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观振荡化学反应体系的内噪声随机共振 被引量:1
1
作者 龚玉兵 侯中怀 辛厚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77-1480,M005,共5页
用化学 Langevin方程研究了内噪声对介观振荡化学反应体系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确定性体系处于定态条件下 ,内噪声可以导致体系振荡 :随着内噪声强度的变化 ,诱导振荡信号的信噪比通过一个极大值 ,表明内噪声随机共振的出现 ;由于内噪... 用化学 Langevin方程研究了内噪声对介观振荡化学反应体系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确定性体系处于定态条件下 ,内噪声可以导致体系振荡 :随着内噪声强度的变化 ,诱导振荡信号的信噪比通过一个极大值 ,表明内噪声随机共振的出现 ;由于内噪声强度随着系统体积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 ,这一现象也证明了系统尺度共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振荡化学反应体系 化学Langevin方程I内噪声随机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秒时间分辨的工况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尉瑞芳 李东峰 +2 位作者 尹恒 王秀丽 李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9,共7页
工况光谱表征技术是深入理解电催化反应机理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工况表征技术都是基于(准)稳态的光谱技术,对发生在毫微秒时间尺度的瞬态变化过程很难直接进行观测。本研究通过在时间分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系统中引入电压... 工况光谱表征技术是深入理解电催化反应机理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工况表征技术都是基于(准)稳态的光谱技术,对发生在毫微秒时间尺度的瞬态变化过程很难直接进行观测。本研究通过在时间分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系统中引入电压脉冲,并在时间上同步电脉冲信号与光谱信号,实现了时间分辨率高达3μs的工况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系统。利用此光谱系统和方法研究了水合铁等电催化剂的水氧化动力学机理,直接揭示了电催化剂表面水氧化中间物种在毫微秒时间尺度的形成、转化和反应动力学。微秒时间分辨的工况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促进电催化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和认识,指导新型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工况电化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电脉冲 时间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与化学增感剂的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宜恒 冯少红 +4 位作者 宫竹芳 闫天堂 俞书勤 庄思永 彭必先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8,共10页
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的ESCA扫描技术研究了蛋氨酸与不同化学增感剂相互作用及其中的硫、金、碳和氧等元素的化学形态和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 .发现蛋氨酸与不同的化学增感剂的反应机理是不尽相同的 .蛋氨酸与S增感剂不会发生任何化... 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的ESCA扫描技术研究了蛋氨酸与不同化学增感剂相互作用及其中的硫、金、碳和氧等元素的化学形态和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 .发现蛋氨酸与不同的化学增感剂的反应机理是不尽相同的 .蛋氨酸与S增感剂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它们可以稳定地共存于同一体系之中 ;蛋氨酸可以将全部Au3+ 增感剂还原为Au ,其自身部分被氧化为蛋氨酸亚砜 ,并且在其脱质子的羟基部位与Au形成Au -O -C结构的金属配合物 .向蛋氨酸体系中加入S +Au增感剂后 ,体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外加的Au3+ 和S2 O32 - 之间 ,此时蛋氨酸的作用是将被S增感剂还原的Au络合 ,亦形成Au -O -C结构的配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化学增感剂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变液中的化学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万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7-50,共4页
简单介绍了电流变液及电流变现象,并着重从化学的角度阐述了电流变现象的机理、电流变液组成及其稳定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电流变液 机理 稳定性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影机理的正电子化学研究
5
作者 宫竹芳 张宜恒 +5 位作者 姜志全 徐绪国 闫天堂 俞书勤 庄思永 彭必先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2000年第1期18-24,共7页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 (PAT)研究了照相明胶中的自由体积空穴在显影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为显影过程中银丝的生成机理探讨了一个新的模式 ,并为感光科学的研究拓展了一种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 .结果表明 :明胶的自由体积空穴的平均尺寸在显影...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 (PAT)研究了照相明胶中的自由体积空穴在显影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为显影过程中银丝的生成机理探讨了一个新的模式 ,并为感光科学的研究拓展了一种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 .结果表明 :明胶的自由体积空穴的平均尺寸在显影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照相明胶的自由体积空穴在电子密度空间限制了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的过程 ,并使得银原子的沉积生长以丝状的形式进行 .照相明胶大分子结构和组份的复杂性导致了其自由体积空穴在空间分布无序混乱性 ,可能正是这种无序混乱性导致了银丝缠绕成团的松散空间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明胶 自由体积空穴 正电子湮没 显影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晶体材料C12A7-Cl^-(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剑秋 宫璐 +2 位作者 沈静 林舟 李全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5-798,共4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晶体材料C12A7-Cl-(Ca12Al14O32Cl2),制备凝胶的原料是四水合硝酸钙、九水合硝酸铝、氯化钙、尿素和乙二醇.混合溶液经过搅拌2-3h形成溶胶,再经350℃热处理后形成凝胶体,最终在流动氩气气氛中1000℃烧结后得...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晶体材料C12A7-Cl-(Ca12Al14O32Cl2),制备凝胶的原料是四水合硝酸钙、九水合硝酸铝、氯化钙、尿素和乙二醇.混合溶液经过搅拌2-3h形成溶胶,再经350℃热处理后形成凝胶体,最终在流动氩气气氛中1000℃烧结后得到材料.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电子顺磁共振和离子色谱等方法表征合成的C12A7-Cl-多孔晶体材料.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生成了C12A7结构,氯负离子是材料中存储的主要负离子.此外,从C12A7-Cl-晶体材料表面发射的氯负离子也被飞行时间质谱观测到.上述结果说明溶胶-凝胶法可被用于制备C12A7-Cl-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C12A7-Cl- 表征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邢曦 李疏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3,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粒子表面包覆的方法与特点,尤其对有机高分子包覆中的聚合化学反应法和自组装高分子法,以及无机物包覆中的沉降与表面化学反应法、声化学法和纳米粒子自组装法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生物大分于包覆方法也进行了简...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粒子表面包覆的方法与特点,尤其对有机高分子包覆中的聚合化学反应法和自组装高分子法,以及无机物包覆中的沉降与表面化学反应法、声化学法和纳米粒子自组装法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生物大分于包覆方法也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表面包覆 制备 自组装 有机高分子 无机物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晶体材料C12A7-Cl^-的表面氯负离子发射性能和机理(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剑秋 宋崇富 +2 位作者 宁坤 林少斌 李全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13-1720,共8页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观测到氯负离子从合成的微孔晶体材料C12A7-Cl-(11CaO·7Al2O3·CaCl2)表面发射出来,详细研究了C12A7-Cl-的发射特性,包括发射强度分支比、温度效应、电场效应和表观活化能.在我们的检测范围内从C12A7-...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观测到氯负离子从合成的微孔晶体材料C12A7-Cl-(11CaO·7Al2O3·CaCl2)表面发射出来,详细研究了C12A7-Cl-的发射特性,包括发射强度分支比、温度效应、电场效应和表观活化能.在我们的检测范围内从C12A7-Cl-表面发射的离子中绝大部分是氯负离子(最大强度分支比为98%),此外还有弱的氧负离子和电子发射.各种离子的绝对发射电流强度都随着表面温度升高或引出电场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随着引出电场强度从200增加到1200V·cm-1,氯负离子发射的表观活化能从180.9kJ·mol-1减小到110.0kJ·mol-1.氯负离子和C12A7-Cl-表面之间的结合能大约是228kJ·mol-1.研究了氯负离子的发射稳定性,并且应用一种电化学注入法,以获得持续的氯负离子发射.基于上述实验还讨论了氯负离子的形成和发射机理.目前的方法可望被用于发展氯负离子储存/发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负离子 C12A7-Cl- 发射特性 电化学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氧化甲酸反应体系的随机共振调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皮宗新 辛厚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4-677,共4页
采用甲酸电氧化的反应模型对随机共振的调制进行了研究.反应模型中有驱动电流和CO的饱和覆盖率两个控制参量.当弱信号和噪声同时作用于驱动电流时,固定信号强度,体系输出的脉冲间隔分布可以在合适的噪声强度时最有序,表明出现了随... 采用甲酸电氧化的反应模型对随机共振的调制进行了研究.反应模型中有驱动电流和CO的饱和覆盖率两个控制参量.当弱信号和噪声同时作用于驱动电流时,固定信号强度,体系输出的脉冲间隔分布可以在合适的噪声强度时最有序,表明出现了随机共振现象.对CO的饱和覆盖率施加周期性信号的作用可以对随机共振行为进行调制,调制的结果取决于调制信号的周期及初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振 调制 信号 噪声 反应模型 一氧化碳 甲酸 电氧化 动力学 饱和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6nm激光激励的SO_2(X^1A_1,A^1A_2,B^1B_1)体系的态间转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群 张桦 +2 位作者 陈从香 俞书勤 马兴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511-1516,共6页
用YAG四倍频激光把SO2分子从电子基态X1A1激励到电子激发态A1A2和B1B1的高振动耦合区,获得了320~380um范围内SO2(B1B1→X1A1)的激光诱导荧光色散谱,并给出初步标识;提出一个三能态模型来处理266nm激光激励的SO2(X1A1,A1A2,B1B... 用YAG四倍频激光把SO2分子从电子基态X1A1激励到电子激发态A1A2和B1B1的高振动耦合区,获得了320~380um范围内SO2(B1B1→X1A1)的激光诱导荧光色散谱,并给出初步标识;提出一个三能态模型来处理266nm激光激励的SO2(X1A1,A1A2,B1B1)体系的态间转移,并获得了A态和B态在高振动能区的耦合系数ξ及耦合达到动态平衡的弛豫时间τ,发现二者反映的是被研究体系的固有特性,与提出的模型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能态模型 二氧化硫 激光诱导 荧光色散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海洋防污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春风 刘光明 张广照 《大学化学》 CAS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海洋污损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遇到的一个国际性难题,发展环境友好海洋防污体系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友好海洋防污体系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海洋防污 环境友好 防污材料 防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体系中内噪声对弱信号检测的积极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红英 马娟 +1 位作者 侯中怀 辛厚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03-2206,共4页
在小尺度的生物化学反应体系中内噪声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采用化学Langevin方程研究了细胞体系中内噪声对弱信号检测的作用.研究发现,在Hopf分岔点附近,当弱信号非常小以至于不能独立地激发细胞内的钙尖峰振荡时,内噪声能够帮助细胞内的... 在小尺度的生物化学反应体系中内噪声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采用化学Langevin方程研究了细胞体系中内噪声对弱信号检测的作用.研究发现,在Hopf分岔点附近,当弱信号非常小以至于不能独立地激发细胞内的钙尖峰振荡时,内噪声能够帮助细胞内的钙振荡信号越过一个域值,并且在一个最佳的内噪声强度下,内噪声、内噪声诱导的钙振荡和弱信号之间会产生共振现象,由此极大地增强了细胞体系对弱信号的检测能力.由于内噪声是通过细胞尺度变化而改变的,因此这种现象也说明了在对弱信号检测行为中最佳细胞尺度的存在.研究还发现最佳的细胞尺度与真正的细胞体积是相吻合的,并且基本不随外界刺激的改变而改变,这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噪声 弱信号检测 钙振荡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噪声性质对一氧化氮还原反应体系随机共振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玉兵 侯中怀 辛厚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31-2335,共5页
研究了一定温度条件下和NO气体偏压pNO处在超临界Hopf分岔点附近时,Pt(100)/NO+CO表面催化还原反应体系被色噪声调制后的动力学行为.通过计算机模拟,观察到了色噪声诱导的反应振荡和随机共振现象.探讨了色噪声强度和相关时间对随机共振... 研究了一定温度条件下和NO气体偏压pNO处在超临界Hopf分岔点附近时,Pt(100)/NO+CO表面催化还原反应体系被色噪声调制后的动力学行为.通过计算机模拟,观察到了色噪声诱导的反应振荡和随机共振现象.探讨了色噪声强度和相关时间对随机共振行为的影响,得到一些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噪声 随机共振 Pt(100)/NO+CO反应体系 超临界Hopf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2H_4-K体系中振动态至电子态传能的研究
14
作者 李全新 俞书勤 +1 位作者 陈从香 马兴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用TEACO2激光将C2H4分子激发到高振动激发态,高振动激发态的C2H4分子与基态的K原子碰撞发生振动态→电子态(V→E)传能过程,根据提出的能级组模型,对测得的时间分辨原子荧光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温度在453-663K范围内,C2H4-K体系中... 用TEACO2激光将C2H4分子激发到高振动激发态,高振动激发态的C2H4分子与基态的K原子碰撞发生振动态→电子态(V→E)传能过程,根据提出的能级组模型,对测得的时间分辨原子荧光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温度在453-663K范围内,C2H4-K体系中V→E传能速率的数量级为10-10/cm3·molecule-1·s-1,对应的碰撞传能截面约为30~80A2.随着反应温度升高,V→E传能截面减小.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碰撞体间吸引相互作用在这种非共振的V→E传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利用多极相互作用势下的碰撞络合物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截面 C2H4 电子态传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辐射束缚时精细耦合体系中的细致平衡假设的适用条件
15
作者 王坚 王储记 +1 位作者 赖热 马兴孝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4,共7页
本文讨论了细致平衡假设在处理精细结构中辐射束缚问题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体系有高碰撞转移速率或高光程时,细致平衡假设是合理的.即RAmax(1-λ),其中R为碰撞转移速率,A为爱因斯坦自发辐射系数,λi为态i的辐射束缚积分算子... 本文讨论了细致平衡假设在处理精细结构中辐射束缚问题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体系有高碰撞转移速率或高光程时,细致平衡假设是合理的.即RAmax(1-λ),其中R为碰撞转移速率,A为爱因斯坦自发辐射系数,λi为态i的辐射束缚积分算子,Li最大本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束缚 精细结构 细致平衡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Pd催化剂的表面碱性和NO吸附关系
16
作者 刘振林 屠兢 伏义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53-757,共5页
The adsorption of CO2 and NO on supported Pd catalysts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TPD-MS method and the adsorbed surface specie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literatures. The amount and intensity of basic sites increase whe... The adsorption of CO2 and NO on supported Pd catalysts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TPD-MS method and the adsorbed surface specie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literatures. The amount and intensity of basic sites increase when promoter Li is added, whereas the amount of basic sites decreases when Ce is add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basic sit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y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On sample Pd/Al2O3 and Pd/Al2O3-Li2O, large amount of CO desorption species is detected, this shows some CO2 on the surface being decomposed. There is no such effect on the sample Pd/Al2O3-CeO2. After analyzing the TPD profiles of NO adsorption on catalysts,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NO desorption amount and the shapes of desorption peaks change remarkably when promoter Li or Ce is added. In the case of Li, the γ-peak (nitrate and nitrite species on surface) of NO desorption increases, the intermediate N2O desorbs at higher temperature. In the case of Ce, the α-peak (species on the Bronstesd acidic sites ) of NO desorption decreases, and N2O desorbs at lower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脱附 负载Pd催化剂 碱性 一氧化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生物细胞体系中内噪声对检测弱刺激的积极作用(英文)
17
作者 李红英 毕建洪 马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7-1331,共5页
通过构建一个耦合细胞体系中细胞内钙振荡的介观随机模型,采用化学Langevin方程研究了耦合细胞体系中内噪声对检测弱刺激的作用.我们发现:对于给定的耦合细胞链的尺度N,存在一个最佳的细胞体积V;并且对于给定的细胞体积V,同样存在一个... 通过构建一个耦合细胞体系中细胞内钙振荡的介观随机模型,采用化学Langevin方程研究了耦合细胞体系中内噪声对检测弱刺激的作用.我们发现:对于给定的耦合细胞链的尺度N,存在一个最佳的细胞体积V;并且对于给定的细胞体积V,同样存在一个最佳的耦合细胞链尺度N,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内钙振荡的动力学行为最佳,这表明了"尺度共振"或"内噪声随机共振"现象的发生,并且这种现象是不依赖于耦合强度的.生物细胞很可能能够利用内噪声,并通过内噪声随机共振机制来检测弱刺激,从而编码信息用以调节细胞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最佳的细胞体积V总是位于103μm3左右,这与真实的细胞体积很接近.既然生命体系中内噪声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体系也经常遇到弱刺激,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生命体系中的刺激检测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振荡 内噪声 化学Langevin方程 刺激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2A7-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活性
18
作者 宫璐 沈静 李全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19-1923,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12A7-O-{[Ca24Al28O64]4+·4(O-)}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焙烧条件(1150℃,6h)下制备的材料平均粒径为74nm,并具有晶胞参数为(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12A7-O-{[Ca24Al28O64]4+·4(O-)}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焙烧条件(1150℃,6h)下制备的材料平均粒径为74nm,并具有晶胞参数为(1.199±0.004)nm的C12A7(Ca12Al14O33)笼状结构,材料内包含浓度高达1.2×1020cm-3的氧负离子(O-).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C12A7-O-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2A7-O-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100)/NO+CO体系随机共振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宝晶 杨灵法 辛厚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8-431,共4页
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NO在Pt(100)表面进行的催化还原反应表现出化学振荡和化学多稳态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利用Fink等提出的反应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对体系的控制参量进行周期调制和随机调制,在简单双稳区以及振荡与稳... 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NO在Pt(100)表面进行的催化还原反应表现出化学振荡和化学多稳态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利用Fink等提出的反应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对体系的控制参量进行周期调制和随机调制,在简单双稳区以及振荡与稳态的共存区,观察到随机共振(StochasticResonance:SR)现象.通过对比两处SR现象的规律,发现在一定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振 表面催化 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60)Fe_(20)Cu_(20)纳米材料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钱丽英 朱春祥 +4 位作者 李彩霞 贺博 刘庆华 郝绿原 殷士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38,共4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系列Al60Fe20Cu20纳米晶体样品,并对部分样品附加500℃快速退火处理.联合使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技术,分别从晶体的长程有序和原子近邻配位的短程有序2个方面研究样品的结构相变.结果表明:样品中Al...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系列Al60Fe20Cu20纳米晶体样品,并对部分样品附加500℃快速退火处理.联合使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技术,分别从晶体的长程有序和原子近邻配位的短程有序2个方面研究样品的结构相变.结果表明:样品中Al和Cu原子首先组成体心四方结构的Al2Cu金属间化合物,然后与Fe原子合金化,形成Cu和简立方晶体结构AlFe的固溶体,结构稳定但不均匀,Fe原子处于富集状态;即使附加500℃-5 min退火,Al60Fe20Cu20系统在40 h的机械合金化过程中不能形成准晶相;球磨30 h后,晶粒尺寸已达到2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Al60Fe20Cu20 退火 X射线衍射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