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石油天然气烃源岩的确认及其地质矿产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戴金星 刘德良 +1 位作者 曹高社 秦胜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5-347,共3页
华北陆块南缘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发现,为寻找华北地下能源提出了新的赋存层系、分布地区和研究领域,可望对21世纪华北勘探天然气拓展新局面有所助益。综合分析认为,华北陆块南缘具有形成深源气、裂解气和保留早期气的现实性。
关键词 寒武系 烃源岩 天然气 华北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部下寒武统海相泥质烃源岩的发现对天然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36
2
作者 戴金星 刘德良 曹高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2-329,共8页
在华北陆块南部发现的下寒武统海相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1.2%;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多项分析表明,生源为低等生物菌藻类,属Ⅰ型有机质类型;R_o(2%~3.5%)与t_(max)(500~600C)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但仍... 在华北陆块南部发现的下寒武统海相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1.2%;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多项分析表明,生源为低等生物菌藻类,属Ⅰ型有机质类型;R_o(2%~3.5%)与t_(max)(500~600C)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但仍处于生气高峰期内。对我国下寒武统烃源岩综合对比表明,华北陆块南缘下寒武统烃源岩同塔里木陆块和扬子陆块相当层位的烃源岩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认为,华北陆块南缘下寒武统烃源岩具有形成深源气、裂解气和保留早期气的现实性。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我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新观念——注重海相地层、新层位——寒武系、新领域——在华北陆块周缘寻找以石炭系为主储层的和田河式气藏、以震旦系为主储层的威远式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 干酪根 下寒武统 烃源岩 有机碳 成熟度 深源气 裂解气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图像和多点统计方法的多孔介质三维重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挺 卢德唐 李道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二维薄片图像和多点统计方法的多孔介质三维重构方法.将微米精度的多孔介质二维薄片图像作为初始的训练图像,利用多点统计方法重构其下层图像.将每次获得的下层图像作为新的训练图像,利用多点统计方法继续重构该...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二维薄片图像和多点统计方法的多孔介质三维重构方法.将微米精度的多孔介质二维薄片图像作为初始的训练图像,利用多点统计方法重构其下层图像.将每次获得的下层图像作为新的训练图像,利用多点统计方法继续重构该训练图像的下层图像.二维重构图像的每个像素对应成三维空间的一个体素,依次叠加每层的二维重构图像得到最终的三维多孔介质图像.将该方法应用于砂岩样品的三维重构,通过与真实情况下砂岩体数据的比较发现,该方法重构的多孔介质具有与其相似的孔隙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统计方法 多孔介质 重构 训练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硬数据的多点地质统计法在图像统计信息重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挺 卢德唐 +1 位作者 李道伦 杜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2,共10页
仅使用硬数据或无条件数据时,图像统计信息的重构会比较困难而且精度不高.如果在重构过程中加入软数据,则可以提高图像重构的准确性.结合使用软数据和硬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点地质统计法重构图像统计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在再现训练图像... 仅使用硬数据或无条件数据时,图像统计信息的重构会比较困难而且精度不高.如果在重构过程中加入软数据,则可以提高图像重构的准确性.结合使用软数据和硬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点地质统计法重构图像统计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在再现训练图像特征模式的过程中,将软数据和硬数据同时作为条件数据,因此可以提高重构图像的精度.实验表明,与仅使用硬数据和无条件数据的情况相比,该方法重构的图像具有与真实体数据更为相似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法 可视化 软数据 硬数据 数据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咸玉席 陈超峰 +1 位作者 封猛 郝有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100,共7页
为了准确表征页岩油藏复杂裂缝中多相流体的流动,建立了嵌入裂缝多相流动模型和多裂缝交叉网络多相流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相流体在多裂缝交叉网络中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了表征流体... 为了准确表征页岩油藏复杂裂缝中多相流体的流动,建立了嵌入裂缝多相流动模型和多裂缝交叉网络多相流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相流体在多裂缝交叉网络中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解决了表征流体单一、裂缝尺度范围大、划分网格要求精度高、流体参数在裂缝界面处不连续等问题,能够判断水力压裂裂缝与天然裂缝沟通的规模及距离,数值模拟计算的地层压力可以表征页岩油藏裂缝网络附近区域内压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裂缝网络多相渗流数值模拟,实现了数值模拟的高效计算,为评价页岩油藏储层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水力压裂 裂缝网络 多相渗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井间示踪剂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坤 杨晓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64-465,共2页
示踪剂是指为观察、研究和测量某物质在指定过程中的行为或性质而加入的一种标记物。目前国内外开采油田的主要方式是注水开发,一些能随流体运移的固体颗粒或化学药剂等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即将一定量的示踪剂加入到注入流体中... 示踪剂是指为观察、研究和测量某物质在指定过程中的行为或性质而加入的一种标记物。目前国内外开采油田的主要方式是注水开发,一些能随流体运移的固体颗粒或化学药剂等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即将一定量的示踪剂加入到注入流体中,令其通过注入井进入含油地层中,最后在采油井产出,通过检测示踪剂在采油井产出流体中的浓度变化,获得注入井与采油井之间的油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示踪剂 井间示踪剂 微量元素 实验研究 采油井 同位素示踪剂 注入流体 注入井 油田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井筒热效应的气体井底压力计算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德唐 侯彬彬 王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5,共7页
将井筒热效应考虑成一维热对流,将地层简化成热传导,使用Ramey定义的综合换热系数将井筒温度与地层温度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温度方程,通过解析求解得到温度变化函数.由气体状态方程将温度与压力联系起来,得到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附加压力... 将井筒热效应考虑成一维热对流,将地层简化成热传导,使用Ramey定义的综合换热系数将井筒温度与地层温度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温度方程,通过解析求解得到温度变化函数.由气体状态方程将温度与压力联系起来,得到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附加压力,将这一附加压力通过内边界条件加入到气体渗流方程中,最终得到考虑井筒热效应的井底压力表达式.比较了考虑热效应与不考虑热效应井底压力的不同,并使用某油田一个实例验证了考虑热效应时井底压力表达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井底压力 井筒热效应 试井分析 温度 渗流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棱岩的超声波衰减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陶士振 刘德良 +1 位作者 袁学诚 卫延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14-221,共8页
糜棱岩是断裂构造带、伸展盆地滑脱层和韧性剪切带中常见的岩石类型.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南段糜棱岩和类糜棱岩超声波衰减的研究,探讨其衰减特征与岩石组构、弹性波速、封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糜棱岩的超声波衰减特征与岩石内部结构构造... 糜棱岩是断裂构造带、伸展盆地滑脱层和韧性剪切带中常见的岩石类型.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南段糜棱岩和类糜棱岩超声波衰减的研究,探讨其衰减特征与岩石组构、弹性波速、封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糜棱岩的超声波衰减特征与岩石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变质程度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品质因子Q值对岩石组构及应力应变程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即粒度较细、结构致密、定向构造明显、糜棱岩化程度较高的岩石,其Q值较大,反之则小.糜棱岩还表现出Q值各向异性的特征,且岩石Q值总体上与波速及封闭性能参数(突破压力、封盖高度和遮盖系数等)正相关,封闭性能参数对Q值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根据Q值可灵敏有效地判断岩石物性及封闭性能,比较不同盖层封闭能力的相对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岩 超声波衰减 品质因子 弹性特征 封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管流与地层渗流耦合的注水井分层流量调配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文军 卢德唐 李颖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3,共5页
油田注水井井下分层注水量的调配工作传统上都是通过钢丝绳作业采用“试凑法”反复测调来实现,为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用于指导注水井分层调配,可以大幅度降低测调工作强度,缩短施工时间,提高配注精度,提高注... 油田注水井井下分层注水量的调配工作传统上都是通过钢丝绳作业采用“试凑法”反复测调来实现,为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用于指导注水井分层调配,可以大幅度降低测调工作强度,缩短施工时间,提高配注精度,提高注水井分层测调效率。注水井分层注入涉及到复杂的流体力学计算,整个过程是一个井筒管流、水嘴节流与地层渗流的耦合流动。在井筒采用柏努利方程描述井简管流,采用Navi.Stocks(简称N-S)方程计算水嘴节流,以均质无限大地层为例计算地层渗流,得出了在不同水嘴尺寸下的各层流量衰减规律,为注水井分层流量调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调配 井筒管流 水嘴节流 地层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录井数据预测油气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卫五洲 卢德唐 +1 位作者 杜奕 韩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利用现代录井技术得到的地层参数,根据不同井型建立地层中不同流体的渗流方程,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和Laplace变换,应用数值Laplace反演技术计算出油气井的产能曲线(IPR曲线).计算的IPR曲线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扩展... 利用现代录井技术得到的地层参数,根据不同井型建立地层中不同流体的渗流方程,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和Laplace变换,应用数值Laplace反演技术计算出油气井的产能曲线(IPR曲线).计算的IPR曲线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扩展了录井数据的使用范围.作为实例,分别计算了油井和气井的产能预测结果和不同时间下的IPR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井数据 预测 油气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井口数据反演及高效利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植纲 郑德温 +2 位作者 刘建武 何力 卢德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4,共8页
建立地热井地层及井筒热-流耦合方程,采用2阶中心有限差分进行求解,得到井底及井口之间压力及温度对应关系。针对地热井流量变化特征,利用井口折算到井底压力,提出分段线性积分反演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得地层流动参数。对井口温度采用温... 建立地热井地层及井筒热-流耦合方程,采用2阶中心有限差分进行求解,得到井底及井口之间压力及温度对应关系。针对地热井流量变化特征,利用井口折算到井底压力,提出分段线性积分反演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得地层流动参数。对井口温度采用温度历史拟合方法,反演从产层到地面段地热储层的平均热扩散系数。利用所提出的压力及温度反演方法,对某地热井进行分析,获得地层渗流及热力学参数,同时预测热量的变化及相关参数对井口温度影响,可为地热高效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 热流耦合 热量损失 压力分析 分段线性积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井地层特征的热流耦合温度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新军 曹植纲 +3 位作者 陈超峰 胡广文 封猛 咸玉席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高探1井试油时,井底流体温度随着产量增大而升高,而现有测试资料分析方法无法解释该现象。为此,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高温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和在井筒内的流动规律、渗流和流动时的传热,建立了储层和井筒的热流耦合模型,利... 高探1井试油时,井底流体温度随着产量增大而升高,而现有测试资料分析方法无法解释该现象。为此,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高温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和在井筒内的流动规律、渗流和流动时的传热,建立了储层和井筒的热流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温度瞬态数据,反演了高产井地层温度。高探1井的生产压力和温度数据反演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温度曲线与实测温度曲线吻合良好,可以解释井底流体温度随产量升高的现象。研究表明,高产井地层特征温度反演方法能够定量分析地层热力学和渗流参数、确定高产井流体的产出位置,为生产管柱安全评价、现场生产决策、油藏认识和储量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井 热流动 耦合 温度 反演 数学模型 高探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储层直接取样随机模拟方法及GPU实现
13
作者 谢青 彭威 +2 位作者 柳瑶阁 黄涛 卢德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6-630,共5页
讨论了储层随机模拟方法中的直接取样方法,并对其中地质模式分量的选取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结合空间相关关系模型结构化特性的方法.针对模式子空间中的求解问题,提出了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构架(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 讨论了储层随机模拟方法中的直接取样方法,并对其中地质模式分量的选取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结合空间相关关系模型结构化特性的方法.针对模式子空间中的求解问题,提出了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构架(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的并行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模式分量选取方式的改进有效改善了两相河流沉积系统中河道的连续性,并且模式子空间中的求解的并行方法具有较小的时间复杂度.根据选取参数组的不同,并行方法的计算速度比串行方法最低提速10倍,最高提高了近1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拟 直接采样 并行计算 统一计算设备构架(CU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