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之角安全治理与中国方案
1
作者 张梦颖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98,140,141,共25页
非洲之角是世界上最不稳定和最受危机困扰的地区之一,多年来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国家内部和国家间冲突,以及国际安全威胁的影响。自红海危机爆发以来,非洲之角地区的安全挑战和风险不断加剧,进一步暴露了该地区业已存在的安全问题。无论是... 非洲之角是世界上最不稳定和最受危机困扰的地区之一,多年来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国家内部和国家间冲突,以及国际安全威胁的影响。自红海危机爆发以来,非洲之角地区的安全挑战和风险不断加剧,进一步暴露了该地区业已存在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地区层面,都不乏针对非洲之角安全困境的治理措施,但现有的治理模式未能找到冲突的根本原因,忽视了非洲之角地区自主维护和平的诉求,因而不能有效解决该地区安全治理赤字。在全球安全倡议指引下,中国提出的“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顺应地区国家需求,助力地区国家提升应对安全、发展和治理挑战的自我保障能力,为非洲之角国家和平解决地区争端、实现长治久安、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海危机 非洲之角 全球安全倡议 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对非传播新探索
2
作者 李玉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76,共6页
从文明与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对非传播,其面临着文化隔阂、传播效能受限等多重挑战。因而以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新文明观为价值基石重构中国对非传播就尤为必要,其真正回归了国际传播分享交流对话的本质,不但有助于发掘中非文化共性与差异,... 从文明与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对非传播,其面临着文化隔阂、传播效能受限等多重挑战。因而以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新文明观为价值基石重构中国对非传播就尤为必要,其真正回归了国际传播分享交流对话的本质,不但有助于发掘中非文化共性与差异,超越西方以对立冲突竞争为主的对非传播范式,更暗含了中国对非传播的文化自觉。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对非传播新探索,不仅需要实现理论升级,建构能支撑文明多样性、平等性、对话性的对非传播理论体系,还需在实践创新上下功夫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以实现中非日常生活的文化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 非洲 对非传播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发展与贡献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晓雷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93,共14页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非洲国家在论坛创立与机制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能动性和主事权。经过七届论坛20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非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最为重要...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非洲国家在论坛创立与机制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能动性和主事权。经过七届论坛20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非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最为重要的平台,且形成了其独有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契合非洲发展需求的合作理念,狠抓成果落实的合作态度。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丰硕,它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推动了中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提升了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并引领了国际社会对非合作的步伐。中非合作论坛在未来发展中虽还面临一些问题,但如果能够在坚持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合作论坛 治国理政 “共商、共建、共享” 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南南合作的新特点和新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8-81,共4页
始于世纪之交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它对南南合作的发展方式和合作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第四次工业化浪潮下,南南合作面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缓慢、技术进步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物流数字化和具有数... 始于世纪之交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它对南南合作的发展方式和合作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第四次工业化浪潮下,南南合作面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缓慢、技术进步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物流数字化和具有数字技能的合格劳动力短缺的新挑战。为此,南南合作应以传统工业与数字经济融合为基础,发挥后发优势,运用数字经济加速工业化进程、完善已有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合作领域,不断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服务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南合作 第四次工业革命 数字经济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托努协定》续订谈判与欧非关系前瞻 被引量:6
5
作者 赵雅婷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81,157,158,共19页
《科托努协定》原定于2020年2月29日到期,为保证欧盟与非加太国家伙伴关系的持续发展,双方于2018年9月开启《科托努协定》续订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欧盟与非加太国家均认为《科托努协定》的积极成果应予以保留,并在后续协定的内容更新、... 《科托努协定》原定于2020年2月29日到期,为保证欧盟与非加太国家伙伴关系的持续发展,双方于2018年9月开启《科托努协定》续订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欧盟与非加太国家均认为《科托努协定》的积极成果应予以保留,并在后续协定的内容更新、秉持的原则和目标以及框架设计等方面存在共识。但由于非洲是非加太国家中起主导性作用的群体,其与欧盟在非盟角色、移民问题、贸易投资以及援助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致使后续协定被迫延期推出。《科托努协定》续订谈判遇阻反映出欧盟之困,非洲之兴,非加太国家之限,国际环境之变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欧非关系亦在谈判中呈现出非盟地位上升、非洲自主性增强、欧盟对非政策政治导向弱化,趋向务实以及欧盟仍注重发展援助,附带条件更加隐蔽等特征。未来,双方将继续关注贸易投资、和平安全及移民问题,公共卫生、气候变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也将得到推进。受新冠疫情影响,欧非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强,后续协定的影响力或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托努协定》续订 欧非关系 非加太国家 欧盟发展援助 非洲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