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场发射原理的无载流子注入型量子点发光器件光电研究
1
作者 谢彪 吴朝兴 郭太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5-790,共6页
工作于无载流子注入工作模式下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因其简单的结构而受到关注。由于没有外部载流子参与电致发光,揭示该器件稳定工作时所需载流子的来源对于理解器件工作机理、优化器件结构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研究了多层量子点薄膜在... 工作于无载流子注入工作模式下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因其简单的结构而受到关注。由于没有外部载流子参与电致发光,揭示该器件稳定工作时所需载流子的来源对于理解器件工作机理、优化器件结构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研究了多层量子点薄膜在无载流子注入工作模式下的光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发光强度会随着交流驱动电压的幅度的增加迅速增加到一个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同样地,发光强度会随着交流驱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逐渐降低。此外,在不同电压和频率下该发光谱具有完全相同的中心波长和半峰宽。结合量子点之间存在的绝缘有机配体环境,提出了基于内场发射原理的多层量子点无载流子注入发光模型。该研究有望为获得先进量子点发光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量子点 能量势垒 无载流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色显示中色域映射算法研究
2
作者 林成 张家展 +4 位作者 肖宇泽 徐胜 叶芸 郭太良 陈恩果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171,共12页
多基色显示技术是实现色域扩展的重要技术路线,通过增加白色子像素可提升显示亮度和能效,而驱动“红绿蓝白”显示则需进行色域映射。针对“红绿蓝白”多基色显示建立色域映射变换模型,从理论上解释色域映射的基本原理,分析算法的组成,... 多基色显示技术是实现色域扩展的重要技术路线,通过增加白色子像素可提升显示亮度和能效,而驱动“红绿蓝白”显示则需进行色域映射。针对“红绿蓝白”多基色显示建立色域映射变换模型,从理论上解释色域映射的基本原理,分析算法的组成,提出平均亮度提升倍率、平均彩色子像素放大倍率、平均白色子像素利用率、平均饱和度比例四元一体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构建了更高效且简化的色域映射算法。在平板显示器与投影仪双平台上分别进行了仿真模拟和实物验证,并测量了整体显示与投影亮度,测量结果表明,新算法在平板显示器与投影仪平台上的亮度提升可达2.26倍与2.59倍。指标方面,新算法平均亮度提升倍率达到2.304,平均彩色子像素放大倍率达到1.677,平均亮度提升倍率达传统算法的2.3倍,彩色子像素驱动值对亮度提升的贡献为传统算法的1.67倍,亮度提升更显著。平均白色子像素利用率为0.261,平均饱和度比例为0.733,较好地平衡了画面整体亮度与饱和度。该算法能够显著增强显示画面亮度,且色彩保留程度较好。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实测结果和仿真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后续的“红绿蓝白”算法评价、多基色显示色域映射算法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色显示 RGBW 算法评价 亮度 彩色子像素 白色子像素 饱和度 RGBW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投式视网膜投影增强现实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设计与验证(内封面文章·特邀)
3
作者 张家展 肖宇泽 +4 位作者 颜舒展 叶芸 徐胜 郭太良 陈恩果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6,共9页
针对当前主流增强现实显示设备中的光学组合器存在的光效低,或系统复杂,或不便携带等问题,提出了直投式视网膜投影增强现实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案。光学系统自像面至物面之间依次包括视网膜投影透镜、平行光像源和补偿透镜组三个... 针对当前主流增强现实显示设备中的光学组合器存在的光效低,或系统复杂,或不便携带等问题,提出了直投式视网膜投影增强现实近眼显示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案。光学系统自像面至物面之间依次包括视网膜投影透镜、平行光像源和补偿透镜组三个部分。在仿真过程中,使用玻璃平板替代平行光像源,视网膜投影透镜选择双胶合透镜作为初始结构进行仿真和优化,在设计和仿真补偿透镜组时引入偶次非球面进行设计,同时仿真过程中使用人眼模型进行辅助优化,以模拟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光学系统中的平行光像源使用激光光源及相关光学器件,并使用几何透镜搭建了该光学系统的实物样机以验证系统的显示效果。经过仿真和优化,所设计的光学系统工作在486~656 nm波段,对平行的像源光线进行成像时,点列图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半径为9.59μm,在截止频率处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大于0.8;加入补偿透镜组后,整个系统对环境光成像时,在0°、3.75°和7.5°的三个半视场的点列图RMS半径分别为3.28μm、4.44μm和5.36μm,且全视场在截止频率处的MTF大于0.6,所设计的光学系统对显示像源和环境光的功率衰减分别在10%以下及30%以下。该系统可实现视网膜投影成像同时对环境光进行补偿,所搭建的样机可实现增强现实显示效果,系统有好的成像质量、高光效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眼显示 增强现实 光学设计 视网膜投影 环境光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短链配体调控提升MAPbBr_(3)量子点性能及广色域LED显示应用
4
作者 李恭明 蔡俊虎 +6 位作者 赖文宗 陈晓钢 查楠 叶芸 徐胜 郭太良 陈恩果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量子点(Quantum dots)凭借其尺寸可调控、卓越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以及宽光谱吸收等特性,展现出了卓越的光学性能,使其成为全彩广色域显示中LED色转换层的理想材料选择。特别是MAPbBr_(3)钙钛矿量子点(PQDs),不仅制备工艺简单,并... 量子点(Quantum dots)凭借其尺寸可调控、卓越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以及宽光谱吸收等特性,展现出了卓越的光学性能,使其成为全彩广色域显示中LED色转换层的理想材料选择。特别是MAPbBr_(3)钙钛矿量子点(PQDs),不仅制备工艺简单,并且还拥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因而被视为极具商业化潜力的材料。然而,MAPbBr_(3) PQDs在合成后其表面的配体极易脱落,导致表面缺陷态密度增加,这使得它们在水氧等环境因素下稳定性较差,最终导致其PLQY进一步降低。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一步合成MAPbBr_(3) PQDs策略:通过配体辅助再沉积技术(LARP),并创新性地使用2-己基癸酸(DA)配体替换传统的油酸(OA)配体,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具有出色稳定性和高PLQY的MAPbBr_(3) PQDs。与单长碳链的OA配体相比,双短链的DA配体能与MAPbBr_(3) PQDs建立起更强的配位键。配体与PQDs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有助于全面钝化晶格缺陷,从而减弱非辐射过程并提高材料的环境稳定性。因此,DA修饰后的MAPbBr_(3) PQDs不仅展现出高达87.8%的PLQY,而且在水氧环境中也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室温环境下,使用DA配体修饰后的MAPbBr_(3) PQDs的PL峰值在放置半个月后仍保持在原来的68.3%,而OA配体修饰的PQDs表现出几乎完全的荧光猝灭。随后,将DA配体修饰后的绿色发射MAPbBr_(3) PQDs、红色发射CsPbBrI2 PQDs以及蓝色发射CsPbCl1.5Br1.5 PQDs置于聚苯乙烯(PS)环境中包覆固化成膜,替代传统荧光粉应用于显示器件发光二极管(LED)的色转换层,测试其色域范围达到了NTSC标准的13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bBr_(3)PQDs DA配体 稳定性 广色域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离子掺杂CsPbI_(3)量子点及其色转换LED应用(封面文章·特邀)
5
作者 查楠 蔡俊虎 +3 位作者 叶芸 徐胜 郭太良 陈恩果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因其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PLQY)、带隙可调、高色纯度等特性,在宽色域显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其表面缺陷与晶格不稳定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通过热注入法将ZnI2作为掺杂剂成功合成了Z... 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因其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PLQY)、带隙可调、高色纯度等特性,在宽色域显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其表面缺陷与晶格不稳定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通过热注入法将ZnI2作为掺杂剂成功合成了Zn^(2+)掺杂的CsPbI_(3)量子点(Zn:CsPbI_(3)量子点)。试验表明,Zn部分取代了Pb,钙钛矿晶格逐渐收缩但晶型保持不变,提高了辐射衰减率,有效消除量子点缺陷态。Zn:CsPbI_(3)量子点相较于原始CsPbI_(3)量子点具有更好的相稳定性,PLQY也从56%提升至98%,同时PLQY在10天后仍可保持在80%以上。选用窄发射的Zn:CsPbI_(3),CsPbBr3与CsPbCl_(3)量子点作为LED颜色转换材料,在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NTSC)标准下,其色域达到了135.22%,证明了其在直视型LED显示屏或者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背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Zn离子掺杂CsPbI_(3) 热注入法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纳米导模共振结构的偶氮染料薄膜偏振片研究(特邀)
6
作者 江昊男 范祯桂 +6 位作者 邱健滨 李元行 陈宇怀 郑文俊 杨思恩 陈恩果 郭海成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共9页
高性能薄膜偏振片一直是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相比于市面上常见的线栅偏振片,它在保持高二向色性的同时实现了小于微米级的厚度,是高对比度超薄LCD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氮染料(Azo Dye,AD)... 高性能薄膜偏振片一直是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相比于市面上常见的线栅偏振片,它在保持高二向色性的同时实现了小于微米级的厚度,是高对比度超薄LCD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氮染料(Azo Dye,AD)类各向异性材料因其光致转向和强各向异性吸收的特点,拥有制备简单、厚度薄、大二向色性比(Dichroic Ratio,DR)等优势,被看作是用于超薄LCD显示器的高性能薄膜偏振片的理想材料。然而,AD在强线偏振光照射下,分子排列易被破坏导致性能下降,分子结构调控可以使其稳定性提升,但同时也使DR性能急剧下滑,因此,对其进行结构化调控以提升性能亟需突破。通过在AD薄膜层上引入纳米导模共振周期性结构,将分子级各向异性吸收和结构级强共振吸收相结合,实现了AD薄膜偏振片的双重吸收增强。通过针对纳米导模共振单元和薄膜层厚度的优化,与150 nm单一AD薄膜偏振片相比,实现平均DR提升83.3%,最小和最大值分别达到40.5%和149.5%,而偏振片总体厚度仅为220 nm。这项研究为AD高性能薄膜偏振片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思路,在高对比度超薄LCD显示设备的研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取向技术 薄膜偏振片 偶氮染料 液晶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苯基马来酰亚胺改性的量子点光刻胶制备色转换像素化薄膜
7
作者 蒋博瑞 宋博翔 +2 位作者 陈恩果 罗家俊 唐江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44,共9页
光刻法是一种制备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像素化色转换薄膜的可靠方案,但存在量子点与光刻胶兼容性的难题。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侧链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制备兼容量子点的光刻胶,侧链基团上C==O键能与量子点形成... 光刻法是一种制备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像素化色转换薄膜的可靠方案,但存在量子点与光刻胶兼容性的难题。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侧链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制备兼容量子点的光刻胶,侧链基团上C==O键能与量子点形成配位键从而钝化表面缺陷,并提高量子点分散性,使光刻胶溶液的量子产率(PLQY)达到76.1%(红色)和43.4%(绿色)。最终制备色转换薄膜时钝化效果仍然存在,绿色和红色的PLQY分别达到了66.4%和36.4%,像素化图形最小尺寸可实现10μm×10μm的矩形阵列。本研究中的树脂侧链改性方法为开发兼容量子点的光刻胶提供了指导,为Micro-LED全彩化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光刻胶 色转换 树脂改性 像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导装置的吸波材料电磁参数测量方法不确定度分析
8
作者 杨辉 吴刚 吕佩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材料电磁参数采用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来表征。由于基于传输/反射法的电磁参数求解公式的非线性、诸多不确定度来源及其相关性,运用解析法分析材料电磁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极为复杂,本研究引入蒙特卡洛法以简化分析计算并研究影响... 材料电磁参数采用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来表征。由于基于传输/反射法的电磁参数求解公式的非线性、诸多不确定度来源及其相关性,运用解析法分析材料电磁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极为复杂,本研究引入蒙特卡洛法以简化分析计算并研究影响系统不确定度的关键因素。对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S参数幅度和相位不确定度、波导夹具尺寸容差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了推导,并分析了各项不确定来源及概率密度函数。以聚四氟乙烯样品18~26.5 GHz频段电磁参数测量为例,使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其系统不确定度并给出了22 GHz频点处的不确定预算。阐释了样品电磁参数本身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蒙特卡洛法可有效分析基于波导装置的材料电磁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对于示例频段内的聚四氟乙烯样品,S参数幅值及相位不确定度的是影响电磁参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若被测样品电磁参数使矢量网络分析仪接收机接收功率处于底噪及串扰影响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将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参数 传输/反射法 不确定度 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洋的水下图像处理与视觉技术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炜玲 邱艳玲 +2 位作者 赵铁松 魏宏安 程恩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8-1763,共16页
水下观测是探索海洋最直观的手段之一。受水下光学特性、声学特性以及杂波、水生生物等的影响,水下观测中所采集的图像并不总能满足观测需求。如何对水下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与应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尽管图像处理与计算机... 水下观测是探索海洋最直观的手段之一。受水下光学特性、声学特性以及杂波、水生生物等的影响,水下观测中所采集的图像并不总能满足观测需求。如何对水下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与应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尽管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已在大气环境中得到广泛研究,但鉴于成像原理、应用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针对大气自然图像提出的算法无法直接移植到水下任务中,而针对水下场景提出的视觉应用仍存在对任务背景考虑不足、泛化性差等缺陷。本文面向光学图像以及声学图像这两类水下观测的主要手段,从图像特性入手,首次以任务为导向、以需求为脉络,通过梳理国内外成功的水下图像处理、质量评价案例,对水下观测方案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更完备的总结与分析。此外,本文围绕水下机器视觉应用探讨其发展进程,详细讨论与展望了相关领域的前景与优化方向,为突破海洋视觉应用的瓶颈,建设智慧海洋系统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处理 质量评价 机器视觉 智慧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配位金属-有机框架薄膜HKUST-1在光电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雪贤 张健 谷志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3-1025,共13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功能而在众多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液相外延层层组装的MOFs薄膜(称为表面配位MOFs薄膜,SURMOFs)因其具有可控的厚度、优选的生长取向以及均匀的表...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功能而在众多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液相外延层层组装的MOFs薄膜(称为表面配位MOFs薄膜,SURMOFs)因其具有可控的厚度、优选的生长取向以及均匀的表面等优点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液相外延(LPE)层层组装MOFs薄膜的技术方法,如层层浸渍法、层层泵式法、层层喷雾法、层层旋涂法等组装方法,并介绍了经典的SURMOF HKUST-1的层层组装策略以及其在光致发光、光致变色、光催化以及电催化方面的相关应用。HKUST-1是经典的SURMOF材料之一,在光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SURMOF HKUST-1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能:可以作为发光载体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具有独特的Cu催化活性位点的优势,有效地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因其具有介电特性而在电子器件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虽然HKUST-1在许多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性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将薄膜的合成步骤简单化;薄膜结构和电催化行为间的机理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降低HKUST-1的内阻的方法也需要进行改进。SURMOFs在大规模工业应用和扩展到其它未探索的领域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HKUST-1薄膜 液相外延 层层组装 光学 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知和记忆的视频动态质量评价
11
作者 林丽群 暨书逸 +3 位作者 何嘉晨 赵铁松 陈炜玲 郭宗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27-3740,共14页
由于网络环境的多变性,视频播放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比特率波动等情况,严重影响了终端用户的体验质量.为优化网络资源分配并提升用户观看体验,准确评估视频质量至关重要.现有的视频质量评价方法主要针对短视频,普遍关注人眼视觉感知特... 由于网络环境的多变性,视频播放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比特率波动等情况,严重影响了终端用户的体验质量.为优化网络资源分配并提升用户观看体验,准确评估视频质量至关重要.现有的视频质量评价方法主要针对短视频,普遍关注人眼视觉感知特性,较少考虑人类记忆特性对视觉信息的存储和表达能力,以及视觉感知和记忆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用户观看长视频的时候,其质量评价需要动态评价,除了考虑感知要素外,还要引入记忆要素.为了更好地衡量长视频的质量评价,本文引入深度网络模型,深入探讨了视频感知和记忆特性对用户观看体验的影响,并基于两者特性提出长视频的动态质量评价模型.首先,本文设计主观实验,探究在不同视频播放模式下,视觉感知特性和人类记忆特性对用户体验质量的影响,构建了基于用户感知和记忆的视频质量数据库(Video Quality Database with Perception And Memory,PAM-VQD);其次,基于PAM-VQD数据库,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结合视觉注意力机制,提取视频的深层感知特征,以精准评估感知对用户体验质量的影响;最后,将前端网络输出的感知质量分数、播放状态以及自卡顿间隔作为三个特征输入长短期记忆网络,以建立视觉感知和记忆特性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质量评估模型在不同视频播放模式下均能准确预测用户体验质量,且泛化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感知特性 记忆效应 体验质量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点@有序介孔复合材料的Micro⁃LED色转换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钢 赵梦云 +6 位作者 蔡俊虎 李恭明 查楠 叶芸 徐胜 郭太良 陈恩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量子点(Quantum dot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广泛应用于发光与显示、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它的发现和合成获得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采用量子点色转换的Micro-LED全彩化显示技术无需巨量转移,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然而,量子点在... 量子点(Quantum dot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广泛应用于发光与显示、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它的发现和合成获得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采用量子点色转换的Micro-LED全彩化显示技术无需巨量转移,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然而,量子点在高强度Micro-LED出光激发下的性能和寿命仍存在局限。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量子点@有序介孔(QDs@SBA-15)复合材料的Micro-LED色转换技术及其特性,有序介孔分子筛载体独特的孔道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Micro-LED色转换和光提取效率,且致密的有序介孔材料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量子点的稳定性。首先,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建立了Micro-LED仿真模型,探究量子点粒径和有序介孔材料的孔径对光提取效率的影响;基于仿真结果指导,进一步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QDs@SBA-15复合材料,通过透射光谱、荧光激发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确定浓度配比;最后,将该复合材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固化成膜,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性能。实验结果发现,量子点粒径和介孔材料孔径的匹配度以及量子点和有序介孔材料的比例浓度是影响QDs@SBA-15复合材料发光效率及Micro-LED色转换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所得复合材料可获得优异的发光性能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相比于纯量子点色转换层,复合材料的光提取效率提升了81.73%,复合材料的环境稳定性提升了14.33%,以Micro-LED作为蓝光光源组成的三基色发光器件工作色域达到了104.52%NTSC。本研究为量子点色转换Micro-LED显示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实现Micro-LED全彩化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有序介孔材料 色转换 Micr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μm大应变InGaAs/InGaAsP半导体锁模激光器
13
作者 段阳 林中晞 苏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7,共8页
针对光频梳、医学光声成像及痕量气体探测等应用需要,研制了一种InP基碰撞锁模半导体激光器,可在1.74μm波段实现重复频率为19.3GHz的高效锁模,其射频(RF)谱半高全宽(FWHM)约14kHz。在可饱和吸收区未加偏压时,激光器的阈值电流为83mA,... 针对光频梳、医学光声成像及痕量气体探测等应用需要,研制了一种InP基碰撞锁模半导体激光器,可在1.74μm波段实现重复频率为19.3GHz的高效锁模,其射频(RF)谱半高全宽(FWHM)约14kHz。在可饱和吸收区未加偏压时,激光器的阈值电流为83mA,最大出光功率可达到25.83mW。固定吸收区偏置电压在-1.6V,增益区驱动电流高于130mA时,锁模激光器开始输出微波射频信号,并且RF谱的FWHM随着电流增加可下降至十几kHz。固定驱动电流为520mA,在吸收区偏置电压从-1.4V降至-2V过程中,激光发射光谱逐渐展宽,在-2V偏压下,光谱的FWHM为9.88nm,包含40多个间隔为0.2nm的纵模。对比分析了不同驱动电流和偏置电压下的射频频谱和发射光谱的变化趋势,证明了该锁模器件具有高效、稳定的锁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碰撞锁模 InP基材料 InGaAs/InGaAsP多量子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紧凑型Nd∶YAG/PPMgLN模组的561 nm基模激光器
14
作者 伍秋林 冯新凯 +3 位作者 陈怀熹 陈家颖 马翠坪 梁万国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2-1518,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晶体的切角方法,通过切去谐振腔中掺氧化镁周期极化铌酸锂(PPMgLN)晶体输出端面的一角,改变输出端面的激光模式分布,从而实现了稳定的561 nm黄光激光的基模输出。利用有限差分本征模法,仿真出各种切角方案输出端面...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晶体的切角方法,通过切去谐振腔中掺氧化镁周期极化铌酸锂(PPMgLN)晶体输出端面的一角,改变输出端面的激光模式分布,从而实现了稳定的561 nm黄光激光的基模输出。利用有限差分本征模法,仿真出各种切角方案输出端面的激光模式分布,讨论其输出基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测出各方案输出功率随泵浦功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抽运功率为4.8 W时,实现了最高121 mW的基模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2.6%,中心波长为560.95 nm,半峰全宽为0.92 nm,3 h内波动性小于1.91%。与已报道的实验结果对比,该实验结果具有更小的结构尺寸,为紧凑型基模激光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MGLN晶体 561 nm激光器 倍频晶体切角 基模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光复用的液晶体光栅波导AR近眼显示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子健 姚立胜 +7 位作者 金华健 邱健滨 叶芸 徐胜 严群 郭太良 张万隆 陈恩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655,共10页
光波导组合器在增强现实显示的出瞳扩展和外观薄化方面颇具优势。出瞳扩展技术是通过在耦出区域诱导多次衍射,将光线引导至人眼。然而,这种多次衍射可能导致出瞳亮度在沿光路径的空间分布上逐渐减弱,从而造成亮度不均。特别是当使用液... 光波导组合器在增强现实显示的出瞳扩展和外观薄化方面颇具优势。出瞳扩展技术是通过在耦出区域诱导多次衍射,将光线引导至人眼。然而,这种多次衍射可能导致出瞳亮度在沿光路径的空间分布上逐渐减弱,从而造成亮度不均。特别是当使用液晶制备而成的偏振体全息光栅作为耦合元件时,由于光栅仅对一种圆偏振光敏感,与之正交的圆偏振光会被直接透射,导致波导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并不高。针对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复用的偏振体全息光栅光波导AR显示光学系统,同时实现了大出瞳尺寸和良好入眼均匀性。在理论设计和仿真方面,首先通过k空间理论设计了大视场角下的光栅结构,再以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μLED)作为微显示屏,设计了一套与之匹配的投影镜头,并对整个波导系统进行了成像仿真。在实验部分,制备了中心波长为532 nm、出瞳尺寸为45 mm×25 mm的偏振体全息光栅波导。实验结果显示,该波导系统在基板折射率为1.51下的对角线视场角达到了预期的32.86°。相比于仅响应单一圆偏振光的方案,采用九点法测得的均匀性提升了48.8%,整体均匀性提升了34.1%,波导组合器的光学效率也实现了1.2倍的提升。本文工作为偏振体全息光栅波导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液晶偏振体光栅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 波导 衍射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发光材料研究展望: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学元 涂大涛 郑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8-501,共4页
无机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作者的科研经历,展望了无机纳米发光材料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聚焦该领域前沿“痛点”和“冷门”,探讨研究工作如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倡议科学家应走出自己的研究... 无机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作者的科研经历,展望了无机纳米发光材料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聚焦该领域前沿“痛点”和“冷门”,探讨研究工作如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倡议科学家应走出自己的研究舒适区,树立自己的标签性工作,共同推进无机纳米发光材料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纳米材料 稀土 光致发光 纳米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向红亮 饶少辉 +1 位作者 郑开魁 刘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86-2897,共12页
通过向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并经固溶加抗菌时效处理,制备不同类抗菌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覆膜法、ICP-MS质谱检测仪、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Cu含量对UNS ... 通过向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并经固溶加抗菌时效处理,制备不同类抗菌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覆膜法、ICP-MS质谱检测仪、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Cu含量对UNS S33207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富铜相析出量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当Cu含量低于2.55%(质量分数)时,富铜相优先在铁素体及相界析出,进一步增加Cu含量,奥氏体也会析出富铜相;铁素体中析出的富铜相的尺寸为几十纳米,形态呈球状或椭球状,具有稳定的FCC结构,与基体为非共格关系。随Cu含量的增加,Cu离子溶出率增大,抗菌性能提高,且其抗菌率随与菌液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富铜相会成为钝化膜中的薄弱点,其含量越多,耐蚀性能越差,因此,在确保正常相关性能时,Cu含量要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级双相不锈钢 CU含量 富铜相 抗菌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光学晶体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燕 李雯 薛冬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8-242,共15页
稀土光学晶体是一类重要的高端光学材料,是指稀土元素可以完整占据结晶学结构中某一格点的光学晶体,在军事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稀土光学晶体的研究以稀土离子特性和相图分析为基础,结合结晶生长的化学... 稀土光学晶体是一类重要的高端光学材料,是指稀土元素可以完整占据结晶学结构中某一格点的光学晶体,在军事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稀土光学晶体的研究以稀土离子特性和相图分析为基础,结合结晶生长的化学键合理论,确定材料组分、晶体生长方法和工艺参数等,获得大尺寸单晶体。对稀土离子发光原理、典型稀土光学晶体的组成设计以及若干稀土光学晶体类型的发展情况进行简介,并综述了近几年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稀土光学晶体材料的研究新进展。稀土光学晶体材料的研发是实现稀土资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稀土光学晶体 稀土离子 发光 组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紫外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测试研究
19
作者 李丙轩 许珊 +4 位作者 廖文斌 张戈 陈玮冬 林长浪 黄凌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0-1033,共4页
为测定粉末材料的紫外波段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根据Kurtz-Perry粉末倍频效应理论,开展了紫外粉末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测试的研究。测试光源为氙灯泵浦的Nd∶YAG-KTP电光调Q激光器,KTP为二倍频晶体,输出波长532 nm,单脉冲能量100 mJ,重复... 为测定粉末材料的紫外波段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根据Kurtz-Perry粉末倍频效应理论,开展了紫外粉末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测试的研究。测试光源为氙灯泵浦的Nd∶YAG-KTP电光调Q激光器,KTP为二倍频晶体,输出波长532 nm,单脉冲能量100 mJ,重复频率1~10 Hz,脉冲宽度为8 ns。为保证266 nm光的透过率,采用紫外融石英做窗口片,型号为JGS1;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选择光栅光谱仪分光。经紫外常用的KDP、LBO、BBO等测试,证明本方法具有稳定可靠、判别精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定性或半定量测试材料的紫外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为研究紫外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非线性光学 紫外 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Si6N11∶Ce^3+荧光玻璃陶瓷及其在高功率固态照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岳相铭 林航 +3 位作者 林世盛 程遥 徐桔 王元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9-1537,共9页
面向市场对高功率照明的强烈需求,兼具优良光学和热/化学稳定性的全无机荧光玻璃陶瓷正蓬勃发展。本文基于低温共烧技术制备了一种镶嵌La3Si6N11∶Ce^3+(LSN∶Ce)荧光粉的硅基氮化物玻璃陶瓷荧光转换材料。研究表明,共烧时玻璃组分对LSN... 面向市场对高功率照明的强烈需求,兼具优良光学和热/化学稳定性的全无机荧光玻璃陶瓷正蓬勃发展。本文基于低温共烧技术制备了一种镶嵌La3Si6N11∶Ce^3+(LSN∶Ce)荧光粉的硅基氮化物玻璃陶瓷荧光转换材料。研究表明,共烧时玻璃组分对LSN∶Ce荧光粉侵蚀作用较小,荧光粉结构未受明显破坏,因而其荧光特性基本得以保持——量子效率为79%,150℃下荧光积分强度仅下降~14%。构建的高功率白光LED光源在350 mA电流驱动下,光效为54.8 lm/W,色温为5712 K,显指为70.1,色坐标为(0.3280,0.3690)。构建的激光照明光源在0.8 W蓝光激光激发下,光通量为118.48 lm,色温为7427 K,显指为56.2,色坐标为(0.2982,0.3226)。我们推断,在高功率蓝光激光激发时,LSN∶Ce荧光玻璃陶瓷中发生了热饱和与光饱和现象。经进一步的材料组分、制备工艺以及器件结构优化,LSN∶Ce荧光玻璃陶瓷可望应用于高功率照明领域,如汽车大灯和探照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白光 发光二极管 激光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