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赵效民提出 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节职能的外部条件
1
作者 赵效民 《西南金融》 1986年第S2期26-27,共2页
在12日下午的大会发言中,赵效民提出了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节职能必须具备的四个外部条件: 一、要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直接隶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其地方分支机构也独立于地方各级政府,中央银行独立于财政... 在12日下午的大会发言中,赵效民提出了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节职能必须具备的四个外部条件: 一、要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直接隶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其地方分支机构也独立于地方各级政府,中央银行独立于财政,财政发生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调节 财贸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其它金融机构 资金市场 银行透支 副所长 人民银行 宏观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研究:1978-2006——基于VAR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宏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5-9,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冲击对GD...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冲击对GDP的作用较弱,GDP冲击对财政收入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呈先上升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10年对财政收入波动的贡献值为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VAR模型 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最优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分析——基于拉姆赛-卡斯-库普曼模型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宏杰 苏铁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64-69,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在拉姆赛-卡斯-库普曼模型的基础上,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支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在拉姆赛-卡斯-库普曼模型的基础上,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MATLAB计算可知,从现在到2010年,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7200亿元、172040亿元和331460亿元,最优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为4958.7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进出口 财政支农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贸易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经济效应——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顾乃华 夏杰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共5页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投入服务化程度能够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制造业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会倾向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便宜的优势提升制造环节的竞争力,更少借助...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投入服务化程度能够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制造业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会倾向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便宜的优势提升制造环节的竞争力,更少借助投入服务化提高增加值率;服务行业对外贸易程度会调节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经济效应,使用对外贸易比重高的行业供给的服务要比使用对外贸易比重低的行业供给的服务更能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投入服务化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发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于立新 周伶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8,共7页
一、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发展现状 (一)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发展十分迅猛。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为710亿美元,然而十年之后的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增长了... 一、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发展现状 (一)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发展十分迅猛。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为710亿美元,然而十年之后的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增长了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依然强劲,一直保持较高的年均增长率。2010年国际货物贸易出口恢复性增长14.5%,在货物贸易的带动下,服务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幅达8%,服务贸易总额达36638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近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物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 中国 发展趋势 贸易总额 年均增长率 恢复性增长 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海庆 高凌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2-498,共7页
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级分税制改革以来16年(1994—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税类/税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很大,就税类来说,流转税和财产税较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 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级分税制改革以来16年(1994—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税类/税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很大,就税类来说,流转税和财产税较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和其他税不利于经济增长;就税种来说,车船税和增值税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可通过诸如把营业税并入增值税等税制结构优化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制结构 经济增长 税收负担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贸易方式走向与国际经济融合——中国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雷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2,共5页
加工贸易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已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本质内涵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独特方式,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 加工贸易 贸易管理 经济融合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研究:1952-2006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宏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41-48,共8页
分析了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化趋势,并且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 分析了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化趋势,并且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明显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有较强的正向作用,且这种积极影响呈递增趋势。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持续上升,最高达26.7%。从因果关系检验来看,二者之间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第一产业增加值 VAR模型 脉冲响应 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第一产业发展:1978—2006——基于VAR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宏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8-43,共6页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后的...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后的第十年,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但对其波动的贡献份额较小。第一产业增加值冲击对财政支农支出有较强的正向作用,第十年的影响最大,对财政支农支出波动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第一产业增加值 VAR模型 脉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变量分析与财政货币政策取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杰长 李 朱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5,共6页
中国经济2001年依然保持较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但在... 中国经济2001年依然保持较劲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拉动。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扩大内需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从过去的扩大支出为主转变到结构性减税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人民币利率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运行 积极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中国 经济增长率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扩大内需 利率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最优财政收支取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宏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0,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收支进行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根据1978-2006年中国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收支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MATLAB计算可知,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7200亿元、172040亿元和331460亿元,最优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为77868亿元和8198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进出口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失业率之间的经验研究——基于VAR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小军 刘宏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4-18,共5页
文章分析了1978~2006年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失业率正相关.高校学生规模冲击对失业率表现为正向影响,其规模增加的第4年... 文章分析了1978~2006年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失业率正相关.高校学生规模冲击对失业率表现为正向影响,其规模增加的第4年,对失业率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值,而且对失业率影响的贡献份额逐年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规模 失业率 VAR模型 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41,共7页
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我国的财政赤字成为低通货膨胀的发展手段。目前的财政赤字规模并不可怕,需要关注的可能是财政状况的恶化趋势。而当前是否要竭尽全力改善财政状况,最终取决于决策者是更关心财政状况,还是更关心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关键词 财政状况 财政赤字 规模 作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 被引量:21
14
作者 裴长洪 盛逖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共8页
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总量上呈现出巨额出口顺差,在结构上加工贸易、商品种类、服务贸易、企业属性、区域分布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笔者认为,适当增加进口贸易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贸易失衡 进口 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税制结构、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30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海庆 高凌江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3,共6页
通过使用PVAR模型和脉冲一响应函数对1994-2008年间我国省级税制结构、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显著地促进了税制结构和税负水平的提高,但税制结构和税收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阻碍经济的... 通过使用PVAR模型和脉冲一响应函数对1994-2008年间我国省级税制结构、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显著地促进了税制结构和税负水平的提高,但税制结构和税收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阻碍经济的增长。所以,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和整体税负水平,不但可以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还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水平和提高消费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制结构 税收负担 PANEL VAR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节事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以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反应为切入点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亭立 王诚庆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9,共6页
文章基于公司层面,以北京奥运会为例研究了重大节事的经济效应;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趋势分析法,选择奥运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奥运会这一重大节事的短期与长期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申奥成功事件具有显著的经济刺激... 文章基于公司层面,以北京奥运会为例研究了重大节事的经济效应;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趋势分析法,选择奥运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奥运会这一重大节事的短期与长期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申奥成功事件具有显著的经济刺激效应;从长期来看,奥运筹备期间体现出一定的财富积累效应。总体上来说,研究证实,北京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在微观层面是有限的,这一结论适用于经济总量较大情况下重大节事的经济影响评价,对于重大节事的管理与参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节事 奥运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 被引量:66
17
作者 夏先良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7-45,共9页
本文着重围绕欧盟和美国所提出的碳关税和低碳经济概念引发的国际政治经济利益角逐以及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和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已经失去削减碳排放的意义,在理论上缺... 本文着重围绕欧盟和美国所提出的碳关税和低碳经济概念引发的国际政治经济利益角逐以及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和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已经失去削减碳排放的意义,在理论上缺乏支持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上难以实现。文章最后提出,中国要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碳减排协议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和WTO基本原则,维护自身利益,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碳关税,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这对我们研究和指导低碳经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平衡 全球经济 碳排放 关税 WTO基本原则 《京都议定书》 利益格局调整 政治经济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应急物流政策研究(上)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则 孙开钊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21,33,共4页
在应急物流的体制、政策和预案问题上,我们必须遵循成本—效能原则,按照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总思路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设计,并进行事后的评估和改进。为此,要建立信息化、精确化、高效率、低成本、快捷灵敏、安全可靠... 在应急物流的体制、政策和预案问题上,我们必须遵循成本—效能原则,按照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总思路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设计,并进行事后的评估和改进。为此,要建立信息化、精确化、高效率、低成本、快捷灵敏、安全可靠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应急物流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应急物流的成本—效能分析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应急物流通道建设,建立专业化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和完善的应急物资配送体系。同时,中国迫切需要探索一条减少实物储备和静态储备,以最小实物储备量和最大能力储备量,来最有效地应对最复杂突发事件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物流 管理体制 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应急物流政策研究(下)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则 孙开钊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
在应急物流的体制、政策和预案问题上,我们必须遵循成本—效能原则,按照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总思路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设计,并进行事后的评估和改进。为此,要建立信息化、精确化、高效率、低成本、快捷灵敏、安全可靠... 在应急物流的体制、政策和预案问题上,我们必须遵循成本—效能原则,按照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总思路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设计,并进行事后的评估和改进。为此,要建立信息化、精确化、高效率、低成本、快捷灵敏、安全可靠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应急物流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应急物流的成本—效能分析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应急物流通道建设,建立专业化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和完善的应急物资配送体系。同时,中国迫切需要探索一条减少实物储备和静态储备,以最小实物储备量和最大能力储备量,来最有效地应对最复杂突发事件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物流 管理体制 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再平衡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平 付敏杰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2012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深度再平衡和多重周期叠加共振问题。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等因素是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增长动力的缺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因素,而执行严格的紧... 2012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深度再平衡和多重周期叠加共振问题。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等因素是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增长动力的缺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因素,而执行严格的紧缩政策,促进财政、国际收支和生产消费的平衡是全球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的重要保证。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内部,只有实现沿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绿色更新周期下的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和消费升级等重大发展取向进行有效的结构性改革,消除影响居民消费、产业层次提升的体制、政策壁垒,建立起市场创新机制,才能实现内生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再平衡 中国经济增长 稳定金融 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