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年斑马鱼OKR行为学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黄玉斌
邹苏琪
+3 位作者
殷梧
王昆
王晗
胡兵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93-1201,共9页
作为视功能检测和与视觉有关突变体筛选的方法,眼动(Optokinetic response,OKR)和视动(Optomoterresponse,OMR)行为学是简单有效的视功能检测手段,广泛用于幼年斑马鱼研究中,而成年斑马鱼OKR的分析方法却很少有报道。文章介绍了成年斑...
作为视功能检测和与视觉有关突变体筛选的方法,眼动(Optokinetic response,OKR)和视动(Optomoterresponse,OMR)行为学是简单有效的视功能检测手段,广泛用于幼年斑马鱼研究中,而成年斑马鱼OKR的分析方法却很少有报道。文章介绍了成年斑马鱼眼动反应诱导方式,以及使用模板匹配(Pattern match)的方法程序跟踪眼部运动,实现了成年斑马鱼OKR的定量分析。使用该方法,检测到斑马鱼双眼视觉区对OKR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并且成年斑马鱼单眼对运动光栅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敏感性。同样的方法也可适用于幼年斑马鱼的OKR行为学分析。利用此方法初步检测到了钟基因period1b突变体幼鱼的OKR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斑马鱼
OKR
视动反应
行为学
幼鱼
模板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鼠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的鉴定及其昼夜发放频率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正霞
薛天
+3 位作者
鲍进
王媛
张瑾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鉴定腹外侧视前区(VLPO)的神经元,记录神经元在昼夜的动作电位(AP)的发放频率,揭示不同VLPO神经元昼夜发放的规律。方法 4~6周龄野生型小鼠新鲜脑片,根据形态、对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的响应及电特性对VLPO的神经元进行鉴定;膜片钳...
目的鉴定腹外侧视前区(VLPO)的神经元,记录神经元在昼夜的动作电位(AP)的发放频率,揭示不同VLPO神经元昼夜发放的规律。方法 4~6周龄野生型小鼠新鲜脑片,根据形态、对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的响应及电特性对VLPO的神经元进行鉴定;膜片钳方式记录VLPO区域的神经元在白天的11:00~16:00以及夜间的22:00~02:00动作电位的发放;采用t检验对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在VLPO鉴定出两类神经元,一类为多极三角形、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神经元,其阈值有低阈值发放(LTS)特性;一类呈两极梭形、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性神经元,其阈值无LTS特性。在记录的59个VLPO区域的神经元中,LTS特性的神经元有44个,非LTS特性的有15个;t检验分析显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的、有LTS特性的神经元在白天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明显高于夜间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P〈0.01);去甲肾上腺素兴奋的、非LTS特性的神经元白天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也明显高于夜晚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P〈0.05)。结论 VLPO存在两类神经元,这两类神经元的白天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皆高于夜间动作电位发放频率,提示两类神经元都参与了昼夜节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侧视前区
动作电位
LTS
非L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通过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节睡眠活动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媛
吴芳
+7 位作者
李晓凤
洪艳
丁正霞
许奇
张瑾
薛天
鲍进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 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探讨有无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的小鼠在光的调节下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 四种不同基因型小鼠,分别为野生型(C57BL/6,WT),ipRGCs不感光型(MKO),仅保留ipRGCs型(MO)和视杆、视锥细胞...
目的 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探讨有无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的小鼠在光的调节下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 四种不同基因型小鼠,分别为野生型(C57BL/6,WT),ipRGCs不感光型(MKO),仅保留ipRGCs型(MO)和视杆、视锥细胞缺失且ipRGCs不感光型(TKO)。记录小鼠在12h∶12h明暗交替下24h睡眠量和觉醒量以及在关灯后1h(即21:00)给予3h光照,观察其在光照期间(21:00~24:00)睡眠量和觉醒量的变化。结果在12h∶12h明暗交替下,WT、MKO和MO小鼠的觉醒、快动眼睡眠(REM)、非快动眼睡眠(NREM)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且这3种时相的分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KO小鼠的3种时相无稳定相位,表现为自由运转。与12h∶12h明暗交替的相应时段比较,在3h光照期间,WT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1),NREM总量增加(P〈0.01)以及总睡眠时间(TST)增加(P〈0.01);MO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5),NREM总量增加(P〈0.05)以及TST总量增加(P〈0.01);MKO和TKO小鼠的3种时相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表达视黑素的ipRGCs在小鼠光诱导睡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照
生物节律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年斑马鱼OKR行为学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黄玉斌
邹苏琪
殷梧
王昆
王晗
胡兵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苏州
大学
医
学院
生物钟研究中心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93-120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编号:2011CB504402
2012CB947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070950)资助
文摘
作为视功能检测和与视觉有关突变体筛选的方法,眼动(Optokinetic response,OKR)和视动(Optomoterresponse,OMR)行为学是简单有效的视功能检测手段,广泛用于幼年斑马鱼研究中,而成年斑马鱼OKR的分析方法却很少有报道。文章介绍了成年斑马鱼眼动反应诱导方式,以及使用模板匹配(Pattern match)的方法程序跟踪眼部运动,实现了成年斑马鱼OKR的定量分析。使用该方法,检测到斑马鱼双眼视觉区对OKR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并且成年斑马鱼单眼对运动光栅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敏感性。同样的方法也可适用于幼年斑马鱼的OKR行为学分析。利用此方法初步检测到了钟基因period1b突变体幼鱼的OKR异常。
关键词
成年斑马鱼
OKR
视动反应
行为学
幼鱼
模板匹配
Keywords
adult zebrafish
OKR
optokinetic response
behavior
larvae
pattern match
分类号
Q436 [生物学—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鼠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的鉴定及其昼夜发放频率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正霞
薛天
鲍进
王媛
张瑾
王烈成
机构
安徽医科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生理学教研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5-123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571293
81371066
+1 种基金
31322024)
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2013-1)
文摘
目的鉴定腹外侧视前区(VLPO)的神经元,记录神经元在昼夜的动作电位(AP)的发放频率,揭示不同VLPO神经元昼夜发放的规律。方法 4~6周龄野生型小鼠新鲜脑片,根据形态、对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的响应及电特性对VLPO的神经元进行鉴定;膜片钳方式记录VLPO区域的神经元在白天的11:00~16:00以及夜间的22:00~02:00动作电位的发放;采用t检验对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在VLPO鉴定出两类神经元,一类为多极三角形、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神经元,其阈值有低阈值发放(LTS)特性;一类呈两极梭形、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性神经元,其阈值无LTS特性。在记录的59个VLPO区域的神经元中,LTS特性的神经元有44个,非LTS特性的有15个;t检验分析显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的、有LTS特性的神经元在白天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明显高于夜间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P〈0.01);去甲肾上腺素兴奋的、非LTS特性的神经元白天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也明显高于夜晚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P〈0.05)。结论 VLPO存在两类神经元,这两类神经元的白天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皆高于夜间动作电位发放频率,提示两类神经元都参与了昼夜节律的调控。
关键词
腹外侧视前区
动作电位
LTS
非LTS
Keywords
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
action potential
LTS
non-LTS
分类号
R338.6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通过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节睡眠活动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媛
吴芳
李晓凤
洪艳
丁正霞
许奇
张瑾
薛天
鲍进
王烈成
机构
安徽医科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生理学教研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3-46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071075
81401100
+3 种基金
81371066
31322024)
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2013-1)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KJ2014A116)
文摘
目的 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探讨有无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的小鼠在光的调节下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 四种不同基因型小鼠,分别为野生型(C57BL/6,WT),ipRGCs不感光型(MKO),仅保留ipRGCs型(MO)和视杆、视锥细胞缺失且ipRGCs不感光型(TKO)。记录小鼠在12h∶12h明暗交替下24h睡眠量和觉醒量以及在关灯后1h(即21:00)给予3h光照,观察其在光照期间(21:00~24:00)睡眠量和觉醒量的变化。结果在12h∶12h明暗交替下,WT、MKO和MO小鼠的觉醒、快动眼睡眠(REM)、非快动眼睡眠(NREM)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且这3种时相的分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KO小鼠的3种时相无稳定相位,表现为自由运转。与12h∶12h明暗交替的相应时段比较,在3h光照期间,WT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1),NREM总量增加(P〈0.01)以及总睡眠时间(TST)增加(P〈0.01);MO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5),NREM总量增加(P〈0.05)以及TST总量增加(P〈0.01);MKO和TKO小鼠的3种时相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表达视黑素的ipRGCs在小鼠光诱导睡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照
生物节律
睡眠
Keywords
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light
circadian rhythm
sleep
分类号
R338.6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年斑马鱼OKR行为学分析
黄玉斌
邹苏琪
殷梧
王昆
王晗
胡兵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鼠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的鉴定及其昼夜发放频率
丁正霞
薛天
鲍进
王媛
张瑾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光通过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节睡眠活动
王媛
吴芳
李晓凤
洪艳
丁正霞
许奇
张瑾
薛天
鲍进
王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