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船冷站燃油火灾排烟策略实验研究
1
作者 黄峙 王馨 +2 位作者 余阳 余光辉 林锦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针对舰船冷站火灾排烟策略不明等问题,设计舰船冷站典型燃油火灾场景,构建舱室模型和火源模型,开展不同排烟策略下舱室排烟试验研究,评估排烟策略对舱室内火灾热释放速率、温度变化、气体浓度及能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排烟策略对火场内... 针对舰船冷站火灾排烟策略不明等问题,设计舰船冷站典型燃油火灾场景,构建舱室模型和火源模型,开展不同排烟策略下舱室排烟试验研究,评估排烟策略对舱室内火灾热释放速率、温度变化、气体浓度及能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排烟策略对火场内多项指标有显著影响。策略1(火灾初期立即开启排烟)能够有效抑制舱室内热量积聚,但对火源附近的温度控制效果有限;策略2(延迟开启排烟)在抑制火灾初期热释放的同时,对温度、气体浓度和能见度的控制均表现出较好的平衡效果,尤其适合持续时间较长的火灾场景;策略3(火灾熄灭后开启排烟)能够在火灾后期迅速改善能见度和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但会导致初期舱内有毒气体积聚。对比不同排烟策略,策略2在整体烟气控制效果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火灾 排烟策略 热释放速率 气体浓度 能见度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尺度船舶机舱流淌火灭火试验研究
2
作者 胡洋洋 王馨 +1 位作者 王锦波 陈潇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9,共7页
针对船舶机舱流淌火危险性高和扑灭难度大等问题,在全尺度船舶机舱中进行流淌火灭火试验。试验设计了总过火面积为12.75 m^(2)的流淌火,并验证了不同消防系统对流淌火的灭火效能。采用的灭火系统包括:高倍泡沫灭火系统、水成膜泡沫灭火... 针对船舶机舱流淌火危险性高和扑灭难度大等问题,在全尺度船舶机舱中进行流淌火灭火试验。试验设计了总过火面积为12.75 m^(2)的流淌火,并验证了不同消防系统对流淌火的灭火效能。采用的灭火系统包括:高倍泡沫灭火系统、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和低压喷雾灭火系统。试验中研究了流淌火火源处的温度、热辐射强度和机舱内能见度等参数,比较了不同灭火系统的灭火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高倍泡沫灭火系统和低压喷雾灭火系统均能扑灭流淌火,但高倍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时间更短,而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无法扑灭高位的流淌火。高倍泡沫灭火系统更适用于扑灭高位流淌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机舱 灭火试验 流淌火 高倍泡沫灭火系统 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 低压喷雾灭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吊顶内钢结构新型防火保护设计方案
3
作者 张丽 龚伦伦 程旭东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0-935,共6页
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法完全按照规范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的特殊场景,需要采取一些替代的防火保护设计方案。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吊顶受限空间内的钢结构防火问题,提出利用“防火板+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的设计方案,并基... 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法完全按照规范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的特殊场景,需要采取一些替代的防火保护设计方案。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吊顶受限空间内的钢结构防火问题,提出利用“防火板+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的设计方案,并基于耐火试验炉和实体火对该复合结构防火隔热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钢结构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在5 mm厚防火涂料基础上加装20 mm厚防火板,其阻火隔热效果优于20 mm防火涂料,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耐火极限要求。研究成果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防火保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钢结构 防火保护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配电网故障电弧引燃导线绝缘材料研究综述
4
作者 汪亚龙 李华亮 +1 位作者 熊超琳 陆守香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6,共12页
聚焦于低压配电网故障电弧引燃导线绝缘材料这一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归纳多种分析方法,对故障电弧的特征、动力学参数展开剖析,探究导线绝缘材料在故障电弧作用下的引燃特性、影响因素以及现有的预测评估方法等核心内容,并探... 聚焦于低压配电网故障电弧引燃导线绝缘材料这一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归纳多种分析方法,对故障电弧的特征、动力学参数展开剖析,探究导线绝缘材料在故障电弧作用下的引燃特性、影响因素以及现有的预测评估方法等核心内容,并探讨相应的防火措施和检测技术。结果表明:低压配电网故障电弧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动力学参数,其分类及危害需进一步明晰;现有的防火措施和检测技术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难以高效预防及及时察觉故障电弧。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导线绝缘材料热解动力学研究成果及阻燃剂影响等方面,但存在2个明显局限:其一,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并联故障电弧,而对串联故障电弧的关注明显不足;其二,关于导线绝缘材料的电弧点燃机制的研究仍较薄弱,特别是对添加了阻燃剂的绝缘材料热分解行为尚未有可靠的预测方法。针对上述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总结该领域研究现状,为后续深入研究指明方向,促进防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保障低压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电网 电弧 导线 点燃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ional-scale risk assessment of forest fires induced by distribution lines via a hybrid approach
5
作者 Hongrui Jiang Jiaqing Zhang +3 位作者 Long Ding Binbin Zhang Tao Sun Jie Ji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61,I0007,I0009,共14页
Forest fire accidents caused by distribution line faults occur frequently,resulting in heavy impacts on people’s safet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urrently,there are few risk assessments for forest fires in... Forest fire accidents caused by distribution line faults occur frequently,resulting in heavy impacts on people’s safety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urrently,there are few risk assessments for forest fires induced by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and existing assessment methods may have difficulties in data acquisition.On this basis,a novel as-sessment framework based on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 Bayesian network and a Fussel-Vesely importance metric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framework combines field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ata to assess the regional-scale risk of forest fires induced by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to derive the probability of forest fires and to identify high-risk lines and key hazard events in the assessment region.Finally,taking the southern Anhui region as an ex-ample,the annual fire probability of forest fires induced by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in the southern Anhui region is 5.88%,and rectifica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This study provides management with a complete assessment framework that optimizes the difficulty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llows for additional targeted corrective measures to be proposed for the entire region and route on the basis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regional risk assessment forest fire Bayesian network hazard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尺度液滴与尘粒作用后反弹行为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伟 武齐永 +3 位作者 孙华中 胡适 朱小龙 孔帅 《化工学报》 2025年第8期3990-4003,共14页
细水雾除尘技术因具有环保、安全、经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尘-雾碰撞时的反弹现象导致降尘效果不佳,且目前对其反弹动力学机制认识不足,缺乏理论指导。本研究针对生产性粉尘及大颗粒烟尘(直径1~125μ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其与相近直径... 细水雾除尘技术因具有环保、安全、经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尘-雾碰撞时的反弹现象导致降尘效果不佳,且目前对其反弹动力学机制认识不足,缺乏理论指导。本研究针对生产性粉尘及大颗粒烟尘(直径1~125μ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其与相近直径雾滴碰撞时的反弹行为,并构建了考虑接触角、液滴-颗粒直径比、碰撞速度、液滴黏度、表面张力等多因素的反弹预测模型,得出了反弹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反弹现象主要发生在液滴低速碰撞疏水颗粒时,且雾滴粒径越小,反弹临界速度越大;降低接触角可有效抑制反弹,当接触角小于90°时,反弹现象消失。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反弹行为的多重因素,可定量预测尘-雾碰撞反弹行为,为水雾降尘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烟颗粒 水雾降尘 烟颗粒洗消 固液碰撞 微米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驱动下我国消防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7
作者 范维澄 刘晅亚 +1 位作者 陈钦佩 胡隆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169-1175,共7页
通过对我国火灾科学以及消防科技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消防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瓶颈与短板,并针对我国消防安全形势与消防救援实战需求,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提出新时期我国消防科技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范式以及数... 通过对我国火灾科学以及消防科技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消防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瓶颈与短板,并针对我国消防安全形势与消防救援实战需求,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提出新时期我国消防科技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范式以及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及思路,为我国消防科技创新发展指明发展方向与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消防救援 消防科技 创新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