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解剖培训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作用的思考与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家强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3,共2页
2014年2月,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简称规培)建设正式全面启动,并很快在全国实行及推广。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必需的重要途径,该培训制度在医学生和专科医师的培训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1,2]。耳... 2014年2月,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简称规培)建设正式全面启动,并很快在全国实行及推广。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必需的重要途径,该培训制度在医学生和专科医师的培训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1,2]。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住院医师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并学习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耳鼻喉科临床工作基础;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并能独立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住院医师 临床医学人才 专科医师 人际沟通能力 规范化培训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疗搏动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周裔翠 侯晓燕 +2 位作者 刘梦秋 刘晓薇 孙家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3-857,共5页
目的研究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疗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乙状窦骨壁缺损或憩室相关的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49例... 目的研究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疗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乙状窦骨壁缺损或憩室相关的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49例,其中女性48例,男性1例;右侧39例,左侧l0例;年龄23~6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颞骨CT和头颅血管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耳鸣程度等级及身体质量指数;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窦还纳术,由同一术者操作;术后随访1年以上评估耳鸣的变化;分析解剖学异常和身体质量指数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49例患者术后随访15~68个月,术后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77.55%。CT和MRI检查发现36例患者同时存在以下1种或以上的解剖异常:14例颈静脉球高位,19例乳突导静脉扩大,18例空泡蝶鞍,10例横窦狭窄。对以上解剖异常和身体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横窦狭窄对临床效果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好发于女性,右侧多见,由多因素导致;乙状窦骨壁重建术具有良好的效果;横窦狭窄是影响术后效果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乙状窦壁异常 骨壁重建术 横窦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对内耳畸形患儿前庭功能影响的纵向研究:基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梦雅 薛书锦 +3 位作者 魏兴梅 孔颖 孙家强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0-988,共9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并行CI的SNHL患儿78例,其中内耳结构正常患儿39例,内耳畸形组39例,包含前庭水管扩大6例,Mondini畸形13例,前庭蜗神经发育不良5例,前庭囊发育畸形2例及内听道狭窄2例。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前1周内(T0)、术后1个月(T1)、术后6个月(T2)及术后1年(T3)进行VEMPs测试。使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了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各个随访时间节点VEMPs引出率、潜伏期和幅值等各个参数的差异,以及内耳畸形和非内耳畸形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78例患儿完成术后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随访,术前(T0)cVEMP引出率为69.23%。T1期、T2期和T3期引出率分别为46.15%、41.03%和58.97%。CI前后整体cVEMP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03)。T1的P1和N1潜伏期显著缩短(P=0.07,P=0.046),48例患儿完成术后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oVEMP)随访,术前总体引出率为75%,T1期、T2期和T3期引出率分别为81.25%、62.5%和62.5%。CI前后整体oVEMP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0,P=0.021)。CI植入时长对cVEMP的P1潜伏期、幅值及校正幅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34、P=0.041、P=0.041,P<0.001),对oVEMP的幅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T3时,cVEMP引出率和潜伏期幅值等参数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和T3的oVEMP的幅值和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内耳畸形和非内耳畸形组在T1~T3时各测试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MPs可评估患儿CI术前、术后前庭功能,CI植入时长是VEMPs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内耳畸形可能影响CI术后耳石器功能,且CI植入时长对内耳畸形患儿的耳石器功能影响更为显著。VEMP测试结果可为CI侧别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内耳畸形 儿童患者 前庭功能评估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死区分布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彬 管锐瑞 +5 位作者 孙敬武 孙家强 张波 沈芳 李萍 王艳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分析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死区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选取中重度及以上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4例,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测试(threshold equalizing noise test,TEN test)方法检测耳蜗死区在患者耳蜗中的分布情况,测试频率... 目的分析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死区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选取中重度及以上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4例,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测试(threshold equalizing noise test,TEN test)方法检测耳蜗死区在患者耳蜗中的分布情况,测试频率为250、500、750、1 000、1 500、2 000、3 000、4 000及8 000 Hz。结果①24例(48耳)受试者中,检出耳蜗死区的患者14例(58.33%),其裸耳平均听阈为68.35±9.52 dB HL;②14例检出耳蜗死区患者的听阈曲线类型为双耳高频下降型4例(32.14%),双耳低频下降型1例(7.14%),双耳平坦型8例(60.71%),一侧高频下降型一侧平坦型1例;③14例患者共在41个频率点检出,耳蜗死区分布于500、750、1 000、1 500、2 000、3 000及4 000 Hz,其中低频(500、750 Hz)、中频(1 000、1 500 Hz)和高频(2 000、3 000、4 000 Hz)各有10、8和23耳,尤以4 000 Hz检出率最高(12耳,38.70%);④13例双耳听阈曲线一致者共检出38个耳蜗死区,且相同频率下,双耳对称检出耳蜗死区的频率点有18个(47.37%),而非对称双耳频率点共有20个(52.63%),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本组中重度及以上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死区检出率为58.33%,且大部分具有高频耳蜗死区明显多于其他频率;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即使双耳听阈曲线对称,其耳蜗死区的分布也并不是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 耳蜗死区 均衡噪声阈值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对称高频SNHL伴耳鸣患者耳鸣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管锐瑞 张波 +5 位作者 李萍 王艳琦 武洒洒 罗彬 孙家强 孙敬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对称高频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伴耳鸣患者的一般特征和耳鸣的特点。方法选20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双侧对称高频SNHL耳鸣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鸣残疾评估量化表(T... 目的探讨双侧对称高频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伴耳鸣患者的一般特征和耳鸣的特点。方法选20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双侧对称高频SNHL耳鸣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鸣残疾评估量化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以及耳鸣声类型、频率、强度等一系列测试,再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特征。结果①平均听阈:对照组为左耳16.43±4.61dB HL、右耳16.31±3.16dB HL,试验组为左耳26.61±3.62dB HL、右耳29.11±6.38dB HL,且两组受试者声导抗测试均为A型;②THI两组得分:对照组为38.09±26.64,试验组为33.42±21.99,耳鸣声强度:对照组为24.88±10.34dB HL,试验组为33.57±14.63dB HL,两组之间均P>0.05,;③耳鸣声类型:对照组为纯音:窄带噪声:脉冲纯音=7:2:1、试验组为纯音:窄带噪声:白噪声=15:3:2,耳鸣声频率:对照组为低频(<500Hz):中频(500-2000Hz):高频(>2000Hz)=2:13:5,试验组为中频(500-2000Hz):高频(>2000Hz)=3:7,双侧对称高频SNHL患者,单侧耳鸣及双侧耳鸣患者各占11例、9例。结论①双侧对称高频SNHI耳鸣患者THI得分、耳鸣声强度与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均相差不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②双侧对称高频SNHI与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耳鸣声类型均以纯音为主,耳鸣声频率前者以高频居多,后者以中频占多数;③双侧对称高频SNHI耳鸣患者,其耳鸣频率分布并不一定与听力损失频率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 高频 耳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术后早期电极阻抗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戈 孙家强 +3 位作者 杨洁 陈建文 侯晓燕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阻抗值与电极位置的关系及电极阻抗的总体变化特点。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100例(100耳),于术中、术后3天、术后1月(开机时)及术后3月测试电极...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阻抗值与电极位置的关系及电极阻抗的总体变化特点。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100例(100耳),于术中、术后3天、术后1月(开机时)及术后3月测试电极阻抗值,分析结果。结果①100例患者总体及不同分区电极阻抗均值术中时最低,开机时(术后1月)升至最高,开机后(术后3月)呈降低趋势,三个时间点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术中、术后1月与术后3月均为蜗顶区电极阻抗值最高,与蜗中区及蜗底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蜗顶区1号和2号电极的阻抗值在术后3天即已升高,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极阻抗值总体变化趋势为术中最低,术后1月(开机时)升至最高,开机后下降。蜗顶区阻抗值术后3天即明显升高且始终较蜗中区和蜗底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耳蜗植入 电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EYA1基因新致病性变异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贺贺 孙敬武 +4 位作者 万光伦 陈浩 李万举 赵婉 潘春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研究一个鳃-耳-肾综合征(branchio-oto-renal,BOR)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遗传学特征分析,对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原因进行系统研究,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遗传性耳聋... 目的研究一个鳃-耳-肾综合征(branchio-oto-renal,BOR)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遗传学特征分析,对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原因进行系统研究,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进行最常见的GJB2(135 del G、176 del 16、299 del AT、235 del C)、GJB3(538 c>T)、SLC26A4(2168A>G、IVS7-2A>G)、mtDNA12SrRNA(1494C>T、1555C>T)4个基因9个耳聋位点检测,利用Sanger法进行基因测序,采用蛋白功能预测软件SIFT、PolyPhen2和REVEL进行变异致病性的预测。结果该家系共有3代9人,4人患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先证者(III-3)、其姐姐(III-1)和其母亲(II-2)均有右侧的肾异常;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未发现最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突变;Sanger测序法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III-3)、患者II-2、III-1及III-2的EYA1基因c.889C>T(p.R297X)突变,为无义突变,均为杂合变异,变异来源于II-2,II-1(先证者父亲)未发现该位点的变异。利用蛋白功能预测软件SIFT、PolyPhen2和REVEL进行EYA1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分析,结果均显示为未知。结论本研究首次检测出中国BOR综合征人群中EYA1基因c.889C>T(p.R297X)位点的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耳-肾综合征 EYA1基因 基因突变 肾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耳道内镜手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家强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现代耳外科技术建立在光线良好且具有放大功能的显微镜的使用上,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大为提高,并被认为是一种金标准的治疗方法。但显微镜只能观察物镜轴线正前方的组织结构,术中不能观察到隐蔽部位病变,需牺牲一些正常结构以显露病变。近1... 现代耳外科技术建立在光线良好且具有放大功能的显微镜的使用上,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大为提高,并被认为是一种金标准的治疗方法。但显微镜只能观察物镜轴线正前方的组织结构,术中不能观察到隐蔽部位病变,需牺牲一些正常结构以显露病变。近10多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发展,直径细小、照明良好、分辨率高、且具有一定放大倍数的耳内镜逐渐应用于耳显微外科手术中,如鼓膜修补、上鼓室胆脂瘤切除等中耳病变,甚至延伸至内耳及侧颅底病变的处理。耳内镜具有多角度视野和明亮的光源及显示系统,能够获得较清晰和放大的图像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经耳内镜下中耳、内耳及侧颅底疾病手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耳道 中耳病变 上鼓室胆脂瘤 耳显微外科 耳内镜 外科技术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径路内植法在耳道入路困难者鼓膜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胜军 侯晓燕 罗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耳后径路内植法在耳道入路困难者修补鼓膜边缘性大穿孔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病例为2013.7至2017.6完成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47例,其中19例男性,女28例,平均年龄40.3岁(范围17~72岁),病程范围6月~15年。病例选择限于外耳道暴... 目的探讨耳后径路内植法在耳道入路困难者修补鼓膜边缘性大穿孔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病例为2013.7至2017.6完成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47例,其中19例男性,女28例,平均年龄40.3岁(范围17~72岁),病程范围6月~15年。病例选择限于外耳道暴露困难、鼓膜边缘性穿孔者,直径不小于5mm,部分鼓环缺失。结果 47例患者随访至少6月以上。41例患者鼓膜穿孔一期愈合,2例出现鼓膜移植物完全脱落情况,穿孔未愈合,其中1例颞肌筋膜压于外耳道前壁皮瓣内侧者继发中耳感染和鼓室腔胆脂瘤;鼓膜再次穿孔4例,其中2例取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再次修补穿孔,2例未作特殊处理。本组病例术后6个月纯音测听气骨导间距≤20 d B HL者占72.34%(34/47),21~30 dB者占14.89%(7/47),≥31 dB者占12.77%(6/47)。语频平均气导听阈15~55 dB HL(平均24.54±7.23dB HL),骨导听阈10~35 dB HL(平均15.73±8.24 dB HL)。术前、术后语频平均气导听阈比较,P<0.05表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后径路配合内植法技术有利于修补耳道入路困难者的鼓膜边缘性穿孔,具有手术视野清晰,便于观察鼓膜全貌、保留完整皮瓣血供、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可以结合耳内镜技术减少术后鼓膜的再穿孔,利于听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修补术 鼓膜穿孔 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蜗内耳蜗电图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郭小涛 管锐瑞 +2 位作者 杨芸秋 孙敬武 孙家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5年第7期879-883,共5页
蜗内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phy,ECochG)是一种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提供实时耳蜗功能监测的技术。通过在电极植入过程中检测电生理反应,ECochG有助于减少耳蜗创伤并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尽管存在技术挑战和个体术中反应的差异性,但... 蜗内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phy,ECochG)是一种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提供实时耳蜗功能监测的技术。通过在电极植入过程中检测电生理反应,ECochG有助于减少耳蜗创伤并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尽管存在技术挑战和个体术中反应的差异性,但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展现术中ECochG的显著优势。持续的研究和技术进步有望进一步完善这一技术,使其成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稳定的监测工具。本文主要综述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蜗内ECochG的原理,并回顾其在改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电图 人工耳蜗 残余听力 耳蜗微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封闭声道训练结合共鸣嗓音疗法在声带小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方素英 葛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半封闭声道训练(semi-occluded vocal tract exercises,SOVTE)结合共鸣嗓音疗法对声带小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门诊60例声带小结患者,接受为期12周的SOVTE及共鸣嗓音疗法,于训练前和训练12周后分别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嗓音... 目的探讨半封闭声道训练(semi-occluded vocal tract exercises,SOVTE)结合共鸣嗓音疗法对声带小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门诊60例声带小结患者,接受为期12周的SOVTE及共鸣嗓音疗法,于训练前和训练12周后分别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嗓音听感知评估(GRBAS)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估,分析训练后效果。结果训练后患者嗓音声学分析结果示jitter、shimmer、NHR值均比训练前减小,MPT值较训练前延长(P<0.01);VHI评分、总嘶哑度、粗糙声、气息声评分较训练前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OVTE结合共鸣嗓音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发声效率,对发声方式不当所致的声带小结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声道训练 共鸣嗓音疗法 声带小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