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宾 于法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3,共6页
文章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是增长幅度不... 文章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且协调性差,整体处在初级耦合协调区间;在空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由东至西逐渐衰减,且省际差距有增加趋势,东部省(市)为良好耦合协调,中部多数省(市)为初级或中级耦合协调,部分西部地区(贵州省和云南省)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区间;200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2016年除上海、江苏、浙江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外,其余省(市)均为城镇化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经济研究:历史脉络、理论梳理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2
2
作者 于法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20,27,共9页
中国生态经济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许涤新先生倡导下的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学者的一次完美合作。此后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团体,创立了全球第一份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期刊,搭建了全球第一个专门从事生态经济研... 中国生态经济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许涤新先生倡导下的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学者的一次完美合作。此后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团体,创立了全球第一份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期刊,搭建了全球第一个专门从事生态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推动了中国生态经济的研究及学科建设。可以将中国生态经济研究40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生态平衡理论阶段(1981—1983年)、生态经济协调理论阶段(1984—1991年)、可持续发展理论阶段(1992—2000年)以及绿色发展理论阶段(2001年至今)。同时,在对中国生态经济研究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从五个方面展望了中国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平衡 生态经济协调 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1 位作者 于法稳 刘淼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环境规制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于法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8,23,共6页
如何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容之外,建立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则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农业... 如何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容之外,建立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则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等方面,论述了实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生态补偿政策的必要性,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生态补偿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理论及研究述评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中国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准确界定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农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论述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相关理论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 中国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准确界定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农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论述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相关理论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态补偿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新型生态农业:内涵特征、体系阐释及实践向度 被引量:18
6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生态农业 内涵特征 体系阐释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重点领域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王广梁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县域生态治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以及“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县域生态治理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县域生态治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以及“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县域生态治理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时代价值,从环境状况、认知水平、支撑能力及保障体系4个方面,剖析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5个重点领域,即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绿色发展,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人才培育、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并系统提出实现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县域生态治理 重点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生态农业的要素特征、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法稳 郝信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0,共7页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选择。文章在系统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生态农业的概念,并对其系统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从战略层面、技术...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选择。文章在系统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生态农业的概念,并对其系统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从战略层面、技术层面、资源层面分析了中医生态农业的要素特征;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水土资源质量、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四个方面,阐述了发展中医生态农业的必然性;分析了中医生态农业发展在理念、技术、产品、认知等方面的困境所在,据此提出了推动中医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生态农业 要素特征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健康:提升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根本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法稳 代明慧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1,共9页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生态产品消费也日益成为新时尚、新趋势。生态农产品消费需求与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提升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核心之一是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生态产品消费也日益成为新时尚、新趋势。生态农产品消费需求与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提升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核心之一是耕地土壤健康。土壤健康的内涵特征体现在土壤微生态系统充满活力、富有营养、具有韧性和功能完善等方面。实现土壤健康需要全面提升全社会对土壤健康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全面开展土壤健康状况的摸底普查、激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技术的区域适宜性及有效性以及构建政策制度体系。为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普查评价、依靠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寻找实现土壤健康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生态农产品 供给能力 农业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生态补偿研究
10
作者 包晓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共6页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面源污染是区域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实施种植业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状况,一些地区在化肥和农药减量、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替代、农业...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面源污染是区域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实施种植业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状况,一些地区在化肥和农药减量、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替代、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区域生态补偿实践。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完善种植业生态补偿法规,设立农产品主产区种植业生态补偿基金,构建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补偿体系,科学核算种植业生态价值和生态补偿标准,多渠道融合种植业生态补偿资金、加强种植业生态补偿监管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种植业 农产品主产区 面源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康洁 于法稳 李福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195,共14页
新时代,推动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三化”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乡村生态化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在建立相关指标... 新时代,推动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三化”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乡村生态化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在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及空间面板回归模型,探究2010—2019年中国省域“三化”综合评价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的综合评价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系统性差异。②“三化”耦合协调度不高,其均值保持勉强协调型,但整体呈增长态势,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分布特征,初级协调型省份数量从3个增加至11个。③“三化”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关系和空间聚集特征,空间关联类型以H-H和L-L集聚为主;冷热点区则具有聚合式面状分布和迁跃性特征。④“三化”耦合协调程度主要受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财政支出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显著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各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此,提出坚持分类施策,逐步缩小“三化”地区差异和系统差异;加强跨区域协作,提升“三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注重多源驱动,增强协调发展动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 农业产业化 乡村生态化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低碳发展: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玉雨 于法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国际视野下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践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倡议、推动自身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为对象,分别梳理其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做...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国际视野下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践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倡议、推动自身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为对象,分别梳理其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做法、最新行动和取得成效,据此,结合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农业低碳发展的中国策略。研究表明:1)较之于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2020年中国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上与其相近,但中国的单位GDP排放量[44.52 t∙(106$)^(−1)]远低于印度[278.11 t∙(106$)^(−1)];较之于同作为人口大国的美国,中国在排放总量方面较高,但中国的人均排放量(0.46 t∙cap.−1)明显低于美国(1.15 t∙cap.^(−1))。中国必须充分考虑自身作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科学合理地展开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规划。2)美国主要在法律法规完善、财政税收和减排补贴、清洁能源开发及推广、碳排放权和碳汇市场交易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其2020年人均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下降19.58%;欧盟的先进做法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完善、财税支持和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其2020年人均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29.03%;日本主要在可再生能源推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粮食生产保障和气候适应等方面展开行动,其2020年人均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29.17%。3)农业低碳发展的中国策略旨在保障粮食供给、减少温室效应和实现生态价值。据此,提出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和绿色金融支持、加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逐步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5个方面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低碳发展 农业温室气体 国际经验 中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视角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于法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4期5-15,共11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从健康的视角来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从健康的视角来看,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确保农村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系统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系统三大系统的健康,这是提升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保障。基于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阐述,对农村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系统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系统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加强农村生态治理,保障三大系统健康,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生态系统 农业生产系统 农村人居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85
14
作者 于法稳 于婷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3期6-17,2,共13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其难点所在。在匡算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及区域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农村...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其难点所在。在匡算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及区域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为83.51亿~125.26亿立方米,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20%。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除了农村生活污水自身存在的"两难一低"特点之外,还存在投入不足、技术适应性较差、监管缺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需要从避免随意性、提高有效性、确保适宜性、保障可能性、提升参与性、实现持续性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于法稳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9,共6页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绿色发展原则没有得到落实、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缺乏生态要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的负面生态影响等问题。在绿色发展...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绿色发展原则没有得到落实、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缺乏生态要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的负面生态影响等问题。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下,推动精准扶贫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正确认识贫困区优势,保障生态资源物尽其用;注重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中的生态保护;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战略 绿色发展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转型——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昌海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3,共7页
创新与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迫切需要加快农业领域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速度。北京的农村经济创新与绿色发展既是优化农业发展格局、培育新的... 创新与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迫切需要加快农业领域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速度。北京的农村经济创新与绿色发展既是优化农业发展格局、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也将为全国范围内探索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模式提供宝贵经验。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并结合北京市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对当前北京地区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包晓斌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0期6-16,F0002,共12页
目前,种植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有效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态势,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友好,是推进全国生态环境治理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要求。本文针对我国种植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 目前,种植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有效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态势,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友好,是推进全国生态环境治理和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要求。本文针对我国种植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和区域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探索实践。指明种植业污染防治面临机制不完善、标准较低、监管体系不健全、投入缺乏等主要问题。从培育新型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主体、加大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投入、推行种植业绿色生产、促进种植业生态循环发展、强化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防治 种植业 化肥和农药减量 农膜回收 秸秆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我国粮食安全
18
作者 代明慧 于法稳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8-236,共9页
气候变化已成为常态,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也成为未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系统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生产资源、种植结构、技术要... 气候变化已成为常态,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也成为未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系统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生产资源、种植结构、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揭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生产领域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对农业气候韧性的认识尚显不足、粮食生产区域的优化布局进展缓慢、种植结构的调整存在滞后现象、生产技术支撑保障力度不足以及政策保障体系缺乏系统性。为此,从注重提高农业气候韧性、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调整粮食生产种植结构、夯实粮食生产技术支撑、健全粮食生产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气候韧性 粮食安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于法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4,F0002,共11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存在着生态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存在着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理念引领行动尚需强化、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支撑保障体系仍待完善等关键问题。为此,应精准识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目标,即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及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重点领域,即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及生态建设;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支撑体系,即科技创新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以及资金投入体系;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保障体系,即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及法律法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20
作者 胡曾曾 于法稳 赵志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6-193,共8页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破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难题的重点。文章系统阐述了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在政策法规、管理模式、技术方法、价值评估和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等方面的...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破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难题的重点。文章系统阐述了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在政策法规、管理模式、技术方法、价值评估和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存在政策层面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分类施策体系未建立、"非规模化"的中小型畜禽养殖户未纳入监管体系、地方有机肥项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并提出推动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需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农业生态补偿相关联,逐步构建中国畜禽养殖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市场交易体系,深化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弃物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农村环境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