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农民工代际划分问题的讨论——基于曼海姆的代的社会学理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辉 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51-63,共13页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特有的一个群体,自1978年以来,这个群体已经存在并发展了30多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异质性在不断增加,新的代际差异也越发明显。以往关于农民工新生代或二代农民工的提法已经不足以准确地认...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特有的一个群体,自1978年以来,这个群体已经存在并发展了30多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异质性在不断增加,新的代际差异也越发明显。以往关于农民工新生代或二代农民工的提法已经不足以准确地认识这一群体的新特征与新变化。文章借鉴曼海姆关于代的问题的讨论,根据宏观社会变迁节奏和微观社会经验、思想模式这些决定代际差异的核心要素,对农民工代际划分的框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尝试提出了一个农民工代际划分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变迁节奏 社会经验与思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与中国妇女就业 被引量:7
2
作者 谭深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62-65,共4页
社会变革与中国妇女就业谭深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妇女大量就业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相似的表象背后掩藏的区别,往往为外国人──有时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忽视。我以为... 社会变革与中国妇女就业谭深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妇女大量就业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相似的表象背后掩藏的区别,往往为外国人──有时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忽视。我以为,中国妇女就业与许多国家不一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妇女 社会变革 职业妇女 劳动力市场 妇女就业 公有制企业 妇女解放 公有制单位 社会结构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大德 吴廷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2,共6页
与东西方许多国家比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不搞清这些特色、个性和不同点,也就难以真正认识中国国情。笔者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其特点试作探析。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综合性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 与东西方许多国家比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不搞清这些特色、个性和不同点,也就难以真正认识中国国情。笔者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其特点试作探析。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综合性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宗法家族制。本来,家族作为原始社会村社的单位细胞,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进入奴隶社会后,没有继续维持这种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 历史学 探析 原始社会 宗法家族制 小农经济 历史现象 中央集权 资本主义萌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需求满足与社会预期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俊秀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4,共8页
社会预期是一个时期重要的社会心态。从居民需求满足程度可以了解社会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本研究从社会心态调查的一些指标,如幸福感、安全感、社会支持感、生活压力感、社会公平感等来了解社会预期与社会现实的一致程度。一般认为,... 社会预期是一个时期重要的社会心态。从居民需求满足程度可以了解社会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本研究从社会心态调查的一些指标,如幸福感、安全感、社会支持感、生活压力感、社会公平感等来了解社会预期与社会现实的一致程度。一般认为,人们外在目标的追求预期是幸福,但研究发现人们所体验到的却并不完全如此,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整体的预期,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个体的外在目标的预期也需要做出调整。通过对居民社会流动预期分析发现,居民向上社会流动的预期很高,这就会形成一对矛盾,即有利的方面是,这是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因素;不利的方面是,过高的社会预期可能蕴藏着相对剥夺感上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社会流动 社会预期 相对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庆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2-48,共7页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它是使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安全感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有了这种制度就能够使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建设。社会保障是社会大生...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它是使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安全感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有了这种制度就能够使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建设。社会保障是社会大生产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它既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方针。本文从全社会角度就我国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大生产 基本生活需要 经济效益 集体福利事业 老年人 家庭赡养 农民收入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年各省市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庆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6-89,共4页
本文选择了23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指标组成指标体系,分社会保障水平、安全网覆盖面、救济扶贫水平、社区福利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离退休水平和残疾人保障水平等7个子系统,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得分,从而对1993年30个... 本文选择了23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指标组成指标体系,分社会保障水平、安全网覆盖面、救济扶贫水平、社区福利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离退休水平和残疾人保障水平等7个子系统,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得分,从而对1993年30个省市区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比较与评价,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支出 残疾人 比较与评价 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 安全网覆盖面 社会保障覆盖面 指标体系 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与1990年各地区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庆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8-32,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它对促进生产、提高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一、全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1990年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它对促进生产、提高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一、全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1990年全国社会保障事业支出总额达1103亿元,比1978年的106亿元增长9.4倍,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3.1%提高到6.2%,说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快于经济发展。其中城镇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保险福利费达938亿元,比1978年增长11倍,相当于工资总额的比例由13.7%提高达到31.8%。每一职工平均保险福利费由1978年的81元提高到1990年584元,增长了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水平 人民生活 促进生产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 国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 城乡差别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庆芳 曾郁文 《阵地与熔炉(北京)》 1992年第2期49-49,共1页
我国正式提出2000年将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小康及小康社会的涵义,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成为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现将理论界对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介绍如下: 一、小康社会及其... 我国正式提出2000年将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小康及小康社会的涵义,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成为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现将理论界对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介绍如下: 一、小康社会及其指标体系的涵义理论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小康”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时代的不同,小康的内涵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我国的小康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它不局限于我国历史上曾提出过的“衣食温饱,安居乐业”的“小康”社会,也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单纯的物质消费水平的高标准。从国内比较,一般指收入达到当前的中等偏上水平,与国际比较,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偏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小康目标 理论界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确定原则 上水平 评价方法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日中国的代际差异──兼论代际和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雅彬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3期63-65,共3页
今日中国的代际差异──兼论代际和谐杨雅彬一代的划分标准不仅在于时代,更在于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所造成的价值观的异同,因此,就今日中国人而言,可分为四代人。第一代指的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的新... 今日中国的代际差异──兼论代际和谐杨雅彬一代的划分标准不仅在于时代,更在于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所造成的价值观的异同,因此,就今日中国人而言,可分为四代人。第一代指的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长起来者,即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差异 行为方式 价值取向 青年研究 社会化背景 价值观 现代社会转型 传统社会 思维方式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思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庆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1-55,62,共6页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思路朱庆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保障的作用和地位日显重要,它通过建立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避免了在市场竞争机制运行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和由此引起的社会震动。它对促进生...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思路朱庆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保障的作用和地位日显重要,它通过建立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避免了在市场竞争机制运行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和由此引起的社会震动。它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支出 养老保险 我国社会 社会统筹 国有企业 劳动者 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营经济理论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厚义 许宏业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4期7-16,共10页
关键词 私营企业主群体 私营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实践 个体私营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有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青年研究的未来展望
12
作者 陆建华 曲力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26,共1页
中国内地青年研究的未来展望1学科化的道路将是漫长的,也是有希望的。1)解决好青年研究的综合性与独立的学科地位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形成开放式的青年研究知识体系。在这方面,学者的自觉意识正在形成。2)经验研究的重要性将被... 中国内地青年研究的未来展望1学科化的道路将是漫长的,也是有希望的。1)解决好青年研究的综合性与独立的学科地位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形成开放式的青年研究知识体系。在这方面,学者的自觉意识正在形成。2)经验研究的重要性将被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这样的研究将与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研究 比较研究 中国内地 研究成果 未来展望 交流与合作 青年问题 开放式 指标体系 发展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青年研究状况综论(之一)
13
作者 陆建华 曲力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22,共3页
中国内地青年研究状况综论︵之一︶●陆建华曲力秋许多内地学者认为,学科研究意义上的青年研究,是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不久的80年代初开始的。在这之前很久就有关于青年问题、青年工作(主要是有关共青团工作)、青年运动历史... 中国内地青年研究状况综论︵之一︶●陆建华曲力秋许多内地学者认为,学科研究意义上的青年研究,是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不久的80年代初开始的。在这之前很久就有关于青年问题、青年工作(主要是有关共青团工作)、青年运动历史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多以政策研究或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问题 青年研究 内地青年 研究状况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问卷调查 研究领域 研究课题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中国青年的抉择
14
作者 陆建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共1页
世纪末,中国青年的抉择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在历经变法失败、辛丑屈辱之后,蓄积着革命的势头,当时的青年一代被革命理念强烈吸引,以投身革命、献身革命为荣,个人的进退成败皆系于革命之中,其目标是“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世纪末,中国青年的抉择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在历经变法失败、辛丑屈辱之后,蓄积着革命的势头,当时的青年一代被革命理念强烈吸引,以投身革命、献身革命为荣,个人的进退成败皆系于革命之中,其目标是“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本世纪初,天翻地覆的社会震荡势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世纪末 青年一代 社会学 社会变迁 社会现实问题 独创性 精神家园 现代高等教育 创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流通的社会功能
15
作者 李汉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7-72,共6页
知识流通主要是指科学和技术知识以其物化或非物化的形式在特定的社区之中,或在特定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循环与再循环。在一般的意义上,知识流通总是包括两个同时进行的社会过程:一个是科学技术知识转移与扩散的社会过程,另一个是对科学技... 知识流通主要是指科学和技术知识以其物化或非物化的形式在特定的社区之中,或在特定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循环与再循环。在一般的意义上,知识流通总是包括两个同时进行的社会过程:一个是科学技术知识转移与扩散的社会过程,另一个是对科学技术知识吸收与消化的社会过程。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准备对知识流通的社会过程展开分析,而仅仅只对知识流通的社会功能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知识 社会群体 社区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行为规范 社会行为 知识吸收 传播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社会发展上全面落实中央的战略意图
16
作者 陆学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55,共5页
从政治、社会发展上全面落实中央的战略意图陆学艺读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受益匪浅。我认为这个发展战略已经有了一个好的框架和设想,思路清晰,我只想从政治、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几点看法。(一)我们不仅... 从政治、社会发展上全面落实中央的战略意图陆学艺读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受益匪浅。我认为这个发展战略已经有了一个好的框架和设想,思路清晰,我只想从政治、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几点看法。(一)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发展上,而且要从政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经济发展 政治 社会发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正向质量发展型模式转变
17
作者 陈光金 《行政管理改革》 2015年第3期63-66,共4页
我国社会发展正在向重视社会发展质量的方向变化。政府职能和政策导向在转变,公共财政支出在社会发展、社会建设中的占比逐渐提高。社会中间群体不断增加,多元共治的法治秩序正在建立,社会价值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关键词 社会发展 质量发展转型 中间群体 法治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精准扶贫,完善贫困治理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晓毅 黄承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共1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有4年,农村还有超过4300万的贫困人口,今后4年是中国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任务重,难度大,既需要坚持精准扶贫的思想,按照既有的规划扎扎实实抓落实,同时又需要面对新的形势,不断创新扶贫举措,从而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工作 贫困治理 农村贫困人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重要思想 工作机制 攻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自在者:现象学音像民族志 被引量:7
19
作者 鲍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44,共13页
人类学"再现危机"(crisis of representation)是胡塞尔现象学对实证科学的批判延伸出来的一个具体领域,人类学再现"转危为机"的根本路径是返回胡塞尔的现象学,从他对整个实证科学的批判脉络里寻找重新点燃人类学生... 人类学"再现危机"(crisis of representation)是胡塞尔现象学对实证科学的批判延伸出来的一个具体领域,人类学再现"转危为机"的根本路径是返回胡塞尔的现象学,从他对整个实证科学的批判脉络里寻找重新点燃人类学生机与活力的哲学支点——观自在者。观自在者可区分为"学理观自在者"和"文化观自在者"两个层次,通过"现象学悬搁"(phenomenological epoché),我们即可超越"实证人类学",抵达学理观自在者。通向文化观自在者必须回到人类学自身的根基——民族志,并对民族志进行"版本升级",升级为兼容实证人类学的"现象学民族志"。现象学民族志的终极指向是文化观自在者。按现象学民族志理路,我们依然承袭实证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路径,即参与观察、访谈对话等,但我们的期待不再是田野对象的客观性再现的终极版本,而是在此田野工作过程中随着"自我·我思"(ego cogito)如其所是的展开,启迪参与者,探寻跃入文化观自在者境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自在者 现象学 再现危机 民族志 音像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社区的多元文化冲突与和谐——北京市望京“韩国城”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晓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8-126,共9页
文章考察了过去10年来聚居在北京特别是在号称"韩国城"的望京社区的韩国人同当地居民之间各种关系的形成问题。移民在适应移居地社会的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广泛的互动,这种交往与互动的结果使城市社会... 文章考察了过去10年来聚居在北京特别是在号称"韩国城"的望京社区的韩国人同当地居民之间各种关系的形成问题。移民在适应移居地社会的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广泛的互动,这种交往与互动的结果使城市社会各主体面临着异文化的冲击。文化差异带来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使迁移者和当地居民之间发生冲突和摩擦,从而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社区 多元文化 望京“韩国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