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战略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战略初探——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于瑞雪 张志强 《中国煤炭》 2023年第3期23-28,共6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煤炭消费、碳排放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双碳”目标下,解决经济增长和碳减排之间的制约关系是能源企业的首要任务,能源企业要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基于ARIMA模型预测了我国近10年的煤炭消费量,在“双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煤炭消费、碳排放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双碳”目标下,解决经济增长和碳减排之间的制约关系是能源企业的首要任务,能源企业要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基于ARIMA模型预测了我国近10年的煤炭消费量,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虽然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但煤炭消费增量将放缓且不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能源企业虽然已加快新能源领域和CCUS的产业发展,但仍有很大的转型空间。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建议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手段在储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开展研究,依靠科技创新为碳减排事业贡献不竭的绿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储能技术 CCUS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神华国际化SWOT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凌文 王小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8-42,共5页
中国神华是在中国国内快速成长的煤、电、路、港一体化公司,是中国煤炭行业的龙头。推动中国神华国际化进程,既符合国家政策,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国际矿业巨头相比,国际化程度还很低,是国际舞台上的新加入者。本文通过考察中国... 中国神华是在中国国内快速成长的煤、电、路、港一体化公司,是中国煤炭行业的龙头。推动中国神华国际化进程,既符合国家政策,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国际矿业巨头相比,国际化程度还很低,是国际舞台上的新加入者。本文通过考察中国神华所处的国际环境,深入剖析中国神华的核心竞争力和不足,给出了神华国际化的SWOT分析,为更好的推进中国神华国际化事业提供一个基本认知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神华 国际化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源保供的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与产量预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晖 赵开功 +3 位作者 张晓蕾 李强 李长明 李严肃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9,共7页
黄河流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存在植被覆盖率低、水资源利用水平差、受洪涝灾害威胁、省际发展不均衡、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高质量发展局面尚未完全形成等问题。为系统认识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现状,服务能源保障安全,在充分调... 黄河流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存在植被覆盖率低、水资源利用水平差、受洪涝灾害威胁、省际发展不均衡、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高质量发展局面尚未完全形成等问题。为系统认识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现状,服务能源保障安全,在充分调研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资源赋存、生产现状、开发强度、产销供需等主要方面分析了区域煤炭资源开发现状,综合发展潜力、社会需求和水资源利用等因素对相关区域的煤炭产量进行预测,探寻煤炭生产量的规律。结果表明:煤炭资源现状主产区煤炭产量增速总体放缓,在能源保供的基础上从严控制煤炭产能和产量、坚持高质量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是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能源安全 煤炭产量 煤炭开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车群组运行的双线重载铁路群组计划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倪少权 龚梓烨 宋宗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79-2492,共14页
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列车间隔、加大行车密度,为解决双线重载铁路运能紧张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其中群组计划是列车群组运行模式下铁路运输计划编制的基础,针对多元群组列车与单列混行情况下群组计划优化问题,提出双线重载... 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列车间隔、加大行车密度,为解决双线重载铁路运能紧张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其中群组计划是列车群组运行模式下铁路运输计划编制的基础,针对多元群组列车与单列混行情况下群组计划优化问题,提出双线重载铁路多装卸站条件下群组计划的优化方法。首先对列车群组运行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群组计划的基本概念及其关键要素,分析了双线重载铁路群组列车在出发、到达、区间运行3种状态下的列车组间追踪过程,以及始发群组列车组群、通发群组列车组群、相同终到站解群和不同终到站解群4种场景下列车在站组群/解群的作业过程,提出了群组计划中各重要参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双线重载铁路全线开行列车数量最大为目标,考虑装车能力、组群/解群作业时间、到发线数量、列车接续等约束,构建群组计划优化模型,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求解方法。最后,以我国北部某铁路煤运通道为例进行实验,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群组运行条件下该线路输送能力提升了32.26%,且能满足各终到站需求。提出的优化方法在解决双线重载铁路群组计划优化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促进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技术在重载铁路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群组运行 双线铁路 群组计划 多装卸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机车异质群组操纵特性建模与协同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宗莹 胡灿 +1 位作者 白志军 张坤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6-2075,共10页
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绿色环保发展的实施,同时考虑繁忙重载铁路普遍采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混合运营的压力,运用分布式协同操纵技术实现重载机车群组节能运行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机车异质群组不匹配特性建模和通信一体化... 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绿色环保发展的实施,同时考虑繁忙重载铁路普遍采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混合运营的压力,运用分布式协同操纵技术实现重载机车群组节能运行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机车异质群组不匹配特性建模和通信一体化框架,首先对具有不同操纵特性的机车群组进行分析,给出了能够满足重载机车群组大功率牵引的稳定拓扑图,进而建立了能够描述重载机车异质群组不匹配特性的传递函数矩阵模型。为实现重载机车群组最优一致性控制,采用分布式动态矩阵控制对机车群组的不匹配时滞特性进行精准调节。基于交流电力机车HXD3、直流电力机车SS4B和内燃机车HXN3异质群组的联合仿真表明:1)作为领航车的HXD3能够迅速响应,作为列尾的HXN3交替响应,作为中部机车的SS4B机车最后响应,对应的编组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弥补直流电力机车SS4B大滞后响应特性;2)基于构建的重载机车群组协同控制结构,所选机车群组操纵级位组合能耗最低,最不利操纵级位组合对应的最大能耗包络线也在允许范围内波动;3)提出的方案既能对不同类型重载机车低碳模式下稳定编组提供参考,又能降低司机劳动强度,实现安全平稳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异质群组 不匹配特性建模 操纵级位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配准与最近邻搜索的钢轨磨耗测量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杉 王文斌 +3 位作者 尹太军 彭建川 刘艳彩 张杰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提出了基于点云配准和最邻近搜索的方法,以解决钢轨轨腰处钢印噪声导致的轨顶磨耗测量点识别误差较大的问题,并成功实现了钢轨垂直和侧面磨耗点的自动定位。首先,通过坐标系旋转和点云滤波等预处理技术,以钢轨轮廓作为数据单元,获取有... 提出了基于点云配准和最邻近搜索的方法,以解决钢轨轨腰处钢印噪声导致的轨顶磨耗测量点识别误差较大的问题,并成功实现了钢轨垂直和侧面磨耗点的自动定位。首先,通过坐标系旋转和点云滤波等预处理技术,以钢轨轮廓作为数据单元,获取有效的钢轨配准数据。接着,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拟合轨腰圆弧的圆心,以此作为基准点进行任意状态下的点云初步粗配准。对于在轨腰处出现钢印编号的实际测量情况,采用了轨顶与轨腰点云的ICP加权精配准方案,实现测量轮廓与标准轮廓的精确重合。最后,根据钢轨磨耗计量办法,以标准钢轨轮廓指定位置坐标线为基准线,在配准后的点云数据中,通过最邻近搜索的方法寻找距离基准线最近的坐标,从而精确定位磨耗测量点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效且精确地提取钢轨磨耗测量点。文章最后以三维图的方式展示磨耗测量点与标准轮廓的对比,其特征点提取的标准偏差小于0.1 mm,最大偏差小于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磨耗 点云预处理 加权点云配准 最近邻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组运行模式下双线重载铁路空车调配方法研究
7
作者 吕苗苗 王一博 +2 位作者 耿敬春 倪少权 宋宗莹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2,共9页
群组运行模式下重载铁路空列至装车站可采用组合分解、组群解群的灵活运输方式。针对群组运行模式下双线重载铁路空车调配特点,以区段内空列的总空费时间最短和通过能力最大为目标,以群组列车运行条件、组合分解站能力限制及装车站装车... 群组运行模式下重载铁路空列至装车站可采用组合分解、组群解群的灵活运输方式。针对群组运行模式下双线重载铁路空车调配特点,以区段内空列的总空费时间最短和通过能力最大为目标,以群组列车运行条件、组合分解站能力限制及装车站装车需求等为约束,建立群组运行模式下双线重载铁路空车调配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神朔铁路为算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群组容量为2的前提下,群组模式占用运行图总时间和总空费时间相较于既有模式分别减少11%和28%,且在不考虑群组规模对单元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影响的前提下,随着群组容量增大,上述指标性能更优。该空车调配方法能得到针对不同决策需求的空车调配方案,为群组运行模式下双线重载铁路的空车调配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运行 重载铁路 空车调配 群组计划 多目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路网列车群组运行情景推演及运能协调度评估研究
8
作者 宋宗莹 周芳如 +1 位作者 谢琦 赵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9,共14页
为提高重载铁路路网运能及运输效率,研究列车群组运行下重载路网的运能协调问题,设计典型列车群组运行情景,对不同情景下路网运能协调度进行评估并提出运能优化措施。首先,阐述了重载列车群组运行基本原理及实施需求,探究影响列车群组... 为提高重载铁路路网运能及运输效率,研究列车群组运行下重载路网的运能协调问题,设计典型列车群组运行情景,对不同情景下路网运能协调度进行评估并提出运能优化措施。首先,阐述了重载列车群组运行基本原理及实施需求,探究影响列车群组运行情景推演的因素并提出情景推演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列车群组运行下重载路网线路和车站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构建了路网运能协调度评估模型。最后,以国家能源集团重载路网为研究对象,设计典型列车群组运行情景并评估各情景下路网的运能协调度,得到列车群组运行情景推荐方案及优化措施。研究发现:实施群组运行可有效提升重载路网线路和车站运输能力,其中,车站运输能力是提升路网运能协调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群组运行 情景推演 运能计算 协调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及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9
作者 宋宗莹 张辰东 +3 位作者 王兴中 张韦 王文斌 李湘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9,共13页
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创新加密提效技术路线,以单元列车协同群组化运行实现区间高密度紧追踪和站内高效接发车,为突破重载铁路运输瓶颈、提高重载铁路运能运量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针对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概念、架构、组成、地... 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创新加密提效技术路线,以单元列车协同群组化运行实现区间高密度紧追踪和站内高效接发车,为突破重载铁路运输瓶颈、提高重载铁路运能运量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针对重载列车群组运行控制系统概念、架构、组成、地面和车载设备、功能、运行过程、效果以及与典型列控系统的对比进行阐述,从概念、原理及控制算法优劣势等方面描述列车运行模型及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控制方法,说明对应控制方法在控制性能方面的优缺点以及针对群组列控系统的适配性,并从系统应用、优化、演进以及控制理论模型、策略研究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构建满足铁路运能提升、运输安全及多制式兼容要求的群组列控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群组运行 系统架构 协同控制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正交色度颜色空间的线路监控视频亮度增强方法
10
作者 宋宗莹 王文斌 +3 位作者 周希博 柴雪松 李健超 王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6,共8页
本文针对重载铁路线路关键区段夜间视频监控图像光照不足、对比度低、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正交色度颜色空间的改进图像亮度增强方法(Low Light Enhancement for Railway surveillance video image based on improved Col... 本文针对重载铁路线路关键区段夜间视频监控图像光照不足、对比度低、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正交色度颜色空间的改进图像亮度增强方法(Low Light Enhancement for Railway surveillance video image based on improved Color space transform method,LLERC)。该方法首先将输入图像从RGB(Red,Green,Blue)颜色空间转换至所提出的改进IOC(Intensity-Orthometric-Chroma)颜色空间,以提取其强度和正交色度信息。随后,利用改进的轻量化双路U-net提取IOC颜色空间图像的特征,并预测实现亮度增强所需的强度残差和色度调整量。最后,将上述强度残差与输入图像叠加,得到光照增强后的IOC颜色空间图像,再将其转换为RGB颜色空间图像输出。将LLERC应用于重载铁路试验段,结果表明:LLERC方法在对比度、图像自然度、图像亮度顺序差异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图像增强方法和主流深度学习方法,并能有效提升重载铁路夜间视频监控图像的清晰度和自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图像亮度增强 试验研究 铁路监控视频 颜色空间转换 深度学习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混编群组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卓芩羽 陈维亚 +1 位作者 宋宗莹 于晓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9-578,共10页
开行群组列车可以缩短列车追踪运行间隔,是提高重载铁路输送能力和减少货物总在途运输时间的潜在突破口。开行混编群组列车有利于灵活编组列车和适应多样化货物运输需求,但会使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问题变得复杂。为了优化求解具有“技术... 开行群组列车可以缩短列车追踪运行间隔,是提高重载铁路输送能力和减少货物总在途运输时间的潜在突破口。开行混编群组列车有利于灵活编组列车和适应多样化货物运输需求,但会使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问题变得复杂。为了优化求解具有“技术站始发直达”特征的重载铁路混编群组列车开行方案(包括混编群组列车的列车组群方案、停站方案和运行时刻方案),本文构建了一个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启发式求解算法。优化模型引入了货运需求重要度作为参考指标,综合考量货物需求量、运到期限、目的站等级及运输距离等因素,以单位时段内目的站货运供需差额运输成本最小和货物总在途运输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约束条件主要考虑了货运供需匹配关系、货物运到期限、线路天窗时间、群组内单元列车数量限制等现实运输组织条件。考虑该模型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设计了一种模拟退火非支配排序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for Non-dominated Sorting, SANSA)进行求解。以某重载铁路为背景构建简化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与设计的SANSA算法能够有效获得重载铁路混编群组列车的列车组群方案(包括群组数量、组群顺序、组内单元列车数量)、停站方案和运行时刻方案;在满足既定运输需求计划情形下,该求解结果还可用于反馈分析目的站货运需求计划和最晚运到时间设定的合理性,为运输供给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运输 混编群组列车 开行方案 多目标优化 元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铁路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斌 明嘉辉 +3 位作者 郝小光 郭瑞彬 王兴中 权伟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1,共8页
随着铁路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现有铁路通信网络难以充分满足新兴业务的多元需求。因此,研究如何在铁路领域引入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助力铁路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一代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铁路专网与公... 随着铁路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现有铁路通信网络难以充分满足新兴业务的多元需求。因此,研究如何在铁路领域引入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助力铁路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一代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铁路专网与公网融合通信的总体框架,并分别分析了专网与公网在铁路场景中的应用方式与优势。此外,深入研究5G及5G-A在铁路通信中的创新应用,包括网络切片、AI驱动的通信感知以及乘客服务保障等关键场景。展望6G在铁路领域的潜在应用,设想数字孪生列车的实现,探讨面向高效信息交互的语义通信等先进技术可能为铁路运营带来的提升。总结新一代通信技术在铁路场景应用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移动通信 铁路数字化 公专网融合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与其它烟煤掺烧的结渣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怀珍 顾大钊 +1 位作者 薛宁 王桂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6,共4页
通过在试验室条件下对神华煤与其它烟煤混煤的掺烧试验,掌握了神华煤掺入不同比例其它煤后,混煤的着火、燃尽和结渣性能及沾污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了炉内气氛条件对结渣的影响试验。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混煤结渣指数与煤灰... 通过在试验室条件下对神华煤与其它烟煤混煤的掺烧试验,掌握了神华煤掺入不同比例其它煤后,混煤的着火、燃尽和结渣性能及沾污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了炉内气氛条件对结渣的影响试验。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混煤结渣指数与煤灰软化温度和煤灰碱酸比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可为电厂锅炉掺烧神华煤或减缓燃烧神华煤的结渣问题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煤 烟煤 掺烧 结渣性能 着火 燃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硬炭负极及其性能
14
作者 王斌 宋文革 +4 位作者 尚明 曾红久 黄显虹 李晓明 孙国华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08,共9页
为探索低阶煤在锂离子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应用的潜在可能性,对神东补连塔和锦界2个矿区的低阶煤进行了粉碎、纯化、氧化、炭化等工艺处理,通过工业分析、CHNSO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物理吸脱附等对原料煤、各工艺段中间品以及得到的硬... 为探索低阶煤在锂离子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应用的潜在可能性,对神东补连塔和锦界2个矿区的低阶煤进行了粉碎、纯化、氧化、炭化等工艺处理,通过工业分析、CHNSO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物理吸脱附等对原料煤、各工艺段中间品以及得到的硬炭负极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对煤基硬炭作为锂电负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表明,2个矿区的低阶煤原料中都含有类石墨晶畴,补连塔矿区的类石墨微晶含量较多,芳香度稍高一些。经空气氧化后,2个矿区低阶煤氧含量升高明显,但低阶煤内部的无定型微晶片层大小未受到明显破坏,表明空气氧化是一种温和且高效的氧化手段。经氧化后的低阶煤在1200℃的高温炭化处理后,得到了煤基硬炭。相比直接从室温升高到1200℃的一段式炭化,先在800℃低温炭化后再到1200℃恒温的二段式炭化所获得硬炭,微晶生长更为完善、缺陷更少,表明800℃的恒温有利于微晶结构的生长和缺陷的修复。但受到原料煤芳香度、结晶程度和挥发分影响,在相同工艺下2个矿区的煤基硬炭在结构和性能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在孔结构方面,补连塔煤在1000℃炭化之后的比表面积达390 m^(2)/g,锦界煤的1000℃炭化的比表面积已经低至18.9 m^(2)/g,而经过1200℃处理之后,2种原料煤所制硬炭的比表面积均在3~4 m^(2)/g。在电化学性能方面,补连塔低阶煤在1000.℃处理得到的硬炭比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分别只有235.6 mAh/g和37.59%,当处理温度从1000℃提高到1200℃,首次放电比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大幅提升到341.7 mAh/g和80.37%;而锦界低阶煤硬炭1000℃处理时,容量就已经高达345 mAh/g,处理温度升高到1200℃,容量略有降低,但首次库仑效率从66%提高至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低阶煤 硬炭 锂电负极 电化学性能 芳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孔前后煤层渗透率阶段演化与瓦斯动态运移特征研究
15
作者 徐超 苑永旺 +4 位作者 王凯 蒋立翔 胡园园 蔡永博 刘伟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0-911,F0003,共13页
机械扩孔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煤层渗透性、促进低渗透性煤层的瓦斯抽采,是降低煤与瓦斯动力灾害风险的有效措施。为揭示机械扩孔对瓦斯抽采的影响机制,通过气固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了扩孔前后煤层渗透率演化规律并求解了瓦斯抽采解析... 机械扩孔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煤层渗透性、促进低渗透性煤层的瓦斯抽采,是降低煤与瓦斯动力灾害风险的有效措施。为揭示机械扩孔对瓦斯抽采的影响机制,通过气固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了扩孔前后煤层渗透率演化规律并求解了瓦斯抽采解析解。随后在阳泉矿区开展了现场试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扩孔应力扰动下煤层瓦斯压力下降速率变化规律可分为随抽采时间逐渐减小(Ⅰ型)和基本不变(Ⅱ型)2种,扩孔煤层瓦斯压力明显低于普通孔径煤层;随距钻孔中心距离增加煤层渗透率逐渐降低,随时间延长煤层渗透率不断增大,扩孔煤层渗透率明显高于普通孔径煤层;相较于普通孔径钻孔,扩孔钻孔瓦斯渗流速度提高约8倍,有效抽采半径扩大1.70倍~1.78倍;实施机械扩孔掘进工作面煤层的瓦斯平均抽采浓度、纯量分别提升了6.2倍、12.6倍,残余瓦斯含量减少了19%。扩孔明显提高了煤层渗透性与瓦斯抽采效果,这既证明了机械扩孔技术的有效性,也验证了耦合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煤层渗透率 机械扩孔 气-固耦合模型 瓦斯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石炭-侏罗纪煤掺烧的结渣性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程志强 姚伟 刘家利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67,88,共4页
神华侏罗纪煤具有易燃、低硫、低灰等优点,但存在易结渣等不足之处;神华石炭纪煤结渣特性则明显优于前者;侏罗纪煤与石炭煤掺烧,可充分利用石炭煤灰的高熔融温度特性以降低混煤的结渣倾向,并保持侏罗纪煤的易燃特性以提高混煤的火焰稳定... 神华侏罗纪煤具有易燃、低硫、低灰等优点,但存在易结渣等不足之处;神华石炭纪煤结渣特性则明显优于前者;侏罗纪煤与石炭煤掺烧,可充分利用石炭煤灰的高熔融温度特性以降低混煤的结渣倾向,并保持侏罗纪煤的易燃特性以提高混煤的火焰稳定性,具有低硫、低灰、较高热值、较低钙含量、低结渣、易燃烧等优点,保证了神华配煤在以非神华煤设计的锅炉中不会带来运行上的困难。笔者通过试验提出的神华两类煤掺烧结渣趋势变化图可为神华配煤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侏罗纪煤 神华石炭煤 掺烧 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打滑条件下重载群组列车轮轨黏着协同控制研究
17
作者 刘可新 宋宗莹 +2 位作者 王兴中 陈再刚 翟婉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33-4144,共12页
随着重载铁路运输及群组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轮轨黏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采用重载群组列车−轮轨黏着协同控制技术成为解决列车动态追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列车动力学理论,构建重载群组列车动力学模型,针对机车轮对打滑问题,提出... 随着重载铁路运输及群组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轮轨黏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采用重载群组列车−轮轨黏着协同控制技术成为解决列车动态追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列车动力学理论,构建重载群组列车动力学模型,针对机车轮对打滑问题,提出一种轮轨黏着−群组运行协同控制方法,建立基于重载列车动力学的黏着控制−群组运行控制系统耦合模型。通过联合仿真,对群组列车轮对均未打滑、领航列车机车导向轮对打滑、跟随列车机车导向轮对打滑和群组列车机车导向轮对均打滑4种工况下的轮轨黏着控制性能和群组运行控制效果进行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群组列车轮对均未打滑的正常工况相比,3种打滑工况下的电机转矩都进行了多次快速的调节,轮轨黏着系数平均稳定在0.20附近,速度差平均波动范围为0~0.42 km/h,列车追踪距离平均减小了0.4~1.0 m,远远小于对应阈值,轮对打滑得到有效控制。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在4种工况下,发生轮对打滑的轮轨黏着性能统计结果更小,同时,工况4的列车追踪距离变化值为0.40 m,速度差最大绝对值为0.277 km/h,结果均最小,其群组运行控制效果更优,说明在更复杂的车轮打滑场景中,重载群组列车−轮轨黏着协同控制方法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从动力学的角度,将群组运行控制与轮轨黏着控制进行耦合研究,可为更安全的列车追踪距离及列车牵引/制动性能的发挥提供有效依据,但有待通过后续的试验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群组列车 车轮打滑 群组运行控制 轮轨黏着控制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组列车跨线运营分析方法
18
作者 王文斌 刘璐 +1 位作者 宋宗莹 黎茂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55-3866,共12页
随着城市地铁网络化建设逐步完善,以传统单线模式运营的地铁面临着乘客换乘次数多、换乘站客流压力大、低峰和平峰期客流低迷导致部分列车上座率低等问题。为了保证城市地铁运力与客流需求在低峰和平峰期更好地精准匹配、经济高效地满... 随着城市地铁网络化建设逐步完善,以传统单线模式运营的地铁面临着乘客换乘次数多、换乘站客流压力大、低峰和平峰期客流低迷导致部分列车上座率低等问题。为了保证城市地铁运力与客流需求在低峰和平峰期更好地精准匹配、经济高效地满足城市地铁复杂多变的客流需求,研究群组列车跨线运营组织分析方法。首先,基于乘客进出站刷卡数据,得到地铁网络中各线路断面客流量及换乘站各方向的潜在换乘客流量;然后,依据各时段内每条线路最大断面客流量确定开行的本线列车数量,并判断各线路是否能在相应时段内实施列车跨线运营,对于各时段内可实施列车跨线运营的线路,根据换乘站各方向的潜在换乘流量占比确定地铁列车跨线交路方案;最后,通过最大换乘流量计算开行的跨线列车数量。以长沙市地铁网络为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地铁1号线在低峰时段及早高峰时段内可开行跨线列车,长沙地铁2号线仅在低峰时段内可开行跨线列车,其余线路在各时段内均可开行跨线列车。若对长沙地铁实施群组列车跨线运营,则在1 d内可减少换乘人数159501人,节省换乘时间9304 h,明显增加耗电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保证城市地铁运力与客流需求精确匹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铁 乘客换乘 客流需求 群组列车 跨线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网车流调配的重载铁路群组计划编制方法研究
19
作者 王天琨 宋宗莹 吕苗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14-3424,共11页
列车群组运行模式通过增加行车密度为提高重载铁路运输能力提供了新途径。群组计划编制是群组运行模式下列车运输组织的基础,针对单元列车多车站组群/解群与多元群组列车混行优化问题,研究考虑路网层面车流调配的单元列车组群/解群车站... 列车群组运行模式通过增加行车密度为提高重载铁路运输能力提供了新途径。群组计划编制是群组运行模式下列车运输组织的基础,针对单元列车多车站组群/解群与多元群组列车混行优化问题,研究考虑路网层面车流调配的单元列车组群/解群车站、规模与次序的优化方法。首先分析重载铁路运输网络车流特征与单元列车组群/解群作业场景,剖析单元列车单车站组群与多车站组群、群组列车部分解群与全部解群4种场景下的运行时间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化非群组单元列车与群组列车总运输时间作为优化目标,以车流接续守恒、群组内单元列车组群/解群数量、组群/解群唯一性、装卸能力、车站及线路区间通过能力等作为约束条件,构建重载铁路群组计划编制模型,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含罚函数的遗传算法,通过引入惩罚变量将部分约束条件并入目标函数中进行求解。最后,以我国某重载铁路为背景构建简化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重载铁路开行群组列车与实际运输方案相比运输时间减少43.8%,且能满足货物运输需求与路网运力资源,有效提高了重载铁路货物运输效率。该群组计划编制方法能够实现单元列车与多元群组列车的多车站组群/解群,为进一步优化群组运行模式下的列车运输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路网车流调配 群组计划 多车站 群组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镜扫描技术的重载铁路钢轨打磨砂轮切削能力研究
20
作者 王文刚 孙静涵 +2 位作者 胡猛 王章 许玉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
为了分析重载铁路钢轨打磨砂轮的切削能力,将钢轨廓形与打磨砂轮的位置进行参数化表示,提出了钢轨打磨砂轮切削能力定量化评价方法;对新旧打磨砂轮进行取样,基于电镜扫描技术分析了新旧钢轨打磨砂轮颗粒的细观分布特性;结合Johnson-Coo... 为了分析重载铁路钢轨打磨砂轮的切削能力,将钢轨廓形与打磨砂轮的位置进行参数化表示,提出了钢轨打磨砂轮切削能力定量化评价方法;对新旧打磨砂轮进行取样,基于电镜扫描技术分析了新旧钢轨打磨砂轮颗粒的细观分布特性;结合Johnson-Cook本构方程建立了钢轨打磨砂轮切削钢轨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打磨砂轮使用状况、打磨转速以及打磨速度对钢轨打磨砂轮切削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轨打磨砂轮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磨粒数量减少以及面积和周长增大,新旧磨粒的短长轴比均集中于0.5~0.8,磨粒形态无较明显变化;砂轮的细观特性对其切削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打磨砂轮的使用、打磨转速的减少以及打磨速度的增大都会降低打磨砂轮对钢轨的切削能力,钢轨的表面粗糙度会也会进一步提高。在实际打磨环节中,建议将砂轮的切削能力作为阈值条件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钢轨打磨砂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砂轮 切削能力 电镜扫描 细观特性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