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对震源机制解反演方法的广东及邻区区域应力场研究
1
作者 况文欢 张捷 +1 位作者 叶秀薇 张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8-1270,共13页
震源机制解描述地震断层的相对错动,在刻画断层空间取向、考察地应力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中强地震(M≥4.5),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较为成熟,一般通过拟合观测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的初动极性、最大振幅(比)或波形信息进行反演... 震源机制解描述地震断层的相对错动,在刻画断层空间取向、考察地应力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中强地震(M≥4.5),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较为成熟,一般通过拟合观测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的初动极性、最大振幅(比)或波形信息进行反演,已经成为地震监测的日常工作之一.然而,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地震(M<4.5),由于其低频成分不发育、高频成分受限于速度模型难以准确模拟等原因,反演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为了更好的理解广东及邻区的应力场分布,本文先基于GCAP方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几个较大地震事件;然后,应用一种基于主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相对反演方法得到了该地区77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已有研究和本文得到的震源机制解,采用迭代应力反演方法,分区反演了广东及邻区的应力场分布.结果显示,广东及邻区的应力场以走滑型为主,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为WNW,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分区域看,粤桂交界和广东阳江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为西偏北40°和45°,而广东河源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为西偏北30°和22.5°.同时,地震断层的错动方式呈现出规律性的空间变化:从粤桂交界向东南方向,经过广东阳江和河源,到珠江三角洲,地震断层的错动方式呈现出从以正断为主兼具走滑、到以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再到接近纯走滑的规律性空间变化.考虑到粤桂交界地区山地褶皱构造较多,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平缓,推测广东及邻区的构造应力状态可能与局部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密切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广东及邻区应力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相对反演 中小地震 广东及邻区 区域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弹性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文骏 郭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424-433,共10页
为了定量地研究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地震响应,编制了一种可适用于微机的快速有限元程序.对半空间的和半空间上覆盖一平行层的两种模型,在受到表面线源和入射平面P波激发后的波动做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为便于验证和比较,双相介质... 为了定量地研究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地震响应,编制了一种可适用于微机的快速有限元程序.对半空间的和半空间上覆盖一平行层的两种模型,在受到表面线源和入射平面P波激发后的波动做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为便于验证和比较,双相介质的参数采用了Plona实验所用材料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弹性波传播 有限元 地震勘探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