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内部能产生雁阵经济吗 被引量:3
1
作者 蔡昉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6,共1页
中国最近30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后发优势”因为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差距,而差距意味着技术、制度、管理等各方面的落后,因此可以借鉴、购买已有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制度方面的经验教训,而且可以引入外资,不需要... 中国最近30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后发优势”因为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差距,而差距意味着技术、制度、管理等各方面的落后,因此可以借鉴、购买已有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制度方面的经验教训,而且可以引入外资,不需要自己积累,所有这些后发优势都能为中国的发展所利用一“后发优势”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是产业转移。中国与亚洲四小龙和日本存在差距,一方面从这些国家和地区引进了技术、资金、管理和制度,另一方面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转移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就是发展经济学中的“雁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内 发达国家 后发优势 亚洲四小龙 产业转移 地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未必能缓解就业压力
2
作者 王德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3-23,共1页
有人问我,肖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这能否缓解就业压力?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要从就业人口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两方面来看。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意味着潜在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了,在就业岗位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依然增加的情况... 有人问我,肖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这能否缓解就业压力?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要从就业人口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两方面来看。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意味着潜在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了,在就业岗位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依然增加的情况下,它对缓解就业压力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考虑到结构性失业的因素,结果则可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压力 人口数量 劳动年龄 结构性矛盾 结构性失业 下降趋势 人口总量 供给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广州 傅崇辉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共7页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显示了生育性别干预的特征,2000年以来纯女户生育性别比升高到190以上,纯男户生育性别比下降到90以下。2005年纯女户的偏男倾向依然非常明显,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也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干预现象。正是由于对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的直接干预,才促使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和高孩次生育性别比及高孩次生育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 出生性别比 孩次性别递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地区比较及政策涵义--基于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的调查 被引量:17
4
作者 钟甫宁 向晶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0,共6页
现有的调查难以全面系统反映农村人口变迁,人口普查不仅时间滞后,而且缺乏农户较详细的流动信息。该研究采取整村抽样方法进行农村人口调查,初步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迁移和转移还将继续,但速度将减缓;农村主要务农劳动力将继续... 现有的调查难以全面系统反映农村人口变迁,人口普查不仅时间滞后,而且缺乏农户较详细的流动信息。该研究采取整村抽样方法进行农村人口调查,初步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迁移和转移还将继续,但速度将减缓;农村主要务农劳动力将继续趋于老龄化,一段时间后总量会大幅度下降;"留守儿童"的问题与非农就业机会相互影响,因而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迁移 老龄化 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流场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舸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5,共7页
本文使用地级市层次的人口流动数据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流入中心的流场范围。我国已经形成了"4大5小"流入中心和以川渝皖赣湘豫为核心的流出圈。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广,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呈"漏斗&... 本文使用地级市层次的人口流动数据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流入中心的流场范围。我国已经形成了"4大5小"流入中心和以川渝皖赣湘豫为核心的流出圈。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广,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呈"漏斗"状,覆盖中南部省份;京津冀地区的流场辐射广大东北、华北地区;海峡西岸地区吸引力的辐射范围集中在邻近的中南省份;其他小流入中心辐射范围小,却也因历史、地理和经济特点呈现不同形态。流场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吸引人口流入的最重要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先国 穆光宗 +2 位作者 高文书 曹钰 王慧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4B期23-25,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在人口问题上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何重新审视人口问题,如何理解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科学评价机制,以及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面临的国内国际风险,我们特约了三位人口问题专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 人口可持续发展 科学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大都市与北京市人口疏解政策评述及借鉴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舸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3期43-48,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进入了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的时期,带来了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重、资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本文总结了东京、首尔、香港、纽约和巴黎等国际大都市人口疏导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转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进入了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的时期,带来了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重、资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本文总结了东京、首尔、香港、纽约和巴黎等国际大都市人口疏导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转移;快速交通建设扩大人口分布和职业通勤范围;卫星城、次中心城区的住宅规划吸纳人口;公共资源分配向郊区倾斜,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防止低效益的传统第三产业过度膨胀。北京市现有的人口疏解政策可以分为产业调控类、资源调节类、驱出限入类和行政协商类,各有优势和劣势。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背景下,北京市人口调控需要一个包括产业规划、建设规划、人口管理和政府推动的综合人口调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人口疏解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量劳动市场供求状况的另一个指标:求人倍率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新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本文详细整理分析了我国政府分别公布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两套求人倍率统计的特点,分析了求人倍率与失业率的区别,比较了我国的求人倍率统计与部分发达国家求人倍率统计的异同点;根据我国求人倍率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市场的供求状... 本文详细整理分析了我国政府分别公布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两套求人倍率统计的特点,分析了求人倍率与失业率的区别,比较了我国的求人倍率统计与部分发达国家求人倍率统计的异同点;根据我国求人倍率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低学历劳动者的供求压力比高学历劳动者小得多;最后给出了我国求人倍率的明确的定义,提出了今后完善这项统计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人倍率 失业率 劳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以上海、浙江、福建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39
9
作者 杨舸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7,共13页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从社会转型出发构建的研究框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互相制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代际居住模式。本文利用"家庭动...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从社会转型出发构建的研究框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互相制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代际居住模式。本文利用"家庭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序次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思想观念转变对当前中国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安排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核心家庭比例下降;直系家庭、单人家庭、空巢家庭比例提升。从代际居住模式来看,传统性使得父母依然倾向于跟儿子居住,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变远;现代性(都市化生活和受更高教育)又使得父母与子女的居住距离远离;父代和子代的需求使得不同生命阶段的代际居住距离缩小。总体来说,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的变迁使得家庭功能减少,家庭养老正因此面临着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居住模式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分析——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舸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7,21,共6页
本文从政策角度剖析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让留守儿童"随迁"。然而,留守儿童随迁面临诸多挑战:越来越多流动人口选择将子女留守在家;儿童在流入地受教育的状况不如在流出地;流动... 本文从政策角度剖析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让留守儿童"随迁"。然而,留守儿童随迁面临诸多挑战:越来越多流动人口选择将子女留守在家;儿童在流入地受教育的状况不如在流出地;流动人口的职业性质和经济条件不利于子女随迁;流动人口集中地反成"儿童不友好"城市。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明确以儿童优先原则推动和保障儿童的城镇化和市民化: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优先落实儿童基本公共服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流动人口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新型城镇化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第三产业30年的历程
11
作者 王新梅 董明月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本文利用1978—2008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编的《中国乡镇企业年鉴》和《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的数据,考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乡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迄今为止,对它们的发展状况的整理和研究还非常少。
关键词 乡镇企业局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30年 2008年 工业年鉴 企业年鉴 农产品 农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职业教育要更多地依靠家庭和企业投入
12
作者 蔡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22-22,共1页
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劳动力无限供给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相应地,资本报酬递减的现象已经愈演愈烈。
关键词 企业投入 职业教育 家庭 中国经济发展 人口红利 报酬递减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