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特征和岩浆源区中下地壳物质贡献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全忠 谢智 +3 位作者 陈江峰 高天山 喻钢 钱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7-310,共14页
对鲁西晚中生代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和元素组成的研究,给出(87Sr/86Sr)i=0.7041~0.7056,εNd(t)=-6.0~-13.0,(Pb/204Pb)i=16.545~16.998,(207Pb/204Pb)i=15.242~15.350,(208Pb/204Pb)i=36.488~36.944(除206SD792表现... 对鲁西晚中生代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和元素组成的研究,给出(87Sr/86Sr)i=0.7041~0.7056,εNd(t)=-6.0~-13.0,(Pb/204Pb)i=16.545~16.998,(207Pb/204Pb)i=15.242~15.350,(208Pb/204Pb)i=36.488~36.944(除206SD792表现出高放射成因Pb外)。由于辉长岩的堆晶性质,其微量元素组成不能用于指示其物质来源。与EMⅠ型大洋和大陆玄武岩对比,表明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源区具有与EMⅠ地幔端元一致的同位素特征,但在Pb同位素图解上有明显的下地壳物质的贡献。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和邹平辉长岩 Pb-Sr-Nd同位素特征 EMI地幔 下地壳 岩石圈拆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源区物质组成反演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斌 谢智 +2 位作者 崔玉荣 陈江峰 周泰禧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3-638,共16页
扬子陆块东段包括两个重要的地质块体,分别是大别造山带和下扬子地区。本研究选择下扬子地区中沿江带内出露的洪镇、月山岩体和皖南地区的太平—黄山杂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岩浆岩的性质,反演下扬子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和结构,并与大别... 扬子陆块东段包括两个重要的地质块体,分别是大别造山带和下扬子地区。本研究选择下扬子地区中沿江带内出露的洪镇、月山岩体和皖南地区的太平—黄山杂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岩浆岩的性质,反演下扬子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和结构,并与大别造山带进行对比。Nd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地壳组成和结构的重要手段。这些岩体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异,洪镇岩体中除二长岩外,花岗岩的εNd(t)范围是-11.6^-23.6,Pb同位素组成与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岩浆岩的范围一致;月山、太平岩体的εNd(t)范围分别是-6.5^-8.2和-6.1^-8.3,黄山岩体的εNd(t)值较高,为-2.6^-3.3,它们均有较高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性质表明,这些岩浆岩在形成过程中没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可以用来反演所研究地区的地壳结构。Nd同位素组成表明,下扬子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可能包括晚太古代—古元古代古老地壳、中元古代早期增生陆壳和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新生地壳,与大别造山带地壳增生时代有很好的相似性。但两者间地壳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是下扬子地区中元古代晚期新生地壳物质可能底垫于古老地壳物质之下,不同于大别造山带从下到上由老到新的结构特征。此外,中元古代早期增生地壳物质在沿江地区可能没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地壳结构 中元古代晚期 新生地壳 下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大气^(14)C历史含量变化新成因
3
作者 刘羿 张兆峰 +5 位作者 彭子成 凌明星 沈承德 刘卫国 孙小淳 孙卫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4,共1页
长久以来,地球历史时期大气^14C含量的异常变化都被单一归结为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如太阳耀斑^[1]和超新星爆发^[2]等引起的^14C含量增加。2012年日本科学家在日本的雪松树轮中发现在公元774年^14C含量一年之内突然增加1.5%^[3]。... 长久以来,地球历史时期大气^14C含量的异常变化都被单一归结为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如太阳耀斑^[1]和超新星爆发^[2]等引起的^14C含量增加。2012年日本科学家在日本的雪松树轮中发现在公元774年^14C含量一年之内突然增加1.5%^[3]。导致如此幅度的变化需要的射线强度需要正常射线变化10~20倍,无法用传统的太阳质子事件(alarge solar proton eventSPE)或者γ射线流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地球大气 地球历史 日本科学家 成因 量变 射线强度 太阳质子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泡石制备的含镁纳米复合材料对Cr(Ⅲ)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生慧 姜铭峰 +2 位作者 王倩琳 赵天磊 杨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4-30,51,共8页
粘土矿物由于其比表面积大、价格低廉和易于获取,而被广泛地用作水体重金属吸附剂.然而,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如低的载荷能力、对金属相对低的结合常数和低的选择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本研究中,以海泡石为原材料,通过对其进行连续的酸-碱... 粘土矿物由于其比表面积大、价格低廉和易于获取,而被广泛地用作水体重金属吸附剂.然而,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如低的载荷能力、对金属相对低的结合常数和低的选择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本研究中,以海泡石为原材料,通过对其进行连续的酸-碱处理,制备含镁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对Cr(Ⅲ)的去除性能.结果显示,基于海泡石制备的含镁纳米复合材料对Cr(Ⅲ)表现出优异的去除性能,其对Cr(Ⅲ)的最大去除容量约为411.1mg/g,远大于海泡石原样对Cr(Ⅲ)的去除容量(2.8mg/g).通过对海泡石进行简单的酸-碱改性,极大地提高海泡石对重金属的去除容量.由于此改性工艺的简易性,以及改性后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对重金属去除的优异效果,基于海泡石制备的纳米含镁复合材料在水体重金属去除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改性 纳米复合材料 Cr(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