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 |
蒋寅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2
|
中国当代文学与20世纪世界 |
张韧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3
|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建设需要比较文学史眼光 |
秦弓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2
|
|
4
|
北美新移民文学中的“中国书写” |
汤俏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5
|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选择 |
刘纳
|
《河北学刊》
CSSCI
|
1999 |
6
|
|
6
|
另一种傲慢与偏见——华语语系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
霍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6
|
|
7
|
九十年代: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 |
杜书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8
|
网络文学发展与文学主体性问题——网络文学与商业“联姻”之忧 |
汤俏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现代性叙事与被叙述的历史——对于20世纪文学史建设的思考 |
董之林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0
|
文学意象 |
杜书瀛
|
《学术研究》
|
1987 |
3
|
|
11
|
关于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几点随想 |
杨义
|
《中国文学研究》
|
2000 |
12
|
|
12
|
士庶天隔 文心相通——刘勰、沈约文学思想异同论 |
刘跃进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1 |
0 |
|
13
|
次经典:问题史阅读与中国新思想传统的形成——以解读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为中心 |
贺照田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2 |
0 |
|
14
|
论文学情节的可驾驭性 |
程麻
|
《河北学刊》
CSSCI
|
1997 |
0 |
|
15
|
论“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个人主义”话语 |
寇鹏程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李超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7
|
新启蒙:理性精神下的文论话语 |
杜书瀛
张婷婷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18
|
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 |
袁良骏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
19
|
苏轼的文章理论体系及其美学特质 |
党圣元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
20
|
《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 |
杨义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5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