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 被引量:18
1
作者 白鸽 刘丹青 +1 位作者 王芳 严艳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焦点化等句法操作,作定语时排斥"的"但允许兼用定语标记"这/那",作宾语时排斥句末及句尾强依附性成分之前的次句末位置。代词"人家"及"我、你、他"则无此限制。冀州话、光山话中亦存在类似现象。根据附缀理论,代词"人"在语音及句法上的种种特殊性表明它已在上述相关位置上发生了前附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代词“人” “人家” 附缀 附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不好”的表达功能及其形成的语用解释 被引量:15
2
作者 余光武 姚瑶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32,共8页
附加问形式"好不好"根据其在具体语境中功能解读,可以分为用于征询意见的真问、请求认同的弱问、弱化制止强度的假问和用于表达辩驳语气的话语标记语的非问四类。四类用法实际上是"好不好"基本功能(说话人带有倾向... 附加问形式"好不好"根据其在具体语境中功能解读,可以分为用于征询意见的真问、请求认同的弱问、弱化制止强度的假问和用于表达辩驳语气的话语标记语的非问四类。四类用法实际上是"好不好"基本功能(说话人带有倾向性的兼顾对方感受的意见征询)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语用解读,不应归为历时演变现象。触发"好不好"具有不同语用解读的动因可以从交互主观性理论和面子保全理论里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不好” 附加问 交互主观性 面子保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测度疑问副词“莫”的来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宇凤 《语言科学》 2007年第5期44-55,共12页
文章从事实和认知理论两个方面证明测度疑问副词"莫"来源于劝止词"莫"。从事实上看,劝止词"莫"是先于且常用于疑辞"莫"产生之前的"莫",这为两者之间的演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中间状态&q... 文章从事实和认知理论两个方面证明测度疑问副词"莫"来源于劝止词"莫"。从事实上看,劝止词"莫"是先于且常用于疑辞"莫"产生之前的"莫",这为两者之间的演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中间状态"莫"的存在,则说明两者的来源关系是现实的。从理论上讲,劝止词"莫"和测度疑辞"莫"在对不利现实的认知上是相通的,都是表达对"不希望"的"未确知"的情况的看法,而仅在对现实的可控性上存在差异。当这种可控性差异受到事件时间状态等的影响而消失时,测度疑辞"莫"也就得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情态 疑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否定副词“没(有)”与“了2”共现问题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庆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51,共15页
否定副词"没有"作用于核心谓语层面,而"了2"作用于句子层面,"了2"的作用范围大于"没有"的作用范围。只要能改变内层"没有VP"的性质特征,使之和外层"了2"的功能相适应,二... 否定副词"没有"作用于核心谓语层面,而"了2"作用于句子层面,"了2"的作用范围大于"没有"的作用范围。只要能改变内层"没有VP"的性质特征,使之和外层"了2"的功能相适应,二者就能共现。句式具有完型特征,因此事件的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否定副词"没有"和"了2"的共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 “了2” 共现 功能的层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梅晓 熊子瑜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103,共8页
该研究基于大规模语音数据库,通过建立普通话连续语流中的声韵母时长预测模型,考察声韵母时长的影响因素,探讨普通话声韵母在连续语流中的时长变化类型与话语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话语的韵律结构对声母时长的影响较小... 该研究基于大规模语音数据库,通过建立普通话连续语流中的声韵母时长预测模型,考察声韵母时长的影响因素,探讨普通话声韵母在连续语流中的时长变化类型与话语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话语的韵律结构对声母时长的影响较小,而对韵母时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韵律单元末音节的韵母时长是否发生显著延长与话语的韵律结构密切相关,韵律大短语和语调短语末尾的音节通常会发生显著的韵母延长,韵律词内以及韵律词末尾的音节通常不会发生韵母延长;韵律小短语末尾的音节在韵母时长方面的表现比较混乱,规律性不明显,可能需要进一步做分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声母时长 韵母时长 韵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化过程中的结构省缩和语义保留——以语气词“好了”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朱丽师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106,共6页
现代汉语中句末语气词"好了"可区分三种语义——句法类型:最低条件义、任由义和纯粹祈使语气。最低条件类语气词"好了"源于最低条件类"就好了"中"就"的省缩,但逻辑关联词"就"所蕴含... 现代汉语中句末语气词"好了"可区分三种语义——句法类型:最低条件义、任由义和纯粹祈使语气。最低条件类语气词"好了"源于最低条件类"就好了"中"就"的省缩,但逻辑关联词"就"所蕴含的最低条件义得到保留,也即"最小努力原则"在语境中持续起作用。任由类语气词"好了"源于最低条件类"好了",是言语交际中因交互主观化和移情带来的获益主体的改变,即"利他原则"。表祈使语气的"好了"是"最低条件类"和"任由类"的"好了"丢失"选择义"的结果,是语义淡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就)好了 结构省缩 语义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