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_(1-x)Ca_xFeO_(3-δ)系阴极材料的GNP法合成及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永红 魏亦军 +1 位作者 刘杏芹 孟广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3-678,共6页
采用甘氨酸鄄硝酸盐(GNP)法合成了LaFeO3及La1-xCaxFeO3-δ(x=0.1 ̄0.5)系列粉体,用TG鄄DTA、XRD、TEM、SEM等对产物形成过程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样品均形成钙钛矿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在x≤20mol%的Ca含量范围内,... 采用甘氨酸鄄硝酸盐(GNP)法合成了LaFeO3及La1-xCaxFeO3-δ(x=0.1 ̄0.5)系列粉体,用TG鄄DTA、XRD、TEM、SEM等对产物形成过程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样品均形成钙钛矿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在x≤20mol%的Ca含量范围内,产物为正交钙钛矿结构;当x>30mol%时,转变为立方钙钛矿相。相同条件下产物的衍射峰强度、晶胞体积及晶粒尺寸都随Ca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采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了烧结体在中温(450 ̄800℃)区的电导率。掺杂使样品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电导率随Ca2+掺入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La0.6Ca0.4FeO3-δ样品的电导率最高。在低温段,各样品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导电活化能为13.67 ̄22.7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研究 合成 阴极材料 GNP 钙钛矿结构 LAFEO3 衍射峰强度 Ca^2+ 导电活化能 电导率 形成过程 含量范围 钙钛矿相 晶粒尺寸 晶胞体积 导电能力 导电机制 小极化子 导电行为 样品 硝酸盐 甘氨酸 DTA XRD TEM 微结构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1-x)Sr_xFeO_(3-δ)系钙钛矿材料的表征和性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永红 魏亦军 +1 位作者 刘杏芹 孟广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1-xSrxFeO3-δ(x=0.0 ̄0.6)系列粉体。用FTIR、TG-DTA、XRD等对产物形成过程及结晶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合成样品与Sm0.2Ce0.8O1.9(SDC)的化学相容性;利用碘滴定法...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1-xSrxFeO3-δ(x=0.0 ̄0.6)系列粉体。用FTIR、TG-DTA、XRD等对产物形成过程及结晶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合成样品与Sm0.2Ce0.8O1.9(SDC)的化学相容性;利用碘滴定法测定了该系列产物中Fe元素的平均表观化合价和氧的非化学计量值。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样品均形成具有ABO3型结构的钙钛矿固溶体。随A位取代Sr含量的增加,IR谱图上560cm-1附近B-O键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蓝移,意味着钙钛矿产物中Fe-O键的共价性成分增强。实验还发现,Fe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先随样品中Sr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并以La0.6Sr0.4FeO3-δ样品达最高,而后降低;样品中氧的非化学计量值则随掺Sr量的增加单调增大。四探针法电导测量结果表明,在x≤0.4时,La1-xSrxFeO3-δ系列陶瓷烧结体在中温(450 ̄800℃)区的电导率,随Sr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La0.6Sr0.4FeO3-δ样品的电导率最高,进一步增大Sr含量导电性能变差。在低温段,样品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该系列材料与SDC电解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1-xSrxFeO3-δ 非化学计量 阴极材料 电导率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5)RE_(0.3)Sr_(0.2)FeO_(3-δ)(RE=Nd、Ce、Sm)体系双稀土阴极材料的制备与电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永红 魏亦军 +3 位作者 仲洪海 高建峰 刘杏芹 孟广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57-1362,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La0.5RE0.3Sr0.2FeO3-δ(RE=Nd、Ce、Sm)系列复合氧化物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和TG-DSC分析了样品钙钛矿物相的形成过程,用Archimedes排水法测量体积密度并计算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用四端子技术测量电导...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La0.5RE0.3Sr0.2FeO3-δ(RE=Nd、Ce、Sm)系列复合氧化物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和TG-DSC分析了样品钙钛矿物相的形成过程,用Archimedes排水法测量体积密度并计算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用四端子技术测量电导率.结果显示,掺Nd的样品1200℃烧结2h成为单一立方钙钛矿结构,掺Ce样品有明显的CeO2立方相析出,掺Sm样品主相为钙钛矿结构伴有微弱的杂峰.1250℃烧结2h的La0.5Nd0.3Sr0.2FeO3-δ在600℃时电导率高达100S·cm-1以上,明显高于La0.5Ce0.3Sr0.2FeO3-δ及La0.5Sm0.3Sr0.2FeO3-δ样品的电导率,预示着La0.5Nd0.3Sr0.2FeO3-δ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5RE0.3Sr0.2FeO3-δ(RE=Nd、Ce、Sm)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钙钛矿 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0.4Sr0.6Co1-xFexO3-δ系阴极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鲍霞 陈永红 +2 位作者 卢肖永 刘杏芹 孟广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368,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Ba_0.4Sr_0.6Co_(1-x)Fe_xO_(3-δ)(x=0.0~0.8)系列粉体。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了烧结陶瓷体在中温(450~800℃)范围内的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Ba_0.4Sr_0.6Co_(1-x)Fe_xO_(3-δ)(x=0.0~0.8)系列粉体。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了烧结陶瓷体在中温(450~800℃)范围内的电导率。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单一钙钛矿相,随着Fe含量增加,XRD衍射峰值向高角度方向稍有偏移。电导率随着温度及Fe含量的变化出现极大值,在x<0.2时,Ba_0.4Sr_0.6Co_(1-x)Fe_xO_(3-δ)系列烧结体在中温(450~800℃)区的电导率,随Fe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x=0.2样品的电导率最高,800℃时达244.7S·cm^-1,远超过文献报道值,进一步增大Fe含量导电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4Sr0.6Co1-xFexO3-δ 阴极材料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湿敏陶瓷材料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天舒 曲宝涵 +1 位作者 沈瑜生 王弘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2-44,共3页
在碱金属氧化物掺杂的ZnSnO_4系气、湿敏材料中掺入LiZnVO_4,既可提高ZnSnVO_4系的湿敏性能,又大大地改善了元件的机械强度,同时使其低温(11%RH)阻值也适中(约10MΩ).通过控制烧结温度、时间及LiZnVO_4的掺杂量,可制得灵敏度高、稳定性... 在碱金属氧化物掺杂的ZnSnO_4系气、湿敏材料中掺入LiZnVO_4,既可提高ZnSnVO_4系的湿敏性能,又大大地改善了元件的机械强度,同时使其低温(11%RH)阻值也适中(约10MΩ).通过控制烧结温度、时间及LiZnVO_4的掺杂量,可制得灵敏度高、稳定性较好的湿敏元件.显然,对Zn_2SnO_4-LiZnVO_4系湿敏性能的系统研究,有助于Zn_2SnO_4材料的气、湿敏多功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敏陶瓷材料 湿敏元件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Ps@Mn_(0.8)Zn_(0.2)Fe_(2)O_(4)-CNTs复合材料低频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海燕 唐志鹏 +2 位作者 尹良君 张林博 徐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I0003,I0004,共12页
随着5G无线通信与低频雷达侦察技术的飞速发展,低频电磁波辐射已成为当代的严重问题。目前,中高频段吸波材料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而设计低频段吸波材料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亟待研究者们解决。基于四分之一波长相消机制,本研究设计了0.5~3 GH... 随着5G无线通信与低频雷达侦察技术的飞速发展,低频电磁波辐射已成为当代的严重问题。目前,中高频段吸波材料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而设计低频段吸波材料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亟待研究者们解决。基于四分之一波长相消机制,本研究设计了0.5~3 GHz低频段复合吸波材料。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诱导铁氧体在羰基铁粉与碳纳米管表面生长,制备出CIPs@Mn_(0.8)Zn_(0.2)Fe_(2)O_(4)-CNTs三元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碳纳米管含量对材料吸收峰频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碳纳米管,一方面为材料带来了界面极化、偶极极化等额外的损耗机制,增加了材料的衰减系数;另一方面基于四分之一波长相消机制,高介电与高磁导率的耦合,使材料在低频段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最终,在4 mm厚度下,样品分别在2.11与1.75 GHz处,获得了–40.8与–32.1 dB的反射损耗,–10 dB带宽分别为1.70~2.70 GHz和1.40~2.20 GHz。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低频吸收性能良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开发更有效的低频吸波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羰基铁粉 波长相消 低频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V_2O_5-Li_2O系湿敏陶瓷材料的改性研究
7
作者 曲宝涵 姜永超 +2 位作者 姜瑞敏 王弘 沈瑜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共5页
研究了掺杂ZnO对TiO_2-V_2O_5-Li_2O系湿敏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ZnO改善了材料微结构,提高了材料的硬度、烧结温度、湿度灵敏度及稳定性.改性材料以TiO_2为主相,粒界生成LiZnVO_4.感湿玻璃,其中低V_2O_5掺杂的材料A孔隙... 研究了掺杂ZnO对TiO_2-V_2O_5-Li_2O系湿敏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ZnO改善了材料微结构,提高了材料的硬度、烧结温度、湿度灵敏度及稳定性.改性材料以TiO_2为主相,粒界生成LiZnVO_4.感湿玻璃,其中低V_2O_5掺杂的材料A孔隙率及灵敏度较高,高 V_2O_5掺杂的材料B固有阻值低.掺杂材料的烧结温度为900~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VLi系 湿敏陶瓷材料 改性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2O_3-Fe_2O_3系陶瓷材料的气-湿-温多功能特性
8
作者 张瑞芳 张天舒 沈瑜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26,52,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烧结温度及Bi/Fe比对Bi2O3-Fe2O3系物相组成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材料的导电类型、气敏性能及阻-湿特性。
关键词 多功能材料 气敏性能 陶瓷材料 氧化铁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石墨粉对锐钛矿型TiO_2-V_2O_5系湿敏材料的影响
9
作者 曲宝涵 崔文善 +2 位作者 逢忠孔 王弘 沈瑜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S1期64-69,共6页
研究了添加石墨粉、烧结温度及时间对锐铁矿型TiO_2-V_2O_5系多孔湿敏材料的微结构及湿敏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粉改善了材料的微结构,提高了湿敏元件的湿度灵敏度和长期稳定性;材料以添加w为5%~10%的... 研究了添加石墨粉、烧结温度及时间对锐铁矿型TiO_2-V_2O_5系多孔湿敏材料的微结构及湿敏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粉改善了材料的微结构,提高了湿敏元件的湿度灵敏度和长期稳定性;材料以添加w为5%~10%的石墨粉,900℃烧结2h湿敏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 石墨粉 微结构 湿度灵敏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掺杂的铁系陶瓷湿敏材料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阴卫华 刘博华 沈瑜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7-39,26,共4页
本文报导了碱金属掺杂对以 Fe_2O_3为基的陶瓷材料湿敏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碱金属掺杂对改善材料敏感性与微组织结构有显著作用。研究发现,K^+,La^(3+)等离子的掺杂能明显降低材料固有阻值,提高低湿区敏感特性,改善阻—湿特性的线性关... 本文报导了碱金属掺杂对以 Fe_2O_3为基的陶瓷材料湿敏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碱金属掺杂对改善材料敏感性与微组织结构有显著作用。研究发现,K^+,La^(3+)等离子的掺杂能明显降低材料固有阻值,提高低湿区敏感特性,改善阻—湿特性的线性关系。文中对水法处理与多元掺杂对减小材料湿滞,提高感湿灵敏度的作用机制给予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陶瓷 湿度 湿带 陶瓷 湿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舒晶晶 陈剑 +3 位作者 陈亚威 赵楚 汪谟贞 葛学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4-504,共11页
中空微球/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导系数与中空微球的含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本文以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为牺牲模板,通过调控PS微球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相对含量,制备了一系列表面包覆不同厚度SiO_(2)的PS@SiO_(2)核壳结构微球,用... 中空微球/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导系数与中空微球的含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本文以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为牺牲模板,通过调控PS微球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相对含量,制备了一系列表面包覆不同厚度SiO_(2)的PS@SiO_(2)核壳结构微球,用高温煅烧去除PS模板后,得到不同球壁内外径比(r/R)的中空SiO_(2)(H-SiO_(2))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H-SiO_(2)微球的化学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测定了不同含量和r/R的H-SiO_(2)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后得到的H-SiO_(2)/PDMS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探究了H-SiO_(2)微球的含量和r/R对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通过与中空微球/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证实了只有当H-SiO_(2)具有完整结构且r/R高于0.963时,其添加到PDMS中才能降低复合材料的热导系数,且下降程度随H-SiO_(2)含量增加而增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与此同时,当H-SiO_(2)添加量在质量分数5%以内时,H-SiO_(2)/PDM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随着H-SiO_(2)含量增加而有所增加.H-SiO_(2)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00%和360%.本工作为高性能中空微球填充聚合物基隔热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 硅橡胶 导热系数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支撑体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8
12
作者 王焕庭 刘杏芹 +2 位作者 周勇 彭定坤 孟广耀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7-52,共6页
研究了α-Al2O3多孔陶瓷的性能与起始粉的粒径、成孔剂的用量等因素的关系,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开发了以有机聚合物先驱物挤压成型工艺.成功地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单通道和多通道的管状支撑体陶瓷膜.研究了烧成制度对性... 研究了α-Al2O3多孔陶瓷的性能与起始粉的粒径、成孔剂的用量等因素的关系,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开发了以有机聚合物先驱物挤压成型工艺.成功地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单通道和多通道的管状支撑体陶瓷膜.研究了烧成制度对性能的影响.测定了管膜的孔径分布、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膜 膜材料 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2)Ba_(0.8)(Co_(0.2)Fe_(0.8))_(1-x)Zr_xO_(3-δ)透氧膜材料的微结构与氧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樊传刚 刘卫 +2 位作者 江国顺 宋春林 陈初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a0.2Ba0.8(Co0.2Fe0.8)1-xZrxO3-δ(x=0、0.05、0.1、0.15)片状陶瓷膜,用稳态法测试了不同成分制备样品的透氧性能,并利用XRD和SEM手段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相结构和晶粒形貌及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固相法较难合...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a0.2Ba0.8(Co0.2Fe0.8)1-xZrxO3-δ(x=0、0.05、0.1、0.15)片状陶瓷膜,用稳态法测试了不同成分制备样品的透氧性能,并利用XRD和SEM手段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相结构和晶粒形貌及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固相法较难合成x=0的纯钙钛矿相,可用改进的Pechini法合成,另B位Zr的替代有利于去除材料中非钙钛矿杂相;x=0.1的样品中有少量BaZrO3析出,并导致晶粒细化(1-2μm),而这种微结构状态稳定且不受高温长时间退火和氧分压梯度的影响.晶粒细化样品的力学性能和氧渗透性能均有较大提高,x=0.1的样品较x=0样品的氧渗透性能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1010℃,样品厚1.2mm时体系的透氧率达到4.6×10-7mol·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透氧膜 固溶体 第二相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Fe_(1-y)Co_yO_3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葛秀涛 冯剑 +3 位作者 侯长平 李永红 倪受春 刘杏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6-530,共5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YFe1-yCoyO3(0.0≤y≤0.50)固溶纳米晶微粉,并对其制备条件、物相组成、微结构、电导和气敏效应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钴B位掺杂铁酸钇材料呈典型的P型半导体导电行为,同温下固溶体电导不...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YFe1-yCoyO3(0.0≤y≤0.50)固溶纳米晶微粉,并对其制备条件、物相组成、微结构、电导和气敏效应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钴B位掺杂铁酸钇材料呈典型的P型半导体导电行为,同温下固溶体电导不仅大于纯相YFeO3的电导而且随湿度增加其电阻迅速下降;243℃下YFe0.9Co0.1O3传感器元件对乙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有望开发为一类新型C2H5OH信息敏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Fe1-yCoyO3半导体 气敏材料 钴掺杂 电导 酒敏传感器 气敏性能 复合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艺峰 聂王焰 +1 位作者 陈春华 水江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1-1385,共5页
分别采用过渡元素掺杂和不同聚合物(聚丙烯晴和聚噻吩)包覆的方法对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LiMn2O4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掺杂改性和聚合物包覆改性都可以提高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减缓容量衰减。但... 分别采用过渡元素掺杂和不同聚合物(聚丙烯晴和聚噻吩)包覆的方法对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LiMn2O4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掺杂改性和聚合物包覆改性都可以提高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减缓容量衰减。但单纯用一种方法改性效果都不理想,而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则不仅能有效地阻止电池在室温下的容量衰减(在前60个循环中,改性前电池的放电容量从119.1mAh/g下降到99.6mAh/g,平均每个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为0.27%,经Cr元素掺杂再用聚丙烯腈包覆后电池的放电容量从94.6mAh/g下降到91.8mAh/g,平均每个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为0.05%),而且使电池在高温下(60oC)也有很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锰酸锂 掺杂 包覆 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O-Fe_2O_3复合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杏芹 徐正良 +1 位作者 刘亚飞 沈瑜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4,共6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dO-Fe2O3复合氧化物气敏半导体材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分氧化物之间在250℃开始发生反应;Cd/Fe=1/2共沉淀粉料在600℃时形成单一尖晶石Cd...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dO-Fe2O3复合氧化物气敏半导体材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分氧化物之间在250℃开始发生反应;Cd/Fe=1/2共沉淀粉料在600℃时形成单一尖晶石CdFe2O4相;电导率和气敏性能随材料体系的化学组成及烧成温度不同而变化;Cd/Fe为1/2产物对乙醇有最高灵敏度和很好的选择性;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的气敏元件,对低浓度乙醇气体(100ppm)灵敏度高达20多倍,相当于1000ppm汽油灵敏度的5倍左右,具有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氧化镉 三氧化二铁 复合氧化物 气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_xSn_(1-x)O_2固溶体系电学性能与导电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杏芹 朱海宁 沈瑜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本文报道以均匀共沉淀法制得 Sbx Sn1 -x O2 体系半导体气敏材料 ,研究了固溶体组成与电导的变化规律 ,并对导电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x<0 .30时均可生成固溶体。微量 Sb(x=0 .0 4 )的掺入即能提高 Sn O2 电导一个数量级 ,在 x... 本文报道以均匀共沉淀法制得 Sbx Sn1 -x O2 体系半导体气敏材料 ,研究了固溶体组成与电导的变化规律 ,并对导电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x<0 .30时均可生成固溶体。微量 Sb(x=0 .0 4 )的掺入即能提高 Sn O2 电导一个数量级 ,在 x≤ 0 .0 4区间电导都呈上升趋势 ,其后一直到固溶范围内随着 X增加 ,电导反而缓慢下降。根据体系中存在的 Sb°Sn和 Sb′Sn两种缺陷 ,讨论了其电导变化和导电机制。认为平衡 Sb°Sn+2 e′=Sb′Sn对上述导电机制起决定作用。XPS分析对 Sb5+、Sb3 +的含量进行了确认 ,交流阻抗谱的测试结果从另一角度对电导行为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气敏半导体 固溶体 导电机制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SDC阳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程继贵 邓莉萍 +2 位作者 夏永红 张本睿 孟广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24-1328,共5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均相共沉淀法—缓冲溶液法合成出NiO Ce0.8Sm0.2O1.9复合粉体,对其相组成和粒度进行了表征。以NiO Ce0.8 Sm0.2O1.9复合粉体为原料制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SDC阳极材料,对其微结构和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由机... 采用一种改进的均相共沉淀法—缓冲溶液法合成出NiO Ce0.8Sm0.2O1.9复合粉体,对其相组成和粒度进行了表征。以NiO Ce0.8 Sm0.2O1.9复合粉体为原料制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SDC阳极材料,对其微结构和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由机械混合NiO SDC粉体所制备的Ni/SDC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缓冲溶液法合成的NiO SDC粉体具有纳米级粒度,以其制备的Ni/SDC阳极材料比由机械混合粉体所制备Ni/SDC材料的晶粒度和孔隙更为均匀和细小,电导率也更高,且以此为阳极的SOFC单电池表现出更优异的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Ni/SDC阳极 NiO-SDC复合粉体 缓冲溶液法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_(0.6-x)Nd_xSr_(0.4)FeO_(3-δ)电极材料的光谱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永红 徐俊 +2 位作者 魏亦军 刘杏芹 孟广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41-1946,共6页
以柠檬酸-硝酸盐自蔓延燃烧法合成了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Pr0.6-xNdxSr0.4FeO3-δ(x=0.0~0.6)系列稀土复合氧化物粉体。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共焦拉曼光谱(LRS)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热膨胀仪测定烧结陶瓷... 以柠檬酸-硝酸盐自蔓延燃烧法合成了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Pr0.6-xNdxSr0.4FeO3-δ(x=0.0~0.6)系列稀土复合氧化物粉体。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共焦拉曼光谱(LRS)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热膨胀仪测定烧结陶瓷体的热膨胀系数(TEC);TG-DTA记录材料的热稳定性;XRD研究阴极材料与中温电解质Sm0.2Ce0.8O1.9(SDC)及La0.8Sr0.2Ga0.8Mg0.2O3-δ(LSGM)的化学相容性;SEM观察阴极/电解质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该系列样品在高、低温热循环过程中化学稳定、晶型稳定;在室温至1100℃范围内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16×10-5K-1,与SDC及LSGM的热膨胀系数十分接近。阴极/电解质混合粉体1200℃煅烧10h,XRD未检测到新物质;SEM显示复合层断面界面清晰,没有相互扩散现象。该体系有望成为以SDC或LSGM为电解质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合适的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材料 光谱 热膨胀系数 热稳定性 化学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r_(1.2)Sr_(0.8)NiO_4阴极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俊芳 程继贵 +2 位作者 樊玉萌 王睿 高建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9,共5页
以相应的氧化物粉末和盐为原料,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出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Pr1.2Sr0.8NiO4(PSNO)阴极原料粉体,并制备出了烧结体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所合成粉体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四端... 以相应的氧化物粉末和盐为原料,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出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Pr1.2Sr0.8NiO4(PSNO)阴极原料粉体,并制备出了烧结体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所合成粉体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四端子法对PSNO烧结体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和电导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该阴极材料与Sm0.2Ce0.8O1.9(SCO)电解质材料的电化学阻抗谱(EIS)进行了测试分析.以SCO作电解质,分别以NiO/SCO和PSNO作阳极和阴极材料,制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单电池,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在1050℃以上煅烧前驱体,可以获得具有K2NiF4结构的PSNO粉体.所制备的PS-NO烧结体试样在200-800℃间的热膨胀系数约为12×10-6K-1,在450℃下的电导率约为155S·cm-1,在400-800℃,平均电导活化能为0.034eV.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结果表明,在700℃下PSNO阴极和SCO电解质间的比表面阻抗(ASR)为0.37Ω·cm2,而Ni-SCO/SCO/PSNO单电池的比表面阻抗为0.61Ω·cm2;所制备的SOFC单电池在800℃下的输出功率为288mW·cm-2,开路电压为0.75V.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SNO材料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为优良的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PSNO阴极材料 甘氨酸-硝酸盐法 热膨胀系数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