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100~2000m超高压变质岩普通Pb同位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俯冲陆壳内脱耦的证据 被引量:3
1
作者 董锋 李曙光 +2 位作者 李秋立 刘贻灿 陈福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91-1798,共8页
本文首次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榴辉岩中的绿辉石和片麻岩中的长石进行了普通Pb同位素研究。钻孔上部岩段(0-8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比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81-17.29,207Pb/204Pb= 15.37-15.45,2... 本文首次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榴辉岩中的绿辉石和片麻岩中的长石进行了普通Pb同位素研究。钻孔上部岩段(0-8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比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81-17.29,207Pb/204Pb= 15.37-15.45,208Pb/204Pb=37.20-37.66),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b同位素比值比较高。钻孔中部岩段(800~1600m)发育有韧性剪切带,相应的Pb同位素比值开始降低且有起伏(206Pb/204Pb=16.26—16.72,207Pb/204Pb=15.27 -15.38,208Pb/204Pb=36.73-37.40)。钻孔下部岩段(800-16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低但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05-16.46,207Pb/204Pb=15.22~15.29,208Pb/204Pb=36.68-37.48),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b同位素比值比较低。实测数据同模拟数据对比表明,钻孔上、下两岩段样品普通Pb同位素不同一方面是由于继承了原岩初始Pb同位素不同,另一方面是由它们的μ值不同所致。结合氧同位素研究,本文认为800m以上和1600m以下分属上地壳和中地壳,前者是从俯冲大陆岩石圈解耦的上地壳,在大陆岩石圈俯冲过程中,上部岩片同俯冲的大陆岩石圈发生挤离,率先沿着这一个挤离面逆冲折返至浅部。下岩片是随后从俯冲岩石圈解耦的中地壳岩片,并折返至浅部下伏在先期折返的上部岩片之下。考虑到中部岩段(800-1600m)既发育有韧性剪切带又具有异常低18O峰值(Xiao et al,2006),挤离面是在地壳内部晚元古代的断裂带及冷水活动通道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超高压变质岩 普通Pb 大别-苏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硒的环境地球化学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莹 刘桂建 +2 位作者 郑刘根 Chou Chen-Lin 齐翠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9-398,共10页
硒是煤中易挥发元素之一。伴随煤炭的开采、利用,煤中硒可能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本文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煤中硒在不同省份、不同成煤时代中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总结了硒在煤... 硒是煤中易挥发元素之一。伴随煤炭的开采、利用,煤中硒可能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本文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煤中硒在不同省份、不同成煤时代中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总结了硒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概括了煤在燃烧和淋溶过程中硒的迁移转化及其环境影响,指出中国煤中硒的含量在不同煤田、不同成煤时代及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含量差别较大,全国平均值约为5.6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 赋存状态 形成机理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二叠纪含煤地层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范翔 刘桂建 +1 位作者 孙若愚 孙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9-311,共13页
淮南煤田地处华北板块东南缘,可能记录了华北和华南板块碰撞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对所采淮南二叠纪煤系地层泥质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并据此讨论了泥质岩的物源区岩石风化程度、母岩性质以及板... 淮南煤田地处华北板块东南缘,可能记录了华北和华南板块碰撞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对所采淮南二叠纪煤系地层泥质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并据此讨论了泥质岩的物源区岩石风化程度、母岩性质以及板块的构造特征,为理解华北板块南缘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地球化学参数图解lg(SiO2/Al2O3)-lg(Fe2O3-K2O)、La/Sc-Th/Co、Fe2O3-K2O-Al2O和Al2O3-K2O以及XRD分析表明,淮南泥质岩样品中矿物主要是石英和由长石风化的以高岭石、绿泥石等为主的黏土矿物;主量元素(Al2O3/TiO2、K2O/Al2O3和碎屑沉积岩母岩判别函数图)、微量元素(La/Sc、Th/Sc、Cr/Th、V-Ni-La×4三角图和Ni-Cr图)和稀土元素(Eu/Eu*、(La/Yb)N和Eu/Eu*-(Gd/Yb)N图)地球化学参数表明,淮南泥质岩的母岩主要是后太古宙长英质火成岩;极高的CIA、CIW和PIA值以及Al2O3-CaO*+Na2O-K2O-CIA、Al2O3-CaO*-Na2O-CIW图解指示了淮南泥质岩的母岩经历了剧烈的风化作用。根据样品的K2O/Na2O-SiO2图、Th-La-Sc和Sc-Th-Zr/10三角图解,本研究认为淮南煤田二叠纪时期先后经历了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以及可能的大陆岛弧的板块构造环境,指示了华北和华南板块在早二叠世可能已经发生了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地球化学 物源分析 淮南煤田 华北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被引量:13
4
作者 祝红丽 张兆峰 +2 位作者 刘峪菲 刘芳 康晋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3,共10页
钙是主要的造岩元素之一,也是生物必需的元素之一,在地球各圈层广泛分布,因此研究钙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各种地质过程的认识。特别的是,地表碳酸盐主要是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循环与钙循环是耦合的... 钙是主要的造岩元素之一,也是生物必需的元素之一,在地球各圈层广泛分布,因此研究钙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各种地质过程的认识。特别的是,地表碳酸盐主要是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循环与钙循环是耦合的。因此,钙同位素是研究碳的再循环的重要示踪剂,可以直接提供深部碳循环的准确信息。和其他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一样,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和热电离质谱(TIMS)的发展,钙同位素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目前的测试精度(2sd)约0.1‰,尚有提升的必要,还需开展更详细的实验工作。目前钙同位素的地质应用主要集中在地球表生低温过程,但高温地质过程中钙同位素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同位素 化学分离 质谱测定 双稀释剂 地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方 吴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101,共8页
钒是一个重要的第一行过渡族金属元素,由于其独特的多价态性质,且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广泛分布,因此钒元素的丰度变化被广泛用来研究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地球化学过程。随着基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同位素分析技术... 钒是一个重要的第一行过渡族金属元素,由于其独特的多价态性质,且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广泛分布,因此钒元素的丰度变化被广泛用来研究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地球化学过程。随着基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钒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也取得初步进展。目前的观测已经初步确定硅酸盐地球的钒同位素组成及其和陨石钒同位素组成的差异,这个差异为了解地球最初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对高温岩石样品的测量发现钒同位素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存在显著分馏,因此钒同位素是潜在的研究高温岩浆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氧化还原状态的新工具。推测低温下同位素的分馏应更显著,因此钒同位素在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同位素 氧化还原过程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体系中Cr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沈骥 杨兵 夏九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29-1248,共20页
近十多年来,对于Cr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尤其是在地表低温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同一时期,对于高温过程中Cr同位素的研究却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随着质谱分析技术的提升和双稀释剂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温过程中较... 近十多年来,对于Cr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尤其是在地表低温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同一时期,对于高温过程中Cr同位素的研究却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随着质谱分析技术的提升和双稀释剂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温过程中较小的同位素分馏可以被精确识别.详细介绍了近年来Cr元素和同位素在高温过程中的分配和分馏行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潜在的应用进行展望,希望对Cr元素和同位素体系在未来的研究中提供可行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元素和同位素 高温过程 同位素分馏 氧逸度 行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地体超高压变质岩石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道公 倪涛 谢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1-342,共12页
对大别山南部超高压变质带双河和黄镇地区的榴辉岩、片麻岩和硬玉石英岩中变质锆石进行了原位LA-MC-ICP- MS的Lu-Hf同位素分析。双河和黄镇的榴辉岩及双河的硬玉石英岩有低^(176)Lu/^(177)Hf和低^(176)Hf/^(177)Hf组成,两地的片麻岩有高... 对大别山南部超高压变质带双河和黄镇地区的榴辉岩、片麻岩和硬玉石英岩中变质锆石进行了原位LA-MC-ICP- MS的Lu-Hf同位素分析。双河和黄镇的榴辉岩及双河的硬玉石英岩有低^(176)Lu/^(177)Hf和低^(176)Hf/^(177)Hf组成,两地的片麻岩有高^(176)Hf/^(177)Hf比和高且分散的^(176)Lu/^(177)Hf组成。锆石Hf同位素分布主要受变质原岩的形成时代控制,增生锆石基本上继承了原岩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既有增生锆石相对有低^(176)Lu/^(177)Hf和高^(176)Hf/^(177)Hf、继承重结晶锆石相对有高^(176)Lu/^(177)Hf和低^(176)Hf/^(177)Hf的特征,也有二者相互重叠没有区别的,它主要受原岩性质和变质过程中锆石遭受的溶蚀程度控制。增生锆石的低Lu/Hf是锆石在变质过程中Lu含量下降和Hf含量增高造成的,增生锆石的高^(176)Hf/^(177)Hf继承自岩石中其它高Lu/Hf比矿物的长期演化。继承锆石的初始Hf同位素组成ε_(Hf)值和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示踪表明,各超高压变质原岩的时代和成因是复杂的:双河榴辉岩原岩物质源自25亿年的亏损地幔和至少27亿年以上的古老晚太古地壳混合。双河片麻岩原岩年龄相同,但有不同的壳幔混合物源。黄镇榴辉岩原岩主要源于亏损幔源岩浆形成的初生地壳的重循环,很少的地壳混染。黄镇片麻岩和榴辉岩的物源区年龄相同。两地片麻岩原岩物源主要来自弱亏损地幔,存在古老地壳物质和地幔物质的混合。大别地区超高压变质岩锆石的Lu-Hf同位素特征主要反映了7~8亿年和18~19亿年时扬子克拉通北缘地区的岩浆活动特点和大地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HF同位素 变质增生锆石 继承锆石 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榴辉岩中石榴石的结构水: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盛英明 夏群科 +3 位作者 丁强 杨晓志 于慧敏 郝艳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4-340,共7页
对大别山(包括南大别和北大别)几个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的石榴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石榴石颗粒都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结构水含量w(H2O)最高可达1859×10-6。水含量在同一榴辉岩样品不同... 对大别山(包括南大别和北大别)几个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的石榴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石榴石颗粒都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结构水含量w(H2O)最高可达1859×10-6。水含量在同一榴辉岩样品不同石榴石颗粒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反映了原岩中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与以前报道的南大别碧溪岭榴辉岩中石榴石情况相似,水含量的不均一性表明:①榴辉岩原岩经历的水-岩交换作用的方式是“隧道式”而非“弥散式”;②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性十分有限;③整个超高压板块俯冲-折返的过程十分快速。南大别石榴石水含量总体上高于北大别,这种差异可能与北大别所经历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水 红外光谱 石榴石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时间对提取原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薛翦 刘桂建 +1 位作者 张浩原 钮志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以淮北煤田气肥煤和夹矸样品为研究对象,以CH2Cl2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时间为10,20和30min)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时间为24,48和72h)提取其中可抽提有机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提取液中美国环境保护局(... 以淮北煤田气肥煤和夹矸样品为研究对象,以CH2Cl2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时间为10,20和30min)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时间为24,48和72h)提取其中可抽提有机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提取液中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来对比不同抽提时间对提取原煤中PAHs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影响,为优化原煤中PAHs的提取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淮北煤田样品中可抽提USEPA优控PAHs以菲为主,其含量占16种PAHs总量的40.0%~65.5%;夹矸样品中可抽提PAHs含量并不因其有机质含量低而明显低于原煤样品,夹矸中PAHs的迁移特征需引起关注.在实验条件下,提取原煤中PAHs,超声提取时间应选取30min,索氏提取时间法应选取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超声提取 索氏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硫矿物及其在酸洗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齐翠翠 刘桂建 +1 位作者 陈怡伟 高连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7-548,共2页
关键词 煤中硫 矿物质 二硫化物 酸洗 胶黄铁矿 无机元素 硫酸盐硫 粘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燃煤电厂锑的分配、富集与释放通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齐翠翠 刘桂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3-246,264,共5页
锑是潜在环境有害元素,燃煤锑排放占中国大气锑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研究锑在电厂燃煤过程中的分配规律及富集模式对有效的锑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淮南某电厂配有除尘脱硫装置的一个锅炉为例,通过3次全面的取样,发现煤炭... 锑是潜在环境有害元素,燃煤锑排放占中国大气锑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研究锑在电厂燃煤过程中的分配规律及富集模式对有效的锑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淮南某电厂配有除尘脱硫装置的一个锅炉为例,通过3次全面的取样,发现煤炭在燃烧过程中,13%~17%的锑残留在底灰中;高达64%~68%的锑富集在飞灰中;脱硫产物中锑的占比较小,为3.7%~4.0%;最终排向大气的锑占比约为15%。静电除尘器对烟气锑的脱除效率较高,为77%~80%,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而湿法脱硫装置的除锑效率大约为20%。根据该研究得出的锑释放系数(0.14~0.18 g Sb/t coal),计算了整个淮南电厂锑的排放量。结果显示:淮南电厂燃煤锑的排放量从2003年的1.02 t,快速增加至2007年3.60 t(年增幅37%),然后缓慢增加至2010年的5.67 t(年增幅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迁移 释放通量 淮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碳循环的Mg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李曙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3-159,共17页
大洋板块俯冲导致的深部碳循环可影响地球历史的大气CO2的收支情况及气候变化。沉积碳酸盐岩是地球中轻镁同位素的主要储库,它通过板块俯冲再循环进入地幔有可能引起地幔局部的Mg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性。因此,在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即... 大洋板块俯冲导致的深部碳循环可影响地球历史的大气CO2的收支情况及气候变化。沉积碳酸盐岩是地球中轻镁同位素的主要储库,它通过板块俯冲再循环进入地幔有可能引起地幔局部的Mg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性。因此,在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即俯冲岩石的镁同位素在变质脱水和岩浆过程中不发生显著变化,镁同位素有可能成为深部碳循环的示踪剂。前人研究已经证明岩浆过程不会发生显著镁同位素分馏。然而,至今对俯冲、变质过程镁同位素的分馏程度以及低δ26 Mg玄武岩成因还属未知。为此,本研究聚焦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碳酸盐的稳定性和相转换、板块俯冲过程中的镁同位素行为、循环碳酸盐对地幔镁同位素组成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碳循环 碳酸盐 镁同位素 板块俯冲 地幔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分离Li及其同位素的MC-ICP-MS精确测定 被引量:14
13
作者 苟龙飞 金章东 +3 位作者 邓丽 孙贺 于慧敏 张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8-537,共10页
为了高效地从地质/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Li元素并进行Li同位素测定,经反复实验和改良发现:采用8 m L容积(树脂体积)离子交换柱,选取AG 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以0.5 mol/L HNO3为淋洗液,过柱一次,并收集20~48 m L区间的淋洗液,即可一步实... 为了高效地从地质/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Li元素并进行Li同位素测定,经反复实验和改良发现:采用8 m L容积(树脂体积)离子交换柱,选取AG 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以0.5 mol/L HNO3为淋洗液,过柱一次,并收集20~48 m L区间的淋洗液,即可一步实现Li的完全纯化分离。对于高盐样品,建议过柱两次确保Na/Li<1,以达到上机测试的要求。由多种单元素标准混合的工作溶液(IEECAS-Li)经此流程分离后,采用Neptune Plus MC-ICP-MS测量得到的δ7Li值为8.31‰±0.12‰,与未混合的标准值(8.33‰±0.20‰)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采用此流程,获得的岩石标准物质AGV-2、BHVO-2和海水标准物质NASS-6的δ7Li值(2 s.d.,n=5)也与推荐值一致,分别为6.83‰±0.75‰、4.32‰±0.33‰和31.10‰±0.60‰。由此,我们建立了一套高效分离纯化Li及其同位素的MC-ICP-MS测试程序。将该程序用到Li含量在15 ng/g^90μg/g之间的实际样品中,δ7Li的长期内精度均好于0.30‰,且重现性高,表明该方法的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国际标准水平。尤为重要的是,本方法可用于精确测量含痕量Li的环境样品的Li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分离纯化 Li同位素测定 AG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灰化处理对含有机质土壤样品铜同位素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兴超 刘超 +2 位作者 黄艺 黄方 于慧敏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7-355,476,共10页
分析土壤样品的铜同位素时,其中有机质会对化学纯化流程以及测试过程产生严重的干扰。因此,在不改变样品铜同位素组成的前提下,完全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对于获取高精度的铜同位素数据至关重要。干法灰化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有机质处理方法... 分析土壤样品的铜同位素时,其中有机质会对化学纯化流程以及测试过程产生严重的干扰。因此,在不改变样品铜同位素组成的前提下,完全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对于获取高精度的铜同位素数据至关重要。干法灰化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有机质处理方法,并且能够减少氧化性试剂的使用。但是该流程可能会对挥发性元素(如铜)的组成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条件实验探究。本文采用干法灰化流程对含有机质的土壤样品进行有机质处理,同时使用高压湿法消解对相同的样品进行处理,并分别在纯化后用MC-ICP-MS测量铜同位素组成,通过两种处理方式测量结果的对比,探求干法灰化法对土壤样品铜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高压湿法消解流程能够获得较为可靠的铜同位素组成数据;干法灰化流程使铜同位素组成的测量值显著偏离真实值,δ65Cu最多可偏差3.46‰。这是因为样品中铜的挥发丢失导致了铜同位素组成发生分馏,并且其影响程度受到了多种因素控制,如样品性质和灰化温度等。因此,实验结果更推荐使用湿法消解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样品 有机质 干法灰化 挥发损失 同位素分馏 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