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6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高传书 许周毅 +4 位作者 梁家毅 张亮 邵龙飞 王伟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5,190,共8页
目的探讨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7例MZL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B细胞受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MZL的组织学、... 目的探讨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7例MZL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B细胞受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MZL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gene,IGHV)谱系特征。结果67例MZL中T-bet阳性率为50.75%(34/67),其表达与患者性别、临床分期、Ki67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无进展生存较差(P=0.0122)。T-bet是影响MZL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T-bet^(+)MZL组织镜下常见被T-bet^(+)肿瘤B细胞围绕生长的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腺体滤泡上皮细胞包围T-bet^(+)肿瘤B细胞形成“MALT ball”型淋巴上皮病变及IgG+浆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这些组织学特征在T-bet-MZL组织中少见(P<0.05)。T-bet^(+)MZL和T-bet-MZL的VH基因取用存在重叠,常见VH家族为IGHV4和IGHV3,取用片段为IGHV4-34和IGHV3-30。T-bet表达对VH基因的取用未产生偏倚影响(P>0.05)。T-bet表达与MZL的体细胞超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状态有关(P=0.0149),T-bet^(+)MZL的SHM率主要为2%~4.9%,T-bet-MZL的SHM率多数>5%。VH基因取用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T-bet^(+)MZL中IGHV4患者的无进展生存较差(P=0.0382)。结论T-bet在MZL中表达,与MZL的组织学特征、浆细胞免疫表型和IGHV基因SHM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患者预后较差,其可能是影响MZL进展的潜在分子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bet^(+)记忆B细胞 边缘区 浆细胞分化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基因 体细胞超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巨噬细胞表型的肿瘤细胞并具有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慧卉 张亮 +2 位作者 许周毅 王伟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探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肿瘤细胞的存在、比例、临床意义和来源,探究能否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诱导CD68^(+)阳性肿瘤细胞。方法首先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性技术检测DL... 目的探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肿瘤细胞的存在、比例、临床意义和来源,探究能否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诱导CD68^(+)阳性肿瘤细胞。方法首先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性技术检测DLBCL样本中CD68^(+)CD163^(+)CD20^(+)PAX5^(-)细胞的存在,并检测CD79a^(+)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以及CD68^(+)CD79a^(+)双阳性细胞的比例。根据双阳性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组,探究CD68^(+)B淋巴细胞比例对DLBCL患者预后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对具有BCL6基因断裂阳性的病例,使用免疫荧光与免疫原位杂交联合技术进行CD68与BCL6基因断裂共定位,判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的B淋巴细胞的肿瘤性质。使用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处理DLBCL细胞系(OCI-LY3、SU-DHL2)诱导CD68^(+)肿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68、PAX5蛋白水平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B细胞分化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PAX5及巨噬细胞相关基因(CD68、ARG1、CD163、CD206、Dectin-1、PU.1、C/EBPα、C/EBPβ)mRNA水平变化。此外,将PMA处理后的DLBCL细胞系(OCI-LY3、SU-DHL2)与pH敏感性荧光染料pHrodo共同孵育,以检测PMA处理后DLBCL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50例DLBCL中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为0~9.3%,总生存期0.0082~4.2年,CD68^(+)B淋巴细胞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CD68^(+)B淋巴细胞高表达组(P=0.039)。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不同分组间DLBCL的分子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5)。DLBCL中CD68^(+)B淋巴细胞来源于肿瘤细胞。使用PMA处理DLBCL细胞后CD68^(+)细胞和CD68^(+)PAX5^(-)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其他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ARG1、CD163、CD206、Dectin-1、PU.1、C/EBPα、C/EBPβ以及PAX5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处理DLBCL细胞后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结论DLBCL组织中存在一定比例的CD68^(+)B淋巴细胞。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与患者预后、分子分型相关。体外可以诱导DLBCL细胞系分化为CD68^(+)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巨噬细胞表型B细胞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分化脂肪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晶 王志华 +2 位作者 丁敏 王晓秋 顾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1例DDLP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DDLPS均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typical lipomatous ... 目的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1例DDLP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DDLPS均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r/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ALT/WDLPS)和非脂肪源性肉瘤的去分化成分构成,其中2例伴脂肪源性肉瘤的去分化成分,形态分别类似于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PS)和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ALT/WDLPS可出现三种亚型形态。去分化成分形态多样。2例因鉴别诊断需要联合应用MDM2、CDK4、p16免疫组化标记,出现特征性阳性。结论 DDLPS由分化性和去分化成分构成,病理形态范围广,当去分化成分占优或出现脂肪源性去分化成分时易误诊,必要时需联合MDM2、CDK4和p16免疫组化标记以鉴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PLP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去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表达在低分化胃腺癌分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张国强 +2 位作者 李传应 陈晶晶 尹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5-1412,共8页
目的分析低分化胃腺癌(PDGA)中检测抗体SP142定义的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PD-L1)表达特征,并探讨PD-L1表达在PDGA分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63例手术切除的PDGA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TC)及免疫细胞(IC)PD-L1表达,... 目的分析低分化胃腺癌(PDGA)中检测抗体SP142定义的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PD-L1)表达特征,并探讨PD-L1表达在PDGA分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63例手术切除的PDGA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TC)及免疫细胞(IC)PD-L1表达,并评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同时依据PD-L1表达及TIL特征进行肿瘤分型。结果PDGA中TC及IC均可表达PD-L1,表达率分别为36.81%、99.39%。TC PD-L1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亚型、脉管及神经受累情况相关,而IC PD-L1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亚型、pTNM分期、脉管和神经受累情况、肿瘤出芽及TIL浸润程度均相关。依据PD-L1表达水平及PD-L1表达联合CD3+TIL的分型结果均显示各亚型与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结论PDGA中TC及IC PD-L1表达各具临床病理意义,联合评价两者PD-L1表达水平及综合分析PD-L1表达和TIL特征均可进行具有预后评估意义的PDGA分型,在PDGA临床诊疗中具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分型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雯 吴海波 吴继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a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SNTC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8~69岁...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a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SNTC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8~69岁,平均47.3岁。10例患者肿块均位于鼻腔,多因鼻塞伴鼻出血、脓涕量增多伴嗅觉减退就诊。肿瘤大体多为碎组织,质嫩至质中;该肿瘤组织学形态多样,镜下可见胞质透明的鳞状细胞团、腺体及纤毛柱状上皮成分,部分腺上皮异型,梭形细胞间叶成分围绕未成熟的鳞状上皮及腺癌成分分布,部分病例可见分化不等的神经上皮细胞,肿瘤间质中可见软骨、骨样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不同胚层的组织免疫表型不同,鳞状上皮及腺上皮成分CK和EMA等上皮标志物阳性,间叶成分中vimentin阳性,分化成熟的神经组织对Syn、NSE、S-100蛋白表达敏感,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特别是小圆形细胞)中CD99呈弥漫阳性,且Syn、NSE局灶阳性;desmin均呈阴性,仅1例SMA呈阳性;10例Ki-67增殖指数40%~60%。随访时间为1~93个月,截止2019年11月,6例患者存活。结论SNTCS属于罕见的具有高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其由3个胚层组成,多处取材制片以及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畸胎癌肉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隐球菌组织病理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琦 陈晶晶 +1 位作者 王晓秋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0-741,共2页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基础。常规HE染色中,新型隐球菌呈淡红、淡蓝或不显色的圆状小体,不易观察,常需联合其他特殊染色才能予以明确诊断。本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甲苯胺蓝染色对于新型隐球菌有较好的显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甲苯胺蓝 组织病理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洁 陈晶晶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5-1059,1064,共6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2019年诊断的,30例椎管内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中女性21例,... 目的探讨椎管内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2019年诊断的,30例椎管内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中女性21例,男性9例,年龄20~70岁,平均52岁。发病部位:腰椎14例,胸椎2例,颈椎2例,10例同时累及胸椎和腰椎,1例同时累及颈椎和胸椎,1例同时累及腰椎和骶椎。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丰富密集,呈交织束状排列,缺乏或仅有小灶性Antoni B区。瘤细胞胞质丰富红染,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核仁多不明显,少数细胞有轻~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可见(1~7个/10 HPF)。部分病例见厚壁血管伴玻璃样变性,可见血管周围淋巴套形成。常伴出血、囊性变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表型:30例SOX-10均阳性,28例S-100阳性;14例H3K27me3弥漫阳性,16例部分缺失(均小于50%)。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5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椎管内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相对少见,其细胞丰富,有一定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易被误诊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椎管内 H3K27me3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超声C-TIRADS 5征象的组织病理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天宇 程岚卿 +3 位作者 彭梅 王弦 秦蓉 虞红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目的从组织结构角度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C-TIRADS 5征象的病理基础。方法选取不同病理诊断结果的甲状腺结节600例,分析其组织病理图像中实质与间质排列分布情况,并收集对应超声中关于结构、回声水平、边界、纵横比、点状强回声团5征象信... 目的从组织结构角度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C-TIRADS 5征象的病理基础。方法选取不同病理诊断结果的甲状腺结节600例,分析其组织病理图像中实质与间质排列分布情况,并收集对应超声中关于结构、回声水平、边界、纵横比、点状强回声团5征象信息,应用单因素χ^(2)检验及非条件二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超声C-TIRADS 5征象的组织病理结构影响因素。结果实性结构与囊性或囊实性结构的结节恶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回声水平的组织病理影响因素包括:广泛纤维化(P<0.001,OR=8.849)、乳头结构(P<0.001,OR=8.685)、微滤泡结构(P<0.001,OR=4.199)、局灶纤维化(P<0.001,OR=2.728);边界不清的影响因素包括:广泛纤维化(P<0.001,OR=8.326)、乳头结构(P<0.001,OR=4.073)、局灶纤维化(P=0.016,OR=1.914)、炎细胞浸润(P=0.042,OR=1.743);纵横比≥1的影响因素包括:广泛纤维化(P<0.001,OR=6.765)、乳头结构(P<0.001,OR=4.515)、微滤泡结构(P=0.049,OR=1.88);点状强回声团的影响因素包括:乳头结构(P<0.001,OR=18.407)、砂粒体(P=0.031,OR=9.465)、广泛纤维化(P<0.001,OR=6.594)、粗钙化(P=0.041,OR=2.602)、局灶纤维化(P=0.011,OR=2.545)、微滤泡结构(P=0.009,OR=2.452)。C-TIRADS≥4B的恶性概率为83.3%。结论间质广泛纤维化是影响甲状腺结节C-TIRADS各征象最显著的组织病理因素,从而能解释部分伴间质广泛显著纤维化的良性结节出现C-TIRADS分类较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病理 超声 C-TIR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安莉 李倩倩 +4 位作者 李恒 孙思柏 李玉洁 王伟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原发性食管BSCC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BSCC、癌旁正常组织中PD-L...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原发性食管BSCC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BSCC、癌旁正常组织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食管BSCC中的高表达率为29.73%(11/3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PD-L1表达与食管BSCC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L1在肿瘤浸润外膜层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至黏膜下层及肌层。Ⅲ+Ⅳ期食管BSCC中PD-L1的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D-L1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D-L1高表达食管BSCC患者的术后总生存期(P=0.0003)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6)比PD-L1低表达患者显著降低。结论PD-L1是影响食管B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D-L1高表达患者有望受益于肿瘤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PD-L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0
作者 葛绾宇 米娟 +4 位作者 伍锦凤 孔昕 张敏 刘大伟 叶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FISH检... 目的探讨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FISH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包括7例TFE3易位肾细胞癌和3例TFEB易位肾细胞癌。10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21~66岁,平均42.5岁。眼观: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镜检:肿瘤细胞边界清楚,呈乳头状、腺泡状、巢状结构排列,核仁可见,胞质透明,部分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TFE3易位肾细胞癌中可见砂粒体,TFEB易位肾细胞癌中可见典型双相形态。免疫表型:10例TFE3、PAX8均阳性,8例CD10阳性,8例vimentin阳性,3例HMB-45和4例Melan A阳性,10例CK7均阴性。FISH检测7例TFE3易位肾细胞癌和3例TFEB易位肾细胞癌均存在分离信号。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随访8例均生存。结论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肾细胞癌,FISH是检测该肿瘤的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 TFE3 TFEB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管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及H3K27me3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詹玛琍 李恒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ependymomas,EPN)中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E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3K27me3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部位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表达差异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48例EPN中男...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ependymomas,EPN)中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E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3K27me3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部位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表达差异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48例EPN中男性19例,女性29例;30例位于脊髓、5例位于幕上、13例位于后颅窝;WHOⅠ级4例、WHOⅡ级33例、WHOⅢ级11例;48例EPN中9例预后不佳(7例复发、2例死亡)。EPN标本GFAP、Olig-2、EMA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100%、11%、79%;4例幕上EPN行L1CAM检测均为阳性,其中3例行FISH检测显示C11orf95-RELA融合基因阳性,随访阳性患者中1例出现复发。5例H3K27me3表达缺失均发生于后颅窝EPN,统计学分析显示WHO分级、H3K27me3表达在后颅窝、脊髓、幕上EPN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3K27me3缺失组和H3K27me3未缺失组间总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3K27me3表达缺失的EPN主要好发于后颅窝,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人。H3K27me3可作为判断后颅窝EPN分子分型及评估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H3K27me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5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伶俐 陈宗科 +1 位作者 顾萍 谢恩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T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切除诊断为DTF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5例中男性18例,女性37例。年龄6~71岁,中位年龄33岁。发生于...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T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切除诊断为DTF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5例中男性18例,女性37例。年龄6~71岁,中位年龄33岁。发生于腹壁者19例、腹壁外者23例、腹腔内和肠系膜者13例。镜检:肿瘤由增生的梭形纤维母细胞与数量不等的胶原纤维构成。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β-catenin核表达,vimentin阳性,部分表达SMA、desmin,不表达CD34、CD117、DOG1及S-100,Ki-67增殖指数较低。手术切除效果好。术后随访2~82个月,17例复发,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 DTF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β-catenin核表达对DT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晶 费小瑞 +6 位作者 许实成 李丹 邓克学 刘影 吴海波 王昌新 韦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半球DNE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17.2岁。结果: 11例患者均以癫痫发病,病灶位于颞叶8例,额叶1... 目的:探讨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半球DNE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17.2岁。结果: 11例患者均以癫痫发病,病灶位于颞叶8例,额叶1例,顶叶2例,均为单发。依据MRI表现分为:Ⅰ型类囊性7例,Ⅱ型结节状2例,Ⅲ型发育异常样2例。按外科手术切除术式分为:病灶扩大切除4例,单纯病灶切除5例,病灶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均为DNET。术后随访6~41个月,均无病灶扩大或复发。依据癫痫Engel疗效分级标准分为:EngelⅠ级8例,EngelⅡ级3例。结论: 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MRI分型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癫痫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非典型Spitz肿瘤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玉洁 黄亮亮 +2 位作者 李恒 吕季龙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8-369,共2页
患者男性,25岁,发现右肩部色素性皮损3个月余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肩部出现黑色丘疹,迅速增长,伴轻度瘙痒,表皮无破溃,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临床诊断色素痣,行病变切除活检。病理检查眼观:送检楔形皮肤组织一块,大小0.7 cm... 患者男性,25岁,发现右肩部色素性皮损3个月余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肩部出现黑色丘疹,迅速增长,伴轻度瘙痒,表皮无破溃,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临床诊断色素痣,行病变切除活检。病理检查眼观:送检楔形皮肤组织一块,大小0.7 cm×0.4 cm×0.3 cm,见0.4 cm×0.3 cm黑褐色结节状隆起,表面无破溃,周边皮肤呈暗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Spitz肿瘤 SPITZ痣 Spitz样恶性黑色素瘤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微浸润性腺癌EGFR基因突变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明 柯立 +2 位作者 李传应 詹玛琍 程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7-1452,共6页
目的探讨肺微浸润性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征及意义,比较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为肺微浸润性腺癌分子分型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多聚酶链式反应(ARMS-PCR)检测79例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肺微浸润性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征及意义,比较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为肺微浸润性腺癌分子分型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多聚酶链式反应(ARMS-PCR)检测79例手术切除肺微浸润性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比较EGFR野生型与突变型、外显子19与21突变型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肺微浸润性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为75.95%,最常见突变类型为19Del(35.44%)及L858R(37.97%)。肺微浸润性腺癌中EGFR突变与微浸润成分组织学亚型、肿瘤内纤维化及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19Del或L858R突变均与肿瘤大小、浸润灶最大径、肿瘤内纤维化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显著相关(P<0.01,P<0.05)。19Del多好发于病灶≤1 cm、浸润灶最大径≤0.2 cm、肿瘤内缺乏纤维化及免疫细胞浸润的患者(P<0.01);L858R则相反(P<0.01)。结论不同EGFR基因状态的肺微浸润性腺癌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据EGFR基因突变特征对肺微浸润性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对于肿瘤预后评估及临床处理具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微浸润性腺癌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军 黄亮亮 +1 位作者 李恒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SOX10在室管膜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非室管膜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9例室管膜肿瘤和105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并分析其在室管膜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SOX10仅在10%(8/79)... 目的探讨SOX10在室管膜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非室管膜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9例室管膜肿瘤和105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并分析其在室管膜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SOX10仅在10%(8/79)的室管膜肿瘤中呈弱阳性,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假菊形团周围。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和伴RELA融合基因阳性的室管膜瘤中均阴性。SOX10在100%(8/8)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76.7%(23/30)胶质母细胞瘤呈弥漫强阳性,但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中均阴性。结论SOX10在室管膜肿瘤中阴性或围绕假菊形团呈弱阳性,对辅助室管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肿瘤 SOX1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后凋亡变化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璐璐 汤宏 +3 位作者 高宁 沈倩 陈杰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凋亡影响的作用。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及HGF组,MCAO组及HGF组均采取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凋亡影响的作用。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及HGF组,MCAO组及HGF组均采取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各组大鼠分别采用行为学评分、TTC染色、免疫荧光、TUNEL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大鼠行为学功能、梗塞面积及凋亡病理等变化。结果大鼠MCAO模型建立后HGF的受体c-Met表达升高;免疫荧光共染显示,c-Met在大鼠脑组织神经元中表达,HGF给药组梗塞面积较MCAO组减小且神经功能评分升高,TUNEL凋亡细胞在HGF给药组明显少于MCAO组。结论HGF在大鼠脑梗塞后能经过c-Met受体产生抗凋亡作用,其可能是治疗脑梗塞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肝细胞生长因子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免疫组化染色平台TDT及CD10染色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娅 李传应 +1 位作者 陈晶晶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3-364,共2页
近年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平台的应用在免疫组化染色的标准化控制中起重要作用[1],但不同免疫组化染色平台染色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免疫组化制片的质量,确保抗原的检测率[2],不同抗体应选择染色效果最佳平台。目前,关于不同抗体... 近年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平台的应用在免疫组化染色的标准化控制中起重要作用[1],但不同免疫组化染色平台染色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免疫组化制片的质量,确保抗原的检测率[2],不同抗体应选择染色效果最佳平台。目前,关于不同抗体在不同免疫组化染色平台染色效果评价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平台 免疫组织化学 TDT CD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