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考古学的人类学传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星灿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2-68,54,共8页
本文认为,考古学的人类学传统,就是指运用人类学的材料、观点和方法以解决考古学的问题,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征引民族志文献,用以解释考古遗存的文化现象;二是综合考古学与民族志中的同类现象,对文化进化... 本文认为,考古学的人类学传统,就是指运用人类学的材料、观点和方法以解决考古学的问题,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征引民族志文献,用以解释考古遗存的文化现象;二是综合考古学与民族志中的同类现象,对文化进化过程或某种文化现象的起源、演变过程进行总结,从而抽象出一般规律性的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人类学传统表现在:①对汉族民俗(包括文献、实物及其他遗留的文化现象)的关注;②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调查和研究;③对人类学一般文献(包括国内、国外、古代、现代)的征引和与考古学材料的对比分析;④对民族志类比分析方法的认识和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考古学 体质人类学 民族志 考古学家 中国考古学 安特生 类比分析 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 民族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加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有感(三首)
2
作者 赵春青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农业考古 千古流芳 稻香 翠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乃商族发祥之地——兼论北京“燕”称之始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定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北京乃商族发祥之地——兼论北京“燕”称之始曹定云北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从57万8千年前的北京猿人①,到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②,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殷周时代,这里是蓟和... 北京乃商族发祥之地——兼论北京“燕”称之始曹定云北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从57万8千年前的北京猿人①,到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②,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殷周时代,这里是蓟和燕亳。汉唐时代,这里是蓟县和幽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族 玄鸟 殷契 郭沫若 琉璃河镇 华北平原 北京市海淀区 氏族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考古发现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诺木洪文化农业小议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信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86-86,共1页
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发掘一处独具特征的典型文化遗址,这处遗址属于铜石并用时代的遗存,谓为“诺木洪文化”。根据碳—14年代测定第五层毛布所得结果,为距今2715年±11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2905... 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发掘一处独具特征的典型文化遗址,这处遗址属于铜石并用时代的遗存,谓为“诺木洪文化”。根据碳—14年代测定第五层毛布所得结果,为距今2715年±11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2905±140年,该年代恰在西周年代之内。类似诺木洪文化遗存,截至目前,只在柴达木盆地巴隆的搭温他里哈以及香日德的下柴克各发现一处,分布范围仅限于柴达木盆地内。诺木洪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部,遗址在诺木洪农场第三作业站东南1里的地方,其面积约50000平方米。遗址东侧,相距约3—7公里处有海西哇河与诺木洪河流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木洪文化 柴达木盆地 文化遗址 铜石并用时代 西周年代 农业 年代测定 考古工作 青海省 诺木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印记”:历史名城保护的关键——由明北京城垣拆毁所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鸿勋 《现代城市研究》 2001年第1期5-11,共7页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必须保存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并从北京古都保护的现状出发,提出要挽救历史名城、永葆城市生命印记及其相应举措。
关键词 北京 历史名城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电阻率法成像及其应用
6
作者 闫永利 孔祥儒 +2 位作者 底青云 高立兵 陈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4期31-33,共3页
为解决考古、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污染勘查等领域探测靶体与周围介质电性差异不大的地质问题,提出了一种扰动电阻率成像方法。通过对商丘地区的地下夯土城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有效消除了夯土城墙的傍侧效应及地下水噪声的影响,清晰、直观... 为解决考古、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污染勘查等领域探测靶体与周围介质电性差异不大的地质问题,提出了一种扰动电阻率成像方法。通过对商丘地区的地下夯土城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有效消除了夯土城墙的傍侧效应及地下水噪声的影响,清晰、直观地揭示出地下夯土城墙的埋深范围及几何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电阻率成像法 地球勘探 考古 地下城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辛庄遗址与山东地区商文化
7
作者 王巍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5,共2页
海岱地区是以现在的山东为主的古代文化区域.这一地区对中原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影响很大.早在史前阶段,海岱地区对周围地区(包括中原地区)便产生过强烈影响.尤其是在大汶口文化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很强的向西、向中原地区进行文化扩张的过... 海岱地区是以现在的山东为主的古代文化区域.这一地区对中原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影响很大.早在史前阶段,海岱地区对周围地区(包括中原地区)便产生过强烈影响.尤其是在大汶口文化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很强的向西、向中原地区进行文化扩张的过程,比如陶,就是大汶口文化向周围强烈扩张的一个见证.山东龙山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也有不少学者做过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辛庄遗址 山东 商文化 海岱地区 殷墟 商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式学之外——磨制石器的研究应当加强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晓晖 《农业考古》 1996年第3期133-135,共3页
自四十年代后期安志敏先生发表《殷墟之石刀》一文以来,史前生产工具特别是磨制石器的专题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从石刀、石斧、石铲、石锛到石镰、石犁、石凿、石楔等等,几乎每一种有一定数量的古代石制生产工具都引起人们重视并已有专... 自四十年代后期安志敏先生发表《殷墟之石刀》一文以来,史前生产工具特别是磨制石器的专题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从石刀、石斧、石铲、石锛到石镰、石犁、石凿、石楔等等,几乎每一种有一定数量的古代石制生产工具都引起人们重视并已有专文发表。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史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认识,功不可没。但是,总的看来,除了个别文章从力学的或民族志类比的角度,对石器的功能及制作方式做过一些推论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制石器 型式学 生产工具 人类生活方式 制作方式 民族志 史前 四十年代 使用方式 考古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