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法酮通过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改善非甾体抗炎药诱导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
1
作者 谭杰 曹玉萍 +1 位作者 王俊先 陈思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4-861,共8页
目的探讨索法酮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导小肠黏膜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第1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双氯芬酸组(双氯芬酸7.5 mg·kg^(-1))、索法酮大剂量组(索法酮10 mg·kg^(-1)+双氯芬... 目的探讨索法酮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导小肠黏膜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第1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双氯芬酸组(双氯芬酸7.5 mg·kg^(-1))、索法酮大剂量组(索法酮10 mg·kg^(-1)+双氯芬酸7.5 mg·kg^(-1))、索法酮中剂量组(索法酮5 mg·kg^(-1)+双氯芬酸7.5 mg·kg^(-1))、索法酮小剂量组(索法酮2 mg·kg^(-1)+双氯芬酸7.5 mg·kg^(-1)),每日灌胃1次,连续7 d,测血清D-乳酸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学损伤并行病理评分。第2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7):正常对照组、双氯芬酸组(双氯芬酸7.5 mg·kg^(-1))、索法酮组(索法酮2 mg·kg^(-1)+双氯芬酸7.5 mg·kg^(-1)),监测大鼠体质量、24 h饮食、24 h饮水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D-乳酸、小肠组织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电镜观察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间连接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α-连环蛋白(α-Catenin)]、程序性坏死通路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磷酸化MLKL(p-MLKL)表达水平。结果第1组实验中,双氯芬酸组小肠组织学损伤明显,D-乳酸水平及病理评分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索法酮干预后,小肠组织学损伤减轻,D-乳酸及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不同剂量索法酮组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氯芬酸组大鼠体质量减小、24 h平均饮食和饮水量减少,IL-6、IFN-γ、TNF-α、CRP、D-乳酸、小肠组织ROS强度、LDH活性、RIPK1、RIPK3、p-MLKL/MLKL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及Occludin、Claudin-1、α-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索法酮干预后,以上指标均可逆转(P<0.05或P<0.01),但RIPK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法酮通过抑制RIPK1/RIPK3/MLKL依赖的程序性坏死途径,减轻NSAIDs诱导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法酮 非甾体抗炎药 小肠损伤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慧群 叶超 +3 位作者 许朝 陈思 张开光 肖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55-315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治疗后5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硬化EGVB行内镜治疗的181例患者,至少随访5年。分析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治疗后5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硬化EGVB行内镜治疗的181例患者,至少随访5年。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病毒、酒精、自免、其他)、是否合并腹水、肝性脑病(无、1~2期、3期)、门静脉血栓、肝癌、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并发症、外周血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脾静脉内径、Child分级、是否序贯治疗、再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依据5年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未再出血组(n=124)与再出血组(n=57)。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内镜治疗后5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1、3、5年的累积出血率。结果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得TBIL、门静脉内径均为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5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KM曲线显示,181例患者中,1、3、5年累积出血人数为41、54、57例,累积出血率为22.65%、29.83%、31.49%。结论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后远期再出血率较高,TBIL和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后远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TBIL和(或)门静脉内径较高的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患者的随访需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 危险因素 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COrapid监测液体治疗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时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运香 柴小青 +4 位作者 章蔚 叶飞 尤月同 谢言虎 疏树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9-971,共3页
肠镜检查患者因肠道准备服用泻药,加之较长的禁食禁水时间,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静脉麻醉后易发生较大的血流动力学波动[1],低血容量、低氧及低血压引起机体供氧不足,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2]。Green等[3]研究表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 肠镜检查患者因肠道准备服用泻药,加之较长的禁食禁水时间,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静脉麻醉后易发生较大的血流动力学波动[1],低血容量、低氧及低血压引起机体供氧不足,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2]。Green等[3]研究表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可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探讨LiDCOrapid监测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指导的液体治疗[4]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时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治疗 心脑血管系统 肠道准备 老年患者 无痛肠镜 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膜包被的PFC高负载的聚合物仿生纳米颗粒改善肿瘤的光疗效果
4
作者 孙逊 余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98-608,共11页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种依赖于氧气的新兴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肿瘤部位血管供氧不足,乏氧微环境极大抑制了光动力学疗法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缓解肿瘤乏氧是发展PDT的关键问题和焦点所在.全氟化碳是一类可以有效携载氧气的化合物,是目前...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种依赖于氧气的新兴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肿瘤部位血管供氧不足,乏氧微环境极大抑制了光动力学疗法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缓解肿瘤乏氧是发展PDT的关键问题和焦点所在.全氟化碳是一类可以有效携载氧气的化合物,是目前常用的血液替代品之一.我们通过全氟化物纳米颗粒携载氧气和光热药物吲哚菁绿(ICG),并包被红细胞膜进行仿生伪装,从而降低巨噬细胞对颗粒的摄取,提高颗粒的循环能力和在肿瘤部位的富集,结合光动力疗法,有效缓解肿瘤部位乏氧情况,增强光动力效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系统 癌症治疗 光热疗法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