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学的田野研究与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如何研究中国边疆是令人着迷的问题。历史学虽在边疆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中国边疆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一的学科都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研究。回顾社会学传入中国后的边疆研究历程,可知社会学致力于从边疆的田野中探索边疆社会的秩...
如何研究中国边疆是令人着迷的问题。历史学虽在边疆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中国边疆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一的学科都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研究。回顾社会学传入中国后的边疆研究历程,可知社会学致力于从边疆的田野中探索边疆社会的秩序与变迁,寻找边疆内在的方向感,生产关于中国边疆的知识,从而解决时代焦虑和国家的困惑。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不仅需要立足边疆的实际,解决边疆问题;更需要立足于国家安定统一的视角,构建中国自己的边疆理论。社会学通过对边疆的田野研究,挖掘中国边疆的本土经验,使得中国边疆学知识体系保持理论自主性的警觉,这是社会学研究中国边疆的使命所在,也是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田野研究
中国边疆学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源、学术体系与政治实践
被引量:
2
2
作者
宋培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理论框架体系的内涵包括理论框架、理论体系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从世界现代化时空坐标的角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的历史起源、学术脉络、政治实践,是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理论框架体系的内涵包括理论框架、理论体系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从世界现代化时空坐标的角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的历史起源、学术脉络、政治实践,是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首先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形态与现代公民国民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中国学术界不仅在20世纪30年代达成了“现代化的历史共识”,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之所以能够大大超越欧美二战后诞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不仅有历史依据、学术体系支撑,而且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框架体系
学术体系
历史共识
新时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文化文明观视阈下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宋培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9,共12页
一元、一统、一体、一家,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话语,1911年开始出现君民一体、上下一体的现代多元共和转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史不仅要前置于成文史,更要前置于文明史,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文明观的...
一元、一统、一体、一家,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话语,1911年开始出现君民一体、上下一体的现代多元共和转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史不仅要前置于成文史,更要前置于文明史,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文明观的基本认识,体现了文明包含于文化中,且为其最高形式的基本理念,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论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罗荣渠先生对人类文明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元多线历史观”基础上的,形成了现代化研究的“罗荣渠路径”,有助于文化文明时空坐标的建立。四海一家的传统话语就是内地与边疆各族济济一堂。作为现代化范式的中国应用,笔者倡导边疆与内地“主辅线现代化”的中华文明观,有助于揭示中华文化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现代发展的内在关系,有助于说明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的主体性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范式
文化文明观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
现代文明
主体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
被引量:
6
4
作者
宋培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93,163,共13页
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与作为公社所有制概念的“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密切相关,但并非等同,其核心要义是公社共同体内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就此而言,它是东方独有的生产方式。“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带有原始部落血缘...
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与作为公社所有制概念的“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密切相关,但并非等同,其核心要义是公社共同体内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就此而言,它是东方独有的生产方式。“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带有原始部落血缘共同体、专制制度政治共同体的双重属性,无论是归入原始社会,还是归入奴隶社会,都与马克思的原初语境背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生产方式序列,是东西方存在结构性联系的世界演进图式。西方道路以“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为结构性逻辑起点,而以公社所有制为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无法回避中国内地由马克思“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理论所揭示的历史起点,也无法回避中国传统的边疆“部族”话语所表现的公社结构性动力机制。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命题启示我们,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可以不通过西方诸生产方式,而经过特殊的革命环节,走向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关键是在现代社会历史条件下,革命之后要补现代生产力的课,而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的生产方式
东方专制制度
边疆公社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学的田野研究与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静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边疆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
历史
研究院
中国
边疆
研究所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课题“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创新项目“习近平边疆论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成就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如何研究中国边疆是令人着迷的问题。历史学虽在边疆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中国边疆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一的学科都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研究。回顾社会学传入中国后的边疆研究历程,可知社会学致力于从边疆的田野中探索边疆社会的秩序与变迁,寻找边疆内在的方向感,生产关于中国边疆的知识,从而解决时代焦虑和国家的困惑。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不仅需要立足边疆的实际,解决边疆问题;更需要立足于国家安定统一的视角,构建中国自己的边疆理论。社会学通过对边疆的田野研究,挖掘中国边疆的本土经验,使得中国边疆学知识体系保持理论自主性的警觉,这是社会学研究中国边疆的使命所在,也是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边疆治理
田野研究
中国边疆学
知识生产
Keywords
Frontier Governance
Field Research
Chinese Frontier Studies
Knowledge Production
分类号
C0 [社会学]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源、学术体系与政治实践
被引量:
2
2
作者
宋培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
中国
边疆
历史
系
中国
边疆
研究所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重点课题“唯物史观与中国边疆理论研究”
创新工程课题“民族自决权研究”。
文摘
理论框架体系的内涵包括理论框架、理论体系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从世界现代化时空坐标的角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的历史起源、学术脉络、政治实践,是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首先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形态与现代公民国民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中国学术界不仅在20世纪30年代达成了“现代化的历史共识”,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之所以能够大大超越欧美二战后诞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不仅有历史依据、学术体系支撑,而且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框架体系
学术体系
历史共识
新时代实践
Keywords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framework system
academic system
historical consensus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文化文明观视阈下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宋培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
中国
边疆
历史
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
边疆
研究所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9,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末民初国体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23FZSB054)。
文摘
一元、一统、一体、一家,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话语,1911年开始出现君民一体、上下一体的现代多元共和转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史不仅要前置于成文史,更要前置于文明史,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文明观的基本认识,体现了文明包含于文化中,且为其最高形式的基本理念,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论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罗荣渠先生对人类文明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元多线历史观”基础上的,形成了现代化研究的“罗荣渠路径”,有助于文化文明时空坐标的建立。四海一家的传统话语就是内地与边疆各族济济一堂。作为现代化范式的中国应用,笔者倡导边疆与内地“主辅线现代化”的中华文明观,有助于揭示中华文化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现代发展的内在关系,有助于说明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的主体性精神品格。
关键词
现代化范式
文化文明观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
现代文明
主体性精神
Keywords
paradigm of modernization
views on cultural civilization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ivilization
modern civilization
spirit of subjectivity
分类号
K20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
被引量:
6
4
作者
宋培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
中国
边疆
历史
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
边疆
研究所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93,163,共13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重点课题“唯物史观与中国边疆理论研究”、创新工程课题“民族自决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与作为公社所有制概念的“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密切相关,但并非等同,其核心要义是公社共同体内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就此而言,它是东方独有的生产方式。“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带有原始部落血缘共同体、专制制度政治共同体的双重属性,无论是归入原始社会,还是归入奴隶社会,都与马克思的原初语境背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生产方式序列,是东西方存在结构性联系的世界演进图式。西方道路以“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为结构性逻辑起点,而以公社所有制为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无法回避中国内地由马克思“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理论所揭示的历史起点,也无法回避中国传统的边疆“部族”话语所表现的公社结构性动力机制。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命题启示我们,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可以不通过西方诸生产方式,而经过特殊的革命环节,走向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关键是在现代社会历史条件下,革命之后要补现代生产力的课,而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
关键词
亚细亚的生产方式
东方专制制度
边疆公社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学的田野研究与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罗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源、学术体系与政治实践
宋培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克思文化文明观视阈下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
宋培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
宋培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