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Ⅹ) 第八章 EXAFS和SEXAFS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其武 韦世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500-516,共17页
一、引言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ncure(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是指元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在吸收边高能侧50—1000eV间的振荡。Fricke和Hertz在1920年从实验上首先发现这一现象。1931年Kronig用当时的最新成果量子理论解释... 一、引言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ncure(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是指元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在吸收边高能侧50—1000eV间的振荡。Fricke和Hertz在1920年从实验上首先发现这一现象。1931年Kronig用当时的最新成果量子理论解释固态物质的EXAFS产生原因,在自由电子近似和能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长程有序(LRO)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 物理 EXAFS SEX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Ⅻ)——第十章 表面与多相催化研究中的顺磁共振谱
2
作者 黄敏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651-661,共11页
一、概述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或ESR)已有40余年历史,它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30年前。早期的EPR在催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进展可以列举SiO_2上吸附H的检测,硅铝催化剂上芳烃自由基的检测以及对一系列氧化物上O_2^-自由基的研究。... 一、概述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或ESR)已有40余年历史,它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30年前。早期的EPR在催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进展可以列举SiO_2上吸附H的检测,硅铝催化剂上芳烃自由基的检测以及对一系列氧化物上O_2^-自由基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Lunsford, Che, Tenth和Kazansky等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物理 多相催化 顺磁共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亚铜氧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范崇正 王昌燧 +1 位作者 赵化章 王胜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85-689,共5页
多数被发掘的古代青铜文物表面都附着有某些钢锈,其中以粉状锈(Cu_2(OH)_3Cl)对铜器的腐蚀最为严重.迄今已有一些文献介绍粉状锈的生成机理,但对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导。作为青铜合金中含量最丰的元素铜,被氧化腐蚀是分步进... 多数被发掘的古代青铜文物表面都附着有某些钢锈,其中以粉状锈(Cu_2(OH)_3Cl)对铜器的腐蚀最为严重.迄今已有一些文献介绍粉状锈的生成机理,但对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导。作为青铜合金中含量最丰的元素铜,被氧化腐蚀是分步进行的.本工作主要用X-光衍射及分光光度法对一价铜锈CuCl在潮湿环境中进行氧化反应的速度常数及表观活化能进行测定核算;对反应的中间产物及伴随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腐蚀 氯化亚铜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_2和O(~3P)及N(~4S)原子化学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从香 朱梦霞 +1 位作者 王利 邹建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6-231,共6页
含硫化合物的氧化是大气化学中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之一。研究较多的含硫化合物有SO_2、OCS和CS_2。其中O(~3P)+CS_2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在文献中已见过报导。通常认为O(~3P)和CS_2反应有三个反应通道:
关键词 CS2 氧原子 氮原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3P)原子与丙酮和3.3-2甲基-2-丁酮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从香 高义德 俞书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用流动微波放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O(~3p)原子与CH_3COCH_3和CH_3COC(CH_3)_3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3.37±1.00×10^(-12)exp(-7.03±0.22kcal.mol^(-1)/RT) (丙酮+0(~3p),T=373-503K)和k=4.61±2.60×10^(-11)exp(-... 用流动微波放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O(~3p)原子与CH_3COCH_3和CH_3COC(CH_3)_3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3.37±1.00×10^(-12)exp(-7.03±0.22kcal.mol^(-1)/RT) (丙酮+0(~3p),T=373-503K)和k=4.61±2.60×10^(-11)exp(-5.46±0.44kcal·mol^(-1)/RT) (3.3-2甲基-2-丁酮+O(~3p),T=303-503K)并就测定的O(~3p)原子与一系列酮分子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讨论,估算了O(~3p)原子与各类C—H键反应速率的Arrhenius参数。发现与羰基相邻的C—H键与O(~3p)反应的活化能要略大于非相邻的同类键反应的活化能。还根据Evans-Polanyi关系式,对这些键的键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丁酮 动力学 O(^3P)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3P)原子和硅烷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陈从香 高义德 +2 位作者 朱梦霞 孔繁敖 S.Koda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60-665,共6页
本文报道了用流动放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O(~3P)和硅烷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在293—413K范围内,结果为k=(1.05±0.36)×10^(-10)exp[(-3.06±0.10)kcal. mol^(-1) /RT]cm^3·molecule^(-1)·s^(-1)并用过渡态理论将上... 本文报道了用流动放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O(~3P)和硅烷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在293—413K范围内,结果为k=(1.05±0.36)×10^(-10)exp[(-3.06±0.10)kcal. mol^(-1) /RT]cm^3·molecule^(-1)·s^(-1)并用过渡态理论将上述实验结果外推到200—2000K范围内.计算结果以三参数公式表示为: k=7.67×10^(-19) T^(2.59) exp(-720cal.mol^(-1)/RT)cm^3·molecule^(-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P)原子 硅烷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3P)原子与丙醛和正丁醛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陈从香 张健翔 +1 位作者 戴静华 俞书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906-908,共3页
<正> 我们已对O(~3p)原子和酮类分子化学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系列测定,分析讨论了羰基对O(~3p)抽提氢原子反应速率的影响,关于O(~3p)与醛类分子反应速率的测定也有报道。本文用流动微波放电-化学发光光子计数方法测定O(~3p)原子与... <正> 我们已对O(~3p)原子和酮类分子化学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系列测定,分析讨论了羰基对O(~3p)抽提氢原子反应速率的影响,关于O(~3p)与醛类分子反应速率的测定也有报道。本文用流动微波放电-化学发光光子计数方法测定O(~3p)原子与丙醛和正丁醛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并由动力学数据对醛基中C—H键的离解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P)原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3p)原子与乙醚和异丙醚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8
作者 陈从香 周惠林 余枝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用流动放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了O(~3p)原子与乙醚和异丙醚总包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可表达为k_1=(1.91±0.70)×10^(-11)exp[-(2.14±0.16)kcal·mol^(-1)/RT]·cm^3·molec.^(-1)·s^... 用流动放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了O(~3p)原子与乙醚和异丙醚总包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可表达为k_1=(1.91±0.70)×10^(-11)exp[-(2.14±0.16)kcal·mol^(-1)/RT]·cm^3·molec.^(-1)·s^(-1) [O(~3p)+乙醚] k_2=(3.25±0.80)×10^(-11)exp[-(2.57±0.20)kcal·mol^(-1)/RT]·cm^3·molec.^(-1)·s^(-1) [O(~3p)+异丙醚] 还讨论了醚分子中氧原子对α-位C—H键能及其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原子使α位C—H键能减弱而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P)原子 乙醚 异丙醚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硫和烷烃的光化学烟雾形成研究
9
作者 俞书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7-422,共6页
SO_2与烷烃在337nmN_2分子激光辐照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实验测量了烟雾的平均颗粒大小,烟雾的稳定散射光强度与N_2分子激光功率、烷烃的C—H键键能以及温度的关系,得到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6kcal/mole。结果表明光化反应的第一步是H原子... SO_2与烷烃在337nmN_2分子激光辐照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实验测量了烟雾的平均颗粒大小,烟雾的稳定散射光强度与N_2分子激光功率、烷烃的C—H键键能以及温度的关系,得到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6kcal/mole。结果表明光化反应的第一步是H原子提取反应,光化学烟雾是依靠van der Waals力将分子集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烷烃 光化学 烟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分子的电子结构、紫外和圆二色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10
作者 汪志祥 陈荣峰 +4 位作者 林素凤 常俊标 郭瑞云 尤田耙 黄明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23-1426,共4页
以INDO/S-CI法对青蒿素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其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
关键词 青蒿素 光谱 电子结构 色谱 倍伴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和性与热化学性质的估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渝然 《石油化工》 CAS 1982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一、什么是加和性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解决石油化工和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必不可少的资料。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测定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断地提高测量精度。但是,我们绝对不可能把所有分子的性质全部测... 一、什么是加和性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解决石油化工和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必不可少的资料。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测定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断地提高测量精度。但是,我们绝对不可能把所有分子的性质全部测定。这是因为,纯样品的制备往往非常困难。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分子的种类多得惊人。以元素周期表内一百种元素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和性 加和法 贡献值 实验值 原子团 热化学性质 生成热 热力学性质 原子构成 结构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在AgCl溶胶上的卟啉二酸H_4TPP^(2+)和H_4T(p-OCH_3)PP^(2+)的SERS和UVA光谱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东明 牟春博 +5 位作者 王俭 王秀燕 张保忠 何天敬 辛厚文 刘凡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7-42,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两种卟啉二酸——5,10,15,20-四苯基卟啉二酸(H_4TPP^(2+))和5,10,15,20-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二酸(H_4T(p-OCH_3)pp^(2+))在AgCl溶胶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吸收光谱(UVA)。发现H_4TPP^(2+) 吸附在AgCl胶体上,发生部分... 本文研究了两种卟啉二酸——5,10,15,20-四苯基卟啉二酸(H_4TPP^(2+))和5,10,15,20-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二酸(H_4T(p-OCH_3)pp^(2+))在AgCl溶胶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吸收光谱(UVA)。发现H_4TPP^(2+) 吸附在AgCl胶体上,发生部分去质子化;而H_4T(p-OCH_3)PP^(2+)则未发生去质子化作用。两者谱图的差别被归因于后者苯环上的取代基—OCH_3的给电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二酸 溶胶 UVA SERS 氯化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计算机进行多组份混合物的多体系分光光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建华 邓英萍 张懋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5期557-564,共8页
讨论了用计算机进行多组份同时分析中影响结果可靠性的诸因素与分析结果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结果可靠性的经验判别式;编制了选择最佳测定点及其个数的程序;讨论了多体系方法的优缺点,对该方法作出初步评价并指出了可能的改善途径。
关键词 分光光度分析 测定点 多组份 计算机 判别式 改善途径 结果可靠性 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法对青铜生锈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崇正 胡克良 +2 位作者 王昌燧 王胜君 吴佑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1-34,共4页
在自制Cu-Sn-Pb合金表面上进行盐酸腐蚀,用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方法监测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结果发现,在酸性环境中Cu_2(OH)_3Cl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 在自制Cu-Sn-Pb合金表面上进行盐酸腐蚀,用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方法监测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结果发现,在酸性环境中Cu_2(OH)_3Cl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由锈蚀样品传至无锈样品,锈体颗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强,结合热力学计算对青铜生锈机理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锈蚀 红外光声光谱 红外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烷选择氧化中V-P-O催化剂的晶相和选择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培琰 李和义 +3 位作者 石文俊 郑寒星 彭坚 单绍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8-172,共5页
测定了一系列V-P-O催化剂的丁烷选择氧化总转化率、顺酐选择性和生成速率。用XRD和FT-IR仪对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用化学滴定法测定催化剂中钒的平均价态。结果表明,晶形良好的(VO)_2P_2O_2和部分α-VOSO_4的混合物可能是丁烷选择氧化... 测定了一系列V-P-O催化剂的丁烷选择氧化总转化率、顺酐选择性和生成速率。用XRD和FT-IR仪对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用化学滴定法测定催化剂中钒的平均价态。结果表明,晶形良好的(VO)_2P_2O_2和部分α-VOSO_4的混合物可能是丁烷选择氧化的必要活性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烷 选择氧化 钒磷氧催化剂 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上硫化的钼催化剂甲烷化反应与低温氧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伏义路 陆炜杰 +1 位作者 黄志刚 姜家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71-177,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载体γ-Al_2O_3、ZrO_2、CeO_2和La_2O_3上硫化的钼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性能,得到甲烷化活性顺序:Mo/ZrO_2>Mo/γ-Al_2O_3>Mo/CoO_2>Mo/La_2O_3;热稳定性顺序:Mo/La_2O_3>Mo/CeO_2>Mo/γ-Al_2O_3>Mo/Zr... 本文研究了不同载体γ-Al_2O_3、ZrO_2、CeO_2和La_2O_3上硫化的钼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性能,得到甲烷化活性顺序:Mo/ZrO_2>Mo/γ-Al_2O_3>Mo/CoO_2>Mo/La_2O_3;热稳定性顺序:Mo/La_2O_3>Mo/CeO_2>Mo/γ-Al_2O_3>Mo/ZrO_2。研究了低温氧吸附的预处理条件,并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载体,反应前和反应后催化剂的氧吸附量。结果表明反应后低温氧吸附量下降百分数和活性下降百分数有线性关系。讨论了以低温氧吸附与甲烷化活性进行关联的限制和活性中心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催化剂 甲烷化反应 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的MoO_3/γ—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价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伏义路 唐曦白 +3 位作者 黄志刚 范崇政 季明荣 吴建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27-332,共6页
本文应用XPS、ESR和TEM等手段研究了硫化的MoO_3/γ-Al_2O_3催化剂样品,在不同钼含量、不同硫化条件以及进行甲烷反应前后,其表面结构和价态的变化规律。观察到硫化时Mo^(+6)。还原为Mo^(+5)和Mo^(+4)的变化过程。硫化除了生成S^(-2)价... 本文应用XPS、ESR和TEM等手段研究了硫化的MoO_3/γ-Al_2O_3催化剂样品,在不同钼含量、不同硫化条件以及进行甲烷反应前后,其表面结构和价态的变化规律。观察到硫化时Mo^(+6)。还原为Mo^(+5)和Mo^(+4)的变化过程。硫化除了生成S^(-2)价态外,还有硫的高价中间态生成。证明了经甲烷化反应后,表面上的MoS_2晶粒明显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催化剂 硫化态 表面结构 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离子交换法将钒引入高硅分子筛 被引量:3
18
作者 单绍纯 沈少波 黄敏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9-344,共6页
通过固体离子交换方法将V引入高硅分子筛HM(氢型丝光沸石)和HZSM-5中。XRD、LRS和BIE表明V_2O_5晶相在HM和HZSM-5表面上消失,并以VO离子形式进入分子筛。吡啶吸附-IR表明VO离子主要与HM、HZSM-5分子筛中的质子发生交换。ESR的两个信号... 通过固体离子交换方法将V引入高硅分子筛HM(氢型丝光沸石)和HZSM-5中。XRD、LRS和BIE表明V_2O_5晶相在HM和HZSM-5表面上消失,并以VO离子形式进入分子筛。吡啶吸附-IR表明VO离子主要与HM、HZSM-5分子筛中的质子发生交换。ESR的两个信号表明进入分子筛的孤立VO离子具有两种不同的配位结构:压缩的八面体六配位和平面四方锥五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离子交换 分子筛 五氧化二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分析-导数光谱法测定苯酚和间苯二酚混合物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四清 潘忠孝 +2 位作者 张懋森 石乐明 李志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2-35,共4页
本文测定了苯酚和间苯二酚混合体系的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用目标因子分析对这些导数数据进行处理,以探索因子分析在导数光谱中应用的可能性。在不加任何分离的情况下,成功地确定了苯酚和间苯二酚混合体系中的物种数、物种种类及含量。
关键词 导数光谱 苯酚 间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分析在吸收光谱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司圣柱 潘忠孝 张懋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61,共5页
引言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化学计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因子分析中,通过把一数据矩阵分解为两个数据阵(一个行阵和一个列阵),找出影响数据矩阵的因子个数以及各因子对数据的影响程度。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化... 引言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化学计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因子分析中,通过把一数据矩阵分解为两个数据阵(一个行阵和一个列阵),找出影响数据矩阵的因子个数以及各因子对数据的影响程度。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借助因子分析这一有力工具解决复杂的多变量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因子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吸收光谱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