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庭科学领域中微量物证的显微红外技术鉴定 被引量:15
1
作者 姜志全 胡克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6-710,共5页
在法庭科学领域中,由于案件现场提取到的物证通常是极微量的,另外样品形态各异、成分复杂,常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常常无法达到检测要求。显微红外技术是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与显微镜技术的结合发展起来的。与常规红外光谱技术相比... 在法庭科学领域中,由于案件现场提取到的物证通常是极微量的,另外样品形态各异、成分复杂,常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常常无法达到检测要求。显微红外技术是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与显微镜技术的结合发展起来的。与常规红外光谱技术相比,显微红外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微区分析和无损检测等优点,测试时几乎不引入外部干扰,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法庭科学领域中微量物证鉴定的难题,可以满足微量物证必须保留以用于法庭作证的特殊需要。通过本实验中心测试的真实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显微红外技术在法庭科学领域中微量物证鉴定方面的优势。采用显微红外技术,本文分别对油漆物证、塑料物证、橡胶物证、纤维物证、药物和毒物物证进行了红外光谱振动特征的比对分析,为各类刑事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的定性提供有力的谱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显微红外技术具有常规红外测试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法庭科学领域中微量物证鉴定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红外技术 法庭科学 微量物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S谱峰拟合中的参数设置
2
作者 姜志全 李秋花 +1 位作者 刘建一 刘婉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1507,共7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测试数据通常需要进行谱峰拟合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谱峰结合能位置和表面物种的相对含量信息。但XPS谱峰拟合过程存在着严重的人为因素,使得拟合结果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错误...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测试数据通常需要进行谱峰拟合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谱峰结合能位置和表面物种的相对含量信息。但XPS谱峰拟合过程存在着严重的人为因素,使得拟合结果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错误。造成拟合错误的原因主要就是对谱峰信号的拟合参数没有做任何限定,或者做出了错误的限定。光电子信号有4个基本要素,即自旋轨道分裂间距、分裂谱峰强度、谱峰的形状和对称性、谱峰的半高峰宽。文章阐述了这4个基本要素的物理本质,并且给出了拟合参数设置的合理建议。XPS谱峰拟合并不是简单地做数值运算,而是需要对光电子信号的上述4个基本要素做合理的关联与约束,使得拟合后的总包络线与原始谱线尽量吻合,并且各分谱都具有明确的物理化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电子能谱 谱峰拟合 拟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与铅、砷相互作用研究
3
作者 何茜 程乔 +6 位作者 欧阳文娟 冯艾荣 胡艳云 冯景伟 张浏 尹浩 郑刘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4,共11页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有机质与砷(As)、铅(Pb)相互作用,文章以标准溶解性有机质(标准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平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类富里酸和腐殖质相比,类蛋白质酪氨酸类与As、Pb表现出更...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有机质与砷(As)、铅(Pb)相互作用,文章以标准溶解性有机质(标准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平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类富里酸和腐殖质相比,类蛋白质酪氨酸类与As、Pb表现出更高结合能力。(2)超高分辨率质谱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能够改变标准DOM原有特性,使得有机质发生转变,如氨基糖类组分减少,类单宁组分增加,CHO相对丰度减少,其他杂原子相对丰度增加。(3)DOM-As显示紫外特征参数a254和荧光特征参数HIX具有强正相关性,通过超高分辨质谱仪获得的氨基糖组分、CHO与紫外特征参数a254、a260、a280、荧光特征参数HIX均具有正相关性,荧光组分C1和质谱获得的不饱和烃类组分具有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估水体中有机质-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减少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重金属 平行因子分析 超高分辨率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建国 牛文新 +2 位作者 李建设 吴承佩 丁延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8,共4页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氧化石墨进行插层改性,以原位插层聚合的方式合成了聚苯乙烯/氧化石墨(PS/GO)纳米复合材料,用XRD和TEM进行的形态研究表明,氧化石墨被剥离成10 nm^30nm厚的层片而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热重分析证明PS/GO复合...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氧化石墨进行插层改性,以原位插层聚合的方式合成了聚苯乙烯/氧化石墨(PS/GO)纳米复合材料,用XRD和TEM进行的形态研究表明,氧化石墨被剥离成10 nm^30nm厚的层片而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热重分析证明PS/GO复合材料比PS材料和普通石墨粉填充的PS材料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插层聚合 氧化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联合M-CSF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破骨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祝捷 董崇周 +9 位作者 胡圆圆 马尊良 陈超 邢学农 叶山东 王明丽 王晓秋 胡闻 李明 付圣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8-620,703,共4页
目的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破骨样细胞。方法从人外周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3组。A组:使用核因子NF-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联合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进行诱导;B组:仅使用M-CSF进行诱导;C... 目的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破骨样细胞。方法从人外周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3组。A组:使用核因子NF-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联合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进行诱导;B组:仅使用M-CSF进行诱导;C组:仅使用RANKL进行诱导。14d后使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以及扫描电镜观察骨片以鉴定细胞是否具有破骨细胞的特征。结果 A组14d时出现较多的多核TRAP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为(476±47)个,较B组(54±18)个明显增加(P<0.05),C组不能诱导出TRAP染色阳性细胞。A组诱导生成的细胞具有在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的能力,B组骨片上均没有发现明显的骨吸收陷窝。结论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可以诱导出破骨样细胞,RANKL和M-CSF是诱导过程中所需要的两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红磷协同阻燃EVA材料的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正洲 焦传梅 胡克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78,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EVA/水滑石(LDH)/微胶囊化红磷(MRP)无卤阻燃材料,研究了LDH和MRP在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的阻燃协同作用,发现在EVA/LDH阻燃体系中添加适量的MRP可以显著提高体系阻燃性能,而且燃烧过程中不再有熔滴现象...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EVA/水滑石(LDH)/微胶囊化红磷(MRP)无卤阻燃材料,研究了LDH和MRP在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的阻燃协同作用,发现在EVA/LDH阻燃体系中添加适量的MRP可以显著提高体系阻燃性能,而且燃烧过程中不再有熔滴现象发生。采用TG和实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RT-FT-IR)研究了EVA及其复合阻燃材料的热分解特性,实验发现,与EVA/LDH体系相比,EVA/LDH//MRP体系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MRP对EVA/LDH体系中的EVA热氧化降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 水滑石 微胶囊化红磷 无卤阻燃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D方法在CVD金刚石膜上生长ZnO薄膜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吉明 廖源 +2 位作者 张五堂 余庆选 傅竹西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0-245,共6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110)和(100)织构金刚石膜上成功制备出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然后在纯氮气氛条件下对ZnO薄膜进行退火处理.作为比较。也在(100)Si上生长的ZnO薄膜进行了相同的处理.通过测量X射线衍射(XRD)谱和光致发光(...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110)和(100)织构金刚石膜上成功制备出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然后在纯氮气氛条件下对ZnO薄膜进行退火处理.作为比较。也在(100)Si上生长的ZnO薄膜进行了相同的处理.通过测量X射线衍射(XRD)谱和光致发光(PL)谱,研究了不同衬底性质和退火对薄膜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0)织构金刚石上的ZnO膜具有最好的结晶质量,其半高宽只有0.2°.退火之后近紫外发光峰明显减弱的同时,绿色发光峰得到增强.这里归结为氮气退火后氧空位的增加,这点从退火后的XPS谱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氧化锌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法 金刚石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东南极湖泊沉积物化学元素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哲 聂亚光 +2 位作者 陈倩倩 刘文齐 刘晓东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17-323,共7页
以东南极罗斯岛地区的3个湖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仪获得了沉积物样品的光谱曲线,讨论了东南极罗斯岛湖泊沉积物的光谱特征。在沉积物化学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样品分成建模集和验证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 以东南极罗斯岛地区的3个湖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仪获得了沉积物样品的光谱曲线,讨论了东南极罗斯岛湖泊沉积物的光谱特征。在沉积物化学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样品分成建模集和验证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光谱与化学元素指标的对应关系矩阵,通过验证集预测值和测定值之间的误差参数比较,发现研究的20种元素含量均能和光谱曲线建立有效的计算关系,其中,N、C、H、Mn、Ba、P、Al、Fe、K、Se、As和Hg等元素能够达到相当精确的预测水平(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0.90)。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快速分析东南极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湖泊沉积物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化学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砗磲壳体成分及生物有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梅衍俊 邵达 +4 位作者 刘文齐 杨文卿 杨仲康 谢周清 孙立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0-559,共10页
砗磲(Tridacna spp.)作为地质历史时期以来最大的海洋双壳类生物,因其碳酸盐壳体有明显的年纹层甚至日纹层,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在利用砗磲壳体进行古气候研究之前需要判断其碳酸盐壳体是否发生方解石化.对采... 砗磲(Tridacna spp.)作为地质历史时期以来最大的海洋双壳类生物,因其碳酸盐壳体有明显的年纹层甚至日纹层,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在利用砗磲壳体进行古气候研究之前需要判断其碳酸盐壳体是否发生方解石化.对采自中国南海的5个砗磲壳体进行X射线衍射(XRD)测试,并对1个现代砗磲和1个古代砗磲进行差热-热重测试和顶空富集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显示,砗磲内壳没有发生方解石化,为文石相;主要无机成分为CaCO3,质量分数为96.5%~97.2%,有机成分质量分数在2.8%~3.5%,包括多种有机物,如十六烷及17种氨基酸.部分砗磲外壳发生了明显的方解石化.本研究提出了判别砗磲文石壳体是否方解石化的方法,并初步确定了砗磲壳体组分及含量,这是利用砗磲文石壳体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前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南海 文石 碳酸盐 有机质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