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直接液化柴油加氢制备轻质白油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单贤根 舒歌平 +1 位作者 章序文 曹雪萍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47,共5页
为制备轻质白油,采用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在30m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对煤直接液化柴油进行了深度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压力(6~12MPa)、反应温度(80~240℃)、体积空速(0.6~1.2h-1)条件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芳烃饱和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氢... 为制备轻质白油,采用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在30m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对煤直接液化柴油进行了深度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压力(6~12MPa)、反应温度(80~240℃)、体积空速(0.6~1.2h-1)条件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芳烃饱和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氢后的柴油馏程、黏度、密度等性质无明显变化,但芳烃含量大幅度下降,在合适的加氢条件下产品油中芳烃质量分数可以降低至0.01%以下,满足环保型轻质白油标准要求。通过蒸馏切割发现,煤直接液化柴油所生产的轻质白油牌号主要集中在W2-40~W2-9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柴油 加氢 轻质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供氢溶剂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洪学 舒歌平 +1 位作者 杨葛灵 吴剑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62-2464,2469,共4页
就中国神华集团在煤直接液化供氢溶剂沸腾床制备加工工艺技术、国产化催化剂技术、工艺条件优化技术、专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进一步精准开发高性能供氢溶剂技术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供氢溶剂 沸腾床 催化剂 加工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和煤制油在柴油机上的尾气排放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永伦 白雪梅 +2 位作者 李克健 刘卫林 高海洋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56,共5页
为配合车用煤制柴油油品开发,在装备可满足国Ⅳ排放的DOC+POC后处理系统和SCR后处理系统的柴油发动机上,测试3种煤制调和柴油及国Ⅳ、国Ⅴ石化柴油在法规要求的ESC、ETC、ELR循环下的排放性能。结果表明,煤制柴油DY-1整体排放性能表现最... 为配合车用煤制柴油油品开发,在装备可满足国Ⅳ排放的DOC+POC后处理系统和SCR后处理系统的柴油发动机上,测试3种煤制调和柴油及国Ⅳ、国Ⅴ石化柴油在法规要求的ESC、ETC、ELR循环下的排放性能。结果表明,煤制柴油DY-1整体排放性能表现最好,相对于GBⅤ柴油在NO_x方面降低6.7%,在PM方面降低15.9%;同一油品在两类后处理发动机上的NO_x排放整体趋势大致相同,且硫含量对颗粒物的排放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煤制柴油 排放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中油馏分加氢裂解产物族组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蔺华林 李永伦 +1 位作者 张德祥 高晋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煤液化中油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时,40min出现最小值,饱和烃中直链... 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煤液化中油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时,40min出现最小值,饱和烃中直链烷烃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环烷烃含量变化不大;芳烃含量逐渐增加,440℃时,30min出现最大值82.65%,其中单环芳烃逐渐增加,而双环和多环芳烃逐渐减少;极性物含量逐渐减小;产物中气态烃类在低于400℃时,随温度增加,CH4含量逐渐减少,C2H6和C3H8含量逐渐增大,在高于该温度时有C4H10出现,但气态烃产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油 加氢裂解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馏分油用作煤直接液化起始溶剂的加氢稳定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山松 李克健 +1 位作者 李永伦 姜元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641,共6页
采用煤焦油馏分油中的洗油与脱晶蒽油以质量比1∶1混合的油为原料,在处理量500kg/h的加氢稳定中试装置上进行洗油与脱晶蒽油混合油的加氢稳定试验。利用常温常压旋转黏度仪测定混合油加氢所得溶剂的黏度,考察其成浆性能;采用0.5L搅拌式... 采用煤焦油馏分油中的洗油与脱晶蒽油以质量比1∶1混合的油为原料,在处理量500kg/h的加氢稳定中试装置上进行洗油与脱晶蒽油混合油的加氢稳定试验。利用常温常压旋转黏度仪测定混合油加氢所得溶剂的黏度,考察其成浆性能;采用0.5L搅拌式高压釜考察了混合油不同次数加氢所得溶剂的煤直接液化反应效果。结果表明,洗油与脱晶蒽油的混合油经过加氢处理后,表观黏度降低,用来配制油煤浆表现出良好的成浆性能;用作煤直接液化溶剂具有较强的供氢性能,以经过3次加氢后所得溶剂作为煤直接液化溶剂,可得到89.47%煤转化率,63.06%油收率。洗油和脱晶蒽油混合油加氢后所得溶剂是一种效果良好的煤直接液化开工用起始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煤焦油 起始溶剂 催化加氢 供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天然气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6
作者 蔺华林 李克健 赵利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39-1743,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日益快速增长的需求,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较长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制天然气是煤经气化、合成气变换、净化以及甲烷化形成的过程,其中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备受关注。本文首先对高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日益快速增长的需求,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较长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制天然气是煤经气化、合成气变换、净化以及甲烷化形成的过程,其中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备受关注。本文首先对高温甲烷化催化剂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高温催化剂的组成及其失活原因进行了分析,失活原因主要包括:硫中毒、烧结和析碳,最后提出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研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天然气 高温甲烷化催化剂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兑蒽油加氢制备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 被引量:7
7
作者 白雪梅 李克健 +2 位作者 章序文 高山松 冯玉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4,共6页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5%(质量分数)的蒽油,循环溶剂的芳碳率(fa)降幅3.37%,供氢指数(PDQI)增幅3.68%,供氢性能得到提高,但加氢反应氢耗增加,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增大。采用此循环溶剂进行煤液化时,煤的转化率提高了0.15%,煤液化油收率增加了0.98%。随着蒽油掺兑质量分数的增加,循环溶剂供氢性能逐渐减弱,煤液化转化率和液化油收率逐渐减小,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蒽油 循环溶剂 溶剂加氢 供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策 姜元博 +1 位作者 李延红 邹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对比了碱洗提酚法和固相萃取法对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分别用两种方法提取模型化合物、空白加标油样和液化生成油中的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对于液化生成油,采用碱洗提酚法提取的酚类化合物中含有更少的杂质,更适合定性... 对比了碱洗提酚法和固相萃取法对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分别用两种方法提取模型化合物、空白加标油样和液化生成油中的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对于液化生成油,采用碱洗提酚法提取的酚类化合物中含有更少的杂质,更适合定性和定量。考察了液化生成油中邻甲基苯酚、邻乙基苯酚、对丙基苯酚和5-茚酚4种酚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在103.7%-108.0%之间,回收率高,相对标准偏差在1.1%~1.7%之间,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油 酚类化合物 碱洗提酚法 固相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煤焦油与新疆黑山煤共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山松 张德祥 李克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在0.5L搅拌式高压釜上开展了中温煤焦油与新疆黑山煤共处理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中温煤焦油添加量对新疆黑山煤制浆性能和液化结果的影响,探索中温煤焦油加工利用新途径.结果表明,添加中温煤焦油增加了油煤浆输送时的黏度,在油煤浆浓度为42... 在0.5L搅拌式高压釜上开展了中温煤焦油与新疆黑山煤共处理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中温煤焦油添加量对新疆黑山煤制浆性能和液化结果的影响,探索中温煤焦油加工利用新途径.结果表明,添加中温煤焦油增加了油煤浆输送时的黏度,在油煤浆浓度为42%时,中温煤焦油添加量不高于18%.与新疆黑山煤单独液化相比,中温煤焦油与新疆黑山煤共处理具有氢耗、气产率、转化率和油产率高的特点;添加适量的中温煤焦油对新疆黑山煤液化具有正协同效应,添加量大于20%时反而对煤转化不利;最佳添加量为5%,与煤单独处理的结果相比,转化率高1.6%,油产率高1.1%;添加量大于20%时,油收率下降.因此,添加适量的中温煤焦油与新疆黑山煤共处理,既可提高煤的转化率和油收率,又可加工利用中温煤焦油,提高煤直接液化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黑山煤 煤焦油 溶剂 煤液化 共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加氢生产工业白油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茂山 韩来喜 +1 位作者 单贤根 齐振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23,共5页
以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为原料,采用两种型号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匹配进行两段加氢精制生产工业白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加氢精制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的变化对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应压... 以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为原料,采用两种型号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匹配进行两段加氢精制生产工业白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加氢精制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的变化对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温度为380℃、体积空速为0.4 h-1的工艺条件下,产品油中的硫、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6μg/g和1.5μg/g,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到97.72%和99.81%,此时产品中的芳烃质量分数为31.2%,芳烃饱和率为55.9%;二段深度加氢精制后,产品油中的芳烃质量分数可以降低到5%以下;最终的加氢产品油在实沸点蒸馏装置上切割后,得到的280~300℃、300~320℃馏分油能分别满足5号、7号工业白油(Ⅰ)的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加氢稳定油 加氢 工业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蔺华林 徐熠 +2 位作者 黄珏 张德祥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5-828,共4页
以神华煤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煤主要转化为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有少量油气存在。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前沥青烯和沥青烯产率出现最大值,... 以神华煤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煤主要转化为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有少量油气存在。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前沥青烯和沥青烯产率出现最大值,油气产率逐渐增加。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合理拟合350-440℃范围内神华煤液化动力学过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1 8-0.041 6 min-1,表观活化能为29.11-46.4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灰平衡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分析方法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延红 姜元博 +1 位作者 孙策 邹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6-1321,共6页
采用酸液萃取的方法从煤液化油中提取碱性氮化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氮化学发光检测器(GC/NCD)进行定性定量。从分析结果可见,碱性氮化物可以通过酸液萃取与油样达到较完全的分离。用GC-MS定性出全馏程煤液化油中含有38种碱性... 采用酸液萃取的方法从煤液化油中提取碱性氮化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氮化学发光检测器(GC/NCD)进行定性定量。从分析结果可见,碱性氮化物可以通过酸液萃取与油样达到较完全的分离。用GC-MS定性出全馏程煤液化油中含有38种碱性氮化物,主要为吡啶类、苯胺类以及喹啉类氮化物。用GC/NCD对18种全馏程煤液化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其占碱性氮化物总量的88.9%,其中吡啶类占碱性氮化物总量的24.48%,苯胺类占37.98%,喹啉类占2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碱性氮化物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中油馏分加氢裂解产物的族组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蔺华林 李永伦 +1 位作者 张德祥 高晋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4,共4页
煤液化中油馏分是煤液化的主要产物.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其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40mi... 煤液化中油馏分是煤液化的主要产物.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其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40min时出现最小值,饱和烃中直链烷烃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环烷烃含量变化不大,芳烃含量逐渐增加;440℃,30min时出现最大值82.65%,其中单环芳烃逐渐增加,而双环和多环芳烃逐渐减少;极性物含量逐渐减小;产物中气态烃类在低于400℃时,随温度增加,CH4含量逐渐减少,C2H6和C3H8含量逐渐增大,在高于该温度时有C4H10出现,但气态烃产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油 加氢裂解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品组分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元博 李群花 施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24-1328,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煤直接液化油品组分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单体烃组成、族组成和碳数分布、杂原子化合物的分析等方面。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展望(引用文献30篇)。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油品 组分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茂山 要辉 +1 位作者 王洪学 常鸿雁 《中国煤炭》 2020年第5期74-80,共7页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机构对煤液化残渣的热解性能和转化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燃烧、气化、萃取和加氢转化上。通过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分析,提出利用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沥青改性剂、中间相沥青、针状焦等产品...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机构对煤液化残渣的热解性能和转化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燃烧、气化、萃取和加氢转化上。通过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分析,提出利用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沥青改性剂、中间相沥青、针状焦等产品,此法将极为有效地提高煤液化残渣的附加值,进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和低碳环保的目标,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残渣 煤液化沥青 中间相沥青 针状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柴油调和及发动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雪梅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1,共8页
对煤直接液化柴油(diesel of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DCL)和煤间接液化柴油(diesel of in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ICL)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调和试验考察了二者的相容性、煤液化调和柴油的性质规律及其对润滑性改进剂的感受性;... 对煤直接液化柴油(diesel of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DCL)和煤间接液化柴油(diesel of in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ICL)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调和试验考察了二者的相容性、煤液化调和柴油的性质规律及其对润滑性改进剂的感受性;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考察了煤液化调和柴油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结果表明:DDCL与DICL有很好的相容性;煤液化调和柴油的密度和十六烷值与其中DICL的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能够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其对润滑性改进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在国Ⅳ发动机上有很好的动力性,单位质量油耗略有优势,常规排放满足国Ⅳ排放标准,且在NO_x、烟度和PM排放方面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柴油 调和 发动机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两段催化加氢液化研究
17
作者 高山松 舒歌平 李克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F05期67-71,共5页
以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原料煤为原料,在0.18t/d煤直接液化连续试验装置上开展了神华煤直接液化试验研究,对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进行了改进,并与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时,神... 以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原料煤为原料,在0.18t/d煤直接液化连续试验装置上开展了神华煤直接液化试验研究,对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进行了改进,并与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时,神华煤的液化转化率为89.89%,蒸馏油收率和萃取油收率分别为53.79%和60.37%,气产率和氢耗分别为15.42%和5.75%;在神华工艺两台串联反应器间设置中间分离器,将煤直接液化反应由一个体系划分为两个体系,神华煤的液化转化率为91.10%,蒸馏油收率和萃取油收率分别为56.76%和64.36%,气产率和氢耗分别为13.98%和5.79%,与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相比,神华煤的液化转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以上,蒸馏油收率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萃取油收率增加了约4.0个百分点,气产率降低了约1.5个百分点,氢耗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液化 神华煤 两段 溶剂 油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煤浆黏温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彦军 舒歌平 +2 位作者 章序文 高山松 王洪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03-4011,共9页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油煤浆的黏温特性对其配制、输送、加压、预热及反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变化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油煤浆的黏温特性对其配制、输送、加压、预热及反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变化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升温过程中,油煤浆流变特性表现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高温高压下黏度测定方法主要有4种;分析黏温特性变化机理:煤浆制备和升温阶段黏度变化主要由溶胀作用导致,高温阶段主要由煤裂解产生沥青质(尤其是前沥青烯)导致;从溶剂、煤的性质(煤阶、显微组分及粒径分布)、剪切速率、油煤浆浓度、催化剂和氢分压等方面分析了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未来油煤浆黏温特性的研究方向,为我国煤直接液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油煤浆 黏温特性 变化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对煤液化沥青制备超级活性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辛凡文 李克健 +2 位作者 舒歌平 王洪学 章序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1-144,共4页
以神华煤直接液化沥青(CLA)为碳源,针对其熔点低、易形成液相炭化、不利于制备超级活性炭的难题,采用KNO3预氧化、KOH活化的方法,制备出比表面积超过3000m2/g的超级活性炭。利用扫描电镜(SEM)、低温氮吸附仪(BET)、红外光谱仪(IR)等多... 以神华煤直接液化沥青(CLA)为碳源,针对其熔点低、易形成液相炭化、不利于制备超级活性炭的难题,采用KNO3预氧化、KOH活化的方法,制备出比表面积超过3000m2/g的超级活性炭。利用扫描电镜(SEM)、低温氮吸附仪(BET)、红外光谱仪(IR)等多种手段对预氧化沥青、炭化沥青和活性炭产品进行了表征测试。发现预氧化可避免煤液化沥青在炭化过程中的相态变化,产生具有初级孔道、富含官能团活性点的炭化物,为制备超级活性炭奠定了物质结构基础。在m(KNO3)/m(CLA)为0~0.4之间,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随着KNO3的用量增加先增后减。在预氧化温度250~400℃之间,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拐点为350℃。在预氧化时间30~60min内,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超过60min,延长预氧化时间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沥青 预氧化 超级活性炭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煤与塔河重油共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梦婷 高山松 +1 位作者 张彦军 张德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2-908,共7页
采用高压釜考察了哈密煤与塔河重油单独加氢反应性能和共加氢反应性能,探索了哈密煤与塔河渣油共加氢的可行性技术路线。实验结果表明,哈密煤具有良好的液化反应性能,合适的反应温度为445℃,在445℃、9 MPa时转化率达98.74%,油收率达68.... 采用高压釜考察了哈密煤与塔河重油单独加氢反应性能和共加氢反应性能,探索了哈密煤与塔河渣油共加氢的可行性技术路线。实验结果表明,哈密煤具有良好的液化反应性能,合适的反应温度为445℃,在445℃、9 MPa时转化率达98.74%,油收率达68.54%;塔河渣油单独加氢在较低反应温度时表现出明显的结焦倾向,很难实现加氢轻质化,430℃时,转化率仅有66.38%,轻质油收率也仅有50.01%,结焦率却高达9.45%,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结焦速率加剧;哈密煤与塔河渣油共加氢时转化率较低,结焦明显,煤/油比为40∶60时转化率为97.79%,油收率为73.36%。在共加氢体系中引入具有供氢性能溶剂能够有效抑制生焦,提高转化率,实现共加氢轻质化,在煤粉添加量为45%时,塔河渣油合适的添加量为20%,原料的转化率达到98.38%,油收率为7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煤共加氢 煤液化 渣油 供氢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