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瘤周区域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脑胶质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侯秋阳 叶成坤 +4 位作者 刘畅 邢江浩 葛亚琼 宋江典 邓克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1,共8页
目的评估基于脑胶质瘤瘤周区域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脑胶质瘤患者,运用医学影像工具包(MITK)软件获取距离肿瘤边缘5、10、20 mm瘤周区域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并提取其纹理特征、进行特征筛选、建立影... 目的评估基于脑胶质瘤瘤周区域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脑胶质瘤患者,运用医学影像工具包(MITK)软件获取距离肿瘤边缘5、10、20 mm瘤周区域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并提取其纹理特征、进行特征筛选、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及Rad-score与临床危险因素相结合的联合预测模型;将联合预测模型以列线图展示,并评估模型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率预测效能。结果在验证集中,基于T2加权像(T2WI)序列距肿瘤边缘10 mm瘤周区域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663(95%CI=0.53~0.80),预测效能最佳。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联合预测模型的C-index分别为0.770和0.730。模型对脑胶质瘤患者3年生存率的预测效能最高[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0.93,95%CI=0.83~0.98;验证集AUC=0.88,95%CI=0.76~0.99],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联合预测列线图具有较好的校准效能。结论基于术前MRI T2WI序列距肿瘤边缘10 mm的瘤周区域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与临床病理危险因素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脑胶质瘤的预后情况,其中对脑胶质瘤3年生存率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胶质瘤 瘤周区域 生存期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测量中国健康成年人球后视神经鞘直径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畅 计海霞 +3 位作者 田仰华 解义菊 王丽丹 邓克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目的使用MRI测量中国健康成年人眼球后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评估ONSD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分析ONSD测量值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脑... 目的使用MRI测量中国健康成年人眼球后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评估ONSD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分析ONSD测量值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脑部MRI检查的健康成年人资料。测量每只眼球后3 mm处的ONSD值和眼球横径(eyeball transverse diameter,ETD)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眼球后ONS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和ETD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413例受检者被纳入研究,男227例,女186例,年龄(42±12)岁。413例受检者磁共振测得的ONSD平均值为[4.76(95%CI:4.72~4.80)]mm。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02)和ETD(P=0.002)是ONSD平均值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显示性别(P<0.001)和ETD(P=0.001)与ONSD值相关。男性ONSD的平均值为(4.86±0.42)mm,而女性为(4.63±0.40)mm,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进一步评估了ONSD/ETD,其平均值为0.22(95%CI:0.21~0.22 mm)。结论本研究评估了MRI测量中国健康成年人ONSD的正常参考范围。性别和ETD是ONSD测量值的影响因素。不同性别的ONSD值差异表明,男性和女性需要单独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鞘直径 健康 中国成年人 颅内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分组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畅 计海霞 +3 位作者 田仰华 候唯姝 音大为 邓克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6,76,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灌注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对患...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灌注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对患者预后分组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HIE的足月新生儿共40例和对照组40例的资料,全部于出生3天内接受MRI检查。所有HIE患儿出生1个月后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学评估(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所有受试者同时进行3D ASL和DWI检查,比较脑组织各感兴趣区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感兴趣区包括双侧基底节、丘脑和额叶深部白质,最终取双侧平均值。研究HIE患儿不同脑区的CBF值与NBNA的相关性以及CBF值的早期变化与HIE患儿预后分组的关系。结果(1)预后不良组基底节和丘脑的CBF值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丘脑CBF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7.5%、90.2%;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2.5%、92.7%;(3)基底节区及丘脑的CBF值与NBNA评分高度相关(r=-0.8196,P<0.001;r=-0.8504,P<0.001)。结论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的3D ASL结果与NBNA评分高度相关,可以早期诊断并预测患儿短期预后,以改善HIE患儿的整体预后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新生儿行为神经学评估 早期诊断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