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国俊 黄世晨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进程中,带来了许多创新和机遇。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开展实证分析,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进程中,带来了许多创新和机遇。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开展实证分析,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调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政策与机制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逻辑
2
作者 董昀 延缘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6,共10页
金融文化是影响金融行为选择和金融活动取向的价值系统。不同类型的金融文化塑造不同特点的金融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 金融文化是影响金融行为选择和金融活动取向的价值系统。不同类型的金融文化塑造不同特点的金融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逻辑内嵌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大逻辑。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总体框架中,诚实守信是行为根基,以义取利是行为目标,稳健审慎是行为基调,守正创新是行为动力,依法合规是行为规则,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内核。“第二个结合”不仅筑牢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道路根基,也打开了我国金融学理论创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核心要求与推进重点 被引量:4
3
作者 尹振涛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共11页
金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市场、助力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以适应并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市场、助力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以适应并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且紧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仅是推动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突破制约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重点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打造有效金融监管体系、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相协调、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从而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和充沛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强国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金融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肖忠意 李思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63,71,共9页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内生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的关系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农村居民持有储蓄、投资、住房和保险对消费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存在地区差异。其...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内生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的关系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农村居民持有储蓄、投资、住房和保险对消费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储蓄对东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投资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研究还发现,假如农村居民同时配置四种金融资产,配合消费升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消费。这表明通过丰富农村金融消费产品,改善农村消费金融市场环境,满足农村居民内生金融需求,能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金融 农村居民消费 储蓄 投资 消费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船舶工业SWOT分析及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毛明来 刘勇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共6页
在国家出台《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船舶工业处于持续低迷和船舶融资中心向亚洲转移的大背景下,解析我国发展船舶工业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阐述世界船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世界范围内对我国船舶工业的优劣势,... 在国家出台《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船舶工业处于持续低迷和船舶融资中心向亚洲转移的大背景下,解析我国发展船舶工业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阐述世界船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世界范围内对我国船舶工业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结合《绿色信贷指引》,提出我国金融机构支持船舶工业实现由大转强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工业 SWOT分析 金融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方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47,共6页
本文以金融标准化水平为切入点,在分析标准化对金融服务贸易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针对1997-2013年中国金融标准化及金融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中国金融标准化水平与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本文以金融标准化水平为切入点,在分析标准化对金融服务贸易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针对1997-2013年中国金融标准化及金融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中国金融标准化水平与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标准化水平与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国际金融标准的采用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均有利。短期内,国家金融标准工作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更大,但影响程度呈边际效应递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标准 金融服务贸易 协整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分析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与使用范式
7
作者 尹振涛 王振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80,共13页
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以文本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数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这其中文本数据在社会科学尤其在金融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本分析通过研究文本的情感情绪、政策不确定性、语义相似性等非传统主题正创造... 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以文本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数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这其中文本数据在社会科学尤其在金融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本分析通过研究文本的情感情绪、政策不确定性、语义相似性等非传统主题正创造着新的金融研究范式。论文聚焦于文本分析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这一主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首先对文本数据在金融研究中的使用流程与范式进行了总结,详细描述了金融文本的获取方法、金融文本的处理方式、金融文本的表示模型以及金融文本指标的构建这四个关键流程;之后论文结合大语言模型盛行的背景重点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并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隐私、模型偏见等问题;最后论文对文本分析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反思了当前学术界对文本分析的批判,并对大语言模型在金融研究中的使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析 金融研究 非结构化大数据 深度学习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明 包宏 王瑶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0,共18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临较高的货币替代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探索构建新的金融治理机构或框架,推动建立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促进加密货币监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在于:一方面,结合最新的案例与数据,系统提炼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三大核心挑战;另一方面,将加密货币的特性纳入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分析框架,既揭示了其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放大渠道,也拓展了该理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货币 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监管 货币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地级市层面的研究
9
作者 王向楠 张艺超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采用地均养老机构数(每km^(2)的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每万名65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床位数)度量地级市的养老设施水平。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误差模型以及Dagum基尼系数和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地均养老机构数(每km^(2)的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每万名65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床位数)度量地级市的养老设施水平。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误差模型以及Dagum基尼系数和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均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前者的分异程度更大;(2)地区的收入水平、性别结构、民族结构和空气质量这4个侧重影响需求的因素,以及医疗资源和服务劳动这两个侧重影响供给的因素,显著影响了养老设施水平;(3)在全国养老设施不均衡之中,省间净差距部分最大,省间交叠部分次之,省内差距部分最小,所以在制定降低全国养老设施不均衡的政策时,应优先从国家层面针对各省份着力,其次是从国家层面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着力;(4)各因素对各省份内部差距影响的差异大,所以各省份在降低本省内部的养老设施差距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院 养老产业 地区差距 区域规划 Dagum基尼系数 Shapley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徐枫 吕纤 屈金丽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8,共18页
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于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卖空交易强度视角实证研究了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卖空交易强度的增加,企业... 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于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卖空交易强度视角实证研究了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卖空交易强度的增加,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效果更趋显著。机制分析发现,降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和抑制借款企业财务风险是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发现,卖空制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性在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明显。不过,卖空制度的有效性受限于股市运行环境和制度的完善性,仅在非股市异常波动时期和制度较为完善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表明,卖空制度在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和减少企业债务违约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银行业联合授信制度与卖空制度已形成积极的联动效应,也有效增强了卖空交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空制度 融资融券 企业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综合经营的风险效应研究——基于中国股市的数据
11
作者 王向楠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50,共12页
梳理国内外文献中识别金融综合经营风险效应的7种方法,基于2012—2017年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保险公司和券商企业这4类上市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比较了单个机构和两两合成机构的破产风险(由Black-Scholes模型估计),研究发现:4类金融机构... 梳理国内外文献中识别金融综合经营风险效应的7种方法,基于2012—2017年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保险公司和券商企业这4类上市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比较了单个机构和两两合成机构的破产风险(由Black-Scholes模型估计),研究发现:4类金融机构的破产风险均非常低,其中中小银行的破产风险相对高;对于降低破产风险,保险业务最有吸引力,中小银行和证券业务的吸引力较低;保险业务与证券业务有较好的风险对冲效果。关于系统性风险,通过对合成的全能银行样本的两阶段和三阶段回归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兼营保险业务会降低对股市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暴露,兼营证券业务会增加股市风险暴露和利率风险暴露,兼营房地产业务会降低股市风险暴露和利率风险暴露,但会增加汇率风险暴露;整体而言,股票市场没有对综合经营改变3种系统性风险的单位溢价要求,仅对综合经营中房地产业务的利率风险有所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 金融业 综合经营 破产风险 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视角下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研究新进展
12
作者 武占云 董昀 单菁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100,共14页
从多学科视角梳理了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新进展。研究发现,主流经济学以“理性-均衡”框架为基础强调基于经济基本面和金融贸易联系的传染机制;新近发展起来的叙事经济学强调非理性因素对金融危机传染的影响,初步论证了“经济叙事”与金... 从多学科视角梳理了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新进展。研究发现,主流经济学以“理性-均衡”框架为基础强调基于经济基本面和金融贸易联系的传染机制;新近发展起来的叙事经济学强调非理性因素对金融危机传染的影响,初步论证了“经济叙事”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为金融危机传染提供了新的学科视野;经济地理学将“距离”和“空间”概念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框架中,为验证金融危机的空间溢出效应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鉴于国际经贸格局调整、全球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外生冲击推动全球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持续上升,提出深化研究的进路和方向,包括加强跨学科协同研究、积极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冲击,以及探究统筹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的有效路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传染 主流经济学 叙事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现实动因与改革任务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贝贝 周莉萍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3,共9页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我国未来必须长期坚持并持续推进的战略方向。金融高水平开放需要把握“高水平”的内涵与特征,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也是以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更是守住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底...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我国未来必须长期坚持并持续推进的战略方向。金融高水平开放需要把握“高水平”的内涵与特征,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也是以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更是守住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底线的对外开放。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根本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情”,在保持中国特色的政治性、人民性、服务性等本质特征的同时,尊重金融客观规律、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依托自贸试验区(港)先行先试推进深层次改革,建立健全与高标准制度相衔接的金融“安全防线”,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和塑造多元化“轮轴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开放 高水平开放 制度型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平台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的优化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雪军 尹振涛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在科技深化与金融需求的驱动下,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与监管呈现出动态的三维演进,即广义金融科技平台从信息金融平台发展至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其狭义金融科技平台,对应形成了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双峰监管。金融科技平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在科技深化与金融需求的驱动下,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与监管呈现出动态的三维演进,即广义金融科技平台从信息金融平台发展至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其狭义金融科技平台,对应形成了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双峰监管。金融科技平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金融发展,但是金融科技平台同样衍生了“三元悖论”难题,即不可能同时实现金融科技平台创新、防范金融科技平台风险与金融科技平台规则简单性。通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采用金融科技平台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集中体现为监管沙盒、创新中心、监管科技等机制,优化金融科技平台规则简单性,旨在实现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与防范金融科技平台风险的双元目标。结合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与监管的本土化实情,我国可以优化金融科技平台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的进路:通过包容监管激励金融科技平台创新,利用监管科技平衡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与规范,通过“双峰监管”防范金融科技平台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平台 监管科技 金融创新 监管沙盒 包容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估算、未来情景模拟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桂虎 郭金龙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8-164,共7页
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数据和IMF的数据,采用动态GMM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异质性估算、未来二十年的情景模拟及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之后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逐渐上升为世界首位,非金融企业杠... 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数据和IMF的数据,采用动态GMM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异质性估算、未来二十年的情景模拟及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之后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逐渐上升为世界首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增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冲击比金融杠杆更为显著,现实中实体企业去杠杆比金融企业去杠杆可能更为紧迫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杠杆率动态 GMM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对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笑男 倪鹏飞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97,共8页
采用OLS回归以及基于回归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分析发现:第一,中国不同城市间的金融竞争力差异比较大,总体呈现大城市领先、中小城市发展欠佳的格局。第二,不同区域之间差异较... 采用OLS回归以及基于回归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分析发现:第一,中国不同城市间的金融竞争力差异比较大,总体呈现大城市领先、中小城市发展欠佳的格局。第二,不同区域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其中,东南城市金融竞争力优势明显,东北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滞后,中部和西北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指数普遍低于东南和环渤海地区的城市,总体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第三,科技创新、和谐社会、多元文化、开放信息、金融发展是导致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差异的重要因素。第四,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的最关键性因素。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城市金融竞争力 SHAPLEY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系统风险外溢的影响
17
作者 张鹏 张明 杨梅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4,共14页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换言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常常是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根源和表现。基于4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23年的季度数据,在测度各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指数、衡量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涌入、中...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换言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常常是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根源和表现。基于4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23年的季度数据,在测度各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指数、衡量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涌入、中断、外逃、撤回)区间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跨境资本极端流动与金融系统风险溢出的关系和内生机理。研究发现:第一,资本中断和外逃显著加剧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溢出水平,而资本涌入和撤回会适当减缓金融系统内部的子市场间的风险传染;第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货币国际化和汇率制度国家下极端资本流动对金融系统内部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影响;第三,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显著减缓极端资本流动的冲击,且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低的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资本管制措施配合实施的调控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深化了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机制的认识,对我国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抑制外部风险冲击、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资本流动 风险溢出 金融系统 宏观审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金融服务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丽莹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第9期70-72,共3页
养老金融是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及养老服务金融在内的一个理论体系。文章从中国老龄化背景出发,对养老金融、养老产业链以及养老金融服务的理论发展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中国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发展养老金融服... 养老金融是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及养老服务金融在内的一个理论体系。文章从中国老龄化背景出发,对养老金融、养老产业链以及养老金融服务的理论发展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中国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发展养老金融服务有利于整个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实现,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维护金融稳定。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更好的体现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天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融服务 养老金融 养老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理论内涵、时代挑战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珩 张洋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2,共14页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是构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首先,本文结合新发展理念系统阐述了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理论内涵,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中国普惠金融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相...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是构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首先,本文结合新发展理念系统阐述了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理论内涵,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中国普惠金融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相一致。其次,本文分析了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时代特点和面临的时代挑战,提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具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人民至上、统筹协调、创新驱动、固本强基、示范共享和开放合作的时代特点。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面临的时代挑战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和金融健康水平较低,无法有效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能级螺旋提升;竞争压力大和“负责任的金融”理念缺失,难以激发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动力;立法体系不完备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影响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推进;政策保障机制存在局限性,难以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最后,本文从强化国民金融教育、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切实可行的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新发展理念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
20
作者 王桂虎 赵依雯 苏占才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5,共13页
本文采用2009—2022年民营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公共数据开放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公共数据开放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并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 本文采用2009—2022年民营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公共数据开放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公共数据开放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并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揭示,公共数据开放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绩效和改善生产效率三个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公共数据开放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高新技术行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及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地方政府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以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和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公共数据 数据开放 民营企业 融资约束 信息不对称 数字化转型 民营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