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芸 盛丽娟 +2 位作者 张海燕 裴静 江守伟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避免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 目的 分析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避免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993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60岁(OR=0.44,P=0.005)、体质量指数>24 kg/m2(OR=1.85,P=0.001)、硅胶导管材质(OR=0.75,P=0.040)、左侧置管(OR=1.23,P=0.040)、上臂输液港植入(OR=0.23,P=0.010)、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化疗方案(OR=1.95,P=0.030)、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OR=0.53,P<0.001)、静脉血栓史(OR=3.24,P=0.030)、高凝状态(OR=2.43,P<0.001)、高血压史(OR=1.84,P=0.001)是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高危乳腺癌患者的管理,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提前采取措施,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模式人工肝治疗中低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胡东燕 王红 +5 位作者 李文渊 宁玲 韩华 沈强 江守伟 李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78-2083,共6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压(IO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行DPMAS人工肝治疗的181例患者(共计670例次)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压(IO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行DPMAS人工肝治疗的181例患者(共计670例次)的临床资料,根据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IOH组(70例)和非IOH组(111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并分析其与IOH发生的相关性以及12周、24周预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OH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独立危险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50岁、正常及低BMI(≤24 kg/m^(2))者发生IOH的风险更高(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正常及低BMI(OR=3.290,95%CI:1.523~7.108,P=0.002)、女性(OR=5.146,95%CI:2.316~11.432,P<0.001)是DPMAS人工肝患者出现IOH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BMI≤24 kg/m^(2)联合进行ROC曲线分析,其预测IOH的AUC为0.639(P=0.002)。IOH组与非IOH组12周(76.53%vs 55.77%,χ^(2)=6.887,P=0.009)和24周(74.49%vs 50.00%,χ^(2)=9.080,P=0.003)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正常或低BMI值患者行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中发生低血压风险大;发生IOH者24周生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低血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