 探讨一个听神经病(AN)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和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个三代12人的AN家系,采集其病史,绘制系谱图,行听力学、影像学及体格检查;利用高通量测序筛选... 目的 探讨一个听神经病(AN)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和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个三代12人的AN家系,采集其病史,绘制系谱图,行听力学、影像学及体格检查;利用高通量测序筛选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测序对致病基因位点进行变异确认及家系共分离验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致病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该家系中的父亲(Ⅰ:1)及两个女儿(Ⅱ:4,Ⅱ:5)为耳聋患者,表现为言语识别率差,与纯音听阈不符,听力学检查符合AN特殊表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致病基因为AIFM1:C.250-4G>A位点剪接突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与该家系的AN表型完全符合共分离;qRT-PCR结果显示患者AIFM1 mRNA表达显著上调;该家系的遗传方式可能为X-连锁显性遗传。结论 本研究检测出听神经病AIFM1基因新的剪接突变,其遗传模式可能为X-连锁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AIFM1基因 剪接突变 高通量测序 X-连锁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