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域碳达峰梯次划分与差异化排放路径——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双重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思博 庄贵阳 窦晓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50,共15页
中国既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也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做好碳达峰顶层设计,以此统筹各地区梯次有序地协同实现碳达峰与现代化双目标。鉴于此,运用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方法与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中国省域差... 中国既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也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做好碳达峰顶层设计,以此统筹各地区梯次有序地协同实现碳达峰与现代化双目标。鉴于此,运用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方法与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中国省域差异化碳达峰路径逻辑分析架构,借助MK趋势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采用省际宏观经济数据对中国省域碳达峰梯次划分与差异化排放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根据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双维度多指标综合研判,各地区实现碳达峰目标难易程度不同,时间有先后。基于此,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域可被划分为基本实现、提前实现、较提前实现、准时实现、可能推迟实现5个碳达峰梯次。第二,相较于生产侧碳排放数据,基于消费侧碳排放数据的政策设计,既有利于收敛区域间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GDP演化路径,也有助于在碳排放总量峰值降低的前提下,拓宽能源消费总量阈值,助力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升。第三,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建设,完善“碳排放强约束强激励、高质量经济增长”发展模式,是顺利实现碳达峰与现代化双目标的关键。展望未来,中国政府应遵循“谁消费、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并将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建设作为省域差异化碳达峰路径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提升适配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能力的经济增速阈值,促使经济增长对碳排放脱钩,推进碳达峰与现代化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梯次划分 碳排放 能源消费 绿色低碳经济 气候治理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2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52,共8页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政策评估 文献综述 减排效应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内涵、效应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16
3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4,共8页
中国主动提出2060年前碳中和的最新气候目标,亟待协调适配的政策组合以保障其实现。碳定价政策具有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引导绿色低碳气候友好型投融资、缓解低收入群体面临的公平性问题等积极意义。在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以确保每个... 中国主动提出2060年前碳中和的最新气候目标,亟待协调适配的政策组合以保障其实现。碳定价政策具有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引导绿色低碳气候友好型投融资、缓解低收入群体面临的公平性问题等积极意义。在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以确保每个控排单位为其碳排放支付应有的价格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分配效应,刺激增量减排、维护社会公平,可在近中期巩固政令管控类政策效果。针对中国碳定价政策起步阶段价格机制不成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扩大碳定价政策覆盖范围,择机开征碳税、收紧配额总量、优化配额分配及碳金融、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等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定价 碳交易机制 碳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便利化提高的国际经贸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康文梅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4,共7页
基于GTAP模型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贸易便利化的国际经贸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GDP,走廊沿线国家的GDP增加百分比均大于中国,其... 基于GTAP模型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贸易便利化的国际经贸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GDP,走廊沿线国家的GDP增加百分比均大于中国,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增加百分比最多;二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对中国和走廊沿线国家均有福利改善作用,改善大小几乎相同,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福利增加最大;三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出口总量,除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之外,其他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量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一带一路”倡议 六大经济走廊 GTAP模型 国际经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康文梅 夏克郁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1,共9页
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独特区位优势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本文采用IPCC方法测算了汉江生态经济带2005—2019年13个地级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运用Tapio指数分析法分别从时间、空间层面总结了汉江生态... 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独特区位优势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本文采用IPCC方法测算了汉江生态经济带2005—2019年13个地级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运用Tapio指数分析法分别从时间、空间层面总结了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碳强度显著下降43.3%的同时,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及其包含的13个地级市的脱钩指数均在不断缩小,大部分地级市已属于弱脱钩状态;汉江生态经济带上游的脱钩指数一般低于中下游地区,且下降速度更快,生态经济带内上中下游及其涵盖城市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不均衡性,还未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因此,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区域间合作、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等措施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促进我国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碳排放 脱钩 Tapio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的学理阐释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95
6
作者 庄贵阳 窦晓铭 魏鸣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8,共12页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具有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意义。碳达峰碳中和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政策问题。基于"环境—社会—经济"包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框架,碳达峰碳中...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具有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意义。碳达峰碳中和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政策问题。基于"环境—社会—经济"包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框架,碳达峰碳中和实质上是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受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的复合影响。其实现将遵循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高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负排放技术和自然碳汇的路径,分别以降低绿色溢价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作为充分和必要条件。中国将以收紧目标约束,提前达峰、削峰发展,明确方向性问题,制定差异化行动方案,促进多层面、多主体社会治理为政策导向,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可再生能源 社会治理 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3
7
作者 哈秀珍 陈小昆 陈海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68-71,共4页
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设计精准扶贫政策评价方法,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轮调查数据,从收入分项、所属区域和家庭规模等角度展开精准扶贫政策效应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战略显著提升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政策作用下贫困... 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设计精准扶贫政策评价方法,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轮调查数据,从收入分项、所属区域和家庭规模等角度展开精准扶贫政策效应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战略显著提升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政策作用下贫困农户的各收入分项呈现非均衡增长;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北地区增收效果显著,但贫困农户自主创收能力不足,增收依赖转移支付;增收效应受家庭规模影响,三口之家收入增幅最大,家庭规模较大不利于发挥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减贫效应 双重差分法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