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
688
1
作者
卢江
郭子昂
王煜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共17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全新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现实价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事实,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至少涵盖科技、绿色和数字三大方面的集成体,并基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一级指标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文章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由2012年的0.3026上升到2021年的0.8747,年均增速为21%,对应的,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的水平也稳步上升。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区域,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不仅增速最快,总量也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但增速低于西部地区;针对具体省份,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双雁领航”断层式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极大,反映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省际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有逐渐拉大趋势,但这一趋势主要存在于个别新质生产力发达和落后的省份之间,大部分中间省份差异不明显,且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新质生产力发达省份之间的趋同现象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在与邻近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本省的新质生产力将会受到邻近省份的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尼系数计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当下导致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针对上述问题,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应该着重从统筹区域联动合作促进平衡发展,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导力度,在新质生产力构成的三大指标上进行新部署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
688
1
作者
卢江
郭子昂
王煜萍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研究中心
浙江
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师范
大学
经济与资源管理
研究
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基础、政策体系和实现路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23&ZD070)。
文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全新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现实价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事实,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至少涵盖科技、绿色和数字三大方面的集成体,并基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一级指标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文章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由2012年的0.3026上升到2021年的0.8747,年均增速为21%,对应的,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的水平也稳步上升。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区域,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不仅增速最快,总量也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但增速低于西部地区;针对具体省份,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双雁领航”断层式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极大,反映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省际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有逐渐拉大趋势,但这一趋势主要存在于个别新质生产力发达和落后的省份之间,大部分中间省份差异不明显,且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新质生产力发达省份之间的趋同现象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在与邻近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本省的新质生产力将会受到邻近省份的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尼系数计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当下导致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针对上述问题,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应该着重从统筹区域联动合作促进平衡发展,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导力度,在新质生产力构成的三大指标上进行新部署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tegrated assessment
regional dispariti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
卢江
郭子昂
王煜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6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