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家飞 夏百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8-351,共4页
多数妇科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上升。虽然我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趋向年轻化,其发病率在45岁之前快速上升并在45~55岁达到高峰,但55岁以上女性的子宫颈癌发病率... 多数妇科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上升。虽然我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趋向年轻化,其发病率在45岁之前快速上升并在45~55岁达到高峰,但55岁以上女性的子宫颈癌发病率下降趋势缓慢,且死亡率高[1]。既往研究认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预后与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密切关系,且年龄越大,预后越差[2~4]。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发达国家的老年人通常被定义为65岁以上。据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增长至29697万人,占比21.1%,这一人口特性将成为人口形势新常态。虽然年龄的增加常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晚期疾病有关,但它对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独立作用仍存在争议。老年患者常因多种心理社会原因导致延迟就诊,诊断时处于晚期、合并症增加,且很多老年患者难以接受目前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然而,仅以年龄为单一预后因素可能并不能反映老化过程的多样性。并且由于在临床试验中老年参与者的代表性不足,这方面的临床证据很少。因此,在评估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时,除了年龄外,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肿瘤类型、分期、早期诊断与治疗、合并其他健康问题等等。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帮助医患双方更好地了解预后情况,并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本文就主要老年妇科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别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证据 妇科恶性肿瘤 预后影响因素 预后情况 肿瘤大小 子宫内膜癌 医患双方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康 汪晓明 王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本文着重分析PTC合并HT时的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行甲状腺癌手术...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本文着重分析PTC合并HT时的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行甲状腺癌手术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47例患者,比较伴有和不伴有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47例PTC患者中,伴发HT者98例(28.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PTC组患者比较,PTC合并HT组患者中女性占比更高(85.7%vs.74.3%)、纵横比>1的患者占比更高(57.1%vs.41.8%)、侵袭性患者占比更低(16.3%vs.27.7%)、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更多[(7.31±6.132)vs.(3.98±3.592)]、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更低[(14.55±28.99)%vs.(25.93±35.91)%]、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高[(2.70±1.99)mIU/L vs.(1.99±1.36)mIU/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明显升高[(185.48±264.77)IU/mL vs.(18.17±89.57)IU/m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明显升高[(150.88±235.23)IU/mL vs.(21.59±86.44)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微小癌、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HT对PTC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女性PTC患者更易伴发HT,合并HT会升高PTC患者血液中TSH、TPOAb、TgAb,更易出现结节纵向生长,增加PTC的发病风险,但同时也能降低PTC的侵袭性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因此,我们认为HT对PTC患者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此外,微小癌、年龄、性别以及HT均为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促甲状腺激素 中央区淋巴结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