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上) 被引量:29
1
作者 徐嵩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15-127,共13页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徐嵩龄一、引言环境破坏,从人地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废弃物排放引起的污染问题,即所谓...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徐嵩龄一、引言环境破坏,从人地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废弃物排放引起的污染问题,即所谓“污染破坏”;一类是人类对自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环境破坏 经济损失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下)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嵩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徐嵩龄五、90年代中国环经损失的再评估综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本文评论的六项研究各有其优缺点。现举其大端,列于表9。...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徐嵩龄五、90年代中国环经损失的再评估综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本文评论的六项研究各有其优缺点。现举其大端,列于表9。利用这些已经完成的研究,特别是金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环境破坏 经济损失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政策的“同伴效应”研究: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18
3
作者 蒋金荷 丁新兴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环境政策效应及机制一直是环境治理研究的重要学术议题。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外部效应作为研究视角,基于2006—2019年285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交错DID模型探讨低碳城市试点对同伴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 环境政策效应及机制一直是环境治理研究的重要学术议题。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外部效应作为研究视角,基于2006—2019年285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交错DID模型探讨低碳城市试点对同伴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通过政府自发治理、诱导企业绿色创新、公众行为驱动3种机制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状况较好、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基础低以及主政官员晋升激励高的城市对“同伴效应”更加敏感;“同伴效应”的调节效果是基于周边低碳城市试点的数量和建设质量给邻接城市政府传递规范压力,进而激励同伴城市碳减排。区分同伴压力来源后发现,“同伴效应”更多来自同省内试点城市的“标尺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效应 低碳城市试点 碳排放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和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的“三力”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孙博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6,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绿色创新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 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奖惩、环境治理竞争与差异化政策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新兴 蒋金荷 邢干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0-200,共11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如何优化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课题。利用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在地区和年份上的双重差异,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如何优化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课题。利用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在地区和年份上的双重差异,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揭示生态补偿奖惩机制的环境治理效应及其内在机理,并从主观能动性提升视角对其差异化政策效果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奖惩机制通过引入横向竞争机制,在“省级政府主导”模式下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市级政府主导”模式下并没有显著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机制分析发现,奖惩机制通过政府自发治理、产业结构改善、创新驱动三种机制实现环境治理效应,且政策衔接和政策内容设计带来的能动性差异会进一步影响环境治理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横向竞争模式主要通过“制度激励”和“资金补偿”传递渠道调动地方环境治理主观能动性,且奖惩机制可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全面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奖惩机制 横向竞争 环境治理 差异化政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技术经济学研究前沿动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金晓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9-154,共6页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处理好经济、环境、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大量理论和现实问题离不开“环境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环境技术经济学前沿向供给侧改革与绿色转型发展,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处理好经济、环境、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大量理论和现实问题离不开“环境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环境技术经济学前沿向供给侧改革与绿色转型发展,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动力、路径与制度创新,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环境技术创新与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践,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关系等领域深化。环境技术经济学研究应立足学科前沿,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社会重大现实需求为着力点,加强学科建设和前沿拓展,实现环境技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技术经济学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念与新质生产力: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特质
7
作者 孙博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51,共10页
“两山”理念从浙江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生命力在于始终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本质要求。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以绿色转型为关键抓手,以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引擎,将“两山”理念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 “两山”理念从浙江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生命力在于始终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本质要求。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以绿色转型为关键抓手,以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引擎,将“两山”理念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本质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变革,将通过生态环境要素优化重组、绿色低碳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等渠道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制度适应性变革,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是重塑绿色生产要素、突破低碳技术瓶颈、推动产业绿色革命、实现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及加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等重点任务,需要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实现以碳治理为核心战略,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改革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碳双控”与碳市场制度协同;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低碳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四维机制”,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社会变革的长效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嵩龄 厉以猷 +4 位作者 初敏 高广新 高天明 赵鹏 贾笑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关键词 旅游 上市公司 产业 “国退民进” 可持续性发展 旅游产业 旅游业 旅游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1993年 被引量:43
9
作者 郑易生 钱薏红 +1 位作者 王世汶 李玉浸 《生态经济》 1997年第6期6-14,共9页
本文主要以国内的有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包括: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及综合因素污染四方面的经济损失估算。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损失 估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亚太经合组织环境市场及中国的政策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嵩龄 钱薏红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5-71,共7页
一、引言环境市场是关于环境物品(EnvironmentalGoods)和环境服务(EnvironmentalSeruices)市场的简称。在环境科学意义上,“环境”一词通常针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环而言。所谓环境物品,是... 一、引言环境市场是关于环境物品(EnvironmentalGoods)和环境服务(EnvironmentalSeruices)市场的简称。在环境科学意义上,“环境”一词通常针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环而言。所谓环境物品,是指用于环境治理、环境控制、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经合组织 环境市场 中国 政策 环境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观的选择: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嵩龄 《生态经济》 CSSCI 2000年第3期38-40,共3页
本文首先从环境价值观层次讨论环境伦理观 ,接着从环境伦理立场的理论选择与实践选择相统一的角度 ,提出并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最后针对中国现时社会各群体的环境意识特点 ,讨论中国制度转型期的环境伦理观。
关键词 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 制度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刚性约束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喜峰 姜承昊 《水利经济》 2023年第2期18-24,32,93,94,共10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关系高质量发展成败。通过梳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概念体系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研究等3个范式切入,分析现有黄河流域高质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关系高质量发展成败。通过梳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概念体系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研究等3个范式切入,分析现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与不足。结果显示,现有研究集中高质量发展概念体系构建、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等议题,但尚未有研究阐明水资源刚性约束下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在阐释了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约束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统筹安全和发展的水资源约束机制,认为应建立起水资源刚性约束下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动态联系,并对可能的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刚性约束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产业竞争主体发展分析
13
作者 常杪 郑飞 王世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26-330,共5页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主体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鉴于当前针对行业内竞争主体的统计和分析严重不足,本文基于大量数据搜集和调研,从产业整体及产业链各环节两个层面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主体进行了分析。在...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主体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鉴于当前针对行业内竞争主体的统计和分析严重不足,本文基于大量数据搜集和调研,从产业整体及产业链各环节两个层面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主体进行了分析。在产业总体层面,通过企业的注册资金及员工数量,分析了竞争主体的规模,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的产业链分布及所有制特征。在产业链各环节层面,对比分析了各环节竞争主体的规模及所有制特征,并通过测算市场集中度,分析了各环节市场的竞争格局。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产业 市场集中度 竞争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新建企业“污染避难所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博文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通过构建包含中央、地方政府与企业在内的三主体演化博弈模型,从多主体博弈的视角探讨行业维度新建企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演化稳定机制,并以历年环保部出台的清洁生产标准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对相关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清洁生... 通过构建包含中央、地方政府与企业在内的三主体演化博弈模型,从多主体博弈的视角探讨行业维度新建企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演化稳定机制,并以历年环保部出台的清洁生产标准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对相关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清洁生产标准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行业内企业新建概率和新建企业数量,证实了行业维度“污染避难所效应”的存在性,且中央与地方策略互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一效应的发挥;新建企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具有显著的污染密集型、企业效率以及所有制异质性特征,环境规制对低污染企业、低效率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更显著。未来,可以从推进工业环境治理从末端治理向过程管理转型,促进污染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强化环境治理垂直监管,弱化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不完全执行激励,保障地方环境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提高环境规制政策的行业和区域针对性,优化行业与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编制清洁生产规划,不断建立健全清洁生产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清洁生产标准 多期DID 行业污染避难所效应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博文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77,共16页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既有狭义上实现生态文明数字化、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实践创新诉求,又有广义上以新质生产力催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理论创新空间。随着文明数字化与文明生态化双重转型时代的到来,从文明形态演进视角探讨面...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既有狭义上实现生态文明数字化、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实践创新诉求,又有广义上以新质生产力催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理论创新空间。随着文明数字化与文明生态化双重转型时代的到来,从文明形态演进视角探讨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成逻辑,对于深入理解后工业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和数字文明两种新文明形态融合的内涵,以及廓清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机构成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基于技术变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下的文明转型历史逻辑,探讨生产力进步下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特征、内在关联以及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生态文明内涵意蕴。立足生产要素理论创新和四次工业革命演进下“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理论,从要素、技术、经济、社会、文化、治理以及全球文明互鉴等维度廓清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加快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入阐明培育数字生态要素、创新数字生态技术、发展数字生态经济、构建数字生态社会、弘扬数字生态文化、强化数字生态治理、建设全球数字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生态文明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模式的意义及其对中国遗产旅游经济学的启示 被引量:20
16
作者 徐嵩龄 刘宇 +1 位作者 钱薏红 汪秋菊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23-34,共12页
文章首先分析西湖模式的制度内核及其6项意义,并与黄山模式详细比较,从而表明西湖模式基本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公益性经营与营利性特许经营,政府—企业—社区、政府—企业—游客等关系,比较全面展现其经济、社会、文化和遗产保... 文章首先分析西湖模式的制度内核及其6项意义,并与黄山模式详细比较,从而表明西湖模式基本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公益性经营与营利性特许经营,政府—企业—社区、政府—企业—游客等关系,比较全面展现其经济、社会、文化和遗产保护以及政治的正面影响。其次,提炼西湖模式具有普适意义的三点启示,即制度平台选择的基础重要性,遗产服务的非营利性经营与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原则,现时旅游经济学教科书用于指导中国遗产旅游的诸多缺失。这些缺失主要表现为:未能区别遗产与非遗产类旅游资源,未能接纳遗产的特殊产权性质,未能认识遗产保护的独特要求以及独特的可持续性理解,使得教科书难以正确处理门票、供需、游客权益以及旅游收益分配等问题。最后,提出创建中国遗产旅游经济学的概念性框架:①遗产旅游经济学的观念、概念和方法,应能与遗产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无缝对接";②对遗产地的遗产类资源与非遗产类资源给予有区别的恰当的旅游经济学处理;③在遵循遗产经济学和遗产保护原则基础上,重新处理遗产旅游涉及的各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模式 遗产旅游 非营利性 遗产保护 旅游经济学教科书 遗产旅游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分解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82,共15页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产业链效应 反弹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文化遗产对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晓 钱薏红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0,共8页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对遗产资源保护与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给出调查的部分发现和评论。随后本文揭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与当地农村社区之间现实和潜在的矛盾与冲突,其中土地和森林权属以...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对遗产资源保护与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给出调查的部分发现和评论。随后本文揭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与当地农村社区之间现实和潜在的矛盾与冲突,其中土地和森林权属以及受益分配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后社会矛盾新的焦点问题。最后,讨论了遗产资源保护与当地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当前发展阶段下,鼓励当地农村社区参与遗产资源保护的经济替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社区 保护与发展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兼评“四权分离与制衡”主张 被引量:92
19
作者 徐嵩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7,共8页
本文从遗产的价值特性和权属特性以及遗产事业使命出发 ,讨论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本文认为 :遗产区的“遗产的旅游展示类服务”事务应由遗产单位进行非营利性经营 ;遗产区外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事务 (行、住、食、购、娱... 本文从遗产的价值特性和权属特性以及遗产事业使命出发 ,讨论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本文认为 :遗产区的“遗产的旅游展示类服务”事务应由遗产单位进行非营利性经营 ;遗产区外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事务 (行、住、食、购、娱等 )应交由旅游公司、当地政策、周边社区进行营利性经营 ;当遗产区内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事务规模较大时 ,可以特许经营方式交由非遗产单位进行营利性经营。本文进而评论了“四权分离与制衡”主张的不合理性 ,并且认为 ,中国遗产旅游业经营制度中的“中国特色”应表现在对“贫困地区遗产公益性”、“遗产区门票的价格定位”、“门票优惠”、“遗产区旅游收益的分配”、“让利于地方”等五个方面问题的具体处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旅游业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旅游资源 遗产管理 管理体制 改革 经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之路——黄山模式评价及其更新(上) 被引量:67
20
作者 徐嵩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8,共9页
黄山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的样板单位。本文基于对黄山诸多侧面的认真调查 ,在肯定黄山模式成就的同时 ,指出黄山模式更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本文认为 ,黄山模式的意义在于它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遗产管理中引... 黄山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的样板单位。本文基于对黄山诸多侧面的认真调查 ,在肯定黄山模式成就的同时 ,指出黄山模式更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本文认为 ,黄山模式的意义在于它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遗产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 ,较好地解决了遗产管理费用问题以及对当地的经济贡献问题。同时 ,本文还认为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世界遗产管理单位 ,黄山正面临着命运攸关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世界遗产 管理 黄山模式 评价 旅游业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地方经济 经营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