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种观察视角——兼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内生性演化的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作出的一种回应,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也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实践。从制度实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持续探索的实践结晶,代表了新时代以来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从重大理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得出的民主新认识,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站位的“找准”“站正”与“提高”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改伟 陈志刚 +4 位作者 冯留建 马振清 陈洪玲 杜玉华 贺东航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8-23,共6页
人民论坛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准政治站位,那么"找准"政治站位的衡量标准有哪些?如何定义"准"?田改伟:"政治站位"不是一句口号,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找准政治站位,就要首先了解政治站位的内... 人民论坛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准政治站位,那么"找准"政治站位的衡量标准有哪些?如何定义"准"?田改伟:"政治站位"不是一句口号,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找准政治站位,就要首先了解政治站位的内涵,"找准"政治站位的衡量标准。定义"准",首先要准确理解党的性质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要提高政治站位,就要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从党和国家性质和前途命运的高度来把握政治站位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学习 党的性质宗旨 政治站位 百年历史 前途命运 衡量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 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民”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九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8,共14页
“人民”是现代政治的核心概念。不同于经验性、通俗的“人民”,严肃的、作为政治理论术语的“人民”是反思性概念。古典共和主义基于小共同体的公共善和公民德性形成了较为原始的人民观。自由主义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元,倾向于否定“... “人民”是现代政治的核心概念。不同于经验性、通俗的“人民”,严肃的、作为政治理论术语的“人民”是反思性概念。古典共和主义基于小共同体的公共善和公民德性形成了较为原始的人民观。自由主义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元,倾向于否定“人民”的存在,并在个人或民众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民主。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民观的虚伪,代之以阶级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需要,继列宁之后,毛泽东完成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构建。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对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扬弃,是辩证发展的“合题”,其内在结构是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体的自觉意识与人民内部矛盾的统一,是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反思性 公共利益 无产阶级政党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线提拔”:让“硬核”干部有为又有位
4
作者 田改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6-48,共3页
“火线提拔”干部能够净化干部队伍。“吹尽狂沙始见金”,每一场重大危机,对干部队伍来说都是一场“大浪淘沙”般的考验。“火线提拔”干部,往往是与火线撤换干部同时进行的。在和平年代,有些干部的政治品质的优劣、工作能力的短板很难... “火线提拔”干部能够净化干部队伍。“吹尽狂沙始见金”,每一场重大危机,对干部队伍来说都是一场“大浪淘沙”般的考验。“火线提拔”干部,往往是与火线撤换干部同时进行的。在和平年代,有些干部的政治品质的优劣、工作能力的短板很难表现出来,重大危机的应对往往成为净化党的干部队伍、促进干部作风好转的重要历史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线提拔” 党员干部 斗争 考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5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2025年第8期35-45,共1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重大理念、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的复合体,制度程序位居其间,起着连接重大理念和参与实践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与以往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脉相承,强调从中微观的制度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重大理念、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的复合体,制度程序位居其间,起着连接重大理念和参与实践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与以往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脉相承,强调从中微观的制度程序和参与机制层面更好地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改革任务,其意涵不仅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紧密相关,更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属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为此,必须在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基础上,以保证民意始终在场、健全协商民主体系建设、推动基层民主高质量发展、促进阶层关系和谐为实践指向,从扩大政治参与的实现机制上下功夫,把人民全面当家作主贯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体系 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