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复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也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95-99,共5页
严复一生没有写过专门的历史学著作,然而,他的以《天演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译著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一《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严复这样译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 严复一生没有写过专门的历史学著作,然而,他的以《天演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译著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一《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严复这样译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不变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日物竞,日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在“复案”中,他说明:“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盖自有歌白尼而后天学明,亦自有达尔文而后生理确也。斯宾塞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严复很同意斯宾塞把生物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扩展到人类社会。这样,他就把进化论当作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作一种历史观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他用中国传统的语言“运会”来表示这种不以人的意思为转移且与历史循环论完全不同的客观规律:“自递嬗之变迁,而得当境之适遇,其来无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斯宾塞 天演论 进化论 进化理论 深刻影响 达尔文 历史观 人类社会 自然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外交家刘瑞芬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熟村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刘瑞芬 中国近代外交 李鸿章 清政府 曾国藩 总理衙门 北洋大臣 英国 漠河金矿 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 被引量:9
3
作者 蒋大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1-107,共7页
新中国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蒋大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史学方法是联结作为历史研究主体的史学家和历史研究对象的中介和桥梁。历史学家只有运用一定的史学方法才能作用于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历史学家... 新中国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蒋大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史学方法是联结作为历史研究主体的史学家和历史研究对象的中介和桥梁。历史学家只有运用一定的史学方法才能作用于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历史学家选择什么样的史学方法以作用其研究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阶级观点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新中国史学 阶级斗争 方法研究 史学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分析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故事制度的不成文法特征和功能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敏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4-99,共6页
一、故事现象与故事制度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这就是上层统治者无论是决定国政大事,还是制订一项具体的措施,乃至细小的行为举止,常常要引用故事做为其行为的依据,从而使之具有合法性。我们称之为“故事现象”。
关键词 事制度 不成文法 判例法 特征和功能 丞相 习惯法 法律效力 中国古代 公孙弘 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 被引量:5
5
作者 蒋大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3-95,共13页
新中国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蒋大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二、文革结束以来中国大陆的史学方法研究文化革命期间,绝大部分中国史学家被剥夺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已被扼杀,更谈不上其它史学方法研究。... 新中国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蒋大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二、文革结束以来中国大陆的史学方法研究文化革命期间,绝大部分中国史学家被剥夺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已被扼杀,更谈不上其它史学方法研究。这时只有极少量文章高唱用阶级斗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历史比较方法 历史主义 史学方法论 方法研究 唯物史观 系统方法 新中国史学 历史科学 蒋大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大德 吴廷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2,共6页
与东西方许多国家比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不搞清这些特色、个性和不同点,也就难以真正认识中国国情。笔者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其特点试作探析。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综合性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 与东西方许多国家比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不搞清这些特色、个性和不同点,也就难以真正认识中国国情。笔者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其特点试作探析。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综合性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宗法家族制。本来,家族作为原始社会村社的单位细胞,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进入奴隶社会后,没有继续维持这种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 历史学 探析 原始社会 宗法家族制 小农经济 历史现象 中央集权 资本主义萌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被引量:3
7
作者 虞和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2,共8页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超向入超转变,并成为此后中外贸易变化的基本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贸易 通商口岸 外贸洋行 商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收回香港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存宽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7-23,共7页
中国收回香港的历史考察刘存宽中国收回香港是一部充满奋斗、失败、再奋斗并终获胜利的宏伟史诗,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英国1841年武力侵占香港岛、1860年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1898... 中国收回香港的历史考察刘存宽中国收回香港是一部充满奋斗、失败、再奋斗并终获胜利的宏伟史诗,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英国1841年武力侵占香港岛、1860年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1898年强租“新界”迄今的漫长岁月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界” 收回香港 历史考察 租借地 华盛顿会议 废除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 在华治外法权 英国外交部 蒋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洪岩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127-129,共3页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李洪岩从理论上说,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以往发生的全部历史事实。但实际上,史家的研究范围总是有限的。例如,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就多少偏高于当代史家的视野之外。故...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李洪岩从理论上说,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以往发生的全部历史事实。但实际上,史家的研究范围总是有限的。例如,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就多少偏高于当代史家的视野之外。故尔,在研究抗日战争的专业史家圈子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沦陷区文学 沦陷时期 北京文学 周作人 新突破 华北沦陷区 汉奸文学 研究对象 文学现象 文学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接受史学理论试说
10
作者 李洪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1,共5页
近代接受史学理论试说李洪岩一、接受史学与通俗史学、历史文学的关系“接受”是从当代西方显学“接受美学”借用来的概念,表示从“读者”角度出发形成的理论学说或知识形态。一般讲,历史学可以看作是史家、史书、读者三大因素构成的... 近代接受史学理论试说李洪岩一、接受史学与通俗史学、历史文学的关系“接受”是从当代西方显学“接受美学”借用来的概念,表示从“读者”角度出发形成的理论学说或知识形态。一般讲,历史学可以看作是史家、史书、读者三大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一种史学思想,既可以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史学 通俗史学 历史文学 理论特征 近代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废除不平等条约 被引量:11
11
作者 尚明轩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9-116,共8页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威胁或政治讹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①这数百计的不平等条约,几如重重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中国,使其失去了独立和统一。因此,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修改或废除...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威胁或政治讹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①这数百计的不平等条约,几如重重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中国,使其失去了独立和统一。因此,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修改或废除奴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以下简称“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废除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全集》 废约 帝国主义列强 帝国主义侵略 辛亥革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 清政府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宜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4-72,共9页
关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当中的表现,史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拟就立宪派的所谓投机、同革命派争夺政权及拆南京临时政府之台三个问题,谈点粗浅之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 关于立宪派“投机”的问题此论自民国成立即为胜利了的革... 关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当中的表现,史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拟就立宪派的所谓投机、同革命派争夺政权及拆南京临时政府之台三个问题,谈点粗浅之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 关于立宪派“投机”的问题此论自民国成立即为胜利了的革命党人所大肆渲染,至今不衰。在任何一次大革命中,总难免有个别投机分子混入革命队伍,辛亥革命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辛亥革命中的所谓投机者不是个别人,而是一个政治派别,众多的立宪派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派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三个问题 革命党人 革命派 反革命 孙中山 中日合资 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大椿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12,共12页
史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客观历史过程的理论考察 ,称为历史理论 ;一是对反映历史过程的历史学进行理论探索 ,称为史学理论。两者都受历史观制约。本文概述了近 50年来史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情况 。
关键词 史学 史学理论 历史理论 史论关系 史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政府掩盖大岛町和王希天血案的真相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铁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5期115-120,共6页
1923年9月间 ,旅日华工聚居地东京大岛町发生大量屠杀浙江温、处籍华工的血腥事件 ,颇有影响和威信的华工领袖王希天亦在此时遭密捕暗杀 ,这一血案的真相直至50余年后方得以揭穿。本文根据大量确凿的材料 ,认为完全可以确认 :日本政府... 1923年9月间 ,旅日华工聚居地东京大岛町发生大量屠杀浙江温、处籍华工的血腥事件 ,颇有影响和威信的华工领袖王希天亦在此时遭密捕暗杀 ,这一血案的真相直至50余年后方得以揭穿。本文根据大量确凿的材料 ,认为完全可以确认 :日本政府和军方是大岛町和王希天血案的制造者 ,又是掩盖真相的策划者。文章指出 ,造成当年血案乃至侵略战争的反华煽感 ,今天仍可闻诸某些日本官方人士之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大岛町 王希天血案 真相 反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年代台湾预算制度的缘起、监控和适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小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3,255,共10页
1950年代,台湾财政预算制度的建立,源于财政崩坏后的自救。蒋介石为了获得美国援助,不惜让美国介入财政预算,进而推动了会计技术的现代化。在这种官僚技术现代化的推动下,预算制度不但没有影响国民党的威权统治,反而有利于政治稳定。蒋... 1950年代,台湾财政预算制度的建立,源于财政崩坏后的自救。蒋介石为了获得美国援助,不惜让美国介入财政预算,进而推动了会计技术的现代化。在这种官僚技术现代化的推动下,预算制度不但没有影响国民党的威权统治,反而有利于政治稳定。蒋介石出于改造官僚体制的目的,热衷预算制度的建立,并不在意可能对他"限权"的制度设计。相反,这种本是西式民主制度下的财政监督制度,在具体运作中,与"威权体制"逐渐相互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预算制度 美援 威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梁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抗战时期组建的西北联大,自觉推进教育与抗战建国相适应,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增强民族自信、爱国精神。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课外活动中,形式丰富。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 抗战时期组建的西北联大,自觉推进教育与抗战建国相适应,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增强民族自信、爱国精神。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课外活动中,形式丰富。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课外考察、纪念活动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联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下,形成了天下为公、不诚无物、勤奋敬业、质朴务实的优良作风和品格。西北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反映了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完善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联大 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朱元璋与元朝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德信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6期69-74,共6页
朱元璋与元朝的关系,前后有何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问题,近来虽有学者撰文论述,但失之简略,一些论点亦有商榷之处。笔者认为,朱元璋与元朝的关系,经历了准备投降——友好往来——招降三个阶段。这种变化皆是以其... 朱元璋与元朝的关系,前后有何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问题,近来虽有学者撰文论述,但失之简略,一些论点亦有商榷之处。笔者认为,朱元璋与元朝的关系,经历了准备投降——友好往来——招降三个阶段。这种变化皆是以其军事力量的消长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元朝 察罕 陈友谅 军事力量 三个阶段 遣使 友好往来 求和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治四年两江总督易人风波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建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3-240,共8页
太平天国平定后,清政府试图从湘淮集团手中收回两江地区。同治四年九月,清政府欲调李鸿章外出作战,以吴棠替署江督。旨令曾国藩、李鸿章和吴棠三人函商。曾国藩和李鸿章并不与吴棠商量就径直复奏,表示李鸿章无法调离。措辞巧妙,无法辩... 太平天国平定后,清政府试图从湘淮集团手中收回两江地区。同治四年九月,清政府欲调李鸿章外出作战,以吴棠替署江督。旨令曾国藩、李鸿章和吴棠三人函商。曾国藩和李鸿章并不与吴棠商量就径直复奏,表示李鸿章无法调离。措辞巧妙,无法辩驳。吴棠无法署理,最后也被调离江北。湘淮集团把持两江总督职位四十多年。两江总督职位之争是满清政府和汉族官僚、中央和地方之间争夺地方事权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江总督 吴棠 曾国藩 李鸿章 湘淮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的关系
19
作者 蒋大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24-27,共4页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生活在共同地域,具有共同社会特征的人的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的关系。它大体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第一...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生活在共同地域,具有共同社会特征的人的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的关系。它大体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第一,民族文化素质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有机构成;第二,民族文化素质与社会客体现代化的互动作用。清醒而透彻地认识上述关系,将会对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民族文化素质 社会客体 现代科学 社会现代化 素质现代化 现代文化 唯物史观 创造活动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庆龄传》评介
20
作者 陈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9-129,共1页
尚明轩、唐宝林新著《宋庆龄传》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邓颖超同志为之题写书名。该书由于汇集了著者的多年研究心得,并注意吸收海内外近年来宋庆龄文物资料征集与研究工作的成果,它的特点是史料丰富翔实,内容全面系统,立论公正客观,研究... 尚明轩、唐宝林新著《宋庆龄传》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邓颖超同志为之题写书名。该书由于汇集了著者的多年研究心得,并注意吸收海内外近年来宋庆龄文物资料征集与研究工作的成果,它的特点是史料丰富翔实,内容全面系统,立论公正客观,研究有新的突破。著者旁征博引,寓论于史,不仅系统地反映了宋庆龄近70年投身中国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生动描述了她对待爱情、婚姻、友谊的态度及其性格特点,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侧面阐明了她与国民党、共产党、爱国民主人士和国内外其他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她与史沫特莱、斯诺、路易·艾黎、马海德、伊罗生、爱泼斯坦、耿丽淑等国际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宋庆龄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庆龄 路易·艾黎 邓颖超 国际友人 研究工作 友谊 海内外 婚姻 出版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