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科学技术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
作者 张允熠 孙显元 吴静波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三个代表”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总纲领和指导思想,在“三个代表”中,“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排列首位,这既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非常新颖和深刻的内涵。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历史... “三个代表”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总纲领和指导思想,在“三个代表”中,“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排列首位,这既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非常新颖和深刻的内涵。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21世纪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就是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党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就必须不失时机地抢占当代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始终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因此,能否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检验我们党能否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忠实代表的试金石。要进一步加深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一论断的认识。要全心全意依靠知识工人阶级,始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从而领导中国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的先进性 知识工人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德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2-155,共4页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实现了紧密的结合,科技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于是学术界就科技的社会功能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前人理论争论的基础上,强调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物质生产力功...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实现了紧密的结合,科技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于是学术界就科技的社会功能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前人理论争论的基础上,强调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物质生产力功能和精神动力功能,并就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理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和谐社会 构建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中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广斌 刘璐 任伟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6,共9页
文章介绍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的基本现状,结合中国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选取了中国科普统计2006-2013年间的数据,分析评价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效率有待提... 文章介绍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的基本现状,结合中国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选取了中国科普统计2006-2013年间的数据,分析评价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效率有待提高的初步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投入 产出 效率 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与中国农学西传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萍 《农业考古》 2019年第4期202-206,共5页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传统文化的核心本体是农业文化,同时农业科学文化研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互动关系必不可少之环节。本文尝试以李约瑟对中国农学发展的关注、他和多位农学专家对中国农学典籍西向传播的贡献、《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传统文化的核心本体是农业文化,同时农业科学文化研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互动关系必不可少之环节。本文尝试以李约瑟对中国农学发展的关注、他和多位农学专家对中国农学典籍西向传播的贡献、《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对中国农书的译介为进路,梳理中国农业文化与西方的交流及其产生的影响,重新发现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农业文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命题技术与方法研究——基于高考真题和模拟考试题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杰 王鹏 张静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读后续写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出现的英语学科新题型,近年来受到学界专家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构建读后续写题型的分析框架,从素材选取、语篇改编、题目设计等维度对近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考试题的读后续写题型进行分析... 读后续写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出现的英语学科新题型,近年来受到学界专家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构建读后续写题型的分析框架,从素材选取、语篇改编、题目设计等维度对近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考试题的读后续写题型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探究该题型的常用命题技术和方法,以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升命题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后续写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英语 命题 读后续写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研究初探 被引量:22
6
作者 孟海华 杨起全 王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80,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产业技术路线图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首先得到应用并且获得成功。在美国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启动本国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产业技术路线图日益成为产业内部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南。本文分析了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动因... 20世纪90年代,产业技术路线图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首先得到应用并且获得成功。在美国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启动本国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产业技术路线图日益成为产业内部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南。本文分析了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动因,系统阐述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流程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最后,本文对我国目前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尝试性地给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路线图 产业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8
7
作者 孟海华 杨起全 王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1-34,共4页
本文系统介绍T—plan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流程,讨论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解决知识储备、资金储备不足、创新链条上正确定位等问题。在探讨了T—plan技术路线图的发展趋势探讨,阐述了制定T-p... 本文系统介绍T—plan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流程,讨论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解决知识储备、资金储备不足、创新链条上正确定位等问题。在探讨了T—plan技术路线图的发展趋势探讨,阐述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对中国的启示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路线图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允熠 陶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6,共6页
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化中国”的命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诸如“三个意义世界”、“公众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以及“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等命题。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思考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不仅显现... 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化中国”的命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诸如“三个意义世界”、“公众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以及“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等命题。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思考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不仅显现了当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理念,而且也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走向从新儒家角度提供了一家之言。尽管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论证富有创意,但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仍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当代新儒家在新世纪的文化诉求提供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文化中国 三个意义世界 公共知识分子 公民社会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杜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允熠 张瑞涛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112,共6页
主流文化也称主流意识形态 ,或称“文化—意识形态”。中国近代“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根源于社会转型、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它滥觞于明清之际 ,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是在学术蜕变、儒学瓦解的过程中逐渐... 主流文化也称主流意识形态 ,或称“文化—意识形态”。中国近代“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根源于社会转型、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它滥觞于明清之际 ,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是在学术蜕变、儒学瓦解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 ;二、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曲折进行的 ;三、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是在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的历史和时代主题下完成的 ;四、中国近代主流文化的转型并没有终止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标志着中国主流文化完成了二千多年最伟大的一次转换 ,但这种转换不仅没有中断传统 ,传统仍在不断秉赋新质和创意。转型不是固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识形态” 明清之际 转型 儒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汇创新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兆雪 江宏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7-59,共3页
系统论述了自然科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两大学科融汇与创新的方法和道路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学科融合 推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志敏 冯江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5-26,共2页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和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安全体系的威胁和挑战,中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发展战略,其主要包括:①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②冲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持久动力;③创新是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和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安全体系的威胁和挑战,中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发展战略,其主要包括:①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②冲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持久动力;③创新是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核心。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文化 发展战略 文化创新 文化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兆雪 王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71,共8页
一定的发展理念是一定的发展观的内核所在。从发展理念和精神深层看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内涵 ,是科学发展观对以往发展理念的历史性提升。因此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之魂。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科学发展观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安全观与构建和谐世界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兆雪 马延琛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9,共6页
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以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己任,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并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内涵上,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和实现和谐的迫切性;在目标上,强调寻求共... 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以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己任,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并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内涵上,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和实现和谐的迫切性;在目标上,强调寻求共同安全与共同繁荣;在实现途径上,强调以协作求安全与和谐;在根本措施上,强调共同发展是安全与和谐的基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构建和谐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全观 国际安全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与中国国家利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正祥 郑路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全球气候变暖极有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成为国际社会的交通新动脉、财富新源泉、战略新高地与科研新平台。这些广泛而深刻变动的战略价值必将把北极变成大国博弈的新棋局,而中国则是北极战略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手。
关键词 北极地区 战略价值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初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茆诗珍 徐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 ,但留美幼童回国依然身体力行 ,影响和带动了中国继续向西方学习 ,他们的下一代也纷纷负笈海外 ,学有所成 ,甚至宋氏家族也受到留美幼童的重要影响 ;留美幼童还首倡了庚款留...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 ,但留美幼童回国依然身体力行 ,影响和带动了中国继续向西方学习 ,他们的下一代也纷纷负笈海外 ,学有所成 ,甚至宋氏家族也受到留美幼童的重要影响 ;留美幼童还首倡了庚款留学 ,促成近代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留美运动 ,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的科技人才 ,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关幼童 科技人才 庚款留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技术发展中的技术动力机制研究——“行动者—网络”中的雷达研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进 汪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共3页
结合二战时期美国研制雷达的实例,借用“行动者—网络”模式的独特视角,分析这一军事技术发展的促动因素及其内部机制,深化认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技术动力理论研究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行动者一网络 辐射实验室 技术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非技术性限制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饶睿 胡河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技术扩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来自技术体系本身的限制因素,也有来自社会经济、政治等其它方面的非技术性限制因素。着重分析了来自经济、政治、自然和文化4个系统的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限制因素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技术扩散 非技术性 限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美幼童与中国电信的早期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飞 茆诗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1,共4页
在近代中国电信业的起步发展中,留美幼童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中国电报业的拓荒者,不但参与了当时全国大多数电报干线的勘测施工,成为电报网路的奠基人;而且还积极参与电政事务的对外交涉,成为电政主权的重要捍卫者。
关键词 早期发展 中国电信 近代中国 电信业 电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志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8-92,共5页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 ,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和“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构成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 ;冲突是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中国文化安全发...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 ,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和“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构成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 ;冲突是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核心。这三者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一起构成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的统一的有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文化 融合 冲突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允熠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5期7-15,共9页
把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在精神层面的含义 :一方面从文化深层机制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 ,使之具有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思维特色 ... 把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在精神层面的含义 :一方面从文化深层机制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 ,使之具有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思维特色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文化必须秉赋现代性。通过毛泽东的创造性阐发 ,马克思主义不仅真正秉赋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而且也克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观性、朴素性和模糊性 ,使中国真正拥有了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有民族形式又具科学精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真理标准和“小康社会”等命题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应有新的飞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克思主义 中国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