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移动平台下QKD抑制大扰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 1
-
-
作者
刘腾
金标
梁钦
薛华建
刘尉悦
-
机构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
合肥国家实验室
-
出处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3-710,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1F050003)。
-
文摘
基于飞机-卫星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QKD)背景,针对运12飞机机载平台的扰动特性,设计了抑制大扰动跟瞄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系统仿真和实验验证。该控制系统中加入了自抗扰控制算法,在仿真系统中加入了库伦粘滞摩擦模型来模拟系统内部摩擦力扰动。多组仿真数据表明,自抗扰控制算法在闭环跟瞄后,跟瞄脱靶量均值降低了18%以上,脱靶量标准偏差降低了19%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算法在给定转速下的跟瞄偏差均值降低了38.8%,跟瞄偏差的标准偏差降低了39.4%。本文设计的抑制大扰动跟瞄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与系统稳定性均优于现有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跟瞄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能有效抑制移动平台QKD跟瞄系统的大扰动。
-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密钥分发
自抗扰控制
移动平台
跟瞄精度
-
Keywords
quantum optics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mobile platform
tracking accuracy
-
分类号
O431.2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
-
题名空间平台量子密钥纠错处理研究
- 2
-
-
作者
李凤芝
王潮泽
曹蕾
任继刚
彭承志
刘尉悦
-
机构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
-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6期586-590,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3F050007)
-
文摘
空地量子通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量子密钥的原始码存在一定的误码率,需要通过空间平台与和地面之间的双向数据交互对错误的密钥进行纠正。受空间平台硬件设备限制,数据的传输速度、存储空间以及处理能力等均有限,对空间平台量子纠错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给出了一种适合空间平台环境的基于汉明码的Winnow纠错算法,这种纠错处理算法不仅容易实现,而且在空间平台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兼顾运算效率和纠错效率。
-
关键词
空地量子通信
量子密钥纠错
奇偶校验
汉明纠错
-
Keywords
space-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quantum key error correction
parity check
Hamming error correction
-
分类号
V55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TN918.8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二维自旋轨道耦合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上的实现
- 3
-
-
作者
吴湛
孙威
徐晓天
陈帅
-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
-
出处
《信息安全研究》
2017年第1期68-73,共6页
-
基金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项目(2016YFA0301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674301,11274290)
-
文摘
激光诱导的超冷原子自旋轨道耦合为研究量子物理中各种现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提出并且在实验上用^87Rb简并气实现了光学拉曼晶格的二维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应拓扑能带结构.该方案无需锁相和对晶格势的精细调节,并且可以在一维和二维之间可控地转换.研究了转换过程、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非平凡拓扑能带等现象.该方案由于具有加热小、拓扑稳定等优点,为运用冷原子研究奇异量子相,包括拓扑超流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关键词
超冷原子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
人造规范势
自旋轨道耦合
光晶格
拓扑相变
-
Keywords
ultracold atoms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artificial gauge potential
spin-orbit coupling
optical lattice
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
-
分类号
O056
[理学]
-
-
题名粒子物理中量子纠缠的历史起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施郁
-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
-
出处
《物理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7,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No.T2241005)。
-
文摘
本文系统深入地梳理了粒子物理中量子纠缠的历史起源。1957年,玻姆和阿哈诺罗夫指出,1949年吴健雄和萨克诺夫的实验实现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关联。事实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实验中明确实现空间分离的量子纠缠。惠勒最早建议这个实验,作为对量子电动力学的检验,但是计算有误,正确的理论计算来自沃德和普赖斯,以及斯奈德、帕斯特纳克和奥恩博斯特尔,也符合杨振宁1949年的选择定则。1964年贝尔不等式发表后,人们考虑,它是否可以通过吴–萨克诺夫实验检验。这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吴健雄小组也做了新的实验。1957年,李政道、厄梅和杨振宁确立了K介子的量子力学形式,并发现中性K介子是一个双态系统。1958年,基于与杨振宁1949年选择定则类似的方法,戈德哈贝尔、李政道和杨振宁最早写下K介子对的纠缠态,其中单个K介子可以带电,也可以电中性。这首次给出光子以外的高能粒子的内部自由度纠缠。1960年,作为没有发表的工作,李政道和杨振宁又讨论了中性K介子对的纠缠态。本文也顺便介绍了几位物理学家,特别是沃德。
-
关键词
正负电子对
纠缠光子
赝标量介子
纠缠介子
K介子
-
Keywords
electron-positron pair
entangled photons
pseudoscalar meson
entangled mesons
kaon
-
分类号
O469
[理学—凝聚态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