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化学与物理途径调控的低热释放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荣华 刘杰 唐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3-681,696,共10页
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其大部分由碳氢元素组成且易燃,具有潜在的火灾危险性。降低高分子材料燃烧热释放是提高其火安全性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产生的可挥发热解产物扩散到气相并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根本原因。因... 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其大部分由碳氢元素组成且易燃,具有潜在的火灾危险性。降低高分子材料燃烧热释放是提高其火安全性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产生的可挥发热解产物扩散到气相并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根本原因。因此,控制可挥发热解产物的生成量与扩散速度以及在气相中的燃烧反应是降低高分子材料燃烧热释放的基本方法。介绍了作者团队基于化学与物理途径降低高分子材料燃烧热释放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3种途径:①调控聚合物碳化反应,将降解产物尽可能固定在凝聚相区域,减少可燃挥发组分的释放;②采用不同策略对炭层结构进行优化,增强阻隔作用,抑制可燃组分的传质和传热;③抑制气相燃烧反应,降低燃烧效率。通过探索聚合物结构、残炭炭层结构与热释放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热分解机理和高质量炭层形成机制,为低热释放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聚合物材料 碳化反应 炭层结构 燃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和生物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强 栾世方 +3 位作者 金晶 石恒冲 殷敬华 李勇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12-223,252,共13页
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用耗材及器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重要的医用材料之一,血液相容性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通用高分子的血液相容性可通过化学和生物修饰来实现。采用的方法大体分为本体改性和表面改... 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用耗材及器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重要的医用材料之一,血液相容性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通用高分子的血液相容性可通过化学和生物修饰来实现。采用的方法大体分为本体改性和表面改性。本体改性主要通过反应接枝和反应共混实现;而表面改性则主要通过在材料表面制备亲水性聚合物刷或亲水层、固定生物活性分子和形成生物仿生膜3种方法来实现。目前,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浆蛋白吸附、血小板粘附和红细胞溶血3个方面。结合本课题组近期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和生物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高分子 化学和生物改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科学实验中异常数据的判别与剔除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连超 殷敬华 +1 位作者 温松明 张彦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简单介绍了对测量值中异常数据进行判别与剔除的三种统计判别方法——3σ准则、格鲁布斯准则和Q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以高分子科学实验中的两个实例为代表,应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编写的程序模块,对测量值中异常数据... 简单介绍了对测量值中异常数据进行判别与剔除的三种统计判别方法——3σ准则、格鲁布斯准则和Q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以高分子科学实验中的两个实例为代表,应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编写的程序模块,对测量值中异常数据的判别与剔除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 数据处理 正态分布 异常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4
作者 栾世方 唐毓婧 +1 位作者 闫顺杰 殷敬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079,共9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应用范围最大、应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它是输注、血液净化、眼科、口腔科、防护、包装等大宗医疗器械的主体材料,也是高端植介入器械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首先介绍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现状,然后...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应用范围最大、应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它是输注、血液净化、眼科、口腔科、防护、包装等大宗医疗器械的主体材料,也是高端植介入器械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首先介绍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现状,然后提出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的五个趋势,最后展望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高分子材料 产业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高分子载体催化剂对糠醛加氢液相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尹静波 陈学思 +4 位作者 张龙 柳翱 杨亚楠 尹民 娄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63-1365,共3页
以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D3 0 1 R,— NH(CH3) 2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2 0 1× 7DVB,— NH+ (CH3) 3]和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70 1 ,— NH2 )为载体制备了 3种钯 -高... 以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D3 0 1 R,— NH(CH3) 2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2 0 1× 7DVB,— NH+ (CH3) 3]和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70 1 ,— NH2 )为载体制备了 3种钯 -高分子载体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高分子载体的种类、钯含量和催化剂用量对糠醛催化加氢生成四氢糠醇反应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体积分数为 5 0 %的乙醇 -水溶液和水中对糠醛常压液相加氢反应 ,钯 -高分子载体 (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催化剂均可使糠醛的加氢反应转化率达 1 0 0 % ,生成四氢糠醇的选择性达 98%以上 ,而用金属钯为催化剂的转化率达 70 %以上 ,选择性达97%以上 .同时用 XPS分析了高分子载体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反应 高分子载体催化剂 糖醛 加氢 四氢糖醇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分离高分子共混薄膜退火和准淬火的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廖永贵 由吉春 +3 位作者 李学 孙昭艳 石彤非 安立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77-1779,共3页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shift of phase-separated PMMA/SAN thin film on silicon wafer were studied by in situ AFM with hot stage through the annealing and quasi-quen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shifts are di...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shift of phase-separated PMMA/SAN thin film on silicon wafer were studied by in situ AFM with hot stage through the annealing and quasi-quen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shifts are different between high temperature and room temperature, and between ultrahigh vacuum and ambient and between in situ and ex situ although the morphologies are almost invariable. The reasons were discussed sim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共混 薄膜 相分离 退火 淬火 原位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接触类医用高分子材料自适应表面构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强 关兴华 +3 位作者 马志方 侯建文 项泽鸿 殷敬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0-237,共8页
血液接触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器械引发的凝血、溶血等问题是造成治疗失效、医疗事故和治疗成本增加的首要原因。为降低生物材料引发的血栓等副作用及提高医疗器械的长期使用安全性,人们发展了选择性、响应性和响应-反馈性等多种类型的自... 血液接触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器械引发的凝血、溶血等问题是造成治疗失效、医疗事故和治疗成本增加的首要原因。为降低生物材料引发的血栓等副作用及提高医疗器械的长期使用安全性,人们发展了选择性、响应性和响应-反馈性等多种类型的自适应表面。调控范围从蛋白质与材料表面接触的起始反应逐步深入到凝血及溶血、炎症和细胞反应的多级复杂途径,并与多种抗凝血、抗溶血技术联合,极大提升了医疗器械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和服役期限。文中简要阐述了生物材料诱发血液的凝血和溶血机理,评述了自适应表面在血液接触类材料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本课题组近年在该领域从事的部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器械 血液接触表面 血液相容性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亲水型高分子的丝瓜络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志 李炳睿 +5 位作者 潘艳雄 石凯 王伟财 彭超 王哲 姬相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9-677,共9页
采用接枝聚合的方法将亲水性聚丙烯酰胺接枝到丝瓜络上,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的接枝率可高达161.3%.选择典型的Cu^(2+)和Pb^(2+)体系,研究亲水型丝瓜络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单离子体系中,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于描述亲... 采用接枝聚合的方法将亲水性聚丙烯酰胺接枝到丝瓜络上,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的接枝率可高达161.3%.选择典型的Cu^(2+)和Pb^(2+)体系,研究亲水型丝瓜络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单离子体系中,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于描述亲水型丝瓜络吸附动力学过程,饱和吸附量随着接枝率和pH值增加而增大,对Cu^(2+)和Pb^(2+)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47和887 mg/g.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都适合描述等温吸附过程.8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实验表明,饱和吸附量基本保持恒定,同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络 接枝聚合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的聚L-谷氨酸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9
作者 曹田 尹静波 +2 位作者 罗坤 陈红丹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9-371,共3页
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氨基酸羧酸酐单体的开环聚合和脱保护基,制备了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黏均分子量控制在70000-350000左右.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n(A)/n(I)大于50时。分子量与n(A)... 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氨基酸羧酸酐单体的开环聚合和脱保护基,制备了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分子量聚L-谷氨酸黏均分子量控制在70000-350000左右.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n(A)/n(I)大于50时。分子量与n(A)/n(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 L-谷氨酸苄酯 聚-L-谷氨酸苄酯 聚-L-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康建 曾睿 +6 位作者 但卫华 米贞健 贾淑平 龚彦铭 胡帅 朱剑 陈学思(审校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具有调控所种植细胞的组织化、细胞增殖和新组织形成的重要作用。文章就目前常用于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作了概述,对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 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具有调控所种植细胞的组织化、细胞增殖和新组织形成的重要作用。文章就目前常用于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作了概述,对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作了归纳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测了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理想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 支架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掠入射X射线技术表征高分子薄膜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吉东 莫志深 《大学化学》 CAS 2009年第2期1-6,9,共7页
掠入射X射线技术是一种表征高分子薄膜的结晶性、厚度、界面粗糙度等物理量的新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这种技术中X射线反射率法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法的基本原理、测试和分析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高分子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X射线技术 高分子薄膜 掠入射 表征 X射线衍射法 界面粗糙度 反射率法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倩 李文斐 +3 位作者 张健夫 徐登圆 马国玲 姚占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3,共6页
采用预辐照与悬浮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接枝率为18%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UHMWPE-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聚苯醚(PPO)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共混物的增容剂。利用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 采用预辐照与悬浮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接枝率为18%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UHMWPE-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聚苯醚(PPO)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共混物的增容剂。利用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洛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PPO/UHMWPE-g-PS/UHMW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HMWPE-g-PS的增加,PPO与UHMWPE相容性提高;增加UHMWPE-g-PS百分含量,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其冲击强度达纯PPO的3倍以上;当PPO/UHMWPE-g-PS/UHMWPE质量比为95/5/0时,磨损体积降为PPO的5.2%,摩擦系数降低了49%,共混物的耐磨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预辐照 韧性 耐磨性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芴主链含D-A型萘并噻二唑和苯并硒二唑衍生物的红光高分子发光材料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磊 程延祥 +1 位作者 谢志元 王利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9-1238,共10页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含萘并噻二唑(NT)或苯并硒二唑(BS)电子受体单元的D-A型红光掺杂剂,将它们引入到聚芴(PFO)的主链,调节掺杂剂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掺杂剂/主体"特性的红光高分子材料含萘并噻二唑衍生物的聚芴(PFR-xNT)和...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含萘并噻二唑(NT)或苯并硒二唑(BS)电子受体单元的D-A型红光掺杂剂,将它们引入到聚芴(PFO)的主链,调节掺杂剂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掺杂剂/主体"特性的红光高分子材料含萘并噻二唑衍生物的聚芴(PFR-xNT)和含苯并硒二唑衍生物的取芴(PFR-xBS)。这些红光高分子的吸收光谱主要表现为聚芴主体的吸收,荧光光谱既有主体聚芴的蓝光峰,也有掺杂剂的红光峰,并且红光峰的相对强度随着掺杂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与光致发光光谱不同,这些高分子的电致发光光谱主要表现为掺杂剂的红光发射,并在掺杂的摩尔分数达到1%时实现了主体聚芴向红光掺杂剂的完全能量转移。其中PFR-10NT和PFR-10BS的单层器件(ITO/PEDOT:PSS/Polymer/Ca/Al)(PEDOT:聚3,4-乙烯二氧噻吩;PSS:聚苯乙烯磺酸)分别实现了电流效率1.61 cd/A,最大发射波长632 nm,CIE色坐标(0.63,0.35)以及电流效率1.10 cd/A,最大发射波长620 nm,CIE色坐标(0.63,0.36)的高效红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红光高分子 “掺杂剂/主体” 聚芴 萘并噻二唑 苯并硒二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超滤膜表面活性层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卫臣 李琳 +2 位作者 贾玉玺 何海东 石彤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在高分子超滤膜污染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连续性方程,建立了基于Darcy定律、对流扩散方程以及吸附动态方程的污染过程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了膜厚度方向渗透通量的时间演变特点,并揭示了溶液性质以及膜物性参数对膜渗透通量的... 在高分子超滤膜污染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连续性方程,建立了基于Darcy定律、对流扩散方程以及吸附动态方程的污染过程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了膜厚度方向渗透通量的时间演变特点,并揭示了溶液性质以及膜物性参数对膜渗透通量的影响规律;进而分析了膜渗透通量减小的原因,可以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污染 渗透通量 数学建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和生物降解大分子间的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耐水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航 冉祥海 +2 位作者 张坤玉 庄宇刚 董丽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5-978,共4页
以淀粉和可生物降解的PCL或PHBV等疏水性脂肪族聚酯为原料,制备了淀粉基的Sem i-IPN材料.加入PCL或PHBV等疏水性大分子的使淀粉基Sem i-IPN材料的耐水性能相对于原淀粉有很大的改善,通过热处理和溶剂化作用能使Sem i-IPN的耐水性进一步... 以淀粉和可生物降解的PCL或PHBV等疏水性脂肪族聚酯为原料,制备了淀粉基的Sem i-IPN材料.加入PCL或PHBV等疏水性大分子的使淀粉基Sem i-IPN材料的耐水性能相对于原淀粉有很大的改善,通过热处理和溶剂化作用能使Sem i-IPN的耐水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互穿聚合物网络 淀粉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刚果红的交联聚乙烯醇光化学pH敏感膜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发亮 刘志宏 陈天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以聚乙烯醇为载体,用不同的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与甲醛将聚乙烯醇交联成膜,再固定刚果红,制备了2种可用于光导纤维pH传感器的敏感膜(PECM和PFCM). 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2 mol/L [H+]~pH 6.8和pH 2.9~5.4. 2种膜在溶液pH值变化相差1和2个pH... 以聚乙烯醇为载体,用不同的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与甲醛将聚乙烯醇交联成膜,再固定刚果红,制备了2种可用于光导纤维pH传感器的敏感膜(PECM和PFCM). 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2 mol/L [H+]~pH 6.8和pH 2.9~5.4. 2种膜在溶液pH值变化相差1和2个pH单位时,在10 s内达到响应平衡. 分析结果表明,此2种膜均有较好的响应重现性与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pH敏感膜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显示与照明——从基础研究到未来的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马东阁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显示和照明技术,不仅在产业上得到了应用,在学术上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它不仅涉及化学、材料科学,也包含了物理学、光学、电子学、器件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本文...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显示和照明技术,不仅在产业上得到了应用,在学术上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它不仅涉及化学、材料科学,也包含了物理学、光学、电子学、器件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本文从OLED的工作原理和所涉及的材料出发,介绍了设计高效率OLED器件结构的物理基础和设计原则,最后对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示 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聚苯胺修饰的三联吡啶铁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18
作者 邱东方 程延祥 王利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77-1385,共9页
合成了一系列齐聚苯胺修饰的三联吡啶铁配合物,研究了齐聚苯胺链长、不同取代基等对配合物光谱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配合物[Fe(TPY)2]2+(TPY:三联吡啶),供电子齐聚苯胺单元的引入,使得修饰基团与配合物中心核[Fe(T... 合成了一系列齐聚苯胺修饰的三联吡啶铁配合物,研究了齐聚苯胺链长、不同取代基等对配合物光谱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配合物[Fe(TPY)2]2+(TPY:三联吡啶),供电子齐聚苯胺单元的引入,使得修饰基团与配合物中心核[Fe(TPY)2]2+之间形成了强的D-A体系,导致配合物1MLCT吸收波长显著红移至594 nm,且摩尔吸光系数增加近5倍。配合物同时具有基于金属中心、三联吡啶配体和齐聚苯胺单元的多个氧化还原过程,强拉电子取代基使齐聚苯胺单元氧化还原峰简并且峰电势明显正移,而正丁基取代基对氧化还原峰电势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 齐聚苯胺 吸收光谱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学刚 程延祥 +1 位作者 耿延侯 王利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470,共6页
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峰. 常温下由于其激发态寿命太短而无... 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峰. 常温下由于其激发态寿命太短而无荧光发射,而在低温(77 K)下,则表现出红光发射(639~641 nm). 双核配合物中基于中心离子钌的可逆的氧化电位在+1.25 eV左右,基于三联吡啶单元的第一还原电位位于-1.15 eV左右,第二还原电位则位于-1.38 eV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 双核钌(Ⅱ)配合物 光谱法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nard-Jones流体气液相图的粒子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文泽 孙昭艳 +1 位作者 吕中元 安立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7-510,共4页
利用粒子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Particle exchange molecular dynamics,PEMD)研究了 Lennard-Jones流体的气液相图 .模拟中 ,用两个耦合箱分别代表液相和气相 .通过直接比较两箱的粒子化学势来控制交换粒子 ,从而达到两相平衡 .采用 ... 利用粒子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Particle exchange molecular dynamics,PEMD)研究了 Lennard-Jones流体的气液相图 .模拟中 ,用两个耦合箱分别代表液相和气相 .通过直接比较两箱的粒子化学势来控制交换粒子 ,从而达到两相平衡 .采用 Widom方法计算化学势 .两模拟箱平衡时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粒子化学势 .模拟的气液相图结果与利用其它方法得到的 Lennard-Jones流体气液相图符合得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模拟 Lennard-Jones流体 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