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勇坚 张海汝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4,F0002,共11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国已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构建和夯实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国已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构建和夯实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根据我国“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情况,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还面临着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不足、要素供给错配低效、配套制度政策不完善的挑战和问题。面对时代变革与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应积极应对内外环境对我国产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带来的重重挑战,加快构建以促消费、增服务、强生态为目标,以创新驱动、要素适配、数字转型为途径,以竞争性、功能性、协同性产业政策为手段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旅融合发展能否提高县域经济韧性?——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2
作者 夏杰长 刘睿仪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设立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设立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显著增强县域经济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了平行趋势假设、安慰剂检验、PSM—DID模型分析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示范县政策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经济集聚和人力资本等作用机制推动县域经济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实施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农旅融合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农旅融合发展要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实施分类指导原则、深化产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紧跟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县域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准自然实验 县域经济 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约束条件和关键突破 被引量:28
3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把握全球大国竞争主动权和有利地位的关键支撑。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的路径方向和方案选择、“现代化”的目标任...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把握全球大国竞争主动权和有利地位的关键支撑。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的路径方向和方案选择、“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时代要求,塑造产业内容多样广阔、产业结构系统相关、产业要素安全流动的产业经济系统。经过70余年的砥砺前行,中国规模庞大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生态、高速发展和广泛普惠的数字经济、市场广阔和潜力深厚的国内循环,以及党的全面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约束条件。要打破这些约束条件,必须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的攻坚战、构筑安全包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推进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 核心技术 产业融合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杰长 刘睿仪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0,共8页
在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数实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包括:通过创新驱动机制构建创新生态,激活产业潜能;通过协调... 在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数实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包括:通过创新驱动机制构建创新生态,激活产业潜能;通过协调推进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协调;通过效益共享机制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的支撑: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力度,筑牢数实融合技术根基,驱动高质量发展引擎;优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数实融合的区域、产业、企业协调发展;推进数实融合效益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实融合 高质量发展 发展趋势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耦合——基于我国28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毛丽娟 夏杰长 刘睿仪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6,共12页
城市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城市良性建设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新兴数字技术不断加深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治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梳理数字技术与城市... 城市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城市良性建设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新兴数字技术不断加深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治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梳理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之间的耦合协调过程,构建城市韧性水平和数字技术发展水平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障碍度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的数字技术和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探讨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数字技术和城市韧性整体发展水平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同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也在不断上升。第二,我国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耦合空间差异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其中,华中、华北地区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的耦合协调发展更为均衡,而华南地区的失调水平最高。第三,数字基础设施和社会韧性是影响数字技术系统和城市韧性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要积极搭建数据共享、标准统一和融合互通的数据平台;推动资源和人才的跨区域流动,促进与周边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与福利提升,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扶残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市 韧性 城市治理 社会治理 耦合协调度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 被引量:12
6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1,共9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主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步骤。日新月异和快速迭代的数字技术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推广和普及,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主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步骤。日新月异和快速迭代的数字技术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推广和普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教育和传播,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沟通和理解,助力高水平、高品质文化的“引进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和话语地位,赋能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因此,必须加快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和落地实践,坚持科技向善的发展理念;培育数字时代高水平文化领域人才,积累文化繁荣的内生动能;重视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和转型创新,锻造协同融合的产业链条;推进数字文化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构筑互鉴互促的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化强国 赋能机制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开放助力共同富裕建设的机制探讨--基于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銮淏 李勇坚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9,共12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特征。按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分析框架和逻辑思路,本文聚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经验事实,分析并总结出服务业开放对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的影响机制,运用2004—2020年我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特征。按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分析框架和逻辑思路,本文聚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经验事实,分析并总结出服务业开放对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的影响机制,运用2004—2020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经过严谨科学的多层次论证后,本文得出研究结论:服务业开放促进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的提高;省际贸易壁垒限制服务业开放对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的促进效应。针对现实状况和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因地制宜,推动构建高质量、高水平服务业开放型经济体制;协调统筹,加快形成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多元促进,重视优化人力资本培育环境和国内产业生态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外商直接投资 服务贸易 共同富裕 省际贸易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