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与农业考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7
1
作者
陈相龙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13-25,共13页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传入以来,尤其近十多年来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对于我国农业起源、传播和早期发展过程的认识。本文从粟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粟混作区早期农业发展状况、麦作农业...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传入以来,尤其近十多年来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对于我国农业起源、传播和早期发展过程的认识。本文从粟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粟混作区早期农业发展状况、麦作农业的东渐与早期发展、特定族群生业经济的转变、动物驯养与家畜饲养方式等六个方面简要地总结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十三
氮十五
农业考古
谷物栽培
家畜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被引量:
4
2
作者
方晶
胡克
+6 位作者
范昌福
商志文
杨永强
齐乌云
王福
裴艳东
王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8,共8页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平原的滨海湖埋藏牡蛎礁中各层牡蛎壳的泥质充填物做硅藻分析,整个牡蛎礁中海水砂质潮间带指标种标志种的Auliscus caelatus含量较高,为19%~42%,表明滨海湖礁体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主要硅藻含量的变化,结合14 C测...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平原的滨海湖埋藏牡蛎礁中各层牡蛎壳的泥质充填物做硅藻分析,整个牡蛎礁中海水砂质潮间带指标种标志种的Auliscus caelatus含量较高,为19%~42%,表明滨海湖礁体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主要硅藻含量的变化,结合14 C测年,自下而上将礁体发育期间的古环境分为3个带:I带为2 445~2 327cal.aBP,礁体在向上建礁的过程中,海水作用逐渐减弱,潮间带特征愈加明显,为受河流影响较强且较为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II带咸水种硅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的比例急剧增加;外洋指标种的Coscinodiscus spp.和Actinocyclus spp.急剧下降,表明在约2 327cal.aBP,海岸带砂嘴闭合,形成较为封闭的潟湖内侧潮间带环境,且河流作用减弱导致潟湖的咸度明显增加;III带为2 327~2 287cal.aBP,由封闭的潟湖环境又转向较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牡蛎礁
硅藻分析
潟湖
潮间带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
22
3
作者
高升
孙周勇
+2 位作者
邵晶
卫雪
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陕北一处龙山时代晚期的遗址。该遗址与石峁城址相距不远,同处秃尾河流域。2014年伴随寨峁梁遗址的发掘采集了土样,浮选出了粟、黍、藜、猪毛菜、胡枝子等13种植物种子。浮选结果显示,寨峁梁遗址当时的农...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陕北一处龙山时代晚期的遗址。该遗址与石峁城址相距不远,同处秃尾河流域。2014年伴随寨峁梁遗址的发掘采集了土样,浮选出了粟、黍、藜、猪毛菜、胡枝子等13种植物种子。浮选结果显示,寨峁梁遗址当时的农业应该是以粟和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经济,黍的地位略低于粟。其中一些旱地杂草和虫实属植物种子反映出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环境。此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藜,其可能作为一种补充性的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峁梁遗址
浮选
旱作农业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河尾闾湖泊附近表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
8
4
作者
齐乌云
远藤邦彦
+4 位作者
穆桂金
相马秀广
村田泰辅
KazuakiHori
中尾正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58-62,101,共6页
通过对黑河尾闾湖泊附近14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及野外实地现代植物调查,了解了在表土花粉中当地植被、区域植被和山上植被所占的含量及风和流水作用对孢粉种类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孢粉来源和孢粉组合代表的环境指示意义。我...
通过对黑河尾闾湖泊附近14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及野外实地现代植物调查,了解了在表土花粉中当地植被、区域植被和山上植被所占的含量及风和流水作用对孢粉种类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孢粉来源和孢粉组合代表的环境指示意义。我们只有了解这些表土花粉的规律后,才能够准确恢复居延海湖心剖面孢粉所反映的植被、气候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下游
表土花粉
环境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出土遗物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存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64-71,I0001-I0004,72,共13页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现场
遗迹
遗物
处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与农业考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7
1
作者
陈相龙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13-25,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稳定同位素所见郑洛地区4000BP-3500BP先民食谱与家畜饲养方式的特点研究(项目编号:16CKG018)
文摘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传入以来,尤其近十多年来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对于我国农业起源、传播和早期发展过程的认识。本文从粟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作农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稻粟混作区早期农业发展状况、麦作农业的东渐与早期发展、特定族群生业经济的转变、动物驯养与家畜饲养方式等六个方面简要地总结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碳十三
氮十五
农业考古
谷物栽培
家畜饲养
分类号
K85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被引量:
4
2
作者
方晶
胡克
范昌福
商志文
杨永强
齐乌云
王福
裴艳东
王宏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
科学
学院
中国
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
中心
中国
地质大学(北京)海洋
学院
中国
地质
科学
研究
院矿产资源
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古
科技中心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06)
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1069
1212011120089)
文摘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平原的滨海湖埋藏牡蛎礁中各层牡蛎壳的泥质充填物做硅藻分析,整个牡蛎礁中海水砂质潮间带指标种标志种的Auliscus caelatus含量较高,为19%~42%,表明滨海湖礁体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主要硅藻含量的变化,结合14 C测年,自下而上将礁体发育期间的古环境分为3个带:I带为2 445~2 327cal.aBP,礁体在向上建礁的过程中,海水作用逐渐减弱,潮间带特征愈加明显,为受河流影响较强且较为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II带咸水种硅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的比例急剧增加;外洋指标种的Coscinodiscus spp.和Actinocyclus spp.急剧下降,表明在约2 327cal.aBP,海岸带砂嘴闭合,形成较为封闭的潟湖内侧潮间带环境,且河流作用减弱导致潟湖的咸度明显增加;III带为2 327~2 287cal.aBP,由封闭的潟湖环境又转向较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
关键词
埋藏牡蛎礁
硅藻分析
潟湖
潮间带
渤海湾
Keywords
buried oyster reef
diatom analysis
lagoon
intertidal zone
Bohai Bay
分类号
P736.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
22
3
作者
高升
孙周勇
邵晶
卫雪
赵志军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
学院
陕西省
考古
研究
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资源
技术和生业研究"(项目编号:2013BAK08B03)
+1 种基金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北方旱作农业的形成过程-植物考古新资料及分析"(项目编号:20110221)
西北大学"十二五""211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YZZ14091)
文摘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陕北一处龙山时代晚期的遗址。该遗址与石峁城址相距不远,同处秃尾河流域。2014年伴随寨峁梁遗址的发掘采集了土样,浮选出了粟、黍、藜、猪毛菜、胡枝子等13种植物种子。浮选结果显示,寨峁梁遗址当时的农业应该是以粟和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经济,黍的地位略低于粟。其中一些旱地杂草和虫实属植物种子反映出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环境。此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藜,其可能作为一种补充性的食物资源。
关键词
寨峁梁遗址
浮选
旱作农业
环境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河尾闾湖泊附近表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
8
4
作者
齐乌云
远藤邦彦
穆桂金
相马秀广
村田泰辅
KazuakiHori
中尾正羲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
日本大学
中国
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
研究所
奈良女子大学
NationalInstituteofAdvancedIndustrialScienceandTechnology
综合地球环境学
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58-62,101,共6页
基金
日本文部省"绿洲"中日合作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批准号:90202004)。
文摘
通过对黑河尾闾湖泊附近14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及野外实地现代植物调查,了解了在表土花粉中当地植被、区域植被和山上植被所占的含量及风和流水作用对孢粉种类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孢粉来源和孢粉组合代表的环境指示意义。我们只有了解这些表土花粉的规律后,才能够准确恢复居延海湖心剖面孢粉所反映的植被、气候演化过程。
关键词
黑河下游
表土花粉
环境指示
Keywords
lower Heihe River
surface soil pollen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
分类号
Q143 [生物学—生态学]
Q91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出土遗物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存信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64-71,I0001-I0004,72,共13页
文摘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田野现场
遗迹
遗物
处置措施
Keywords
Field archaeology
Burial objects
Historical remains
Methods of treatment
分类号
G26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与农业考古研究新进展
陈相龙
《农业考古》
201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方晶
胡克
范昌福
商志文
杨永强
齐乌云
王福
裴艳东
王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高升
孙周勇
邵晶
卫雪
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6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黑河尾闾湖泊附近表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齐乌云
远藤邦彦
穆桂金
相马秀广
村田泰辅
KazuakiHori
中尾正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出土遗物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李存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