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涂尔干早期社会理论中的“社会”概念
被引量:32
- 1
-
-
作者
李英飞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共29页
-
文摘
涂尔干关于"社会"的理论的形成,与由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权利学说演变而来的抽象个人主义给法国社会造成的现实困境紧密相关。通过对该线索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涂尔干试图通过确立社会既是一个社会体又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存在,来破除自然权利学说有关人的自然权利和社会人为性的基本观点,并以此来重新确立社会团结的基础。但是,这种两重性设定同时也暴露出涂尔干早期思想的内在困境:由于社会作为自成一类的存在,而其理论框架中没有搭建起个人与社会发生关联的方式,因此无法论证社会的正当性并找到社会团结的现实基础。
-
关键词
自然权利
抽象人格
社会体
集体意识
-
Keywords
abstract personality, collective conscience, le corps social, naturalrights
-
分类号
C91-06
[经济管理]
-
-
题名从洛克到休谟:论英国政治社会思路的转向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杨璐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84,共27页
-
文摘
从洛克到休谟,英国政治社会的思路发生了重要转向。洛克从基督教的信仰结构中构建自由宪政的根基,但为后世的党派之争埋下了激进的种子。休谟从经入史,经史结合研究政治社会,在历史中寻找事物变易的轨迹和哲学推理的经验基础,开辟了英国新的自由传统。本文以对洛克和休谟的思想诠释为出发点,重返英国政治社会的经典问题,借此来为理解英国社会理论中更为丰富的面向提供某种线索,也为中国现代转型问题提供某种治学启发。
-
关键词
宪制
政治社会
财产权
自由
混合政体
-
Keywords
constitution, political society, property, liberty, mixed government
-
分类号
D0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物理工作环境与职工工作状况、组织绩效关系研究
- 3
-
-
作者
张金慧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Z期45-47,共3页
-
文摘
组织的物理工作环境对内部职工心理、行动具有直接影响,与职工的工作状况、组织绩效和组织发展状况都有直接联系,是体现社会工作质量情况、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社会态度调查"的全国抽样结果数据,以及对"工作情况和感受"和"单位状况和感受"部分问题结果的分析发现,在职业工作状况和工作状况满意度方面,不接触有害因素职工的综合指数高于接触有害因素职工的指数;在组织绩效指数方面,接触有害因素职工的指数明显高于不接触有害因素职工的指数。这需要领导者针对组织和人群特点,有效改进组织管理方式。
-
关键词
物理工作环境
工作状况
组织绩效
领导方式
-
分类号
C936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世界海洋捕捞业发展概况、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4
- 4
-
-
作者
史磊
秦宏
刘龙腾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34,共9页
-
基金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AOCQN2012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我国生计渔民认定标准研究(2018HY-ZD07)~~
-
文摘
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目前世界海洋捕捞业进入“零增长”的徘徊期。当前世界海洋捕捞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海洋渔业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海洋捕捞业管理制度日益严格,世界海洋捕捞业产业转移趋势日趋明显,海洋捕捞业技术装备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面对世界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继续发展资源养护型海洋渔业,从生态系统角度考虑海洋捕捞业管理措施,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的开发,重视海洋捕捞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
关键词
海洋捕捞业
发展趋势
启示
-
Keywords
marine fish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enlightenment
-
分类号
F31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中国渔民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调研分析
被引量:6
- 5
-
-
作者
刘龙腾
高宏泉
刘子飞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
出处
《农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7-63,共7页
-
基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中国生计渔民认定标准研究”(2018HY-ZD07)
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长江渔民退捕生态补偿机制”(2018085)
-
文摘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福利的关键因素;(3)中国各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基于此,从主体能力、内部机制、产业动力、外部环境角度提出提高渔民自身能力,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实施渔村振兴战略等促进渔民增收振兴渔业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渔民
家庭收支结构
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增收长效机制
-
Keywords
Fishermen
Household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tructure
Income Gap
Influencing Factors
Longterm Mechanism for Income-increasing
-
分类号
F32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捕捞渔业政策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史磊
李泰民
刘龙腾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
出处
《农业展望》
2019年第12期16-23,31,共9页
-
基金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AOCQN2012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我国生计渔民认定标准研究”(2018HY-ZD07)
2019年农业农村部渔政局课题“生计渔民与商业渔民区分研究”
-
文摘
历经70年风雨征程的中国渔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捕捞、养殖以及水产品总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这些成绩离不开中国渔业相关政策的扶持。归纳政策的演变逻辑和演变趋势,可以对中国调整、制定未来捕捞渔业政策,提高政策效能,促进渔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府在探索期、动荡期、调整期和发展期等4个不同时期捕捞渔业政策的演变,分析了捕捞渔业政策演变的逻辑与趋势,基于分析结论,审视捕捞渔业政策演变带给中国渔业的利与弊,探寻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捕捞渔业政策的发展方向。未来,提升捕捞渔业政策效能需继续完善渔业资源数据,引进先进渔业管理制度,推动中国的捕捞渔业政策由被动管理向合作发展转变。
-
关键词
海洋捕捞
渔业政策
渔业管理
资源养护
政策演变
政策效能
-
Keywords
marine fishing
fishery policy
fishery management
resource conservation
policy evolution
policy effectiveness
-
分类号
F32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中国渔民家庭收支分析及增收对策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高宏泉
刘龙腾
-
机构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
出处
《农业展望》
2019年第6期10-15,共6页
-
基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18HY-ZD07)
-
文摘
采用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2018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影响渔民增收的积极因素和不利条件。最后,从主体能力、产业动力、内部机制、外部环境等角度提出提高渔民自身能力、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打赢渔业产业扶贫攻坚战等增加中国渔民家庭收入、改善渔民生产生活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渔民
家庭收支
能力建设
长效机制
-
Keywords
fishermen
household income and expenditure
capacity building
long-term mechanism
-
分类号
F32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干部平职调整如何实现最优效应
- 8
-
-
作者
张金慧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
中共北京朝阳区委党校综合教研室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
文摘
被平职调整的领导干部面临着与新职位和新环境的适应、融合等现实挑战,需要转变行为模式、展现个人能力。组织部门要合理监督被调整干部,通过明晰责任范围、增强问责激励等途径,防止负面问题产生,实现干部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
关键词
干部平职调整
激励机制
组织行为
-
分类号
C936
[经济管理—管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