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山”理念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成就与典型经验
1
作者 庄贵阳 丁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1,共9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为中国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论文系统梳理了“两山”理念的形成历程、科学内涵、实践成就和基本经验。“两山”理念形成根植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为中国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论文系统梳理了“两山”理念的形成历程、科学内涵、实践成就和基本经验。“两山”理念形成根植于习近平同志长期的地方治理实践,经历了萌芽孕育、理论形成和体系升华三个阶段。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等。“两山”理念坚持了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深刻重塑了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惠民优势的核心路径,也是检验和深化“两山”理念的重要试金石。未来需围绕“算成钱”“变成钱”“引来钱”和“分好钱”,进一步建立健全价值实现机制,构建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哲学理念到实践路径系统性转化的完整逻辑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总体成就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一部精品力作——评沈满洪独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力量》
2
作者 杨开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8-229,共2页
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年之际,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沈满洪教授独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力量》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沈满... 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年之际,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沈满洪教授独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力量》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沈满洪教授邀请我为该书做一个书评,我欣然接受。通读全书,深感先睹为快,精神为之一振,很愿意发表一些我的读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宁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宁夏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承梁 张弼 吴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提出了美丽宁夏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早期关于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思考和实践探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丰富源泉和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相关重要讲话和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是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宁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被引量:8
4
作者 庄贵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3-47,共5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将不断迈出新的步伐,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体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特性与生态胁迫的中国耕地质量提升综合分区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宇波 谢恩怡 +6 位作者 陈文广 姚东恒 雷鸣 党昱譞 李亮 赵晶 孔祥斌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科学划定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对于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耕地适宜性、连片性、抗逆性等生产特性维度和生态胁迫维度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全国耕地的生产特性进行评价分级,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生态胁迫... 科学划定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对于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耕地适宜性、连片性、抗逆性等生产特性维度和生态胁迫维度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全国耕地的生产特性进行评价分级,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生态胁迫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组合分类方法划定耕地质量提升综合分区。结果表明:1)围绕生产特性和生态胁迫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开展分类评价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中国耕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可为生产-生态协同的耕地质量提升提供有效支撑;2)中国耕地适宜性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趋势,高度适宜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8.12%;连片性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空间格局,高、中连片性耕地占比较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5.32%和43.76%;较强抗逆性耕地数量多且分布广,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9.07%,强、弱、较弱抗逆性耕地数量少且空间集聚;具有强生态限制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48%,广布于黄淮海平原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3)基于生产特性与生态胁迫融合的视角,全国耕地资源可分为用养结合区、适宜改善区、空间优化区、设施完善区、生产综合提升区和生态修复区6个质量提升区,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了差异化的耕地质量调控和管理策略。研究可为新时期中国因地制宜地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生产特性 生态胁迫 空间组合 综合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转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专题政策研究报告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永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7,共9页
本文旨在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转型的概念性框架和战略思路。现有城镇化模式,无论是城市承载的内容,还是城市自身的组织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传统工业时代的产物。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框架,基于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城镇化,... 本文旨在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转型的概念性框架和战略思路。现有城镇化模式,无论是城市承载的内容,还是城市自身的组织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传统工业时代的产物。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框架,基于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城镇化,是解决城市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出路。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绿色城镇化”,不只是“在现有城市里面建公园”,更是类似“在(自然)公园里面建城市”,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并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前提下,创造繁荣的城市经济,这意味着发展理念、城市承载的内容、城市的组织逻辑及其区域经济含义的深刻转变。基于生态文明重新塑造中国城镇化,应聚焦三大任务板块和两大战略抓手。三大任务板块是:对已有城市进行重塑;以绿色方式实现未来新增城镇人口的城镇化;对乡村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两大战略抓手是:一是占全国GDP、人口和土地面积比重分别超过90%、70%和30%的城市群的绿色转型;二是占全国人口约60%的县域的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城镇化 城市群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甘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甘肃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承梁 宫长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甘肃,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就甘肃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特别是就甘肃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多次作出批示,明确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甘肃,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就甘肃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特别是就甘肃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多次作出批示,明确要求甘肃省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继2019年8月在甘肃兰州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之后,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又主持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全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甘肃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宝贵文献的基础上,阐发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甘肃建设的总成效,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甘肃奋力绘就美丽中国宏大愿景下美丽甘肃建设新画卷的若干路径和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甘肃 甘肃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发展与完善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承梁 安黎哲 沈满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学习践行、学理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要准确把握它的历史地位、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也要科学把握它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正式确立的习近平... 学习践行、学理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要准确把握它的历史地位、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也要科学把握它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正式确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存在着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思想渊源、精神品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内在继承性和一致性。习近平于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主政浙江期间,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所发表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的论断、理念和论述,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一系列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契合。该研究通过文献比较,提出正是在浙江,诞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大理念;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形成了重大标志性文献——《之江新语》;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全面实践“生态省”战略;等等。这一系列标志性、战略性理念和实践,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在福建孕育和发源之后,进一步在浙江发展和完善,从而使浙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和完善的战略高地。该研究对于深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溯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完整准确、系统全面研究和阐释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地方的孕育、发展和完善过程,才能更好理解这一重要思想是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也必然有助于构建中国生态文明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溯源工程 浙江 “两山论” “八八战略”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庄贵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5,共4页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势头强劲...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势头强劲,支撑绿色转型的社会基础不断壮大。然而,当前节能减碳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瓶颈,绿色消费潜能需要进一步激发,绿色竞合的国际博弈日益激烈。因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从前瞻视角探讨如何将绿色低碳转型措施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创新生态进化研究:基于中美创新韧性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娄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原始性创新的驱动,不确定性强的原始性创新活动的大幅度增加将导致技术创新陷阱风险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市场需求疲软与逆全球化思潮背景下的科技脱钩等挑战又加剧了风险。要应对创新方向错误及低研发等技术创新陷...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原始性创新的驱动,不确定性强的原始性创新活动的大幅度增加将导致技术创新陷阱风险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市场需求疲软与逆全球化思潮背景下的科技脱钩等挑战又加剧了风险。要应对创新方向错误及低研发等技术创新陷阱问题,需要提升新质生产力创新生态的韧性。美国的创新生态更为成熟,自组织、自适应能力较强,采用比较中美国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刻认知中国的优势及劣势。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创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性进化,需要在遵循韧性进化规律及国内外现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平行进化模式,通过科学处理规模与质量、同质化与异质化、收益与风险等核心问题,并以“打破创新惯性,扩大新科技需求”为抓手,深化科技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陷阱 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社会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萌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83,共10页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以来,对政策成效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然而,现有研究较少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基于对全国各个省份的问卷调查,从社会大众的视角出发提出两项研究假设,并采用Order Probit模型的半参估计方法,...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以来,对政策成效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然而,现有研究较少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基于对全国各个省份的问卷调查,从社会大众的视角出发提出两项研究假设,并采用Order Probit模型的半参估计方法,研判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社会影响和实施成效,以期能够增加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开展,尽管建立了投诉举报的社会参与机制,但是该机制在实施效果上并未完全达到社会的心理预期,从总体上看,公众并不认为这一投诉举报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另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开展能够起到改变公众消费习惯的作用,使社会消费更加倾向于绿色和环保。这一政策激励效果还会随着督察制度实施有效性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督察 社会影响 Ordered Probit模型 半参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创新绿色动力研究:动态优化、平衡与适配问题
12
作者 李萌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9-200,共12页
要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取得竞争优势,中国需要充分激活创新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绿色经济逐步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绿色市场的巨大规模成为国家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源。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 要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取得竞争优势,中国需要充分激活创新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绿色经济逐步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绿色市场的巨大规模成为国家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源。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压力—动力”转化问题是技术创新绿色动力的典型特点,在把生态环保压力转换为技术创新动力过程中,面临着压力的动态优化、供需的动态平衡,以及市场需求变化与技术突破方向的动态适配等三重动态性带来的挑战。人工智能具有实时感知与响应、自主学习与推理、复杂动态系统控制、不确定性管理及多智能体协同等优势,为应对动态性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在政策层面,应基于“弹性架构+智能调节”的政策设计理念,政策模块化设计模式,以及运用AI形成“压力—动力”敏捷转化链等措施,完善有利于应对动态性的智能化“感知—决策—行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保压力 技术创新 绿色动力 人工智能 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生态保护补偿与产业结构升级
13
作者 王业强 罗杨帆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1,共11页
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生态保护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生态保护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考察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从地方政府视角对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 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生态保护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生态保护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考察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从地方政府视角对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于2010—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以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磨合”使得政策效果具有两年滞后。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通过抑制生态保护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状况更差、财政压力更大的县域的政策效果更好,资源型县域的政策效果优于非资源型县域。因此,要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协同性,强化纵向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效果;优化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制度,推动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向服务业倾斜;持续增加欠发达地区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促进经济水平差、财政压力大和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生态保护补偿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规制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双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战略意蕴与保障机制
14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1,共11页
面向“十五五”,“双碳”目标从国际承诺跃升为重塑中国发展范式的核心牵引。国际绿色壁垒持续加固,国内以降碳为核心的绿色转型压力空前提升,绿色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以“双碳”目标为统领,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 面向“十五五”,“双碳”目标从国际承诺跃升为重塑中国发展范式的核心牵引。国际绿色壁垒持续加固,国内以降碳为核心的绿色转型压力空前提升,绿色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以“双碳”目标为统领,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标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双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创新发展范式、顺应零碳竞合趋势、促进优势叠加三个方面。未来,应遵循“先立后破、双控驱动、区域示范、公正转型”的路径,构建“四位一体”保障机制:以制度供给锁定方向,以金融“活水”疏通路径,以数智赋能提升效率,以风险屏障守住安全底线,从而形成“目标牵引、制度托底、技术驱动、风险可控”的闭环治理体系。依托这一体系,中国碳排放有望在2030年前如期达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以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十五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生态赋能路径
15
作者 单菁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5,共6页
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本文深入分析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时代要求、青年发展与城市活力的互动... 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本文深入分析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时代要求、青年发展与城市活力的互动演化机制,以及青年发展面临的多维需求和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立足需求识别和生态赋能,提出新时代营造青年与城市共生系统、推动青年活力与城市活力相互促进、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成就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型城市 互动机制 需求识别 生态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人与自然耦合视角
16
作者 单菁菁 宋德骞 李文洁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8,共11页
黄河流域城市群是实现黄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地域。构建人与自然耦合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及模型,深入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群人与自然耦合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驱动因素及主要问题。研究发现:(1)研究期... 黄河流域城市群是实现黄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地域。构建人与自然耦合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及模型,深入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群人与自然耦合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驱动因素及主要问题。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人与自然耦合协调状况总体实现了由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跃迁,但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增速都低于全国城市群的平均水平;(2)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部分城市群仍处于人地失调状态;(3)黄河流域城市群各维度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创新和开放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主要指标落后于全国城市群平均水平;(4)创新、协调、共享是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但绿色发展水平在部分城市群仍表现为抑制性因素,反映出黄河流域城市群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较大绿色转型压力。基于上述结论,应从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以优势互补塑造新格局、以绿色低碳开辟新路径、以高水平开放拓展新空间、以共建共享营造高品质等五个方面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人与自然耦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保护 人与自然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董亚宁 范博凯 +1 位作者 李少鹏 单菁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2,共6页
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论文首先立足生态文明时代背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空间—时间”的流域生态文明三维分析... 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论文首先立足生态文明时代背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空间—时间”的流域生态文明三维分析框架;然后系统识别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生态水资源承载、空间体系和历史预期与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最后从强化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补偿、优化黄河流域空间体系和培育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生态—空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青年就业趋势、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朝婷 李雪慧 禹心郭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5,共13页
女性青年是就业市场中的重点群体。近年来,女性青年呈现出受教育水平显著上升、职业水平不断升级、就业质量明显提高的特征。但是,女性青年的总体就业规模下降,失业率显著上升,女性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青年职业性别隔离状况恶化... 女性青年是就业市场中的重点群体。近年来,女性青年呈现出受教育水平显著上升、职业水平不断升级、就业质量明显提高的特征。但是,女性青年的总体就业规模下降,失业率显著上升,女性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青年职业性别隔离状况恶化,性别不平等程度加剧。职场中的隐性性别歧视、数字技能不足,以及家庭和工作平衡困境,对女性青年就业形成挑战。要解决女性青年面临的就业困难,要从女性青年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入手,加大力度创造新岗位;弥合“体制内外”就业保障“双轨制”的鸿沟,解决女性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的现象;治理就业市场隐性性别歧视,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着力提升女性青年的就业创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从减轻家庭和工作负担两方面入手,促进女性青年改善家庭和工作平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青年 就业 失业率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碳信息披露能否驱动供应链多元化——基于供应商集中度的研究
19
作者 甄皓晴 陈迎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23,共12页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2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企业碳信息披露如何影响其供应商集中度。研究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会显著降低供应商集中度。机制检验表明,企业碳信息披露通过提升贸易信用、提高分析师关注度、促进多元化经营战略...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2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企业碳信息披露如何影响其供应商集中度。研究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会显著降低供应商集中度。机制检验表明,企业碳信息披露通过提升贸易信用、提高分析师关注度、促进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而降低供应商集中度。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国有性质与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市场整合程度与行业竞争程度放大了企业碳信息披露降低供应商集中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信息披露 供应商集中度 贸易信用 分析师关注 多元化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西藏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亚宁 吕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41,157,共15页
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举措,也是西藏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必然选择。拉萨市打造高原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生态化转型,应当遵循建构“生态产业体系—空间... 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举措,也是西藏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必然选择。拉萨市打造高原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生态化转型,应当遵循建构“生态产业体系—空间布局体系—产业链条体系”生态化转型的逻辑框架和基本思路。在实施路径上,应推动高原现行产业体系生态化转型、重塑高原绿色生态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并全力打造辐射全区的高原绿色生态产业链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产业生态化转型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