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强地面运动初步模拟及烈度预测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振国 孙耀充 +2 位作者 徐建宽 张伟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38-3041,共4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M_s6.5级地震.在已知的三维介质模型、地形数据基础上,利用震源运动学初步反演模型(张勇等,2014),作者采用曲线坐标网格三维曲线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鲁甸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并计算了模拟区域地震烈...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M_s6.5级地震.在已知的三维介质模型、地形数据基础上,利用震源运动学初步反演模型(张勇等,2014),作者采用曲线坐标网格三维曲线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鲁甸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并计算了模拟区域地震烈度分布.结果表明:地震最大烈度为Ⅶ度,破坏主要集中在鲁甸县以及巧家县、会泽县靠近鲁甸县的边界.另外,模拟结果还显示地震动在山峰、山脊处具有较大的幅度.计算表明断层东北侧的低速沉积盆地的波动放大效应加强了该地区的地震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强地面运动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地震强地面运动初步模拟及烈度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振国 张伟 +3 位作者 孙耀充 朱耿尚 文健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5-689,共5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自治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级地震.在已知的三维介质模型、地形数据基础上,利用震源运动学初步反演模型(张勇等,2014),作者采用曲线坐标网格三维曲线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于田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并计算了模拟区域地震烈度分... 2014年2月12日新疆自治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级地震.在已知的三维介质模型、地形数据基础上,利用震源运动学初步反演模型(张勇等,2014),作者采用曲线坐标网格三维曲线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于田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并计算了模拟区域地震烈度分布.结果表明:地震最大烈度为7度,距离震中最近的于田县城烈度约为5度,断层西北侧地面震动略强于断层东南侧.另外模拟结果还显示地震动在山脊处具有较大的幅度.该地震本身主要能量释放区域在中地壳,主要滑动未及地表,因此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有限,这与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的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强地面运动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波场传播及烈度初步模拟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剑侠 张振国 +4 位作者 戴文杰 张伟 Naveed Akram 文健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12-1817,共6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w7.9地震.本文采用三维曲线坐标网格有限差分方法,依据USGS给出的震源运动学反演结果和震源区域地形数据,模拟了尼泊尔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得到震源区域烈度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的地表峰值速度(PGV)大体吻合...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w7.9地震.本文采用三维曲线坐标网格有限差分方法,依据USGS给出的震源运动学反演结果和震源区域地形数据,模拟了尼泊尔地震波场传播过程,得到震源区域烈度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的地表峰值速度(PGV)大体吻合.结果表明: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受控于震源的单边破裂特征,高烈度区域主要分布在破裂传播方向上,即震源东半部.震源南侧到东南侧近场,由于受到震源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形成最大烈度分布区域,最大烈度约为IX.南侧平原受低速沉积层影响形成高烈度区域.震源西侧及盆地内烈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强地面运动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